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基础知识.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4267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技术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安全技术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安全技术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安全技术基础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安全技术基础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技术基础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技术基础知识.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安全工作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技术培训目录,第一部分 防火防爆第二部分 职业卫生第三部分 机械安全第四部分 特种设备操作安全第五部分电气安全,安全培训的作用,提高安全意识;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预防发生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防火防爆,第一节燃烧与爆炸发生条件和类型一、燃烧的发生条件燃烧:是一种激烈的、放热和发光的氧化反应。燃烧三要素:燃烧发生必须具备可燃物同时具备燃烧三要素氧化剂(助燃物)有足够的数量点火源(着火源)三要素要相互作用,固 态 可 烯 物,点火源,空气,金属表面、碳化表面无焰燃烧,液态可燃物,点火源,空气,金属表面无焰燃烧,受热分解,受热熔化,受热分解,受热熔

2、化,受热分解,受热熔化,气态可燃物,点火源,空气,有焰燃烧,防火原理防止形成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消除已形成的燃烧条件防火灭火器使三要素不能产生,二、燃烧的类型与相应危险性指标1、点燃与燃点点燃:强制着火,是指可燃物的局部在点火源作用下起火,移去火源后不熄灭能蔓延燃烧。燃点:可燃物发生点燃的最低温度叫燃点2、自燃与自燃点自燃:指可燃物因受热升温而不需明火作用就能自发起火的燃烧,3、闪燃与闪点闪燃:因可燃液体蒸发或可燃固体升华而在其表面产生的可燃蒸气遇火源产生的一闪而起的燃烧。闪点:可燃物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闪点GB16-87(2001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闪点28度甲类可燃液体28度闪点60度

3、乙类可燃液体60度闪点丙可燃液体,三、爆炸现象及分类1、爆炸的概念爆炸是物质在瞬间急剧释放大量能量并转化为机械功(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爆炸,物理爆炸,化学爆炸,核爆炸,受压容器爆炸,水蒸气爆炸,分解爆炸,可燃气体、粉尘爆炸,金属、煤炭、面粉、林产品合成材料,防火防爆,第二节防火防爆的主要技术措施1、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消除燃烧爆炸的物质条件采用火灾爆炸性低的工艺和物料控制用量(限量,分批)隔离储存(金属钠存于煤油、苯单独存厂房通风监测报警(烟感系统等),防火防爆,第二节防火防爆的主要技术措施2、控制点火源,消除燃烧爆炸的能理条件电火源电热设备、电光源、短路过流发热、电焊电弧及焊渣、电

4、火花、静电、雷电等化学火源(明火和化学反应生成热)热火源(主要是高温物体)机械火源(摩擦发热、撞击火花),3、消防设施灭火器的配置应按GBJ140-90(1997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QK(S/U)数量修正系统*(保护面积/火灾种类配置基准)A类每具灭火器保护面积(10-20平方米)距离15-25米B类每具灭火器保护面积(5-10平方米)距离9-15米设置有灭火系统,K0.5设消防栓的,K0.7地下建筑系数加大1.3消防设施:消防给水及报警系统(水管网、消防水泵及泵房、室内外消防栓、消防水带、消防水枪、水带和消防警铃),防火防爆,第三节灭火的基本方法和常用灭火剂灭火方法火灾分类,隔离窒息

5、冷却化学抑制,A类固体可燃B类可燃液体C类可燃气体D类可燃金属带电火灾,灭火器的选用,灭火器类型,火灾种类,A类B类C类D类带电火灾,水型ABC干粉二氧化碳泡沬二氧化碳,适用适用适用一般不用,不适用适用适用适用,不适用适用不适用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不适用适用不适用适用,如何“119”报警应讲清发生火灾的具体地点(路名、门牌、单位名称)起火的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车间、仓库、宿舍)和火场的具体情况(什么东西着火、火势大小。是否有易燃易爆品,报警后不急于挂电话以便消防部门询问情况),职业卫生,第一节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识别,生产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

