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专线四电工程接口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客运专线四电工程接口手册.doc(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建杭长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段)四电工程接口手册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江西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年十一月目录概述1线路概况:1主要技术标准21.路基段接口预留要求31.1.电力专业31.2.接触网专业41.3.通信专业141.4.信号专业162.桥梁段接口预留要求202.1.电力专业202.2.接触网专业232.3.通信专业292.4.信号专业323.隧道段接口预留要求353.1.电力专业353.2.接触网专业363.3.通信专业383.4.信号专业424.站场段接口预留要求444.1.电力专业444.2.接触网专业454.3.通信专业464.4.信号专业465.综合接地接口预留要求485.1.综合接地系统
2、施工验收注意事项485.2.桥梁区段综合接地预留要求515.3.隧道区段综合接地预留要求525.4.连接线、接地端子的材料、规格和工艺525.5.车站内的接地连接535.6.无砟轨道道床等的接地545.7.接地电阻的测试555.8.接地效果达不到要求时的补救措施575.9.综合接地其他预留要求586.其他接口预留要求596.1.接触网专业596.2.通信专业626.3.信号专业636.4.适用范围64概述线路概况: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杭州至长沙段,东起浙江杭州,西至湖南长沙,线路横贯浙江、江西、湖南三省,途经杭州、南昌、长沙三个省会和金华、衢州、上饶、鹰潭、新余、宜春、萍乡八个地级市以及浙江绍兴、
3、江西抚州、湖南株洲三个地级市所辖部分区县。基本沿既有沪昆线北侧行进,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的东段。向莆线东新赣江特大桥在右侧(南边)预留杭长客运专线,其中跨赣江段部分桥梁按四线设计,但仅施工跨江段桥梁3366号墩下部及通航孔跨(126+196+126)m钢梁部分,其余杭长线桥墩上部暂未施工。根据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的意见,向莆铁路东新赣江特大桥与杭长客专赣江特大桥分界桥墩32号(墩中心里程D3K1454+419.80)和67号(墩中心里程D2K1456+488.50)桥墩间的梁部工程由铁二院在向莆铁路工程内办理类变更设计,向莆线东新赣江特大桥32号墩及67号墩对应的杭长客专里程分别为DK568+
4、547.570、DK566+478.834。浙江省境内线路长度295.180km,建筑长度292.697km。江西省境内线路长度545.514km。线路从省界向西,跨沪昆铁路后在玉山县以南约5km处设玉山南站,继续向西,在既有上饶站站房同侧设客专车场,后三跨沪昆铁路、两跨G320及沪瑞高速公路、峰福铁路,在既有弋阳东站站房同侧设客专车场,出弋阳站后向西跨沪昆铁路、沪瑞高速公路、皖赣铁路,在鹰潭市以北约6km处设鹰潭北站,跨信江、济广高速公路,在沪瑞高速公路以南、东乡县以北约2km处设东乡北站,后跨G320、沪昆铁路、沪瑞高速公路,在既有进贤站以南3km处设进贤南站,后线路折向西北方向,跨京福高
5、速公路、G320、沪昆铁路、抚河、G320、京九线,并行西环线和向莆线,利用在建的东新赣江铁路新桥引入向莆铁路在建的南昌西站。出南昌西站后,线路折向西南,在高安市以北3km、新余市以北6km设站之后,线路向西,在宜春市以东南4km处设宜春东站,之后基本并行G320至萍乡,在萍乡以北4km处设萍乡北站,后四跨萍水至赣湘省界。湖南省境内正线长度92.455km(含长沙南站后5.344km)。全线共设杭州东、杭州南、诸暨、义乌、金华西、龙游、衢州、江山、玉山南、上饶、弋阳、鹰潭北、东乡北、进贤南、南昌西、高安、新余北、宜春东、萍乡北、醴陵北、长沙南21个车站。其中杭州东、南昌西、长沙南站为始发站,其
