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4251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PPT 页数:157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ppt(1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讲 经济均衡与宏观经济管理,田素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11,SUHUA TIAN,2,三个问题,(1)可以通过实施适当的货币政策来增加总产出水平和增加劳动就业吗?(2)如何维持物价水平的稳定?(3)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流派?,货币数量理论认为,即使在短期,货币供应量增加也只会引起通货膨胀,真实产出仅由储蓄和生产率决定,不会受货币因素影响。货币供应量变化和产出变化之间不存在传导机制。古典学派的经济理论认为,真实利率由储蓄和投资决定,而储蓄和投资决策及真实利率都属于长期范畴,货币当局可以影响名义利率,但对实际经济不存在长期影响。凯恩斯主义认为,名义利率变化会引起实际利率变化,

2、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名义收入受到利率影响时也就意味着产出受到了影响。如果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AS=AD),那么,超额需求就会引起物价上涨。新古典学派的经济模型认为,即使在短期,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替代关系也难以成立。,2011,SUHUA TIAN,3,本讲要点(1),在实际经济中,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的短期影响是存在的。另外,货币政策对失业的影响往往先于通货膨胀发生。在本讲中,我们将借助于AD-AS模型,通过引入预期因素,分价格粘性和价格可灵活调整等情形,讨论货币政策对总产出的管理问题,并说明经济中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2011,SUHUA TIA

3、N,4,本讲要点(2),第一节 菲律普斯曲线 第二节 总供给第三节 经济均衡与总产出第四节 通货膨胀第五节 为什么会出现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第六节 就业压力与政策干预第七节 理性预期与卢卡斯批判第八节 预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2011,SUHUA TIAN,5,一、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2011,SUHUA TIAN,6,第一节 菲律普斯曲线,一、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2011,SUHUA TIAN,7,菲律普斯曲线。1958年,菲律普斯(A.W.Phillips),研究了1861-1957年间英国劳动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等统计资料,并用线图给出了劳动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

4、化率之间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初,萨缪尔森(P.A.Samuelson)和索罗(R.Solow)将这种关系推广,并将其正式命名为菲律普斯曲线。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反映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之间关系的菲律普斯曲线,演变成了反映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菲律普斯曲线,被用于解释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也经常用这样的关系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进行选择。,2011,SUHUA TIAN,8,一、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本来只是用于描述失业率与货币工资上涨率之间的关系,但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从而也是商品价格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他们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

5、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降低;反之则反是。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是有限的。失业或通货膨胀严重到一定程度,会引起社会不安定和政治混乱,这也是无法接受的。菲律普斯曲线表明,总产出的增加会使失业率下降,并将提高工资膨胀率,从而导致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上升。换言之,菲律普斯曲线意味着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2011,SUHUA TIAN,9,一、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2),2011,SUHUA TIAN,10,一、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3),图10-1给出了简单

6、的菲律普斯曲线。图10-1有多重含义。第一,经济活动中有多个就业水平和产出水平。第二,在失业率水平下降到A点(菲律普斯给出的是5.5%)之前,降低失业率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第三,政府进一步将失业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时,就会出现通货膨胀。菲律普斯研究的结果是,失业率为2.5%时,通货膨胀率为2%,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稳定的权衡关系。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首先,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表示的是一种纯粹的统计关系,缺乏有关企业和家庭行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其次,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不能反映最低的失业率水平,虽然失业率不可能降低到零是一种公认的看法,但是我们并不清楚在均衡条件下失业率应为多少。,2

7、011,SUHUA TIAN,11,一、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4),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2011,SUHUA TIAN,12,(一)适应性预期与弗里德曼-费尔普斯模型 简单的菲律普斯曲线表明,通过一次性提高通货膨胀率可以永久性地增加就业,但是,在长期中经济活动由实际的而非名义变量决定。在长期中,货币对实际经济活动的影响是中性的。20世纪60年代末,费尔普斯(Phelps)通过引入信息因素对工资和物价的决定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形成了基于微观基础的第一代失业和通货膨胀关系模型。在这些模型中,厂商和工人不得不在掌握有关平均价格、工资和雇佣决策等信息之前,根据自己的预期来做出决策,因此可以得到附