6、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寄生虫、细菌、病毒等生物,生产性粉尘(尘肺病点78%),生产性毒物(苯、硫化氢、正已烷等为固、液、气、尘、烟、雾形式存在),不良气象条件,噪声和振动(听力损伤、神经、消化、心血管系统。不良的心理影响),电磁幅射,过强的劳动强度过长的劳动时间,不合理的作业方式,设计不合理的工具、设备,自然环境如太阳紫外线辐射,工艺环境如烘房的高温,人工环境如照时不足,不合理的厂房设计,如辐射源布置人员密集的地方,职业卫生,第二节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1、工程技术措施:改革工艺、湿法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2、个人防护措施:防尘口罩、防尘面罩、防尘头盔(过滤效率在9

7、0%-99.9%)3、组织管理措施:定期监测粉尘浓度、加强防尘设备的使用维护、劳动保护用品佩戴及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体检),职业卫生,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危害控制1、工程技术措施:改革工艺、生产过程中密闭、隔离操作、通风净化;2、个人防护措施:呼吸防护、皮肤防护(工作服、工作鞋、手套、口罩、眼镜)3、组织管理措施:定期监测毒物浓度、劳动保护用品佩戴及管理,制订演练相关应急预案,进行防止职业中毒的培训(定期对从业人员体检),职业卫生,第四节噪声危害控制1、工程技术措施:降低声源噪声在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吸音、隔声、隔振、阻尼减振、消声)2、个人防护措施(防护耳塞)放在耳道降低10-25dB(A)

8、3、组织管理措施:加强现场噪声监测、定期员工体检、督导防护用品佩戴、建立人员健康档案,机械安全,第一节机械安全概要:机械设备是现代化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它是各行业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率的有力工具。在人、机、环境系统中机械与人相比,具有人所不可替代的优点。由于机械设备仍需要人的操纵、监控和维护,从安全角度出发,要保证人、机、环境的安全,机械安全,1、机械事故:机械事故包括机械本身损毁的机械设备和机械致人员伤亡的机械伤害事故2、机械危险与有害因素:1)静止的危险(切削刀具的刀刃、机械设备突出较长的部分(螺栓等)、设备边缘锋利飞边、引起滑跌、坠落的工作平台)2)直线运动的危险:接近式(龙门刨床

9、、磨床的住复工作)经过式(冲模、直线运动奖态的刃具(带锯)3)旋转运动的危险(人体或衣物卷进旋转机械部位引起的危险,机械安全,4)振动部件夹住的危险5)飞出物击伤的危险(飞出的刀具事机械部件、飞出的切屑或工件3、机械的危险部位1)可动零部件2)高速旋转零部件与易飞出物3)过冷过热表面4)内部承受压力的零部件5)其他如由于机械系统产生的噪声与振动、粉尘与毒物等危险,机械安全,4、机械事故的原因:造成机械事故最根本之原因应当是人,因为所有机械都是人设计、制造、安装、操作的。可分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机械的不安全状态、操作者不安全行力间接原因:技术方面的原因、人员安全素质方面的原因,管理方面

10、的原因,生理心理方面的原因,机械安全,其中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1)误操作、忽视安全警告;2)人为因素导致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的设备;4)操作方法不正确;5)其他,如物品存放不当,处于不安全位置;未停机维修;未使用个人安全防护装置、穿着不合乎安全要求等,机械安全,5、安全防护装置1)防护罩:用于高速运转的传动机械和加工区保护(固定式防护罩、可动式防护罩、联锁式防护罩、可调节防护罩)网、板结构2)防护屏:防止人体进入危险区设置的隔离装置(金属材料)棚栏距离、网眼直径与安全距离 mm最大尺寸6.512.520.032.047.0150安全距离35 92 135 175 460 785,机械安

11、全,6、安全控制装置安全控制装置按其功能分为:联锁装置、监控装置、故障保险装置、紧急停车装置等其他安全装置1)利用安全位置或距离进行防护2)双手操作式按全控制装置3)推手或提手式安全控制装置4)限制危险动作的安全装置(超载、限位装置)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预防发生机械事故,特种设备安全起重机,1、起重机工作机构分为:起升、行走、变幅、回转机构,各枢机零部件的质量直接影响起重机安全。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零部件:吊钩、钢丝绳、滑轮、卷筒、车轮、轨道,特种设备安全,上述图片违在违规分析:1、吊钩未有防滑扣;2、起吊物品下站人;3、起吊物品未固定平衡;4、钢丝绳使用不规范。日常钢丝绳“变形”种类:1、波浪