6、余为中间站。线路全长933km,桥梁507座总长656km(浙江129座200km;江西312座394km;湖南66座62km),桥梁比70.3;隧道87座64.3km(浙江34座24.6km;江西34座23.7km;湖南19座15.7km),隧道比6.8。最长的桥梁为南昌赣江特大桥,全长37km,跨赣江利用在建向莆铁路东新赣江特大桥主跨(126+196+126)m四线钢桁梁;最长的山岭隧道为白龙岗隧道,隧长4905m。主要技术标准(一)正线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客运专线2正线数目:双线3速度目标值:350km/h4最小曲线半径: 7000m5正线线间距:5m6最大坡度: 207到发线有效长
7、度:650m8牵引种类:电力9机车类型:电动车组10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11行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12建筑限界: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建筑限界(二)其它线主要技术标准跨线车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养护维修列车走行线的设计速度,根据线路的性质、所在位置及所经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经综合技术经济比选确定。既有正线改线原则上不低于现有标准。1. 路基段接口预留要求1.1. 电力专业1.1.1. 外部接口A:区间用地沿线新建10kV配电所、道路等红线范围之外需要征地;沿线为线路所、信号中继站、通信GSM-R系统区间基站、光纤直放站供电的电力箱变若设于铁路用地红线范围之外需要征地。B:外部电
8、源引入、电调通信等10kV变配电所外部电源需站房方案、用电容量和位置明确后,与地方供电公司办理用电手续,并征得地方规划部门批准后确定电源径路。C:站房内10/0.4kV变电所与站房设计单位的分界界面为:以10/0.4kV低压开关柜出线端子分界,其以上部分属“四电”设计范围,其以下部分属站房设计单位设计范围。1.1.2. 与站前工程接口1.1.2.1. 电缆槽预留要求路基电缆槽、过轨、管井等的预留及工艺要求参考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08)8401),具体设置原则如下:路基地段线路左右两侧路肩均需设置电力电缆槽道,并与桥梁、隧道、站台的电缆槽道贯通,设置分支电缆槽引入区间房屋、站房等相关
9、设备房屋。电力电缆槽道净空尺寸不小于200mm (宽)X300mm(深),电缆槽采用盖板式电缆槽结构型式。1.1.2.2. 电缆过轨及手孔、人井、管井、分支电缆槽等的预留要求A、长度大于300米的路基,每隔300m垂直于线路方向预埋2根G150过轨钢管,钢管两侧分别与电力电缆槽连通,过轨处在线路两侧设置电力电缆井,电缆井内净尺寸为1800mm1200mm900mm(长宽高)。B、路基与长度大于500米的桥、隧连接时,应在桥端、隧道口垂直于线路方向预埋4根G150过轨钢管,钢管两侧分别与电力电缆槽连通,过轨处在线路两侧设置电力电缆手孔井,电缆井内净尺寸为1800mm1200mm900mm(长宽高
10、)。C、位于路基区段的牵引变电所、通信、信号中继站、线路所设置两处G150过轨钢管,每处过轨预埋钢管4根并与两侧电缆槽连通。过轨处在线路两侧设置电力电缆井,电缆井内净尺寸为1800mm1200mm900mm(长宽高)。D、在牵引变电所、分区所附近垂直于线路方向预埋置G150过轨钢管2根并与两侧电缆槽连通。过轨处在线路两侧设置电力电缆井,电缆井内净尺寸为1800mm1200mm900mm(长宽高)。E、干线电缆槽应设置分支电缆槽引入各区间房屋、站房相关设备室等。预留过轨位置在房屋位置确定后确定。1.1.2.3. 检查记录表格序号分类名称起始 坐标终止坐标长度(m)电力过轨位置过轨钢管施工情况数量
