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规划区地震活断层空间定位浅层地震勘探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规划区地震活断层空间定位浅层地震勘探报告.docx(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市规划区地震活断层空间定位技术服务项目-浅层地震勘探报告XX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年9月项目名称:XX市规划区地震活断层空间定位委托单位:XX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XXX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单位:XX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XXX总工程师:XXX审核:XXXXXX项目负责:XXX技术负责:XXXXXX设计编制:XXX参加人员:XXXXXXXXXXXXXXX报告编制日期:2022年9月序言11概况31.1 工作内容31.2 目标区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31.2.1 交通位置31.2.2 自然地理概况31.3 以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41.4 项目实施标准42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62.1 地质概
2、况62.1.1 地层62.1.2 构造62.1.3 岩浆岩72.2 地震地质条件82.2.1 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82.2.2 中、深层地震地质条件83野外施工方法及工程量93.1 地震试验工作93.1.1 试验位置93.1.2 试验内容93.1.3 试验结论103.1.4 地震采集参数133.2 测线工程量143.3 测量工作253.3.1 仪器设备清单25332坐标系统253.3.3 完成工作量253.3.4 控制测量263.3.5 测线施工放样及评定283.4 数据采集质量评述293.5 主要质量保证措施304数据处理334.1 处理目标334.2 处理流程334.3 主要处理技术和参数
3、345资料解释435.1 地震资料解释方法435.2 解释步骤435.2.1 反射波层位的标定435.2.2 波的对比435.2.3 断层解释435.2.4 断层上断点分析445.2.5 构造活动性分析455.2.6 速度分析与深度剖面图编制455.3 地质解释成果455.3.1 测线解释455.3.2 断裂平面分布496结论与建议516.1 地震成果评价516.2 存在问题及建议51结束语52附图53附图目录顺序号图号图名比例尺Ol1-01Ll线浅层地震测线时间剖面图/021-02L2线浅层地震测线时间剖面图/031-03L3线浅层地震测线时间剖面图/041-04L4线浅层地震测线时间剖面图
4、/051-05L5线浅层地震测线时间剖面图/061-06L6线浅层地震测线时间剖面图/071-07L7线浅层地震测线时间剖面图/081-08L8线浅层地震测线时间剖面图/091-09L9线浅层地震测线时间剖面图/101-10LlO线浅层地震测线时间剖面图/112-01Ll线浅层地震测线深度解释剖面图1:2000122-02L2线浅层地震测线深度解释剖面图1:2000132-03L3线浅层地震测线深度解释剖面图1:2000142-04L4线浅层地震测线深度解释剖面图1:2000152-05L5线浅层地震测线深度解释剖面图1:2000162-06L6线浅层地震测线深度解释剖面图1:2(X)0172
5、-07L7线浅层地震测线深度解释剖面图1:2000182-08L8线浅层地震测线深度解释剖面图1:2000192-09L9线浅层地震测线深度解释剖面图1:2000202-10LlO线浅层地震测线深度解释剖面图1:2000序言2022年8月受XX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委托,XX科技有限公司与XX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院”)联合承担了“XX市规划区地震活断层空间定位”工作,以提供的XX市规划区范围为工作区,通过卫星影像判译、地面地质调查、数字地貌分析与浅层地震勘探,查明XX市规划区范围内地震活断层平面空间展布特征,编制1:1万比例尺XX市规划区地震活断层分布图。其中浅层地震勘探工作由XX研
6、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院”)承担,共完成测线12条,测线长度12.294km,共完成生产物理点1240个,试验物理点27个,总计物理点1267个。XX院于2022年8月15日开展测线踏勘工作,8月22日开展测量工作,8月23日9月6日开展野外数据采集工作,9月7日9月15日进行资料整理、原始数据处理、综合分析研究、图件编制及报告编写等工作。1概况1.1 工作内容负责完成“XX市规划区地震活断层空间定位”技术服务项目中的浅层地震勘探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共布设条测线12条,每条测线长度约Ikm,总长度约12km。(2)根据浅层地震勘探,查明断错层位、断错位移特征,初步分析所探测的断