8、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2011,SUHUA TIAN,13,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1),(一)适应性预期与弗里德曼-费尔普斯模型 弗里德曼-费尔普斯(Friedman-Phelps)认为,劳动就业决策会考虑到将来的通货膨胀因素。货币工资有可能不等于实际工资。如果工人对通货膨胀估计正确,那么就不会存在货币幻觉,工人的劳动供给就只与实际工资有关。由于通货膨胀预期的存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替代关系。在长期,经济将达到由劳动力市场运行状况所决定的均衡失业率水平,此时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相等。想要永久性地把失业率保持在均衡失业率以下,只会导致通货膨胀持续不断地上升,经济当

9、事人会以前期的通货膨胀作为本期的通货膨胀预期水平。,2011,SUHUA TIAN,14,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2),2011,SUHUA TIAN,15,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3),(二)长期菲律普斯曲线 弗里德曼-费尔普斯模型假设工人使用的是适应性预期,以过去通货膨胀率的加权平均水平来预测未来的通货膨胀水平。这种预期具有事后特点,过去的预期错误会被带入到未来的通货膨胀预期中。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就会出现在原先的菲律普斯曲线的右边位置。结果,在每一个通货膨胀预期水平上,就会出现不同的菲律普斯曲线。在短期,当人们的预期不会发生改变时,附加预期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是一条向下倾斜

10、的曲线。,2011,SUHUA TIAN,16,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2),(二)长期菲律普斯曲线 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政府只有通过实行意料之外的通货膨胀政策才有可能提高产出水平。但是在长期,由于工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迟早会与实际的通货膨胀水平相一致,在长期中,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将不再有减少失业的效应,长期菲利普斯曲线为一条竖直线。在每一条短期菲律普斯曲线上,工人对实际工资的预期水平只有一点是正确的,这就是劳动就业的长期均衡位置(如图10-2中的A点、C点等)。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条长期菲律普斯曲线。长期菲律普斯曲线对应于劳动力市场均衡时的失业水平,也被称作“自然失业率”,它

11、等于工人自愿失业加上结构性因素引起的摩擦性失业,但不包括由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2011,SUHUA TIAN,17,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3),(二)长期菲律普斯曲线 自然失业率可以与多个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即使在通货膨胀预期等于实际通货膨胀水平时也是如此。失业和通货膨胀在长期中不存在替代关系,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通货膨胀上升。因此,可得到单一的货币政策规则,即在价格稳定时,应使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等于实际收入变化率,这也就是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货币政策规则。在长期,失业率根本不会下降,任何低于自然失业率的就业状态都是暂时的,并会带来通货膨胀加速上升。为此,自然失

12、业率被称为通货膨胀非加速之失业率(NAIRU)。,2011,SUHUA TIAN,18,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4),(三)菲利普斯曲线的其它形式 在理性预期条件下,可得到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此外,存在向上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可能性,即高度的或激烈的通货膨胀会降低市场的信号功能,引起自然失业率上升。向上倾斜的菲律普斯曲线表明,由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的通货膨胀在长期中,不但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破坏市场机制,阻碍经济增长。,2011,SUHUA TIAN,19,二、附加预期的菲律普斯曲线(5),一、总供给函数二、总供给曲线,2011,SUHUA TIAN,20,第二节 总供给,总供给曲线

13、从企业经营决策角度,给出了总产出水平(Y)与一般价格水平(P)之间的各种组合关系。,2011,SUHUA TIAN,21,一、总供给函数,2011,SUHUA TIAN,22,在特定的物价水平上,经济活动中实际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和,称为总供给。总供给函数推导。在菲律普斯曲线中加入工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因素以后,可得到以下形式的菲律普斯曲线:,2011,SUHUA TIAN,23,一、总供给函数(1),增加了预期因素的菲律普斯曲线表明:当预期通货膨胀率e上升时,名义工资w就会上升以防止真实工资下降,菲律普斯曲线向右上移动。对(10-1)式加以变换并用参数h代替参数b,可得:,由于工资膨胀率(w/

