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标准.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55234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标准.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标准(试 行)SQSB-01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7月1、总 则1.1 为加强集团公司承担的新建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提高其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实现建成一流客运专线的目标,特制定集团公司“新建铁路客运专线隧道工程施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1.2 本标准适用于武广、石太、合武线及其他新建铁路客运专线(200Km/h)的隧道工程,本标准未涉及的其它内容仍须符合现行铁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及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1.3 在开工前,各项目部必须组织制定与本标准相适应的工艺实施细则予以支持。1.4

2、参加施工的管理、技术负责人,应参加由铁道部、集团公司组织的客运专线培训班,并在项目上组织技术、施工、监督管理人员进行学习。1.5 本标准针对集团公司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拟订。在行业标准正式下达之前,本标准作为集团公司企业标准执行。1.6 施工作业中,有关内容要按检验批及隐蔽工程验收单进行详细填写,并将此作为工程质量考核的依据。2、超前地质预测预报2.1 铁路客运专线隧道施工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根据设计及地质需要作为工序纳入施工组织管理。2.2 地质预测预报工作的方法、手段和内容应根据勘测设计预测的地质灾害分级确定。2.3 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分为以下四级,详细影响因素见表1

3、。A级:存在重大地质灾害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统,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软弱、破碎、富水、导水性良好的断层破碎带,特殊地质地段,重大物探异常地段,大型、特大型突水突泥地段,诱发重大环境地质灾害的地段以及高地应力、瓦斯灾害严重的地段以及人为坑洞等。B级:主要针对中、小型突水突泥地段,较大物探异常地段,断裂带等。C级:主要针对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段,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较小。D级:非可溶岩地段、小型断层破碎带,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极小。2.4 地质预测预报坚持隧道洞内探测与洞外地质勘探相结合、地质方法与物探方法相结合、多种物探方法相结合、地球物理方法与超前水平钻探相结合,辅助导坑与

4、主洞探测相结合,开展多层次、多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表1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分级影响因素施工地质分级ABCD严重较严重一般轻微地质复杂程度(含物探异常)岩溶发育程度极强,厚层块状灰岩,大型溶洞、暗河,岩溶密度每平方公里15个,最大泉流量50L/s,钻孔岩溶率10%。强烈,中厚层灰岩夹白云岩,地表溶洞落水洞密集、地下以管道水为主,岩溶密度每平方公里515个,最大泉流量1050L/s,钻孔岩溶率510%。中等,中薄层灰岩,地表出现 溶洞,岩溶密度每平方公里15个,最大泉流量510L/s,钻孔岩溶率25%。微弱,不纯灰岩与碎屑岩互层,地表地下以溶隙为主,最大泉流量5L/s,钻孔

5、岩溶率2%。涌水涌泥程度特大(日出水10万t以上)、大型突水(日出水110万t) 、突泥,高水压。中小型突水(日出水10001万t)、突泥。小型涌水(日出水1001000 t)、涌泥。日出水小于100 t涌突水可能性极小。断层稳定程度大型断层破碎带、自稳能力差、富水,可能引起大型失稳坍塌。中型断层带,软弱,中弱富水,可能引起中型坍塌。中小型断层,弱富水,可能引起小型坍塌。中小型断层,无水,掉块。地应力影响程度高应力,严重岩爆(拉森斯判据0.083,即岩石点荷载强度与围岩最大切向应力的比值),大变形。高应力,中等岩爆(拉森斯判据0.0830.15),中弱变形。弱岩爆(拉森斯判据0.150.20)

6、,轻微变形。无岩爆(拉森斯判据0.20),无变形。瓦斯影响程度瓦斯突出:煤的破坏类型为(强烈破坏煤)、(粉碎煤)、(全粉煤)类,瓦斯放散初速度10,煤的坚固系数0.5,瓦斯压力0.74Mpa 。高瓦斯:全工区的瓦斯涌出量0.5m3/min 。低瓦斯:全工区的瓦斯涌出量0.5m3/min。无。(地质因素)对隧道施工影响程度危及施工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存在安全问题。局部可能存在安全问题。诱发环境问题的程度可能造成重大环境灾害。施工、防治不当,可能诱发一般环境问题。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一般环境问题。无。其分级预报方式为:A级预报:采用地质素描、隧道地震超前预报仪(TSP)、单

7、点声波反射仪(HSP)、地质雷达、红外探水、超前水平钻探等手段综合预测。首先以长距离TSP和一种或几种短距离物探方法相结合进行预测,同时进行多孔超前钻探探查。局部复杂地段,开展多种短距离物探探测等多种方法综合预测。B级预报:采用地质素描,TSP,辅以红外探水、地质雷达,进行必要的单孔超前水平钻。当发现局部地段较复杂时,则按A级要求实施。C级预报:以地质素描为主。对重要的地质(层)界面、断层或物探异常可采用TSP进行探明,必要时红外探水和单孔超前钻探。D 级预报:采用地质素描。2.5 预报有效距离地质素描:每循环开挖进尺。超前水平钻:每30m50m进行一次,最深不超过90m,孔径(终孔)不得小于