7、裂的最新活动时代及其活动性特征。1.2 目标区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1.2.1 交通位置本次勘探目标区位于XX市城区及周边。XX市位于XX省西南部,距离成都约370kmo目标区内交通较为方便,G318国道横穿XX市区,由于地形限制,XX市公路主要集中在河谷两侧(图1.1)。图1.1目标区范围不意图1.2.2 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XX市境地处XX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大雪山中段的海子山、折多山、贡嘎山由北向南纵贯县境,将其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为高山峡谷,多数山峰在5000米以上,市境内海拔最高点7556米(“天府第一峰”贡嘎山主峰),最低点1390米(大渡
8、河)。西部和西北部为丘状高原及高山深谷区。由于地貌气候复杂多样,XX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2)水系XX市境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县境河流密集,纵横交织,水资源十分富集,是全州水电开发重点和热点区域,境内有大小河流溪涧140余条,流域面积从几平方公里到上千平方公里,5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5条,可开发34条,还有大小湖泊184个,湖泊总面积11.78平方公里,蓄水量2.5亿立方米。鲜水河和雅拉河在XX县城交汇。1.3 以往地质工作研究程度国内外对于目标区内鲜水河断裂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对鲜水河断裂带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对其缺乏系统的认识。1
9、981年道孕6.9级地震发生以来,我国许多地质学者和相关单位在该地区开展了大量的地震地质调查及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工作,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鲜水河断裂带的古地震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地壳形变监测、地震地质条件研究等方面。国外研究学者也对鲜水河断裂带进行过大量的研窕,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质学家AmordHeim对鲜水河断裂带乾宁-炉霍一带进行了地质调查,并考察了1923年道孚MS7.3级地震;80年代中期,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CR.Alien教授与XX地震局罗灼礼、钱洪等人合作对鲜水河断裂带进行了系统地研窕,并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近年来,研究人员借助各种构造解析方法和一些新兴的
10、断层分析技术,对鲜水河断裂带运动特征及形变场等进行了研究。但前人多侧重新生代特别是新近纪以来的地质构造特征以及演化研究,对印支期以来该区域的老构造现象研窕甚少。2014年XX地震局对XX新城区两岔河大桥开展过浅层地震和高密度电法探测,取得了较高品质的资料。1.4 项目实施标准本次工作除满足合同技术任务书的要求外,还应遵循下列有关法规、导则及规定的要求。(1)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大纲(试行),2004.10;(2)中国地震局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管理办法(试行);(3)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技术规程JSGC-04;(4)活动断层探测DB/T15-2009;(
