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55005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边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边坡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边坡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边坡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论文.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边坡治理常用技术和特点摘 要:随着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边坡的防治越来越成为工程建设和后期养护的重点工作,其治理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本文重点阐述常用防治方法工程护坡和生态护坡的应用,并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关键词:边坡;防治方法;综合治理;工程护坡;生态护坡一、引言在公路的修建过程中,边坡沿公路分布的范围广,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范围大,其防护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满足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双重目标,在使用过程或施工过程中,路基出现失稳或显示失稳征兆时,应该详细调查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了解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对坡体变化和滑动面情况进行及时的观察,并进行必要的试验,以便分析路基失稳的原因,

2、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在防护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护环境和创造环境,采用适当的绿化防护方法来进行,使公路具有安全、舒适、美观、与环境相协调等特点,从而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边坡防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2.1边坡的破坏:边坡的破坏主要表现为边坡坡面及坡脚的冲刷。坡面冲刷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对边坡的直接冲刷和坡面径流的冲刷,使路基边坡沿坡面流水方向形成冲沟,冲沟不断发展最终导致边坡破坏,进一步造成路面塌陷,直接影响了行车的安全。沿河路堤及修筑在河滩上滞洪区内的路堤,还要受到洪水的威胁,这种威胁表现为直接冲毁路堤坡脚,导致边坡破坏。边坡破坏还与路基填料的性质,路基高度,路基压实度有

3、关。一般来说,砂性土路基边坡较粘性土边坡易于遭受冲刷而破坏;较高的路基边坡比较低的路墓边坡更容易遭受坡面流水冲刷;压实度较好的边坡比压实度差的边坡更耐冲刷。冲刷破坏一般发生在较缓的土质边坡上,如砂型土边坡、亚粘性土边坡,黄土边坡等。在日常大气降水和风化作用下,沿坡面径流方向形成许多水冲沟,如平常不注意养护或养护不到位,日积月累,逐年扩大。加上冬季积雪,造成坡脚湿软,路基强度降低,上部土体失去支撑,最终发生破坏。同时,高速公路行驶的汽车截起的雨雪水,也会冲刷坡脚。因此,对土质路基来说,边坡坡脚是边坡的最薄弱环节,应加强养护。2.2路基边坡的破坏和防护需注意的问题。(1)边坡稳定。保护路基边坡表面

4、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与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岩土表面的风化、破碎、剥蚀演变过程,从而保护路基的整体稳定性。(2)环境保护。使工程对环境的扰乱程度减少到最小,并谋求人工构造物与自然环境相协调。(3)综合效应。综合防光,防眩,防烟,诱导司机视线,改善景观等目的进行边坡绿化防护,充分发挥防护工程的综合效益。三、边坡防治方法边坡的治理技术发展很快,形式也越来越丰富,目前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程护坡(1)排水工程水的作用包括降雨、地表水和地下水三个方面的作用。边坡失稳的发生大多与水的作用密切相关,这是因为水一方面增大了斜坡土石体的容重和降低了土石体的内聚力,另一方面还产生了动水压力和静水

5、压力,同时水还能溶解土石体中易溶物质,使组成斜坡的土石体成份和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边坡失稳。因此在边坡的治理中需要特别重视对水的处理,其主要目的为:降低渗透水压力;减轻水对岩土体的软化和对岩土体架构的分解作用;消减水的冲刷和浪蚀作用。排水工程一般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它是指设置良好的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系统,做好拦截、疏干和排除滑动区域内外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工作,并采取防护措施以防止地表水渗入坡体或冲陶坡脚。排除地表水目的在于拦截、引离边坡范围外的地表水,使其不致进入边坡区或不致渗入边坡体内。地表排水以拦截和旁引为原则,常采用的排水工程措施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垂直排水井和急流槽等形式。