11、露出长度(mm)倾斜度是否有铁丝是否镀锌钢管需外引的过轨钢管是否做其他备注1*隧道2*路基3*桥梁4*站场1.2. 接触网专业1.2.1. 接触网支柱基础设计要求 正线路基段接触网支柱跨距一般为50m,施工误差为0.5m。 接触网基础均采用矩形螺栓布置方案,土建施工应采取采用机械化施工的钻孔灌注桩基础工艺,严格控制施工精度,便于接触网专业精确施工安装。 基础中心距线路中心距离为3.2m,施工误差-0m。 详见站前单位的施工图即路基段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及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如下图示:路基段基础预留和接口预留断面示意图路基段接触网基础预留平面示意图1.2.2.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注意事项支
12、柱基础型号、坐标位置、基础标高等要符合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的要求,严格按照施工图要求进行施工,并考虑与电缆槽距离的配合。同时接口工程的预留施工,应满足接触网支柱基础的各种法兰型号、受力条件要求和严格的施工误差要求。A:路基段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至线路中心的垂直距离为3200mm,施工误差为-0m。基础浇制前,严格控制好支柱基础位置、基础型号、基础限界、基础标高。B: 基础应连续浇注,一次成型。同一组硬横跨的两个基础,应注意复测基础横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大于2。基础表面、螺栓周围表面应保持平整,无缺损、无漏浆、漏筋等现象。同时,注意基础的养生保护。C:支柱基础螺栓的材料应符合设计
13、要求,螺栓、螺母、垫圈应采用防腐处理。螺栓与螺母数量、规格型号应相匹配。D:支柱基础施工完毕后用油浸麻丝缠绕螺栓,以保护丝扣,或在螺栓上抹一层黄油后用塑料膜包住,再进行绑扎。螺母、垫圈要妥善保管,在四电单位进场后按规定的数量进行移交。E: 严格按照路基段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确定基础型号、基础里程、基础中心至线路中心距离。如果基础位置在涵洞上,请施工单位及时与设计院联系。F: 按照接触网基础预埋螺栓允许偏差表控制螺栓的位置,严格控制螺栓相互间距、螺栓中心位置误差在1mm。预埋螺栓要确保螺栓垂直;螺栓位置要确保支柱安装后垂直于线路。G: 施工中应严防支柱基坑内积水,以免基坑土体经水浸泡,土壤力
14、学性质改变,影响施工质量,基坑一旦挖好后应立即浇捣基础。1.2.3. 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卡控标准序号项 目 卡控标准1螺栓组中心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50mm/-0mm2螺栓组中心顺线路方向偏移50mm3基础预埋件应牢固可靠,螺栓外露长度及螺纹长度+10mm/-0mm4螺栓相邻间距1mm5螺栓对角线间距1.5mm6预埋钢板应与基础面齐平或略高+5mm/-0mm7预埋钢板中部预留孔中混凝土略高于预埋钢板顶面+5mm/-0mm8预埋钢板应水平,高低偏差5mm9螺栓应垂直于水平面,每个螺栓的中心偏差在顶端偏移1mm10靠近线路侧螺栓连线的法线应垂直线路中心线,一组螺栓的整体扭转1.511基础面至轨面距
15、离(以内轨为标准);基础面高出路基面距离;基础平台尺寸;预埋钢板尺寸5mm12基础 断面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20mm/-0mm1.2.4. 人员组织安排人员组织如下: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检查小组组长人1负责整个检查工作的组织安排2检查小组副组长人1负责线路基础类型、限界及标高测量3司 镜人2负责水准仪、倾斜仪操作4数据记录人1负责水准仪、倾斜仪数据记录和基础标高测量记录5扶棱镜和扶水准尺人2配合测量6施工配合人2负责拉跨距进行纵向杆位测量7干扰调查人1负责调查干扰1.2.5. 检测工机具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数 量备 注1水准仪S3台1含三脚架及塔尺2钢卷尺把250、5各1把3H型钢柱基础