14、w)和通货膨胀率()相互关联,可用通货膨胀率代替工资膨胀率(w/w),因此可得:,2011,SUHUA TIAN,24,一、总供给函数(2),上式表明,失业率U对自然失业率Un的偏离,是由未来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所致。未被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为实际通货膨胀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e),即只有未被预计到的政策才能造成失业和产出对各自自然率水平的偏离。在推导总供给函数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总产出水平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奥肯定律。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约2个百分点。我们可以把奥肯定律写成以下形式:,2011,SUHUA TIAN,25,一、总供给函数(3),结合(10-3)

15、和(10-4)式,将失业率一项消去,并用价格水平p和p*分别代替实际通货膨胀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率,可得:,假设=(y*)/h,则可得到总供给函数的数学表达形式。,二、总供给曲线,2011,SUHUA TIAN,26,在现实经济中,企业的生产决策与经营成本以及价格水平有关。在价格上涨时,因生产成本存在短期调节刚性,经营利润增加,企业会在原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总产出也会增加。总产出随物价上涨而增加的幅度,取决于企业生产成本相对于物价变动的调节程度。总供给曲线多为向上倾斜(参见图10-3)。在某些极端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也会呈现出水平和竖直的情形。在价格完全刚性的条件下,社会存在大量失业,

16、在产量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以前,产出增加价格水平不会发生变化,此即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为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古典的总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产出始终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任何扩张性的政策都不会引起产出增加,但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2011,SUHUA TIAN,27,二、总供给曲线(1),2011,SUHUA TIAN,28,二、总供给曲线(2),一、经济短期均衡与总产出二、总供给曲线移动与经济均衡变化三、总需求曲线移动与经济均衡变化四、经济长期均衡与总产出,2011,SUHUA TIAN,29,第三节 经济均衡与总产出,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可以得到总产出量和价格水平。总供

17、给和总需求的分析,分为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两种情形。,2011,SUHUA TIAN,30,一、经济短期均衡与总产出,2011,SUHUA TIAN,31,在图10-4中,总产出量的短期均衡水平为Y*,价格的均衡水平为P*。当价格高于均衡的价格水平时,总产出的供给量大于总产出的需求量。在有供给过剩时,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就会下降,整体价格水平也会下降,价格总水平要一直下降到均衡水平P*时为止。在价格下降过程中,企业在生产成本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会降低产量,在产出等于Y*时达到均衡状态。在价格下降过程中,实际货币余额增加,货币市场上出现超额货币供给,债券需求增加,市场利率出现下降,并引起居民消费、企业投资

18、等总需求增加,直至总需求增加到Y*时达到均衡状态。反之,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水平时,总产出的需求量大于总产出的供给量,将引起价格上升,直至价格恢复到均衡价格水平P*时为止。,2011,SUHUA TIAN,32,一、经济短期均衡与总产出(1),2011,SUHUA TIAN,33,一、经济短期均衡与总产出(2),二、总供给曲线移动与经济均衡变化,2011,SUHUA TIAN,34,(一)引起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的因素 经济周期表现为总产出的变动,总产出的变动由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引起。所有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都会引起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这些因素有:(1)劳动力市场的松紧程度;(2)通货膨胀

19、预期;(3)工人为提高真实工资的努力;(4)与工资无关的生产成本的变动(如能源成本)。(二)总供给曲线移动与总产出变化 假定经济活动在开始时处于图10-7中的1点,现因遭遇到负向供给冲击(比如石油价格急剧上涨),总供给曲线从AS1左移到AS2,经济活动从1点移动到2点。,2011,SUHUA TIAN,35,二、总供给曲线移动与经济均衡变化(1),(二)总供给曲线移动与总产出变化 价格水平上升和总产出同时下降的情形,被称为滞涨。在图10-7中的2点,经济活动并非处于长期均衡状态。在2点,价格水平高于经济均衡时的价格水平P1,总产出低于自然率水平,劳动工资会下降,并使总供给曲线从AS2又回到AS