6、排除地下水的目的在于降低孔隙水压力,增加有效正应力从而提高抗滑力。常采用排水工程措施有:暗沟、渗井、排水孔、灌浆阻水及渗沟等。排水工程简单易行且加固效果好、工程造价低,应用广泛,但往往需要与其它的治理工程结合在一起,配套使用。(2)改变边坡形态边坡失稳破坏通常是由于边坡过高、坡度太陡所致。通过改变坡体形态,削掉边坡一部分不稳定岩体,或增加阻止滑坡产生区的物质,使边坡坡度放缓,提高其稳定性。常用的工程措施是减重反压。这种措施主要是将边坡顶部的土石挖除从而减小下滑力和在原堤脚处加设反压护道以增大抗滑力,以提高边坡稳定性。该方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防治边坡失稳的措施,技术上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并积累了丰

7、富的经验,但该方法整治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削减和堆填的位置是否得当,且该法对边坡改造较大,扰动严重,不利于环保。(3)支挡与锚固工程该防护措施主要包括挡土墙、抗滑桩、锚杆、预应力锚索、SNS 柔性防护系统。挡土墙是边坡治理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技术手段,它位于失稳边坡的前缘,借助于自身重量从而抵抗侧向土压力,防止墙后土体坍塌和增加其稳定性的建筑物。常见的挡土墙形式有: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等(如图1 所示)。在公路工程中,挡土墙可用以支撑路堤或路堑边坡,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同时也常被用于处理路基边坡滑坡崩坍等路基病害。挡土墙设计简单,适用范围很广泛,但容易出现“越顶”现抗滑桩是一种大界面侧向受荷桩,

8、是承受侧向荷载、整治滑坡的支撑建筑物。该方法是将一定规格的桩体埋入稳定的地层中,依靠桩及其周围岩土体的相互嵌制作用,以承受由上部桩身传来的推力。抗滑桩一般成群布置,多用于滑体厚度不大,刚度较大的情况,常沿垂直与滑体运动方向排列。在间歇型滑坡的静止期进行抗滑桩施工,效果最理想。在布置时应合理排布,使两桩间的滑体不至由于拱起作用从其间滑出,同时还应保证沿坡体不越过桩顶,以免产生次生失稳状况。抗滑桩按其埋入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全埋式桩、悬臂桩、埋入式桩、椅式桩、排架桩、刚架桩等。工程实践表明,抗滑桩桩位灵活,施工方便,能迅速安全地解决一些比较困难的工程,但对于正在滑动的边坡,应尽量避免采用抗滑

9、桩。锚杆、预应力锚索是常用的锚固工程,它是一种把受力拉杆埋入地层的技术。它可以充分提高岩土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增强滑动面上的抗滑力,从而获得良好的稳固效果。其工作方法是:在拟固定的岩体中钻孔直到下部稳定基岩一定深度,在孔内插入锚杆,将其末端固定住,空口用锚头栓死,并在锚体上涂一些防腐化的化学物质,钻孔内的多余空间可以浇注水泥砂浆,以进一步固定锚杆。另外还可以采用预应力锚索手段,通过现场做抗拔试验,保证其不至因把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岩体拉裂,失去锚固效果。该防治方法布置灵活、能够大大减轻结构自重,节约工程材料,但锚固段应置于稳定地层且该地层须适合灌浆。SNS 柔性防护是一种以钢丝绳网为主要构件并以覆

10、盖和拦截来防治崩塌落石、风化剥落等边坡坡面地质灾害的柔性防护系统技术。该防护系统包括主动系统和被动系统两大类型。主动系统是通过固定在锚杆和支撑绳上并施以一定预张拉的钢丝网覆盖在有潜在地质灾害的坡面上,阻止崩塌落石的发生和活动范围;被动系统是一种能拦截和堆存落石的柔性拦石网,由钢绳网、固定系统、减压环和钢柱四部分组成,通过拦截的手段控制灾害体的运动范围。该防治方法工程量小、施工简单、且不改变坡体形态和植被生长,但是多适合于方量比较小的边坡或者仅对于崩塌类灾害具有明显效果。工程护坡不足之处 :工程护坡有坡面防护和支挡结构防护两类。坡面防护常用的措施有灰浆或三合土等抹面、喷浆、喷混凝土、浆砌片石护墙