16、复测模型板A型、B型、C型套3符核螺栓间距,每种基础型号模板各一套 4倾斜仪台15计算器个16水平尺把17油漆桶18排笔支39钢芯笔支1 1.2.6. H型钢柱基础A型、B型、C型模型板图:1.2.7. 接触网下锚拉线基础设计要求路基段正线接触网拉线基础一般设置在距下锚支柱基础7m处,施工误差为(-0+0.5)m,详见站前单位的施工图接触网支柱及拉线基础。1.2.8. 拉线基础施工注意事项A:严格控制好拉线基础在下锚柱侧的位置。B:拉线基础采用4根M24地脚螺栓。C:并保证拉线基础中心至相邻线路中心垂直距离与下锚支柱基础的中心位置至相邻线路中心垂直距离应相同(无论任何情况下,拉线基础中心距临近
17、线路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该下锚支柱基础中心距临近线路中心的垂直距离)。详见下图:1.2.9. 接触网拉线基础施工卡控标准序号项 目卡控标准1螺栓组中心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50mm/-0mm2螺栓组中心顺线路方向偏移+500/-0mm3基础预埋件应牢固可靠,螺栓外露长度及螺纹长度+10mm/-0mm4螺栓相邻间距1mm5螺栓对角线间距1.5mm6预埋钢板应与基础面齐平或略高+5mm/-0mm7预埋钢板中部预留孔中混凝土略高于预埋钢板顶面+5mm/-0mm8预埋钢板应水平,高低偏差5mm9螺栓应垂直于水平面,每个螺栓的中心偏差在顶端偏移1mm10靠近线路侧螺栓连线的法线应垂直线路中心线,一组螺栓
18、的整体扭转1.511基础面至轨面距离(以内轨为标准);基础面高出路基面距离;基础平台尺寸;预埋钢板尺寸5mm12基础断面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20mm/-0mm1.2.10. 拉线基础模型板示意图:1.2.11. 接触网电缆过轨及手孔(1)电气化的预留过轨、手孔中心距接触网支柱基础中心里程1.5m设置,预留里程位置及方向以站前施工图图示为标准。其中变电过轨距离接触网手孔外沿为0.5m。(2)电气化过轨采用高强PVC管或波纹管,外包混凝土;过轨管的具体规格、型号及数量详见站前施工图。所有过轨管道预埋时,管内应预留两根4.0mm镀锌铁线,以便后续电缆铺设;同时两端穿入电缆槽或手孔(电缆井),管内无
19、异物,过轨钢管无变形,管口应暂时封堵完好。(3)接触网专业预留过轨位置如与其他设施位置有冲突时,请施工单位联系设计单位进行调整。(4)每处过轨管两端均与手孔连接,手孔尺寸满足设计要求。过轨管底部距手孔底部10mm以上。(5)过轨管与手孔内壁平齐。1.2.12. 路基段接触网支柱基础预留接地端子正线两侧路基上接触网支柱基础预留接地端子,并与综合接地线连接。见下图:1.3. 通信专业1.3.1. 电缆槽(1)全线路基区间两侧预置通信信号电缆槽,通信电缆槽与信号电缆槽合槽共建,置于靠近线路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净空尺寸不小于350mm(宽)300mm(深),站场范围内不小于300mm(宽)300mm(深
20、),采用盖板式电缆槽结构型式,弯曲角度不小于120。(2)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槽尺寸及设计参考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10)8401),其中电缆槽盖板应考虑揭铺时不易砸损电缆。区间路基地段通信信号电缆槽盖板一般采用I型,设有接地端子处采用II型,设置过轨管处采用III型。(3)路基段与桥梁、隧道连接处的电缆槽应贯通,在连接点处应设置手孔,手孔内部空间尺寸不小于800mm宽(垂直线路方向)*800mm深*1000mm长(顺线路方向),以保证贯通地线、电缆等平顺连接。(4)信号中继站、无线基站、无线中继站、区间电气化所亭等设置电缆引入口(或电缆间),电缆引入口(或电缆间)与陆基下人孔使用分
21、支电缆槽道相连,槽道尺寸:400mm宽300mm高(深)。铁路线路下钻公路桥时,若因公路桥墩限制,电缆槽可设置在桥墩外侧,但需设置在铁路用地界以内,电缆槽上下路肩时需平缓,角度不能小于120度。若区间存在双线线路并线时,因线间距条件不够,信号电缆槽可分设在四线两侧,电缆槽由设置在双线两侧改为设置的四线两侧时,需采取措施过渡(预埋过轨钢管或其它措施),保证平顺衔接贯通,当有弯曲时,角度不能小于120度。上述设置应避开接触网立柱及声屏障位置。(5)通信电缆施工完成后要求用粗砂填实(光缆防鼠、防火用)。(6)电缆槽及管涵内应考虑排水措施1.3.2. 过轨预埋与手孔预留电缆过轨设置间距、数量应符合设计