11、5)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1997;(6)陆上二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SY/T5330-2003;(7)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规范CJJ7-2007;(8)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9)其它相关技术规范。2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2.1 地质概况2.1.1 地层据以往地质调查及钻孔揭示,目标区主要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层(Q4-)、崩坡积层9产5)、崩积+坡洪积层(QG+di+P)、冲洪积层(Q4a+P),古生界志留系茂县群(Smx,)第一段,元古界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上统观音崖组(Zbg)及澄江晋宁期花岗岩、闪长岩(Yo2(4
12、)(3)、燕山晚期混合岩(Y)。从老至新描述如下:(1)元古界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bdn)主要由白云岩、大理岩组成,根据区域资料,厚度385667m。与下伏观音崖组呈整合接触。(2)古生界志留系茂县群组第一段(SmJ)根据钻探及地质调查资料,主要由千枚岩组成。千枚岩:灰色、深灰色、黑灰色、黄灰色,矿物成分以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长石及碳质等为主,泥晶质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岩体破碎,风化强烈,开挖岩芯呈土状、角砾状,岩质软。(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P)主要由漂卵石土组成,分布于目标区瓦斯河、折多河河床及漫滩,钻孔揭露厚度26.50m,未揭穿。(4)第四系全新统崩+坡洪积层(Q+d+
13、吟主要由(漂)块石、碎石组成,主要分布在河谷及两岸,最大厚度大于30m。(5)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G+d)广泛分布于目标区斜坡坡表,主要由块石、(含粘土)碎石组成,厚度不一,最大厚度大于25mO(6)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筑层(QLD主要分布于XX县城及道路沿线,主要由城市建设的填土、混凝土及块碎石组成,松散稍密,钻孔揭示最大厚度14.00mo2.1.2 构造测区内主要发育鲜水河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主要由北北西向的磨西断裂、雅拉河断裂、XX一色拉哈断裂和折多塘断裂组成。鲜水河断裂北西起于甘孜,向南东经炉霍、道孚、泸定磨西,止于石棉公益海附近,全长约400km。木格措以西,断裂走向N405(W,
14、木格错以南逐渐向南偏转,呈N2030。W方向延伸。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特征。鲜水河断裂具有明显的全新世活动性,以醒目的断错地貌现象和近代地震地表破裂为显著特征。(1)磨西断裂断错地貌清晰,常见冲沟、山脊、冰磺物、河流阶地及洪积扇等地貌体的左旋错开,形成有断层陡坎及其相伴生的断塞塘。断裂在海螺沟一二台子一带分为两支,呈N1020W方向延伸。(2)雅拉河断裂为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的一条分支断裂。北西起于乾宁丹巴公路二道班,向南东经境日阿措、新店子、中谷、热水塘、王母、雅拉乡于XX跑马山以南消匿,全长约66km。断裂走向N3040W,该断裂在中谷龙布附近呈左阶羽列,断裂的新活动形迹集中在王母及其以北,
15、全长约55km,主要表现为断层陡坎、边坡脊、断错洪积扇及倒石锥现象等。(3)XX-色拉哈断裂为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的主干断裂,沿金龙寺、色拉哈、木格措及XX一线延伸。该断裂以醒目的断层陡坎及其相伴生的断塞塘为其显著特征,并具有明显的水平位移证据。(4)折多塘断裂为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的一条分支断裂,位于主干断裂南西侧,与主干断裂近于平行展布。断裂距离工程场地的最近距离约为5.9kmo北西起于斯丁措,向南东经折多山城口、二台子道班至折多塘南西消失,全长约30km。该断裂由15条长约ITOkin的次级断裂总体呈右阶羽列组合成,而在地表上明显地表现为边坡脊地貌,常见倒石锥、冲沟及石河等的左旋位错现象2.1.
16、3岩浆岩(1)澄江晋宁期花岗岩、闪长岩(YY)、(6。2(。3)主要分布于跑马山、泥巴山。主要岩性为斜长花岗岩和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丫。2):主要为中粗晶斜长花岗岩,呈肉红、浅灰,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不等粒半自形中粗晶结构,块状构造,质地坚硬。节理较发育,岩体较完整。石英闪长岩(8o2(3):灰色、灰白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中微风化,岩质坚硬,岩体节理较发育,岩体呈块状,完整性较好。(2)中生界燕山晚期花岗混合岩(Y0153)主要由灰色,肉红色混合岩(片麻岩与片麻状花岗岩)组成,主要分布于鲜水河断裂带附近。2.2地震地质条件2.2.1 表、浅层地