20、1位置,经济活动沿着AD曲线下滑,在1点达到长期均衡。,2011,SUHUA TIAN,36,二、总供给曲线移动与经济均衡变化(2),三、总需求曲线移动与经济均衡变化,2011,SUHUA TIAN,37,影响总需求曲线位移的因素有六个:货币供给;政府支出;税收;净出口;消费者情绪;企业家情绪。在图10-6中,经济活动的长期均衡位置为1点,产出水平为Yn,价格水平为P1。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时,总需求曲线从AD1右移至AD2,经济活动的短期均衡位置为 1点,产出为Y1,高于自然率产出水平,工资有上涨压力,并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到AS2位置,经济活动最后在2点均衡,均衡时的产出水平为Yn,

21、价格水平为P2。,2011,SUHUA TIAN,38,三、总需求曲线移动与经济均衡变化,四、经济长期均衡与总产出,2011,SUHUA TIAN,39,在生产成本发生变动时,总供给曲线会发生移动。生产成本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工资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70%),它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判断经济繁荣与衰退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劳动就业状况与自然失业率下的劳动就业进行比较。自然失业率是指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时的失业率。当失业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时,劳动力市场上不存在使工资上升或下降的压力,总供给曲线不会发生移动。在自然失业率条件下的总产出水平被称为产出的自然率水平。不管总产出量原来在什么水平,它终

22、究会回到自然率水平,这表明经济活动具有一个自我校正机制。对于经济活动的这个自我校正机制完成到均衡状态时所经历的时间,以及是否需要进行政策干预,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有不同的理解。,2011,SUHUA TIAN,40,四、经济长期均衡与总产出(1),2011,SUHUA TIAN,41,四、经济长期均衡与总产出(2),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三、现实经济中的通货膨胀,2011,SUHUA TIAN,42,第四节 通货膨胀,中国的物价水平变动,2011,SUHUA TIAN,43,数据来源:中国数据在线。,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变化与物价水平变动,2011,SUHUA TIAN,44

23、,说明:(1)此处为名义GDP,货币范畴包括货币和准货币,相当于广义M2。(2)1980-1986年的CPI为零售价格指数年度变化率。数据来源:零售价格指数来自中国数据在线,其余数据来自IMF Statistical Databases。,一、通货膨胀的定义,2011,SUHUA TIAN,45,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普遍地不断上涨的状况。在实际经济中,关于通货膨胀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PI主要由以下商品的价格构成:食品;烟草;酒精制品;衣物;家居用品;艺术品及其相关服务;药品;医疗用品;交通通讯设施;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住房。,2011,SUH

24、UA TIAN,46,一、通货膨胀的定义(1),(2)零售价格指数(RPI)。RPI指标排除了许多服务类产品的价格,主要包括以下商品的价格:食品;饮料;烟酒;衣服鞋帽;纺织品;文化办公用品;体育娱乐用品;药品;医疗保健用品;化妆品;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电子出版刊物;日常用品;交通通讯设施;家具;家用电器以及视听器材;金银珠宝;燃料;建筑,硬件以及电力材料。(3)生产者价格指数(PPI)。PPI仅包括工业产品价格,主要包括以下商品的价格:制造业商品(采掘业;原材料;制造业);消费品(食品;衣服;日用品;耐用品)。,2011,SUHUA TIAN,47,一、通货膨胀的定义(2),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

25、货膨胀,2011,SUHUA TIAN,48,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他确信,所有的通货膨胀都源自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率,因此,只要把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降低到合适的水平,就可以避免通货膨胀发生。只要将通货膨胀定义为物价水平普遍地不断上涨的状况,那么,无论是货币学派还是凯恩斯学派,都会同意弗里德曼的说法:即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2011,SUHUA TIAN,49,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1),(一)货币主义的观点在货币主义的分析中,货币供应量变化被看作是影响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的唯一因素。货币主义认为,迅速的通货膨胀是由较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引起的。