22、要求,过轨钢管为直径不小于80mm的热镀锌钢管,过轨钢管两端穿入电缆槽或手孔(电缆井),管内无异物,过轨钢管无变形,管口应封堵完好。手孔净空尺寸不小于800mm宽(垂直线路方向)*500mm深*1000mm长(顺线路方向),手孔与通信电缆槽连通。过轨、引下钢管直径不小于80mm,与手孔连通。通信、信号人井及手孔不与电力等强电合用,同一地点设置时,间距应大于1m。陆基区间电缆过轨标准:所有通信基站位置、所有隧道外两侧直放站位置、所有中国移动基站位置及所有区间牵引供电、电力供电专业的所、亭位置均设置2根过轨钢管(直径不小于80mm)。所有区间公路跨铁路路基处,均设置2根过轨钢管(直径不小于80mm
23、)。长度大于600m的路基,每隔300m垂直于线路方向预埋2根过轨钢管,钢管两侧分别与信号电缆槽连通,过轨处在线路两侧设置电缆井。(过轨具体位置见信号过轨里程表。)路基与长度大于500m的桥、隧连接时,应在桥端、隧道口(一般设置在距路基与桥、隧分界处5米)垂直于线路方向预埋2根过轨钢管,钢管两侧分别与信号电缆槽连通,过轨处在线路两侧设置手孔。路基地段通信基站和信号中继站共址处设置过轨钢管8根(直径不小于80mm);路基地段通信基站和信号线路所共址处设置过轨钢管10根(直径不小于80mm);信号独立中继站处设置过轨钢管8根(直径不小于80mm);信号独立线路所处设置过轨钢管10根(直径不小于80
24、mm)。对应中继站处,线路两侧路肩均设置手孔,中继站一侧坡脚设置手孔。路肩手孔间预埋8根(直径不小于80mm)过轨钢管,从路肩手孔至坡脚手孔预埋10根(直径不小于80mm)过轨钢管,要求距电力过轨管净距在600mm以上。每处过轨管两端均与手孔连接,手孔尺寸满足设计要求。过轨管底部距手孔底部10mm以上。坡脚处手孔应高出地面100mm。应预留通往中继站的电缆槽孔洞,尺寸为300mm*300mm净空,上部距手孔盖板下表面200mm以上,底部距手孔底部100mm以上。过轨管与手孔内壁平齐。过轨管均采用热镀锌钢管,必须抗震、抗压,并打磨光滑,两端应暂时封堵,内预设2根4mm的铁丝。电缆槽及路肩上手孔有
25、排水槽道。坡脚处手孔的底部设渗水孔。路肩手孔及过轨预埋示意图如下:路肩手孔及过轨预埋示意图坡脚手孔及过轨预埋示意图如下:坡脚手孔及过轨预埋示意图1.4. 信号专业1.4.1. 电缆槽总体要求:沿线电缆采用站前预制电缆槽、过轨防护管及手孔进行防护。正线线路两侧路基路肩、桥梁、隧道、站场范围靠近线路侧要求预置贯通信号电缆槽,区间信号电缆可与通信电缆同槽敷设,中间可设隔断。信号电缆槽不能与电力电缆槽分侧设置时,电力电缆槽与信号电缆槽间距应大于100mm(实体隔断),电力电缆槽在线路最外侧。车站、线路所、中继站信号机械室需设分支电缆槽与干线电缆槽沟通。区间桥、隧地段电缆槽应与路基段电缆槽平顺连接,站场
26、、线路所范围电缆槽根据车站规模适当加宽。信号各类电缆槽、人井、手孔均需设盖板,盖板应能承受养护维修车辆等碾压,并均应考虑排水设施。不同线路形式(路、桥、隧)的电缆槽应平顺衔接,弯曲角度不小于120度。具体标准:(1)全线路基区间两侧预置通信、信号电缆槽,通信、信号电缆槽净空尺寸不小于350mm(宽)300mm(深),站场范围内不小于300mm(宽)300mm(深),采用盖板式电缆槽结构型式,弯曲角度不小于120。(2)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槽尺寸及设计参考铁路路基电缆槽(图号:通路(2010)8401),其中电缆槽盖板应考虑揭铺时不易砸损电缆)。区间路基地段通信、信号电缆槽盖板一般采用I型,设有
27、接地端子处采用II型,设置过轨管处采用III型。(3)路基区段电缆槽靠近线路侧的槽壁上,对应接触网立柱基础处预制接地端子,长度超过50m长的路基区段,在路基与桥、隧连接处路基端头电缆槽靠近线路侧的槽壁上预制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的预制及连接参照图册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号)及其局部修改图。(4)路基段与桥梁、隧道连接处的电缆槽应贯通,在连接点处应设置手孔,手孔内部空间尺寸不小于800mm宽(垂直线路方向)*800mm高*1000mm长(顺线路方向),以保证贯通地线、电缆等平顺连接。(5)位于路基区段的中继站、线路所设置两处过轨(线路所根据需要增设过轨点),间隔30m,每处过轨预