8、90mm;煤层超前探测钻孔孔径不得小于76mm,每个探孔应穿透煤层进入顶(底)板不小于0.5m。TSP预报距离:A级地段100m,B、C级地段150m。HSP(单点反射):有效探测距离50m。地质雷达探测:在完整灰岩地段应达到30m,在岩溶发育地段根据雷达波形判定。红外探水:灰岩地段每20m进行一次。2.6 在隧道开工前,项目部根据隧道设计文件按上述原则进行地质灾害分级,必须编制地质预测预报实施预案,确定组织方式、预报手段、方法、资源配置以及个性化问题的解决办法。其组织方式为:A级必须在项目部成立专门的地质预测预报机构,B级应在项目部工程部设立地质工作小组(工区配备人员及设备),C级应在项目部

9、工程部配置12名专职地质工程师(工区配备人员及设备),D级应在项目部工程部配置1名兼职地质工程师(工区配备人员及设备)。 2.7 地质预报资料 根据多种地质预报手段获得的地质信息,经综合分析,及时提出地质预报资料,作为制定或修改施工方案的依据。3、洞口工程3.1 洞口工程包括边、仰坡土石方工程和边墙、翼墙及洞口排水系统等,应统筹考虑,妥善安排,以减少干扰,尽快完成,为隧道洞身施工创造条件。施工前必须核实地形、地貌、地质,按照“早进晚出”的原则优化方案,提倡“零”埋深进出洞,尽量少破坏地表植被。3.2 边、仰坡应自上而下开挖,洞口路基石方不得采用大爆破,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防护工程施工。边、仰坡地质

10、条件不良时,开挖前应采取稳定措施,如采用抗滑桩、钢管桩、地表注浆等方法对洞口地表进行加固处理。浅埋段和洞口加强段的开挖施工,应根据地质条件、地表沉陷、周边设施影响因素选择施工方法,严禁全断面开挖。并根据需要,采用地面锚杆、管棚、超前小导管、注浆等辅助措施。4、洞身开挖4.1 隧道洞身钻爆开挖必须进行光面爆破,并作出爆破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进行优化。4.2 爆破钻眼前,应根据钻爆设计图准确标出掏槽眼和周边眼炮眼位置。钻孔时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炮眼的间距、深度和角度。掏槽眼的眼口间距和深度允许偏差为5cm。周边眼的间距允许偏差为5cm,外插角应符合钻爆设计要求,眼底不应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0c

11、m。4.3 隧道开挖断面超挖检查应达到以下标准,如表2所示。表2隧道超挖及炮眼痕迹保存率标准序号项 目级围岩级围岩级围岩钻爆法非爆法1平均线性超挖量(cm)1012832最大点超挖量(cm)18201053台阶衔接最大尺寸(cm)1010804炮眼痕迹保存率(%)85754004.4 隧道开挖必须严格控制超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平方米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应小于5cm。但拱脚和墙脚以上内断面严禁欠挖。隧底无欠挖,超挖控制在10cm以内。4.5 必须配置断面仪进行断面检测并满足过程质量验收的需要。4.6 必须进行监控量测。在进行A项量测时,量测断面布设距离为:级围

12、岩50100m,级围岩3050m,级围岩520m。5、初期支护5.1 隧道初期支护应在隧道开挖后及时施作,喷射混凝土施工必须采用湿喷方式。5.2 喷射混凝土 必须利用断面仪检测断面或凿孔检查喷射混凝土厚度。喷射混凝土的平均厚度应不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1/2,且不得小于5cm。 喷射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检查,使用2m尺检测时,其平整度5cm。 喷射混凝土必须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5.3 锚杆 锚杆孔应与隧道法线方向或明显岩层结构面垂直。 锚杆孔径与杆体直径之比不得小于1.65。 锚杆安装孔距偏差为100mm,孔深偏差为50mm。 锚杆头外露部分用砂浆抹平。 按设计要