11、、锚喷护坡、锚喷网护坡等。此类措施主要用以防护开挖边坡坡面的岩石风化剥落、碎落以及少量落石掉块等现象。所防护的边坡,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对于不稳定的边坡则先支挡再防护。支挡结构的类型较多,如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桩等。这些支挡结构既有防护作用,又有加固坡体的作用。采用工程措施护坡,往往过分追求强度功效,破坏了生态自然,景观效果差,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面、浆砌片石面会风化、老化,甚至造成破坏,后期整治费用高。2生态护坡生态护坡技术是在边坡上种植植物,利用植物根系固着边坡表层土壤以减轻水流冲刷,从而达到保护边坡的目的。该技术是将岩土工程、生态学、土植物学等多学科结合成一体的综合工程技术。生态护

12、坡在首次成功应用之后便得到迅速发展,是今后公路建设发展的一种趋势,它使公路具有安全、舒适、美观、与环境相协调等特点。目前植被护坡的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植被护坡与工程防护的有机结合;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景观效果。工程护坡虽然缺乏生态效果,但能为不稳定的边坡提供支挡加固措施,使其达到深层稳定和浅层稳定,同时能提供植被生长必须的条件。坡面种植植被后,植物的根系增强了坡面表层稳定,对边坡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在考虑植被护坡时,不仅要做到坡面绿化,还要将工程防护措施和植被防护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稳固而又有生态景观效应的防护结构体系。而工程措施的设计也应该是设计出更合理的工程结构,使工程防护和植

13、被防护更好地有机结合,使其既能有效地支挡加固坡体,又在坡面上看不见工程结构,全部显现植被和优美的景观。随着高速公路、铁路的迅速发展,道路两旁的绿化对美学要求更高,以及城市边坡景点的需要,原有的植被护坡品种单一,已不能满足其美学要求,这样植被护坡的景观设计就应运而生。护坡植物的选用需要多品种结合才能取得好的绿化效果,各种植物的配置比例要合理。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该防护方法本身的强度较低,其改变或保护的只是坡面及其浅层,所以只有在边坡本身稳定的前提下,植被护坡技术才可用于边坡浅层的防护。四、边坡综合治理通过介绍以上几种防治方法中不难发现,虽然这些技术能达到治理边坡失稳的效果,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其自

14、身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而边坡的失稳往往是受多个因素控制的,单单采用一种技术手段是难以有效地根治边坡的失稳问题。因此在治理边坡时,应详细查明边坡的各种工程条件,应用若干种工程手段,将其有机地结合,采用综合治理方法对边坡进行治理。所谓综合治理,是指以工程地质条件为依据,对边坡治理采用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使边坡在治理后既安全稳定,又经济合理,在此基础上边坡的治理还应尽可能体现边坡所在地方的地域特色,将这些因素糅合到边坡的设计之中,重视社会人文因素。采用综合治理方法使边坡的防治工程不仅不违背边坡治理的安全性、技术合理性及实施可能性的要求,还可以有效改善周边环境和生态状况,并且对当地旅游业和文化起到良好

15、的宣传推动作用。五、结论和建议边坡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实施何种治理方案应该综合考虑。在治理前应全面理解、详细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和周边环境实施资料;在治理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合理地借鉴工程经验,对不同的边坡,治理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在进行治理防治时都应注意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小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参考文献1 岳尚全,王清,蒋军等.地质工程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 杨航宇,颜志平,朱赞凌等.公路边坡防护与治理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3 郭长庆,梁勇旗,魏进.公路边坡处治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4 李铁振,孙军.SNS 柔性防护在公路边坡治理上的应用J.中国公路.5田万涛.道路与桥梁工程施工Z.2010.6刘长海.路基边坡风化与防护Z.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