28、埋钢管4根并与两侧电缆槽连通,从中继站、线路所信号设备室的电缆引入孔处设置分支电缆槽400mm宽300mm高(包括上、下路堤、路堑),与信号电缆引入孔所在侧的干线电缆槽贯通,并在相交处设置人孔1个。(6)信号中继站、线路所等线缆上、下路基处,相关专业在线缆上、下路基侧设上下路基电缆槽与电缆井外侧壁预留槽连通信号电缆上、下的槽道尺寸:400mm宽300mm高。(7)铁路线路下钻公路桥时,若因公路桥墩限制,电缆槽可设置在桥墩外侧,但需设置在铁路用地界以内,电缆槽上下路肩时需平缓,角度不能小于120度。若区间存在双线线路并线时,因线间距条件不够,信号电缆槽可分设在四线两侧,电缆槽由设置在双线两侧改为
29、设置的四线两侧时,需采取措施过渡(预埋过轨钢管或其它措施),保证平顺衔接贯通,当有弯曲时,角度不能小于120度。(8)通信、信号电缆施工完成后要求用粗砂填实(光缆防鼠、防火用)。(9)在中继站、线路所处应增加进出防护栏栅的工作门,以方便信号维修。(10)电缆槽及管涵内应考虑排水措施1.4.2. 过轨预埋与手孔预留总体要求:(1)电缆过轨设置间距、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2)所有预埋信号用过轨钢管内预穿2.0mm铁线2根,两端各预留1m,并用油麻或软布封堵。预埋过轨钢管均采用内径为100热浸塑或镀锌钢管(以下钢管均采用此类钢管),钢管均需抗震抗压。(3)当预埋钢管与信号电缆槽连通时,在槽内的钢管需
30、伸出约10mm,钢管底部与电缆槽底平齐。(4)当预埋过轨钢管有弯曲时,弯曲角度不能小于120度。(5)强、弱电过轨钢管间应保证一定间距(60cm)。(6)电缆槽及路肩上手孔有排水槽道。(7)坡脚处手孔的底部设渗水孔。具体要求:路基地段过轨防护管及电缆井按照通路(2008)8401铁路路基电缆槽通用图册设置,由站前专业预留(1)所有区间公路跨铁路路基处,均设置2根过轨钢管(内径100mm)。(2)长度大于600m的路基,每隔300m垂直于线路方向预埋2根过轨钢管,钢管两侧分别与信号电缆槽连通,过轨处在线路两侧设置电缆井。(过轨具体位置见信号过轨里程表。)(3)路基与长度大于500m的桥、隧连接时
31、,应在桥端、隧道口(一般设置在距路基与桥、隧分界处5米)垂直于线路方向预埋2根过轨钢管,钢管两侧分别与信号电缆槽连通,过轨处在线路两侧设置手孔。(4)长度大于600m的路基,每隔300m垂直于线路方向预埋2根过轨钢管,钢管两侧分别与信号电缆槽连通,过轨处在线路两侧设置电缆井。(过轨具体位置见信号过轨里程表。)(5)路基与长度大于500m的桥、隧连接时,应在桥端、隧道口(一般设置在距路基与桥、隧分界处5米)垂直于线路方向预埋2根过轨钢管,钢管两侧分别与信号电缆槽连通,过轨处在线路两侧设置手孔。(6)位于路基区段的中继站、线路所设置两处过轨(线路所根据需要增设过轨点),间隔30m,路基地段通信基站
32、和信号中继站共址处设置过轨钢管8根(内径100mm);路基地段通信基站和信号线路所共址处设置过轨钢管10根(内径100mm);信号独立中继站处设置过轨钢管8根(内径100mm);信号独立线路所处设置过轨钢管10根(内径100mm)。每处过轨预埋钢管与两侧电缆槽连通,从中继站、线路所信号设备室的电缆引入孔处设置分支电缆槽400mm宽300mm高(包括上、下路堤、路堑),与信号电缆引入孔所在侧的干线电缆槽贯通,并在相交处设置人孔1个。上述过轨防护管及电缆井的设置应避开接触网立柱及声屏障位置。路肩手孔及过轨预埋示意图同1.3.2中路肩手孔及过轨预埋示意图。1.4.3. 中继站过轨预埋与手孔预留对应中
33、继站处,线路两侧路肩均设置手孔,中继站一侧坡脚也设置手孔。路肩手孔间预埋8根(内径100mm)过轨管,从路肩手孔至坡脚手孔预埋10根(内径100mm)过轨管,要求距电力过轨管净距在600mm以上。区间设置的人孔暂定净尺寸2000mm长2000mm宽1800mm深,手孔参考通路(2010)8401铁路路基电缆槽图I型电缆井尺寸(净尺寸1200mm长1200mm宽900mm深)。每处过轨管两端均与手孔连接,手孔尺寸满足设计要求。过轨管底部距手孔底部10mm以上。坡脚处手孔应高出地面100mm。应预留通往中继站的电缆槽孔洞,尺寸为300mm*300mm净空,上部距手孔盖板下表面200mm以上,底部距