12、形;2、宠形畸变;3、绳股挤出;4、铜丝挤出;5、绳径局部增大6、扭结7、弯折,特种设备安全-叉车,特种设备安全-叉车,2、叉车属于厂内运输车辆,承担从原材入为,半成品转运,成品入库等生产环节,但由于厂区、车间场地小,安全事故多有发生。叉车安全操作要求:驾驶叉车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严禁酒后驾驶,行驶中不准吸烟,闲谈;车辆起动前应检查刹车、转向机、喇叭、液压系统等装置是否灵敏可靠,严禁带病出车起步时要查看周围是否有无人员,然后鸣号起步,特种设备安全-叉车,叉车严禁超载、超长、超宽装卸。滚动物品必需绑扎牢固。叉车严禁载人;叉车周围限制使用各种火源;叉车在运行中严禁将脚搁在离合

13、器踏板上,以免使离合器机构损坏;叉车运行时,应提起货叉30CM并不得随意变动。铲件升起高度不得超过全车高度的2/3叉车转弯、进入车间、库房时应减速鸣号停车时,应将货叉平放在地面上。叉车升高后不准人员在下面停留或穿越,同时应拉紧刹车切断电路。,特种设备安全-焊接,3、焊接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焊接作业包括切割。主要危险因素:可燃易爆物品,压力容器和燃料容器,电气、登高或水下作业,这此危险因素防范不当可能造成爆炸、火灾、灼烫、触电、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等伤亡事故。主要有害因素:电焊烟尘和有毒气体,弧光辐射(紫外线、红外线),噪声(作用于中枢神经可使神经感觉紧张、恶心、烦躁作用于血管系统,血压增高

14、,心跳脉搏改变等)。,特种设备安全-焊接,焊接安全操作要求:1、焊接工作前应先检查焊机设备和工具是否安全可靠(外壳的接地、各接线点触是否良好,电缆绝缘有无破损)2、操作时焊工的手和身体不得随意接触二次回路的导电体(橡胶绝缘垫)3、下列操作前应断开电源:转移工作地点搬运焊机,更换保险丝,改变焊机接头,焊机检修4、在金属容器内(管道)必须采取专门防护措施如采用橡胶垫、皮手套、绝缘鞋或设一名监护人员,使用行灯电压不应超过36V或12V,特种设备安全-焊接,焊接安全操作要求:5、焊接及切割操作中就防止由于热传导作用使工程结构和设备的可燃保温材料发生着火事故6、焊接工作地点周围10M内,必须清除一切可燃

15、易爆物品7、加强个人防护:工作服、绝缘手套、垫板及安全带等,电气安全,事故种类及事故原因方框图,事故种类,事故原因,人身触电事故,设备烧毁,电击引起二次人身事故,影响产品质量,火灾和爆炸事故,电气设备及导体安全距离不够,电气设备及导体标志不符合要求,电气设备及导体电气绝缘不合格,电气设备及导体安全载荷量不够,雷击,静电,电气安全,1、触电事故:电对人体的伤害就是通常说的触电,是电流的能量直接作用于人体或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伤害(电击、电伤)电击:电流通过人体,机体组织受到刺激,肌肉不由自主地发生痉挛性收缩造成的伤害。(心脏、神经系统损伤)触电方式:单相、两相、跨步电压触电安全电压:6-42V,电气安全触电急救,2.1脱离电源2.2脱离电源后的处理:3分钟内急时抢救现场原则:讯速、就地、准确、坚持、医务人员未到现场不能放弃。2.3心肺复苏法(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挤压)伤员仰卧平地上,解开领口松衣裳捏紧鼻子托下额,打开气道防阻塞鼻孔朝天后仰,贴嘴吹气看胸张吹三停二要适量(800-1200ML)吹气多少看对象,大人小孩要适量,电气安全触电急救,2.4胸外挤压:左食指定心窝,右手掌依心窝紧靠,右手掌方向朝伤者头部。利用上身的重量,重心放在右手掌,压陷3-5CM(小孩减少)挤压均速进行每分钟60-80次心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随意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