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53324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引言41 概述42 合理规模的内涵53 影响城市轨道线网规模的因素63.1 城市规模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63.2 城市交通需求63.3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63.4 国家政策74 线网规模推算方法74.1 按交通需求推算线网规模74.2 以人口总数推算线网规模124.3 按线网服务覆盖面推算线网规模124.4 以面积线网密度推算线网规模134.5 以城市面积及估算轨道年客运量推算线网规模155 结语16参考文献17摘要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规模不仅是线网规划的宏观控制量,而且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依据。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及线网合理规模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线网规模的影响因素

2、,推算方法。关键词:轨道线网 合理规模 预测 应用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大容量的公共交通方式成为问题的突破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速度快、污染低、安全、准点、舒适的公共交通比其他公交方式拥有更多的优势,逐渐在世界各国的城市交通中成为骨干,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城市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划、城市的交通需求、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等,从宏观上合理地规划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的规模。一个规模合理的快速轨道交通线网,不仅可以充分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要、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增强城市活力,而且可以用较

3、小的投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是城市建设中投资最大的基础设施之一。由于交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成后,将对城市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使城市的线网规划具有稳定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决策者和建设者必须充分考虑远期甚至远景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要求,如充分考虑我国城镇化发展对城市人口规模与分布的影响;充分考虑小汽车发展后的城市交通道路网的容量、尾气排放限制的影响;充分考虑在远景城市规模下节约使用交通用地和能源的综合交通客运结构。1 概述研究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目的是从宏观上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合理规模,作为制定线网规划方案的参考。因为它并未同具体的轨道交通线

4、路的布线等联系起来,所以只是从宏观上给出判断轨道交通合理规模的上下限,是支持定性分析的参考数据,但不能作为轨道交通各条线路布线的依据。2 合理规模的内涵合理规模是一个带有目标性质的量。如何确定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是市政当局及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共同关心的问题,它应是权衡市政当局、运营公司及出行者各方利益的量值。线网规模为后续确定线路布局、网络结构及优化、估算总投资量、总输送能力、总经营成本、总体效益等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规模的合理性关系到建设投资、客流密度,也关系到理想服务水平的设定、建设用地的长远控制,因此合理的轨道交通线网规模不仅是线网规划的宏观控制量,而且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投资依据,是为

5、决策者提供决策的辅助依据。所谓合理规模,就是合理的轨道交通方式的供给水平,也就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用地布局相协调,与城市发展相一致,与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提升城市功能。由于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是动态的平衡过程,这里的合理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在一定条件下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结果。线网规模是否真正合理,最终应放入交通模型中进行需求和供给的动态检验。但在进行方案构架研究之前,应对线网规模进行约束,以使多个方案有共同比较的基础。线网合理规模是可以进行静态计算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中主要从交通需求、线网合理服务水平以及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经营规模的角度进行计算。确定城市轨

6、道交通线网的合理规模,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研究城市人口、用地、就业分布特征,以及大型客流集散区和规划客流集散点的空间分布,研究确定轨道交通线网构架和初始方案。从分析城市用地结构出发,研究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构架形态,使之支持城市总体规划发展战略,增强城市核心区辐射能力,引导和促进城市多中心组团结构的实现,加强城区客流活动中心及交通枢纽之间的衔接,提高城市次中心组团交通可达性,增强轨道交通方式的吸引强度,改善城市居民出行条件。3 影响城市轨道线网规模的因素影响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因素很多,不同的城市有自己特定的城市发展格局、土地利用形态、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建设背景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快

7、速轨道交通的建设带来影响。综合起来,对城市快速轨道建设规模有影响的因素有城市交通需求、城市规模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等。3.1 城市规模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城市规模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人口规模决定了城市交通出行的总量,用地规模影响居民出行的时间和距离,即城市规模决定了城市的交通需求特性,也就影响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总体规模。城市形态和用地布局也是影响快速轨道交通规模的因素。城市的形态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中心组团式、带状、分散组团式等。不同的城市形态和用地布局决定了居民出行的空间分布,也就决定了 轨道交通的空间几何形态以及轨道线网规模。例如中心组团式城

8、市的轨道交通多为放射状,莫斯科就是典型的中心组团式城市,它的轨道交通就是环形加放射状的线网结构。3.2 城市交通需求城市交通需求是居民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要程度,其大小和分布特性是决定城市轨道线网规模最直接和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表征城市交通需求的指标有城市居民的出行强度、时空分布特性、城市公共交通总出行量等。3.3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大小,同时还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与出行习惯。3.4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导向对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的交通政策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而且近期国家政策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无论从近期还是从