34、手孔底部100mm以上。坡脚手孔及过轨预埋示意图同1.3.2中坡脚手孔及过轨预埋示意图。2. 桥梁段接口预留要求2.1. 电力专业2.1.1. 电缆槽预留要求(1)电力电缆槽严格满足净宽350mm*净深300mm,弯曲角度不小于120。(2)梁部及墩身预埋槽道应严格保持水平等距,预埋深度要求与混凝土面齐平,不得突出或被混凝土掩盖,槽道内的保护泡沫层不得挖出。(3)桥梁与地面段、隧道连接处的电缆槽应贯通。与路基连接点处应设置手孔,手孔内部空间尺寸不小于800mm宽(垂直线路方向)*700mm高*800mm长(顺线路方向),以保证贯通地线、电缆等平顺连接。(4)电缆槽(含电缆余长腔)预留全线区间桥
35、梁两侧预置电力电缆槽,电力电缆槽道净空尺寸不小于200mm(宽)300mm(深)),采用盖板式电缆槽结构型式。桥梁长度大于1000m时考虑设置电力余长电缆腔。单线桥梁仅在线路左侧设置电缆槽及电缆余长腔。要求设余长腔的箱梁避开接触网支柱基础及其他基础,通信、信号余长腔与电力余长腔应错开预留高架车站及线路所车站范围内两侧的电缆槽适当加宽。2.1.2. 电缆上桥预留要求全线桥梁须在梁端二侧设置锯齿形槽口(具体墩号根据区间通信基站、信号中继站、电力供电箱变等的分布确定),相应箱梁及桥梁墩台设置电缆爬架,以便在桥梁相应位置供光、电缆及供电电缆上、下桥梁。要求设置的通信信号、电力用锯齿形槽口及引下应分别设
36、置在桥梁墩台两头梁端。电缆下桥后设置电缆槽,将下桥电缆引入相应的设备房屋内或通过房屋的电缆井引入设备房屋内。上述设施的桥梁墩台里程见通信、信号、电力锯齿口、电缆爬架预留位置图。2.1.3. 电缆上桥槽道预埋要求应保证槽道预埋的强度、防腐、美观要求,保证同一高度的两根槽道尽量水平;同时还应保证槽道的使用要求,不能嵌入混凝土,不能扭转、变形等。2.1.4. 锯齿槽预留要求始终应为纵向两片梁同时预留槽口。绝对不能在一片梁,严禁出现下列情况。2.1.5. 高架站电缆过轨及桥下槽道预留:(1)高架站桥梁地段的过轨钢管应埋设在梁面以上,在站内有通信信号设备需要穿越线路的位置需要设置内径100mm的热镀锌钢
37、管(过轨),两端穿入电缆槽或手孔(电缆井),每根钢管内预设两根直径为4mm的钢丝,并密封端口。(2)高架站应在梁上站场靠近信号机械室侧的主干道电缆槽(靠近信号机械室)在电缆上下桥对应的两片梁的梁端预留锯齿孔,对应的桥墩预设钢板槽道。电缆下桥处在地面设置电缆槽或者电缆管涵,与信号楼电缆井连通。电缆槽净宽120cm*净深35cm,电缆槽中间宽60cm处设置隔断,上面分别铺设盖板。如果采用电缆管涵200cm*200cm,要求人能正常通过,涵洞侧壁上预埋电缆桥架。电缆槽或者管涵要有排水。2.1.6. 检查记录表格序号分类名称起始 坐标终止坐标长度(m)电力过轨位置过轨钢管施工情况数量露出长度(mm)倾
38、斜度是否有铁丝是否镀锌钢管需外引的过轨钢管是否做其他备注1*隧道2*路基3*桥梁4*站场2.2. 接触网专业2.2.1. 接触网接口预留设计要求 支柱及拉线基础 连续梁及箱梁电缆上网桥梁预留翼板下方槽道、上网孔及梁端锯齿槽,桥墩预留上网电缆固定槽道 电气化接地钢筋网桥支柱基础一般位于桥墩附近,尽量避免设置在梁跨中部,同时,要求接触网支柱基础位于距梁端4m、6m、8m处。对于32米的连续标准简支梁,支柱基础的跨距一般为48.9m,具体见桥梁段接触网接口设计工点图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施工误差为0.5m。如桥上接触网预留示意图和桥上A型基础图:A型基础图2.2.1.1. 接触网基础施工注意事项
39、支柱基础型号、坐标位置、基础标高等要符合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的要求。A: 正线接触网支柱基础均设置在桥梁面,站前单位根据桥梁通用设计图,预留与接触网支柱法兰相配套的地脚螺栓的规格和数量。B: 支柱基础中心距线路中心距离为3.15m,施工误差-0m。C:桥梁基础浇制若无设计特别声明,宜在梁场采取一次浇制成型。D: 桥支柱基础应根据接触网平面布置跨距及梁跨长度,一般位于距梁端4m、6m、8m桥墩附近处,尽量避免设置在梁跨中部,具体见桥梁段接触网接口设计工点图接触网基础预留接口设计图,施工误差0.5m。E: 基础浇制前,严格控制好支柱基础位置、基础型号、基础限界、基础标高。F:同一组硬横跨的两个基础,浇
