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技术标准.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45020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开挖技术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方开挖技术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方开挖技术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方开挖技术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方开挖技术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方开挖技术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技术标准.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工程技术统一标准编号: QYBZ(土建)-001土方开挖编制日期:2012/8/9目 录1、控制项目22、引用标准23、施工工艺24、施工过程控制25、质量标准46、成品保护47、质量通病防治措施5土方开挖技术标准一、控制项目标高、平面位置、放坡坡度、表面平整、安全防护、挡水排水沟集水坑留设二、引用标准山东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DBJ14-032-200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三、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线排水降水机械挖土人工修整验收四、施工过程控制(一)施工准备控制:1、施工人员机具准备挖掘机械、器具到场,并经检验能正常工作;人员到位。2、现场准

2、备(1)土方工程应在定位放线后施工。在施工区域内,有碍施工的已有建筑物和构筑物、道路、沟渠、管线、坟墓、树木等,应在施工前妥善处理。(2)施工前应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水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辆的行走路线和弃土场地,做好施工场地内的临时道路。3、技术准备控制(1)施工单位依据拟建建筑物、周围管线构建筑物的布置、工程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编制施工方案报监理及甲方审批监理编制控制细则建设单位审批备案现场交底(监理、甲方参加)。(2)设置平面控制桩和水准点,作为施工测量和工程验收的依据(3)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安全施工交底工作 临时性挖方边坡值 土的类别 边坡值(高:宽)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

3、1:1.251:1.50一般性黏土硬1:0.751:1.00硬、塑1:1.001:1.25软1:1.50或更缓碎石类土充填坚硬、硬塑黏性土1:0.501:1.00充填砂土1:1.001:1.50注:设计有要求时,应符合设计标准。如采用降水或其他加固措施,可不受本表限制,但应计算复核。开挖深度,对软土不应超过4m,对硬土不应超过8m。(二)施工过程控制1、测量放线依据规划设计要求的建筑物位置定位,测量放处开挖的上下边线。分层开挖的要放出该层开挖的底边线。2、机械开挖按施工方案确定的开挖顺序进行开挖,在开挖的过程中要对开挖的位置、标高进行控制,避免超挖或少挖而引起基地挠动、坡度过大、坡度过小、无操

4、作面等问题的发生。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平面控制桩和水准控制点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定期复测和检查。必须遵循由上至下的开挖顺序,严禁先切除坡脚3、基坑四周应当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醒目的警示标志,并用有效的挡水和排水设施,防止水沿坑壁流入基坑。4、雨季施工(1) 雨季施工的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的分期完成。挖方时并应预留2030cm厚度,待施工垫层前挖除。重要的或特殊的土方工程,应尽量在雨期前完成。(2) 雨季施工中应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技术措施,并应随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3) 雨季施工前,应对施工场地原有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疏浚或加固,应增备排水设备及设施,

5、保证水流畅通。在施工场地周围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场内。在傍山、沿河地区施工,应采取必要的防洪措施。(4) 雨季施工时,应保证现场运输道路畅通。道路路面应根据需要加铺炉渣、砂砾或其他防滑材料,必要时应加高加固路基。道路两侧应修好排水沟,在低洼积水处应设置涵管,以利泄水。5、 冬季施工 (1) 冬季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0.3m。如基础垫层不能紧跟施工,应将基坑(槽) 复盖,防止基土结冻。(2) 破碎冻土采用的机具和方法,应根据土质、冻结深度、机具性能和施工条件等确定。当冻土层厚度较小时,可采用铲运机、推土机或挖土机直接开挖