26、在图10-8中,经济活动的最初均衡位置位于总需求曲线AD1和总供给曲线AS1相交的1点,产出处于自然率水平Yn,物价水平为P1。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总需求曲线从AD1向右移动到AD2、AD3乃至AD4,总供给曲线总从AS1向左移动到AS2、AS3乃至AS4,结果是物价水平从P1不断上升到P2、P3乃至P4。只要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这一过程就会持续下去,并导致通货膨胀发生。,2011,SUHUA TIAN,50,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2),2011,SUHUA TIAN,51,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3),(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认为,除货币供应量变动因素以外,财政政策

27、和供给冲击等其他因素也会引起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但是,财政政策和供给冲击等其他因素只是一次性地引起物价上涨,对物价的持续上涨没有影响,不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凯恩斯主义也认为,货币供应量持续增加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唯一因素。1凯恩斯主义对扩张性财政政策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分析 参见图10-9。政府支出的一次性增加使得总需求曲线从AD1位置右移到AD2位置,物价水平只是一次性的上升,并非持续不断的上升,在点2,通货膨胀率又恢复到零的水平。,2011,SUHUA TIAN,52,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4),(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当政府支出可以持续增加时,就会引起物价持续上涨,引发通货膨

28、胀。但是,政府支出的持续增加并不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政府支出的增加不可能大于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政治因素和政府预算平衡要求,会约束政府支出的持续增加。另外,政府的持续减税政策也不会引起通货膨胀。政府的一次性减税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价格水平会有一次性的上涨,但在税收为零时就不能再继续减税,物价的上涨过程也不会再持续下去。,2011,SUHUA TIAN,53,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4),2011,SUHUA TIAN,54,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5),(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2凯恩斯主义对负向供给冲击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分析负向的供给冲击只是引起物价水平的暂时上升,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供

29、给方面的变化不可能是引起高通货膨胀的根本因素。,2011,SUHUA TIAN,55,二、货币供给增加与通货膨胀(6),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二、高就业目标与通货膨胀三、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四、中国经济中的通货膨胀,2011,SUHUA TIAN,56,第五节 为什么会出现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政府为什么会采取易于导致通货膨胀的较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政策呢?其中的原因只能是:为了达到其他目标,政府只能实施较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政策,并不得不付出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的代价。,2011,SUHUA TIAN,57,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2011,SUHUA TIAN,58,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主要

30、有三个方面。(一)通货膨胀的新增收入分配效应 通货膨胀首先会对工薪阶层产生影响。在实际经济中,受损害最大的是那些工作成绩很难与工资挂钩的白领工人、公务员及教师等。通货膨胀可使得以利润为收入者得到好处。通货膨胀会使得以利息和租金为收入的群体受到损害。利息和租金这两种收入形式往往以合同的形式被长期地确定下来,在合同有效期内出现通货膨胀时,资本或土地等要素实际表现出来的利息或地租往往高于合同规定的数额。通货膨胀使得退休人员损失很大。,2011,SUHUA TIAN,59,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1),(二)通货膨胀的存量财富分配效应 家庭财富水平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依赖于每个家庭的资产和负债状况。通货膨

31、胀对家庭财富的影响取决于其资产与负债数额,以及全部资产中按不变价格偿还部分与按可变价格偿还部分各自所占的比重。,2011,SUHUA TIAN,60,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2),(三)通货膨胀的就业和产出效应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末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对就业和产出增加的正向效应比较大,反之,对就业和产出增加的正向效应比较小。当经济中出现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时,由于货币工资以合同的形式被固定下来,其变动滞后于通货膨胀,结果会使得实际工资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进而导致企业增加劳动使用,产出量增加。在反对者看来,通货膨胀不仅仅是价格水平的普遍上升,同时也是对价格信号的一种扭曲。通货膨胀也有可能使得生产