17、震地质条件目标区内第四系内主要为坡积物及冲洪积层(图2.1a),对地震波能量传播有一定的衰减,但冲洪积的覆盖层(碎石土层)和基岩层(花岗岩、千枚岩)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波阻抗差异,为本次开展浅层地震反射波探测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性条件,表浅层条件较好。2.2.2 中、深层地震地质条件目标区内基岩以岩浆岩和变质岩为主,且岩层受多期构造运动强烈改造,褶皱变形强烈(图2.1b),中深层没有较好的波阻抗界面,因此,中、深层条件差。综上所述,目标区地震地质条件总体评价应为一般。a表层坡洪积层b中深部近直立千枚岩图2.1目标区地震地质条件3野外施工方法及工程量地震勘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集、处理和解释三个环
18、节的密切配合。对于野外数据采集而言,其采集技术目标应该主要集中于尽可能满足地质解释要求的地震资料三高采集方法和保障技术。(1)信噪比要取得高质量的地震解释资料,野外原始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必须大于2.0,才有可能保证成果资料的信噪比大于8.0o(2)分辨率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质解释的精度,目前基本上以4视波长作为定量估算垂向分辨率的标准。对于水平分辨率,则己Frenel半径作为衡量水平叠加剖面的标准,在高精度的二维偏移数据体中,最佳水平分辨率为r=v(4&)式中,V为反射波的平均速度;fc为零相位子波的中心频率。由此可见,地震资料分辨率与地震波的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分辨率越高。从地震
19、资料的分辨率上讲,因为水平叠加本身具有“低通效应”,所以尽量要求野外采集资料的主频高、频带宽、噪音小,以便为后续高分辨率处理奠定基础。(3)保真度为了提高保真度,要求野外数据采集尽可能保证激发与接收条件的一致性,减少各种信号畸变以及非地质因素造成的反射波动力学特征损失,同时按照“小道距、小激发距、小组合”的工作方法来进行,以便从采集阶段保持地震资料的动力学特征。上述“三高”的量化标准和方法无疑将会对实现采集质量控制的系统化、定量化监测与评价提供定量依据。3.1 地震试验工作地震勘探的野外试验工作,包括噪音分析、震源激发参数选择、接收条件选择、观测系统参数的确定等。3.1.1 试验位置选择在交通
20、便利,有代表性的区域。本次试验位置选择在LI测线上,该测线干扰小,新生界发育一定厚度。3.1.2 试验内容(1)检波器一致性试验本次生产所用的纵波检波器为60Hz检波器,试验中将抽查一定比例的检波器全部接上,测试其振幅、相位的一致性,是否满足地震勘探生产要求。(2)可控震源激发参数试验扫描频带范围试验:5-100Hz,5-110Hz,5-120Hz;10-1OOHz,10-110Hz,10-120Hz;15-100Hz,15-110Hz,15-120Hzo垂直叠加次数试验:1次、2次、4次、6次。扫描长度试验:8s、10s、12s。出力试验:55%,65%,75%0偏移距试验:在观测系统确定的
21、条件下,进行最大偏移距和最小偏移距试验。试验过程中,排列接收道数360道,中点击震,采样间隔0.25ms,记录长度Is。(3)锤击激发参数试验垂直叠加次数试验:2次、4次、6次和10次。试验过程中,排列接收道数120道,中点击震,采样间隔0.25ms,记录长度0.5s。3.1.3 试验结论(1)可控震源试验结论扫描频带范围试验(扫描长度12s、出力65%,震动4次)a扫描频带5-10OHZb扫描频带5-1IOHzc扫描频带5-12OHZd扫描频带IO-IOOHze扫描频带IO-IlOHzf扫描频带10-120Hzg扫描频带15-IOOHzh扫描频带15-1IOHzi扫描频带15-12OHZ图3
22、.1扫描频带范围试验单炮从扫描频带试验单炮可以看出,频带越宽,单炮频率越丰富,本次探测深度主要为表浅层,低频不需太低,从而选择10-120Hz0震动次数试验(扫描频带10T20HZ、扫描长度12s、出力65%)c震动4次d震动6次图3.2震动次数试验单炮从震动次数试验单炮可以看出,震动1次能量最弱,震动2、4和6次能量相差无几,由于震动次数越多单炮叠加的干扰越多且主频变低,从而选择震动次数2次为宜。出力试验(扫描频带10T20HZ、震动2次,扫描长度12s)a出力55%b出力65%c出力75%图3.3出力试验单炮从出力试验单炮可以看出,出力越大能量越高,从而选择出力75%为宜。扫描长度试验(扫
23、描频带10T20HZ、震动2次、出力75%)a扫描长度8sb扫描长度IOsc扫描长度12s图3.4扫描长度试验单炮从扫描长度试验单炮可以看出,扫描长度越长对于频率释放越充分,但是也会增大环境干扰叠加到资料的概率,本次选择适当的扫描长度IOs进行施工。试验小结:通过以上对比试验,最终采用扫描频带10-120Hz震动次数2次、出力75%和扫描长度IOs进行施工。(2)锤击试验结论a锤击2次b锤击4次C锤击6次d锤击10次图3.5锤击次数试验单炮记录从锤击单炮可以看出,锤击次数越高能量越强,压制环境噪音较强,但单炮记录频率降低,根据试验结果最终选择锤击4次,对于环境噪音较大的地方采用6次或10次激发
