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860123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小学“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XX小学“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XX小学“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XX小学“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XX小学“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小学“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小学“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小学“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方案为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更好的衔接,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根据XX市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如下“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年度工作目标:提高一年级教师幼小衔接意识,采取有效教研,消除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畏难情绪,努力化解幼儿园和小学学习方式、教学内容、学习习惯、空间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促使幼儿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分阶段工作目标:L提高自理能力,要求新入学的儿童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2.学会文明礼貌,要求新入学的儿童会用日常礼貌用语;在老师教育下,能遵守

2、班级常规,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影响集体;学会倾听、不乱插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翻别人的东西;自觉遵守公共秩序。3.讲究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会正确使用手帕;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阅读习惯等)、生活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5.使新入学的儿童了解小学的学习活动特点和课堂教学规范,对各类学习活动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二、现状分析学校对“幼小衔接”工作高度重视,把“幼小衔接”工作作为打牢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专门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幼小衔接”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分析中感到,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件和教育

3、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为学习以文字或符号为主。学校“幼小衔接”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全面,尤其是计划召开的新入学儿童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学校,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但因受疫情影响,家长会还没有组织召开,影响了工作开展。另一个是计划组织新入学儿童参观校园,让儿童初步了解学校,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但因受疫情影响,组织新入学儿童参观校园活动还没有组织起来,制约了“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三、重点任

4、务一是注重幼小课程融通。加强幼儿园和小学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保证儿童学习内容的连续性,让儿童在心理上形成熟悉感,减少不适应感,促使儿童较快地接受新的学习内容,从而避免因课程断层或重复让儿童产生焦虑。二是强化教师一体培训。组织一年级教师学习有关“幼小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学习、讨论、辩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了解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为引导适龄儿童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奠定基础。三是加强衔接教学研究。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成立“幼小衔接”合作小组,通过教学观摩、集体研讨等方式让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

5、互相了解对方的教学内容、工作方法,互相交换儿童的信息。四是了解儿童真实需求。儿童是“幼小衔接”的主体,教师是为儿童升入小学服务的。全体一年级老师让儿童自由表达在面临教育环境发生巨大改变时的感受、思考,儿童内心对小学的期待、兴奋、担心、焦虑等等。教师应尊重儿童的需求,让儿童体验到被尊重的积极情绪体验。五是做好适应学习指导。幼儿园教学以游戏和活动的方式进行,小学则主要通过教授方式进行,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儿童在进入小学时往往出现难以适应的情况,导致儿童出现自卑、焦躁、恐惧、紧张、厌学等不良情绪。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重点实施入学适应性教育,并加强教学研究,改善一年级教学方式,促使儿童在

6、知识层面获得经验的连续增长,从而降低儿童过渡的“坡度”。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帮助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六是坚持“零起点”教学。大部分家长为了幼儿在一年级时不被落下,很早就开始教授幼儿或是为幼儿报培训班学习一年级课本内容,认为只有提前学习,等到幼儿上一年级时,才不会被同龄人落下,然而,这种方式只会让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学年,学校将严格要求一年级教师坚持“零起点”教学,切实消除家长顾虑,努力通过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学习获得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四、幼小共同体建设一是幼小共同开展我上小学了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生活。二是幼小共同组织线上云参观小学校园、体验生活,

7、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三是幼小共同抓好儿童入学前思想准备,通过请毕业生回幼儿园与幼儿座谈,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上小学,小学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激发孩子上小学的欲望,同时也帮助他们解决“向往上小学、又不知道怎样做的问题“。四是幼小共同抓好儿童的身体健康,通过体育锻炼、疾病预防增强幼儿体质,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迈入小学。为了让幼儿能够较快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学校建议幼儿园采取适当延长幼儿学习时间、减少游戏时间等,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正确的读书、握笔姿势。同时,让幼儿懂得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及各种感觉器官。五是幼小共同对儿童进行安全方面教育,让幼儿懂得并遵守交通规则,

8、学会看红绿灯,走人行道,有困难找警察,记住各种急救电话,知道不能玩水、玩火,玩电。六是幼小共同培养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决。七是幼小共同培养儿童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八是幼小共同抓好儿童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整理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爱护并