32、者和消费者行为出现扭曲,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或经济结构失调。,2011,SUHUA TIAN,61,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3),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也有影响。以利润为收入者一般具有高于以工资为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利润在其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增加有利于资本积累增加,这样就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的小幅通货膨胀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试图达到零通货膨胀(物价维持平准)的做法会导致产品价格、生产盈利和雇员数降低,追求完全的价格稳定会引起通货紧缩(物价持续降低),甚至会引起企业破产与经济衰退,以至于出现经济萧条。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大小与通货膨胀的类型有关。如果通货膨胀属于平衡的和预料到

33、的通货膨胀,那么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会普遍地同比例上升。除了这种极端的通货膨胀类型之外,其他类型的通货膨胀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各种经济效应。,2011,SUHUA TIAN,62,一、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4),二、高就业目标与通货膨胀,2011,SUHUA TIAN,63,为促进高就业而实施的经济稳定政策,可能会产生两类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起因于负向供给冲击或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在图10-11中,假定工人要求提高工资,提高工资的影响使得总供给曲线左移到AS2,经济活动新的均衡点为1点。以高就业为目标的政府,不断地通过使总需

34、求曲线右移来保持失业和总产出位于自然率水平,并使得价格水平不断上升。政府支出增加的上限约束和税收减少的下限约束,会阻止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长期使用,只有连续地增加货币供给,提高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才可以使总需求曲线连续右移。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没有货币当局默许以较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适应性政策,它是不可能发生的。,2011,SUHUA TIAN,64,二、高就业目标与通货膨胀(1),2011,SUHUA TIAN,65,(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由于政策制定者采用那些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政策而产生的。如果政策制定者有一个低于自然失业率的劳动就业目标,那么,他们会试图使得总产

35、出大于自然率水平。为实现较高的劳动就业目标,需要持续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导致物价水平进一步上涨,而总产出和失业率仍旧为自然率水平,并引起了通货膨胀。由于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政府税收面临着现实约束,政府难以通过财政扩张政策来达到上述目标,只能求助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不断增加货币供应,从而造成较高的货币供应增长率。上述通货膨胀是政策制定者采用那些使总需求曲线右移政策而引起的,因而被称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2011,SUHUA TIAN,66,二、高就业目标与通货膨胀(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一般发生在失业率低于自然率水平时期,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则发生在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时期。成本推

36、动的通货膨胀最初可能是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开始的。当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造成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时,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终于会增加,工人会要求提高工资以求真实工资不致于下降。这样,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最终会触发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2011,SUHUA TIAN,67,二、高就业目标与通货膨胀(3),2011,SUHUA TIAN,68,三、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2011,SUHUA TIAN,69,政府实施通货膨胀性的货币政策的另一个原因是政府的财政赤字约束。(一)由财政赤字引起的通货膨胀 当政府以创造货币而不是以对公众发行债券来弥补预算赤字时,政府的预算赤字会引发通货膨胀。如果预算赤字持续存在且政府依靠

37、增加印刷钞票,不断以货币创造来筹措资金,以应付持续不断的预算赤字,则会引起通货膨胀。,2011,SUHUA TIAN,70,三、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1),(二)财政赤字与货币创造 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政府比较容易通过出售长期和短期债券来筹措预算赤字所需资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发达的国家,当政府出现预算赤字时,通过发行债券来筹措资金的难度比较大,所能采取的唯一选择就是印制钞票。有时,不太大的预算赤字也会引起通货膨胀,这一点与政府债务货币化以及中央银行为了维持较低的利率目标有关。较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政策制定者坚持的高就业目标和政府财政赤字的持续存在,会迫

38、使中央银行放弃物价稳定目标,不得不实行易于引起通货膨胀的较高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政策。,2011,SUHUA TIAN,71,三、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2),四、中国的通货膨胀,2011,SUHUA TIAN,72,(一)中国的通货膨胀历史 11952-1979年的通货膨胀 从1958年开始,货币供应量伴随着政治开始同步“大跃进”。中国经济中的M2以每年平均25%的速度猛增,导致建国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21979-1980年的通货膨胀 1980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年增长63.3%,大大超过同期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6.6%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37.3%的幅度,引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

