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谈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日益发展,对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城市的相关经验,为发展中城市制订相应的应急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地铁公共交通应急处理模式 引言 地铁一旦遭遇不可抗力,正常运营受到影响或中断时,必将对于城市居民的正常出行产生影响。健全和完善的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机制与模式,有助于降低地铁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内外的一些城市,对此都日益重视,并陆续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和实践。 一、国内大城市地铁应急经验概述 国内对于地铁应急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如广东广州成立了城市轨道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行首长负责制。还
2、下发了一系列应急方案,增强地铁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这些模式的优点:能够实现应急接驳运力的集中投放,迅速疏散滞留乘客。存在的问题是:应急车辆完全依靠从既有的公交线路中抽调,高峰期的操作性和响应速度可能难以保证;应急接驳车辆只沿地铁故障段开行,乘客可能需要经过多次换乘,才能到达目的地;只实现了滞留乘客的疏散,而忽视了公交对地铁的功能补充;方案实施至地铁滞留乘客疏散完毕,而没有考虑滞留乘客疏散完毕,地铁可能尚未恢复正常,居民的出行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缓解或解决;只对运力进行了重新分配,而总量供应没有增加。 二、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模式研究简介 在总结国内各城市地铁应急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国内各城市
3、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1.基本策咯 从以上国内各城市地铁应急经验中可以总结出相关的应急预案所必须涵盖的构成要素包括协调机制和处理模式。 2.地铁应急协调机制 清晰明确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以及上下畅达的响应机制,是地铁应急协调机制高效的保障和支持。 构成要素。一套完整的应急协调机制应包含“责任主体”、“责任分工”、“应急方案”、“启动条件”、“协调机制”等五大基本要素。 协调模式 地铁应急响应模式有三种基本类型: a水平响应型:政府中没有常设的应急机构。地铁发生紧急事件后,一般情况下,地铁公司是应急处置的主体,地铁与其他相关应急单位或机构采取一对一的联系模式。
4、2000年以前的北京地铁基本上是这样一种形式; b 垂直响应型:政府设立有专门的地铁应急指挥机构。专业常设应急指挥机构,作为紧急事态下的处理中枢,担负着指挥协调的任务,运用政府强制力保障应急措施的到位。上海地铁和广州地铁采取的是这样一种形式; c混合响应型:有常设的地铁应急指挥机构。由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下达命令,并协调工作,但是地铁突发事件下的地面交通紧急接驳,由地铁公司与公交公司自行联系,或交由自营巴士进行。北京地铁、香港地铁目前采取的是这样一种方式。 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 轨道交通应急机构的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a成立独立的常设机构,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b应急机构的成员,应涵盖紧急事态或突发事件下可能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和单位; c由市一级的行政领导出任该应急机构的指挥,必要时以强力的行政手段保障应急措施的执行效力。 地铁应急指挥办公室的主要职能: a制订、审核和完善地铁突发事件专项预案; b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指定现场总指挥统一指挥对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救援,防止事故和事件蔓延和扩大; c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抢险救援、信息上报以及恢复生活、生产秩序等善后处理的工作; d检查督促各单位做好各项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每年组织领导重点防范单位进行一次应急救援的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