9、远期国家政策来看,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都是很有利的。4 线网规模推算方法由于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是动态的平衡过程,因此合理规模也是相对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合理规模的计算要采取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4.1 按交通需求推算线网规模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可以从出行总量与轨道交通线路负荷强度之间的关系推导而来,具体公式如下L = Q 式中:L 线网长度 ( km );Q 城市出行总量 ( 万人次 ); 公交出行比例; 轨道交通出行占公交出行的比例; 轨道交通线路负荷强度 万人次( km日) 。以下着重说明各指标参数的标定方法。 (1) 未来居民出行总量分析 由于轨道线网规划的远景年限往往超越城市综合交

10、通规划远景年限,因此线网规划往往无法得到所需远景年限的出 行总量,但却能从远景人口和出行强度的关系去推算,即Q = m 式中:m 城市远景人口规模(含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 人口出行强度 次( 人日) 。城市人口规模根据我国的人口政策和人口发展现状,城市人口规模是政策控制影响下的规模,各城市往往都有城市远景人口的控制目标。如果缺乏这一数据,也可由当地权威部门根据城市特点和人口发展规律进行统计及预测。出行强度的分析预测居民出行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城市的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等方面。一般情况,居民出行强度相对比较稳定。例如东京1968年的人均出行强度为 2.48次(人日),1978年

11、为2.53次(人日),10年内增加0.05次(人日),增长不大。根据1984年广州市居民出行调查,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为2.09 次(人日);1996年广州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家访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年的人均出行次数为2.3次(人日), 略有增长。所以从长远看,大部分城市的出行强度不会有很大增长。我国部分城市居民出行强度及其变化情况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各大城市出行强度基本上在2.5次(人日)左右。表1 我国部分城市居民出行强度 表 2 我国部分城市居民出行强度变化(2)公交方式出行量占全方式出行量的比例从国外的情况看,在世界上大城市客运交通中,因为公共交通客运效率比私人交通高得多,

12、致使公共交通在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如纽约公共交通年客运量占全市总客运量的86.0%,东京公共交通年客运量占城市总客运量的70.6%,莫斯科公共交通年客运量占城市总客运量的91.6%。城市远景公交方式出行比例应根据城市未来出行的需求与供给平衡关系,通过适合城市特点的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得来。但合理规模研究的目 的是大致推算轨道的规模,因 此无法事先给出一个公交的供给能力,科学预测就失去了基础。所以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从分析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入手,结合类比其他城市的情况,根据城市未来交通发展政策,以定性分析的手段进行估计。目前我国多数城市交通结构不尽合理,最主要的反映就是公交出行比例过低。我国

13、大城市与国外城市相比,道路面积率低、人口密度大,因此必须鼓励高效的交通结构,即鼓励公交。类比国外情况,公文优先的要求就是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远景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应在50%以上。(3)轨道交通方式出行量占城市公交方式出行量的比例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城市公交客运量的比重,与城市道路网状况、常规公交网密度、常规公交服务水平、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运送速度及车站分布有关。表3列举了国外几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例。表3 国外城市规划的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例 巴黎的轨道交通线网密度大,服务水平非常高,吸引了大量的客流,其中也包括许多短途的乘客

14、,平均运距只有 5.3km,线路平均负荷强度较低,约为1.64万人次(km日)。莫斯科轨道交通的运量基本上已经饱和,近几年随着其他地面交通客运方式的积极发展,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占城市公交总客运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说明莫斯科的线网能力已不能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表4列举了国内几个城市规划的轨道交通方式占公共交通方式的比例。不难看出,远景年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客运量占全市公交总客运量的比例在50%55%范围内。假设轨道交通的换乘系数和公共交通的换乘系数没有明显差别,那么远景年轨道交通方式出行量占公共交通方式出 行量的比例同样在50%55%的范围内。近期因线网不能全部完成,所占公交客运量的比例

15、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表 4 国内几个城市规划的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例 注:除北京外,其他城市的取值为规划值。(4) 线网负荷强度线网负荷强度是指快速轨道线每日每千米平均承担的客运量,它是反映快速轨道线网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线网负载强度的影响因素有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结构和线路布局等。世界各大城市的线网负荷强度的指标如表5所示。有资料表明,国外轨道交通建设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采用高运量、低密度的线网,负荷强度高;另一种是采用低运量、高密度的线网,负荷强度低。像巴黎和伦敦这样的发达城市着重于提高轨道交通的舒适和方便程度,以吸引私人交通,减少私人交通工具泛滥带来的城市交