39、通货膨胀。商品价格上涨率达到6%。,2011,SUHUA TIAN,73,四、中国的通货膨胀(1),(一)中国的通货膨胀历史 31986-1988年的通货膨胀 从1984年起,为了满足过热的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弥补较大的财政赤字,中央开始超量发行货币。1984年12月M0达到792.1亿元,比1983年同期上涨49.5%为了应对过热的投资需求和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央行连年超量发行货币,1987年央行发行了第四套人民币并推行大额面钞,到1988年底,M0已达到2134亿元,比上年同期上涨46.7%。41991-1996年的通货膨胀 1991-1996年,中国经济中的物价水平出现了普遍的持续上涨,1

40、994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1.7%。这是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第四次通货膨胀,始于1992年,源于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加。1993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一度从1992年的44.4%猛增到61.8%。,2011,SUHUA TIAN,74,四、中国的通货膨胀(2),(一)中国的通货膨胀历史 零售物价上涨率在1993-1995年一直维持在两位数以上,1991-1996年的六年期间年平均上涨率为9.2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年平均上涨率为10.97%,1994年高达24.1%。52004-2007年的通货膨胀 告别了2003年之前的通货紧缩的阴影,中国进入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阶段。进入21

4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运行态势,在2002年通货膨胀率甚至为负数。2004年,中国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开始呈现上升的趋势。在2007年,中国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通过以下渠道:(1)对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和再贷款;外汇占款;(2)对财政贷款或透支;(3)央行的直接贷款。2004-2007年,中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使得外汇占款逐渐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2011,SUHUA TIAN,75,四、中国的通货膨胀(3),(一)中国的通货膨胀历史 面对2004-2007年的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基本上回收了新增外汇占款投放的流

42、动性。2007年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罕见地打出一组货币政策“组合拳”:同时宣布了上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基准利率和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浮动幅度等三项货币政策。2007年,为控制流动性,中国央行共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比率,6次加息,同时发行了巨量央行票据。,2011,SUHUA TIAN,76,四、中国的通货膨胀(4),(二)中国的通货膨胀成因 1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论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企业财务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不够健全,企业产权关系模糊,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使得中国的劳动工资增长率高于劳动生产增长率,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相对于经济的高增长速度显得短缺,

43、再加上流通领域中“官倒”的存在,在此时期,中国经济中的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2011,SUHUA TIAN,77,四、中国的通货膨胀(5),(二)中国的通货膨胀成因 2通货膨胀的产业结构失衡论 在中国经济结构中,农业长期落后于工业,工业中的基础工业长期落后于加工工业,加工工业的生产结构又不能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变化。由于农业发展落后,农产品供应长期紧张,一旦农产品价格放开,就会出现价格上涨。农产品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价格的上涨,会使城市居民生活费用提高,从而导致工资成本上升。这样,农业发展的落后就会通过工资和其他成本的上升而引起物价总水平上涨。,2011,SUHUA TIAN,78,四、中国

44、的通货膨胀(6),(二)中国的通货膨胀成因 3成长型通货膨胀论 成长型通货膨胀理论是需求推动型通货膨胀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在成长型经济中,经济发展的扩张性冲动,会引起过度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并会使经济体内的供求关系失衡,物价大幅度上涨,往往是经济高增长和高通货膨胀并存。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的部分时期,由于资源相对短缺、投资饥渴和消费膨胀,中国的物价上涨表现出较为典型的成长型通货膨胀的特征。,2011,SUHUA TIAN,79,四、中国的通货膨胀(7),(二)中国的通货膨胀成因 4国际通货膨胀转移说这种观点产生于1994年中国外汇体制改革以后。当时人民币对美元急速贬值,从1993年

45、底1美元兑5.8元人民币,到1994年初1美元兑8.7元人民币。其后果是:(1)中国的出口迅速增长;(2)流入中国的外资流入迅速增长。在中国推行的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下和出于稳定人民币对外汇率的需要,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迅速增加,进而使得因外汇占款而投放的人民币迅速增加。中国在1994年以后时期到2008年前期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外国资金流入中国有关,并形成了关于中国物价上涨的国际通货膨胀转移说。,2011,SUHUA TIAN,80,四、中国的通货膨胀(8),一、通货膨胀与经济长期均衡二、低于自然率水平的经济均衡调节,2011,SUHUA TIAN,81,第六节 就业压力与政策干预,在实际经济中,促进