24、。3.1.4地震采集参数(1)接收因素仪器型号:加拿大产ArieS数字地震仪(图3.6);检波器:60Hz;采样间隔:0.25ms;记录长度:Is。(2)观测系统接收道数:360道(可控震源),72-120道(锤击);激发方式:中点激发;接收道距:2m;激发点距:12m(可控震源),6m(锤击);覆盖次数:30次(可控震源),1220次(锤击);CDP点距:1m。(3)激发因素28t可控震源激发(图3.7),锤击装置。(c)交叉站和采集站(d)检波器与数传电缆图3.6仪器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图3.7可控震源车3.2 测线工程量本次工作布设浅层地震测线12条(图3.8),测线总长12.296km。
25、图3.8测线分布图(红色和白色线段为推测断层,绿色为浅层地震测线)表31工作量统计表测线名称起点测量桩号终点测量桩号长度(m)Ll100115511100L210011376750L3(L3-lL3-2)100125963190L410011244486L5(L5-lL5-2)90116001398L610011207412L710011331660L8100115501098L9100116501298LlO100119521902合计12294(1) Ll测线Ll测线位于木雅路旁(ffl3.9),测线总长Llkm,测线整体为NE向,控制断裂为鲜水河断裂,采用可控震源施工。图3.1()Ll测
26、线现场施工图(2) L2测线L2测线位于木雅路旁(图3.11),与Ll测线相接,测线总长0.75km,测线整体为NE向,控制断裂为鲜水河断裂,采用可控震源施工。图3.12L2测线现场施工图(3) L3测线(L3-l,L3-2)L3测线位于G318国道.驷马桥之间的路旁(图3.13),测线总长3.19km,测线整体为NE向,控制断裂为鲜水河断裂,采用可控震源施工。图3.13L3测线影像图(红色和白色线段为推测断层,绿色为浅层地震测线)图3.14L3测线现场施工图(4) L4测线L4测线位于L3测线旁的河谷中(图3.15),测线总长约0.486km,测线整体为NE向,控制断裂为鲜水河断裂,采用锤击
27、施工。图3.15L4测线影像图(红色线段为推测断层,绿色为浅层地震测线)图3.15L4测线现场施工图(5) L5测线(L5-l,L5-2)L5测线位于老城区沿河东路旁(图3.16),测线总长1.398km,测线整体为NE向,控制断裂为雅拉河断裂,采用可控震源施工进行施工。图3.16L5和L6测线影像图(红色线段为推测断层,绿色为浅层地震测线)图3.17L5测线现场施工图(6) L6测线L6测线位于子耳路旁(图3.16),测线总长0.412km,测线整体为EW向,控制断裂为雅拉河断裂,采用可控震源和锤击相结合施工。图3.18L6测线现场施工图L7测线L7测线位于头道桥附近(图3.19),测线总长
28、约0.66km,测线整体为NE向,控制断裂为雅拉河断裂,采用锤击进行施工。图3.9L7测线影像图(红色线段为推测断层,绿色为浅层地震测线)图3.20L7测线现场施工图(8) L8测线L8测线位于三道桥附近(图3.21),测线总长1.098km,测线整体为EW向,控制断裂为雅拉河断裂,采用可控震源和锤击相结合进行施工。图3.10L8测线影像图(红色和白色线段为推测断层,绿色为浅层地震测线)图3.22L8测线现场施工图(9) L9测线L9测线位于鱼司村附近(图3.23),测线总长1.298km,测线整体为NE向,控制断裂为雅拉河断裂,采用可控震源进行施工。图3.11L9测线影像图(红色和白色线段为
29、推测断层,绿色为浅层地震测线)(10) Llo测线LIo测线位于木格措景区内(图3.25),测线总长1.902km,测线整体为NW向,控制断裂为雅拉河断裂,采用可控震源进行施工。图3.25LIO测线影像图(红色和白色线段为推测断层,绿色为浅层地震测线)图3.26LlO测线现场施工图3.3测量工作3.3.1 仪器设备清单表3仪器设备清单仪器规格型号标称精度数量备注SOUTH-灵锐S82双频GPS接收机平面:2mm+lppmD高程:3mm+IppmxD4套(1+3)以上仪器设备都经过专业部门的技术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合格。3.3.2 坐标系统本次施工的坐标系统为XX1980坐标系统。高斯正形投影3
30、度分带第34度带,中央子午线:102度。高程系统为1985高程基准。3.3.3 完成工作量根据甲方设计及现场确认的地震测线,共设计10条测线。工作量如表32。表32地震测线工作量表线名起始点号终点点号点数公里数(km)Ll100115515501.12L2100113613600.72L3IOOl259615953.2L4100112442430.486L590116006991.4L6100112072060.412L7100113313300.66L8100115505491.1L9100116506491.3LlO100119529511.902本测区实测点数为6132个。公里数为12.