6、。当冻土层厚度较大时,可用松土机、破冻土犁、重锤冲击、劈土锥(楔)或爆破法破碎。(3) 冬期开挖土方时,如可能引起临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或其他地下设施产生冻结破坏时,应采取防冻措施。(4) 在挖方上侧弃置冻土时,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应为常温条件下规定的距离再加上弃土堆的高度。(5) 冬期施工时,运输机械和行驶道路均应采取防滑措施,以保证安全。因冻结可能遭受损坏的机械设备和降低地下水位设施等,应采取保温或防冻措施。6、在整个施工中过程要对边坡及周围建筑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及时发现问题。五、质量标准: 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项序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mm)检验方法 桩基基坑

7、基槽挖方场地平整 管沟 地(路)面基层 人工 机械 主控项目 1标高-503050-50-50水准仪 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 200-50300-100500-150100经纬仪,用钢尺量 3边坡设计要求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 一般项目 1表面平整度 20205020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基底土性 设计要求 六、成品保护:1、施工场地周围应做排水沟,或做成一定排水坡度。2、边坡坡脚做好排水设施,防止水渗入。3、基坑(槽) 的边坡坡度,一定要符合要求。4、土方不应堆在基坑边缘。材料堆放应距坑沿1m以上的距离。5、重物距土坡安全距离:汽车不小于3m;马车不小于2m;起重机不小于

8、4m;土方堆放不小于1m,堆土高度不超过1.5m。6、当基坑较深或晾槽时间较长时,为防止边坡失水松散或地面水冲刷、浸润影响边坡的稳定,应采用薄膜或砂浆覆盖,或砌石、草袋装土堆压、挂铁丝网抹水泥砂浆等方法保护。7、坡顶避免堆放超过限额的静载物质,同时避免外力的震动。在基坑(槽)回填并稳定前要保持对基坑边坡位移及沉降的观测。 8、基坑(槽) 挖至设计标高后,对原土表面不得扰动。七、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 场地积水(场地范围内局部积水) 产生原因: (1) 场地周围未做排水沟或场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2) 测量偏差,使场地标高不一。 防治措施: (1) 按要求做好场地排水坡和排

9、水沟。 (2) 做好测量复核,避免出现标高错误。 2. 挖方边坡塌方(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或滑塌) 产生原因: (1) 基坑(槽)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 (2) 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 坡顶堆载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导致塌方。 (4) 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土层土质情况采用适当的挖方坡度;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采取降水措施;坡顶上弃土、堆载,使远离挖方土边缘35m;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依次进行,并随时做成一定坡势

10、,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脚,造成坡体失稳;相邻基坑(槽)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处理方法,可将坡脚塌方清除,做临时性支护(如堆装土草袋设支撑护墙)措施。 3. 超挖(边坡面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陷) 产生原因: (1) 采用机械开挖,操作控制不严,局部多挖。 (2) 边坡上存在松软土层,受外界因素影响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 测量放线错误。 防治措施:机械开挖,预留0.3m厚采用人工修坡;加强测量复测,进行严格定位。 4. 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 产生原因: (1) 开挖基坑(槽)未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2) 在地下

11、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基底开挖面以下。 (3) 施工中未连续降水,或停电影响。 防治措施:开挖基坑(槽)周围应设排水沟或挡水堤;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应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0.51.0m。 5. 基底产生扰动土 产生原因: (1) 基槽开挖时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积水或土壤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土很容易被扰动。 (2) 土方开挖时超挖,后又用虚土回填,该虚土经施工操作后亦改变了原状土的物理性能,变成了扰动土。 防治措施: (1) 认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降水工作应待基础回填土完成后,方可停止。 (2) 土方开挖应连续进行,尽量缩短施工时间。雨季施工或基槽(坑)开挖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1530cm的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开工前再挖除。采用机械挖土时,应在基底标高以上留一定厚度的土用人工清除。冬季施工时,还应注意基底土不要受冻,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应认真检查。禁止受冻土被隐蔽覆盖。为防止基底土冻结,可预留松土层或采用保温材料覆盖措施,待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再清除松土层或去掉保温材料覆盖层。 (3) 严格控制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发生超挖,严禁用虚土回填。处理方法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