13、求,锚杆加设垫板及螺栓,锚杆抗拔力达到设计强度后拧紧锚杆外螺帽。5.4 钢架钢架与喷射混凝土应形成一体,钢架与围岩间的间隙必须用喷混凝土充填密实,钢架必须被喷射混凝土覆盖,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钢架环向之间的连接必须密贴,局部缝隙不超过2mm。钢架垂直度偏差为1度,钢架间距偏差为5cm。6、二次衬砌6.1 混凝土二次衬砌必须采用拱墙一次成型法施工,竣工后的隧道内轮廓线严禁侵入设计轮廓线。6.2 二次衬砌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仰拱必须超前拱墙衬砌,在地质不良地段应紧跟开挖工作面。6.3 模板台车整体质量要求 刚度要求搭接(包括边墙基础)部分变形不超过3mm,其它部分变形不超

14、过2mm。模板台车刚度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校核。 结构设计要求模板厚度不得小于10mm,单幅模板宽度1500mm以上;门架总成榀数大于5榀; 门架每立柱底部设置一个支撑,每榀门架必须配置斜支撑、水平支撑,侧模支撑每排间距1500mm2000mm;第一排观察窗到边墙基础高度,不大于1500mm,观察窗尺寸(高宽)450mm500mm;根据止水带安装要求,设计相应的堵头板。附着式振捣器采用9000HZ高频振捣器。顶模设置通气孔及注浆管安装孔。6.4 模板台车拼装尺寸要求模板拼装检查后应进行防锈处理,防锈处理前表面应打磨干净,无焊渣、毛刺、飞边。模板储存、运输、吊装应有防变形措施。整体尺寸验收标准误差见

15、表3。6.5 钢筋安装和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4的规定及设计要求。6.6 隧道衬砌厚度严禁小于设计厚度,非承重衬砌拆模强度应2.5MPa,特殊地质地段衬砌拆模时间根据监测确定。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必须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表3模板台车整体尺寸验收要求序 号项 目标准(误差)1轮廓半径2mm2模板平面度2mm/2m3模板错台1 mm4模板间隙1 mm5表面粗糙度抛光处理6模板台车外轮廓表面纵向直线度误差1mm/2m7工作窗板面与模板面弧度一致,错台、间隙误差1 mm8模板台车前后端轮廓误差1mm表4 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名 称允许偏差(mm)检

16、验方法1双排钢筋的内外排钢筋间距15尺量两端、中间各1处2同一排中受力钢筋水平间距拱部10边墙203分布钢筋间距20尺量连续3处4箍筋间距205钢筋保护层厚度+10-5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6.7 衬砌外观质量的控制标准: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严禁露筋,不得有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表面错台3mm,无渗漏水,达到一级防水要求,衬砌表面除施工缝外无裂纹,施工缝宽2mm。混凝土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5的规定。6.8 二次衬砌应连续灌注;必须进行振捣,优先采用插入式振捣,并与附着式振捣配合;衬砌台车表面每次脱模后必须进行清洗,必须刷脱模剂,严禁使用废机油及

17、其他影响衬砌外观颜色的材料涂刷;拱部必须预留注浆孔,并及时进行注浆回填。6.9 仰拱、铺底施工必须一次全幅灌注。仰拱、铺底与开挖面的距离应满足如下规定:级围岩120m,级围岩90m,级围岩70m,级围岩40m,级围岩20m。表5 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 号项 目边 墙拱 部隧底检验方法1平面位置10 mm尺 量2垂直度2尺 量3高 程+30 mm00-10mm水准测量4结构表面平整度5 mm5 mm2m靠尺6.10 水沟、电缆槽盖板规格、尺寸、强度及外观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连接缝5mm。盖板无缺角,安装稳定平顺。7、防排水工程7.1 隧道衬砌防水等级应达到国家现行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

18、范(GB50108)规定的一级防水标准。7.2 隧道防水充分利用混凝土衬砌结构的自防水能力,衬砌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低于设计要求。7.3 洞内水沟布置,结构形式、沟底高程、纵向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沟断面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 水沟断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断面尺寸10尺量2壁 厚+53高 度0-204沟底高程20水准仪测量7.4 施工缝、变形缝止水带搭接长度20cm,接头连接应采用热焊,不得叠接,接缝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和脱胶现象。止水带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中心线位置应和施工缝中心重合,止水带固定牢固、平直,不得有扭曲现象。7.5

19、排水盲管连接应采用三通管连接,固定后宜采用砂浆覆盖保护。7.6 铺设防水板的初支基面凹凸处必须找平,对外露的钢管头、钢筋头等尖硬物切除,并用砂浆抹平。7.7 隧道防水板采用无钉铺设,无防布固定点间距1m。拱墙防水层搭接宽度10cm,仰拱防水层和拱墙防水层的搭接宽度20cm。防水板应采用热合双焊缝技术焊接并用充气的方式检验焊接质量。防水层的铺设应根据喷射混凝土平整度保持一定的松驰度,衬砌前及施作中,应对防水层做好保护,破损时应及时修复。8、附 则8.1 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8.2 本标准由集团公司工程部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