9、看管好自己的物品,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它学习工具。五、实施步骤第一阶段(8月20日至8月25日):准备阶段L成立幼小衔接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到人。2 .加强教师“幼小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学习、讨论、辩论等形式,了解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要求。结合新入学儿童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和使用的教材,在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渗透“幼小衔接”的工作方法,全面展开“幼小衔接”活动。3 .建立新生家长微信群,向家长宣传“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使家长们能够主动配合学校和幼儿园,并能积极的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与家长共同探讨儿童在生活、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10、,达到家校、家庭和幼儿园共育的目的。第二阶段(8月26日至8月30日):启动阶段L开展“小学生活真美好”等主题活动,使儿童初步了解小学生活。2 .参观(视情况或线上云参观)小学、体验生活,进一步感受小学的生活,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责任意识。3 .做好身体健康、个人安全、学习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各项准备工作。第三阶段(9月1日至9月10日):实施阶段进行课程融合,组织一年级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重新调整一年级课程设置,尽最大可能让一年级课程与幼儿园课程无缝衔接。第四阶段(9月11日至9月15日):调整阶段组织召开XX附小“幼小衔接”培训暨经验总结交流会,培训一年级教师,进行教学展示、教师评课,总结

11、分享经验,为一年级教师搭建学习成长平台,帮助一年级班主任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和常规教育教学工作,为新入学的孩子更快地适应校园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五阶段(9月16日至9月30日):巩固阶段视情况,进行线上或线下一体培训,开展幼儿园教师与小学一年级教师一体化培训I,让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全面了解对方的工作内容和教学方式。第六阶段(10月1日至12月30日):提高阶段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促使一年级教学逐渐由游戏化、活动化发展为探究化、体验化,促使儿童逐步适应一年级学习生活。第七阶段(时间贯穿学期教学始终):常态化教学阶段按照上级关于“幼小衔接”工作要求,坚持遵循新生身心发展

12、水平,科学设计和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严格规范教学行为,严格把握教学节奏,科学选取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练习内容,准确把握学情,坚持“零起点”教学,重视学生习惯养成,帮助学生快乐地、安全地、健康地适应小学生活,爱上小学生活,高品质完成“幼小衔接”工作。六、工作保障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切实加强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二是落实目标责任制。将各项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定活动方式,定活动地点,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扎实开展。三是抓好人员保障。新学期开始,“幼小衔接”工作是阶段性重点工作,为确保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使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师资力量

13、重点向“幼小衔接”工作倾斜,让有经验的教学骨干担起迎新教学工作。幼儿园加大师资力量调整,让经验丰富的老师担负大班教学任务,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上小学思想,让儿童预有思想准备。四是搞好研培保障。抓好参与“幼小衔接”工作活动教师的学习培训,重点学习上级有关“幼小衔接”工作通知精神内容的学习,同时搞好学习精神的研讨,提升相关教师抓教学工作、抓“幼小衔接”工作的能力,确保“幼小衔接”工作持续健康有效进行。五是抓好制度保障。“幼小衔接”工作有序开展,要靠制度保障进行。抓好负责制度,工作任务具体到人,全程负责;抓好目标制度,每项工作的目标都量化到人;抓好经费保障制度,精打细算,将经费向“幼小衔

14、接”工作倾斜;抓好奖惩制度,对“幼小衔接”工作完成的质量,进行优奖劣罚,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七、预期成果有学校领导的重视,有相关教师的积极参与,有新入学儿童和家长的支持,经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开展,“幼小衔接”工作预期取得的成果形式和内容:一方面是梳理“幼小衔接”工作内容,形成“幼小衔接”工作研究报告,便于指导后续工作进一步开展。另一方面是梳理“幼小衔接”工作的实例,整理形成详实的实践案例集,为后续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八、特色亮点“幼小衔接”工作是迎新教学工作的重点,经过“幼小衔接”工作的前期准备和后续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预设并谋划实验期间的特色亮点:一是“幼小衔接”课程研究。根据儿童心理,

15、在集体备课中,遵循幼儿心理发展过程,注重将幼儿园和小学课程合理进行相互衔接,适当调整课程安排和内容梯度,使儿童尽快熟悉并适应小学生活。二是家校新生入学指导研究。微信推文将专家有关儿童入学的生活准备讲座发给家长,为家长提供可借鉴学习的“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法,使家长主动融入其中,家校共同努力促进新入学儿童健康成长。幼儿在入学后的前四周,学校组织开展“做附小文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训练。三是组织开展“我上小学了”系列主题活动。通过演讲、队会、升旗活动等形式,展示新入学儿童的风采。九、指导需求“幼小衔接”工作离不开上级的有力指导,上级的有力指导将促进“幼小衔接”工作持续健康开展。学校“幼小衔接”工作对省级指导的需求:一个是指导方式的需求。迫切需要上级加大对参与“幼小衔接”工作教师的理论培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转化为指导工作实践的能力。在指导方式上,尤盼上级在活动的每个阶段都有理论上的指导,而不是在活动结束后再进行反馈指导,以便学校改正纠偏,保证“幼小衔接”工作高标准进行。另一个是指导内容的需求。需要上级在指导内容上能有针对性,一针见血指出缺点和短板,而不是在指导内容上大众化和普遍化,以便学校适时调整活动和工作的内容,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