16、通阻塞,所以采用的是低运量、高密度的线网,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很高,效率相对较低;而莫斯科、墨西哥、香港采用的是高运量、低密度的线网,它注重的是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以缓解客运需求与公共交通运力严重不足的矛盾。表 5 线网负荷强度 经验表明,只有建设高运量、低密度的线网,提高负荷强度,轨道交通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统计资料上看,香港、莫斯科的地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例如香港1990 年每人千米车费收入为0.5元,每人千米经营开支(含折旧)为0.34 元,盈利0.16元,而当年的线路日平均负荷强度为4.56万人次( km日),经济效益可见一斑。英国道克兰轻轨系统每车千米运营成本最初为

17、 3.22英镑,或每车小时81英镑,其中工资占55%,能源占9%,其他占36%。我国各大城市刚刚开始建设轨道交通,轨道交通的建设投资还很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用最少的投资来最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的问题,同时要求轨道交通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使得运营和建设能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所以轨道交通适宜选择高运量、低密度的模式。国外轨道交通日平均线路负荷强度大部分在2.54.0万人次(km日)之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负荷强度可稍高一些,建议在3.54.0万人次km日)之间。4.2 以人口总数推算线网规模城市的人口总数反映了城市的人口规模,以人口总数为基础的人口线网密度指标实质上反映了人口规模对轨道线网规

18、模的影响程度,其公式为L M 1 式中:L 线网长度 ( km ); M 城市市区总人口数 ( 百万人 );1 人口线网密度指标 ( km百万人 )。我国城市地少人多,轨道交通的发展刚刚起步,人口密度指标取值不能过高,各城市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考虑。4.3 按线网服务覆盖面推算线网规模线网规模分析中估计的成分很多,因此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估算是很有必要的。这里再介绍一种按线网服务覆盖面计算线网规模的方法。再介绍一种按线网服务覆盖面计算线网规模的方法。轨道交通线网作为一种公交网络应该具备一定的线网密度,对于呈片状集中发展的城市,人口就业密度比较平均,这时候就要求城市建成区都应处于轨道交通的吸引范围

19、之内。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利用城市建成区面积和线网密度的关系推导线网规模,即L S 2 式中:L 线网长度 ( km );S 城市建成区面积 ( km2 );2 线网密度 ( kmkm 2 )。4.4 以面积线网密度推算线网规模快速轨道的面积线网密度实质上表示了轨道线网的覆盖面。市中心区和市边缘区的线网密度有所不同,轨道网密度由市中心向外应逐渐降低。居民利用快速轨道交通的出行时间由三部分构成,即起点到车站的时间、乘坐轨道交通的时间和由车站到目的地的时间。在市中心,乘客到车站的距离一般在15min以内,一般在车站停留时间为35min。若步行速度为4kmh,因此可以得出轨道车站的吸引范围为65080

20、0m。在城市外围区,步行去车站的距离为8001000 m,加上考虑利用自行车、公交换乘等,外围地区车站的吸引范围能达到2km。在城市中心区,客流的需求是多方向的;而在边缘区,利用轨道网的客流主要考虑向心方向。在市中心,考虑到能覆盖并能满足各方向的客流需求,可以把轨道网简化成一个棋盘形格局,线网间距为1.5km;在外围区,可以把轨道网简化成相距4km的平行线(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从简图可以看出,市中心区的轨道面积线网密度为(21.5)(1.5 1.5)1. 33( kmkm2 )外围区的轨道面积线网密度为1 44 40 . 25 ( kmkm2 ) 这些指标是根据我国城市居民的出行特点总结得

21、出的,可在进行我国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时使用。图1 市中心轨道简图 图2 市郊区轨道简图 目前国内外大城市轨道交通面积线网密度如表6所示。表 6 国内外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表 各城市可根据其规划的城市中心区用地面积和城市外围区用地面积,利用以上分析出的指标推算由轨道线网面积密度确定的轨道线网规模,这也反映出城市用地规模对轨道线网规模的影响作用。具体计算公式为式中 :L总 路网中规划线路总长度 ( km );中 城市中心区面积线网密度指标 ( kmkm2 ),通常取1.33kmkm2;A中城市中心区用地面积( km 2 ); 外 城市外围区面积线网密度指标 ( km km 2 ), 通常取

22、0.25km km 2 ;A 外 城市外围区用地面积 ( km 2 )。4.5 以城市面积及估算轨道年客运量推算线网规模城市面积界定了区域内交通的分布范围,即轨道交通覆盖范围的上限。设城市形状、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分布情况、人口 结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均保持不变,则城市面积的增加显而易见将引起轨道交通覆盖范围的增加,从而使轨道规划线网规模扩大。而考虑极端情况:若城市面积小于一定限值,处于居民步行可达范围之内,则无论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分布等其他因素如何改变,设置轨道线网都将是不必要的。城市的人口总数反映了城市的人口规模,但若由这一指标来确定线网规模显然是存在缺陷的,因为最终决定轨道规模的应该是城市规划