46、高就业和维持价格稳定是两个重要的政策目标,需要政府在做政策选择时加以权衡,以及当存在其他可以实现高就业目标的机制时,决定是否有必要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来达到高就业目标。,2011,SUHUA TIAN,82,一、通货膨胀与经济长期均衡,2011,SUHUA TIAN,83,(一)通货膨胀的成本 厂商必须在绝对价格变化和相对价格变化之间加以区分,相对价格变化传给厂商的信号是会发生通货膨胀。厂商需要对这些信号加以甄别。价格水平波动越大,厂商甄别正确价格信息的难度就越大,价格变化引起的厂商供给反应就越小,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往往不再成立,通货膨胀甚至会引起失业率上升。当通货膨胀水平比较高时,政

47、府当局降低通货膨胀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产出下降和失业增加的短期成本会很高,而且我们也无法预测工人调节他们的预期具体需要多长时间。,2011,SUHUA TIAN,84,一、通货膨胀与经济长期均衡(1),(一)通货膨胀的成本 通货膨胀还会引起其它福利损失,而这些福利损失主要产生于通货膨胀时期人们将货币换成其它资产(被称为皮鞋成本)的成本。低通货膨胀往往具有比较高的社会福利效应。(二)自然失业率水平的确定与经济长期均衡 失业增加会破坏经济信心,引起企业投资下降和经济增长下降,并会降低工人的劳动技能,使劳动生产率下降。这样,短期失业上升会引起失业在长期中进一步上升,失业的长期成本远大于通货膨胀的长期成

48、本。自然失业率状态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的,其在时间上也非固定不变。在进行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时,通常假设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移动对自然产出率没有影响。,2011,SUHUA TIAN,85,一、通货膨胀与经济长期均衡(2),(二)自然失业率水平的确定与经济长期均衡 真实经济周期论认为,真实的总供给冲击确实会影响自然产出率水平Yn。该理论认为,对偏好(如工人的工作意愿)和技术(生产率)的冲击,会引起了自然率产出水平Yn发生明显的波动,当经济周期因上述原因发生波动时,就没有太多的必要采取主动的政策措施来消除较高的劳动失业。自然失业率和自然产出率也受有关劳动就业的“后遗效应”影响。后遗效应认为

49、,过去的高失业会使得现在的就业偏离自然率就业水平。当失业率因总需求减少而上升时,人们认为自然失业率水平高于充分就业水平,因而会丧失信心去寻找工作,企业也不愿意雇佣长期的失业者。结果,在失业率升高之后自然失业率会出现增加,Yn会下降到原先的自然率水平以下。,2011,SUHUA TIAN,86,一、通货膨胀与经济长期均衡(3),(二)自然失业率水平的确定与经济长期均衡 当失业导致工人丧失劳动技能,或者长期的失业改变了工人对工作的态度,从而降低了他们寻找工作的愿望,并持久地约束工人寻找工作的过程和使摩擦性失业增加,以及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使失业率降低到其正常水平时,政府必须实施积极的政策措施来阻止劳动

50、失业增加。,2011,SUHUA TIAN,87,一、通货膨胀与经济长期均衡(4),二、低于自然率水平的经济均衡调节,2011,SUHUA TIAN,88,在图10-13中,经济活动的初始均衡位置为总供给曲线AS1和总需求曲线AD1相交的1点,该点上总产出为Y1,低于自然率产出水平,经济中有失业存在。(一)政策主动调节当劳动工资和物价的调整过程极其缓慢,经济在恢复到充分就业的过程中导致大量的产出损失时,政策部门需要主动实施使经济活动移动到充分就业水平的政策,也即通过实施扩张性的政策(扩张货币供应、扩张财政支出等),将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AD2位置,从而消除高失业。在实施主动调节的过程中,需要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