40、制时应复测两基础横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应与线路中心线垂直,偏差不大于2。基础表面、螺栓周围表面应保持平整,无缺损、无漏浆、漏筋等现象。注意基础的养生保护。G: 支柱基础螺栓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螺栓、螺母、垫圈必须采用防腐处理;螺栓与螺母数量、规格型号应相匹配。H: 支柱基础施工完毕后用油浸麻丝缠绕螺栓,以保护丝扣,或在螺栓上抹一层黄油后用塑料膜包住,再进行绑扎。螺母、垫圈要妥善保管,在四电单位进场后按规定的数量进行移交。J:正线高速段采用(连续梁、简支箱式梁)时,接触网立柱安设在桥面的悬臂板上;特殊结构桥墩上均不设立柱,但应注意桥梁上部钢构上的预留眼孔,如:赣江大桥就采取上部钢构形式。2.2.1
41、.2. 接触网桥梁支柱基础施工卡控标准序号项 目卡控标准1螺栓组中心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50mm/-0mm2螺栓组中心顺线路方向偏移500mm3基础预埋件应牢固可靠,螺栓外露长度及螺纹长度+10mm/-0mm4螺栓相邻间距1mm5螺栓对角线间距1.5mm6预埋钢板应与基础面齐平或略高+5mm/-0mm7预埋钢板中部预留孔中混凝土略高于预埋钢板顶面+5mm/-0mm8预埋钢板应水平,高低偏差5mm9螺栓应垂直于水平面,每个螺栓的中心偏差在顶端偏移1mm10靠近线路侧螺栓连线的法线应垂直线路中心线,一组螺栓的整体扭转1.511基础面至轨面距离;基础面高出桥梁面距离;基础平台尺寸;预埋钢板尺寸5mm
42、12基础断面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20mm/-0mm2.2.1.3. 人员组织安排、检测工机具和H型钢柱基础模板图同路基段1.2.4、1.2.5、1.2.6。2.2.1.4. 下锚拉线基础设计要求 拉线基础一般设置在距下锚支柱基础7m处,施工误差为(-0+0.5)m。并保证拉线基础中心至相邻线路中心垂直距离与下锚支柱基础的中心位置至相邻线路中心垂直距离应相同,任何情况下拉线基础中心距梁端不得小于0.5m。下锚拉线基础与下锚支柱基础位于同一片梁上,中间不得有伸缩缝隙,制梁、架梁时应根据接触网基础平面施工图,复核确认拉线基础的位置,同片梁上多支柱间距施工误差为(-0+0.5)m。拉线基础,采用4根
43、M24地脚螺栓。如下图所示:1002.2.1.5. 拉线基础施工卡控标准序号项 目卡控标准1螺栓组中心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50mm/-0mm2螺栓组中心顺线路方向偏移+500/-0mm3基础预埋件应牢固可靠,螺栓外露长度及螺纹长度+10mm/-0mm4螺栓相邻间距1mm5螺栓对角线间距1.5mm6预埋钢板应与基础面齐平或略高+5mm/-0mm7预埋钢板中部预留孔中混凝土略高于预埋钢板顶面+5mm/-0mm8预埋钢板应水平,高低偏差5mm9螺栓应垂直于水平面,每个螺栓的中心偏差在顶端偏移1mm10靠近线路侧螺栓连线的法线应垂直线路中心线,一组螺栓的整体扭转1.511基础面至轨面距离;基础面高出桥
44、梁面距离;基础平台尺寸;预埋钢板尺寸5mm12基础断面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20mm/-0mm2.2.2. 电缆上桥预留孔及锯齿槽预留及电气化接地钢筋网要求2.2.2.1. 接触网上桥电缆桥上预留孔要求A:一般在预留孔最近的桥墩上和桥梁上预留爬架槽道,详细位置请参照站前爬架槽道预留图。B:上网电缆桥上预留孔距离接触网支柱基础边缘0.3m设置。预留孔的具体里程位置和规格、型号详见站前施工图标准。C:爬架预留需要同上网预留孔在一个方向,即接触网5100预留孔在桥墩大里程侧(小里程侧),那么墩台的爬架就要预留在大里程侧(小里程侧),详见站前单位接口设计图中的标识。详见下图。序号名 称规 格单 位1上网电缆桥梁预留孔5X100处2控制电缆桥上预留孔(桥梁端锯齿型槽口)处3上网电缆桥墩预留槽道墩4上网电缆桥梁翼板下预留槽道梁D:如接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