23、年度的轨道客运量,它不仅与城市人口总数有关,还决定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出行习惯以及轨道线网方案等因素。出于上述考虑,采用如下计算公式:L S P 式中: L 轨道线网长度(km);S 城市面积 ( km2 );P 城市规划年度轨道年客运量估算值 ( 百万人次 );, , 无量纲参数。由于轨道客运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轨道线网方案,而轨道规模又是确定轨道线网方案的先决因素,因此本公式不但可采用规划年度轨道客运量的估算值以确定线网规模,还可以在整个方案计算完成后采用客流预测得到的轨道客运量验证所选线网规模的正确性。根据世界上地铁发育较为完善的几座城市的有关数据,、和的一般取值分别为2.401

24、、0.298、0.322。以上方法分别体现了城市交通需求、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等主要因素对轨道线网规模的影响作用,应用时可用以上各式分别计算出应有的线网总长度,然后取其平均值或最大值作为控制路网规划线路总长度的参考值。定量分析的计算结果只能反映出问题的局部,应用时也不可忽略一些不能量化的因素如城市的组团结构、城市的经济条件等对轨道线网规模的影响作用,应力求做到全面分析,综合考虑。5 结语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是指线网的总长度及其线路的数目。不同的线网规模对线网结构、线路走向及其作用、功能等方面有很大影响。规模是总量平衡的问题,它涉及其他交通方式,涉及网络层次。由于城际铁路、市郊铁路服务的对

25、象并不是每天都到城区内活动,所以它不应以人均出行量参与城区内客流平衡,而应以换乘量参与平衡。所谓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模,实际上就是城区轨道交通的规模,另外加上市郊铁路和城际铁路的市域内线路里程共同构成全网的轨道交通规模。城区轨道交通线网规模的确定方法,习惯上有几何分析法、运输强度分析法、类比法等。城区由内向外的其他交通圈,站点覆盖率的水平逐步放低,网络密度也逐渐变疏,因此,要根据各区域不同的需求确定不同的服务权重,反复测算确定其规模。最终,每条线将增加一个端点站的覆盖面积,这不会影响网络密度的推算。运用几何分析法测算的规模,往往是从可能的角度出发,但有没有足够的客源,即需求如何,则应通过客流预

26、测、运输强度分析法来核算。运输强度分析法的核心是居民目平均出行次数和线路负荷强度的确定。通过对以往的居民日出行次数的测算,各城市大都偏高,增长速率过快。应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相近的城市间寻找平均值,即用类比法,由专家咨询形成推荐值。线路负荷强度也应用此方法确定。由线路负荷强度确认的规模与几何密度确认的规模往往是相悖的:从方便乘客角度出发,网络密度愈大愈好,线网规模势必偏大;从投资效益角度出发,线路负荷强度愈大愈好,线网规模势必偏低。因此,在确定规模时应兼顾二者,既不能取密度最大值,也不能仅凭负荷强度来决定线网规模。线路负荷强度应根据已经成网运行的城市平均负荷来选定。线网规模还会受财力的制约。降低

27、造价、节约投资始终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者的追求。但造价又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近期财力不足而放弃合理规模和适合的标准。因此,应先搞好规划,再根据财力状况逐步实施,如果资金不足就不要急于上马,切不可建一个先天不足的残疾工程。经总量推算的规模应有一个幅度,它是个原则性数据,最终规模应以实际布线为准。参考文献 1 毛保华,姜帆,刘迁等.城市轨道交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 陈旭梅,童华磊,高世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第22卷,第6期,2001年12月:59-62.3 过秀成,吕慎,安宁.组团式结构城市的轨道线网合理规模J.城市交通,2001,8(2):33-3

28、6.4 陆化普,朱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5 全永粲,孙壮志.作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高其社会经济效益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第一卷第一期,2003年9月:6-13.6 柳荫,陆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研究.城市交通,2006,4(2):16-20.7 邱志明,周晓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8 汪应洛,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9 王忠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路网规划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1999:27-47.10 邱光宇.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探讨J. 都市快轨交通,第19卷第4期,2006年8月:14-17.11 高世廉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R.成都:西南交通大学,1997.12 朱玉琴,陈义华,吴红兵.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模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7年第2期,第25卷,总135期:43-46.13 张铭,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时考虑的几个问题J.城市公共交通,2010年7月:44-47.14 朱顺应,郭志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