31、294km。3.3.4 控制测量(1)已有资料分析利用经对甲方所给3个已知点进行检查,发现3个点标石完好,没有发生较大位移,其坐标成果可靠,可供本项目做已知点使用。表33甲方提供已知点坐标点名坐标X(m)坐标Y(m)高程H(m)V073321041.52234495284.9012811.076V133325991.75734496300.1392497.780V573350217.27234487044.0983079.298(2)布网要求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按下式计算:b=J.2+一.)2式中3.)为固定误差;从勿)为比例误差系数;d(km)为相邻点间的距离。GPS-E级网的主要技
32、术要求应符合表4规定。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1/21/3;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23倍。表3-4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级别平均距离(km)a(mm)b(l106)最弱边相对中误差E级0.2-510201/45000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3) GPS测量为保证GPS测量精度,采用载波相位静态相对定位作业模式,按照E级GPS作业规范施测,测量作业技术指标需符合规范要求。为保证外业数据采集的精度和可靠性,本项目需严格按照E级GPS测量规范施测。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见下表。表35E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级别卫星截止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数平均重
33、复设站数时段长度(min)数据采样间隔(S)PDoP值E级1541.6401510注:观测时段长度应视点位周围障碍物情况、基线长短而作调整,(4) GPS卫星预报和观测调度计划保证GPS作业观测工作顺利进行,保障观测成果达到预定的精度,提高作业工效,在进行GPS外业观测之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预报表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观测卫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几何强度因子等内容。编制预报表所用概略位置应采用测区中心位置的经、纬度。作业组在观测前应根据参加作业的GPS接收机台数、网形及卫星预报表编制作业调度表,其内容应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称以及接收机号等项内
34、容。(5)观测作业要求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以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应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应连接无误,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各观测时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记录在手簿。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手簿备注栏中。天线高是指观测时天线平均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是指相位中心至天线底面的高度,这是常数he,由厂家给出;下段是从天线底面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由观测员在现场采用倾斜测量方法直
35、接量取。具体方法是:从三脚架三个空档(互成120)测量天线底盘下表面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距离,互差应小于3mm,取平均值为L,天线底盘半径为R,再利用厂家提供的乙,按天线高7=FF+儿求出。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作业人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实时定位结果及存贮介质记录情况等。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及时(每隔15min)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以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
36、并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等通讯设备;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观测中应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下载到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6)基线解算GPS网基线解算采用商用基线解算软件SOLUTION进行,基线解算工作于观测当天晚上传输完数据后随即完成,并及时组成闭合环、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进行检验。由每天采集的外业观测数据,解算出每个时段的合格基线,组成同步环进行检验。检验可知其组成的同步环闭合差均满足要求。异步环闭合差是衡量GPS网外业观测数据
37、质量最重要的指标,最后平差时为保证全网有良好的图形结构。本次复测GPS网观测数据质量优良,观测中不含粗差观测值,所选基线可供内业平差计算使用。(7)精度评定为了对GPS网内部符合精度进行检验评估,以及检测和剔除粗差观测值,先进行WGS-84坐标系下的三维无约束平差。然后进行约束平差,从复测网平差结果可知,未发现其粗差观测值,基线向量改正数较小且服从正态分布,边长中误差分布正常,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基线方向中误差、最弱点点位中误差的值均比较小,表明该复测网达到了较高的精度,3.3.5测线施工放样及评定为提高施工放样的效率和精度,基准站采用就近选取的原则。每次迁移基准站都需重新进行点校正,点校正后必
38、须在另外的已知点上进行检核,以保证点校正的正确性。放样时,当流动站取得固定解后进行放样工作,流动站采用2米固定长度的对中杆。为防止在施测过程中出现大的误差,手薄中参数设置好后在整个测区施工过程中严禁改动,其参数设置如下:表3-6测量参数表平面2cm高程3cm卫星高度角215观测卫星数24个数据采样间隔Is为保证放样成果的正确性和精确性,每天放样前对前一天的放样成果点进行复测检核,若复测成果与放样成果偏差太大,则检核前一天所使用工程的测量参数,并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放样点重新施测。精度评定是以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来衡量,具体指标如下:(1)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指标如下:mx0.008m;
39、my0.007m;mh0.Olmo(2)测点点位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指标如下:mx0.1m;my0.1m;mhW0.030m0因此,本次测量成果可靠,成果精度能够满足地震测量需要。3.4 数据采集质量评述按照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技术规程,对原始资料进行质量评级,标准如下:(1)记录质量评价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2)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为“优良”记录。仪器检查记录合格;班报填写正确、内容齐全、整洁;反射波记录信噪比高,目的层反射清楚;折射波记录各道初至清晰。(3)有下列缺陷之一者为“不合格”记录。无仪器检查记录或仪器带病工作获得的记录;观测系统不正确、仪器参数选择不正
40、确,无法使用的记录;同一张反射记录上,相邻两道或任意5道不正常,或因同一原因引起的不正常道连续出现两张以上记录时,由第三张记录起为“不合格”记录;干扰背景强且无法使用的记录;记录文件号与班报不符,又无法使用的记录;互换道或连接道工作不正常的折射波记录。(4)不够“优良”条件,又不属于“不合格”的记录为“合格”记录。按照上述原始资料评级标准,数据采集质量评定统计结果见表3-3。在采集的1240个生产物理点中,优良1030个,占83.06%;合格210个,占16.94%;无不合格记录,合格率为100%。综合分析结果,数据采集质量较高,为室内数据处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5 主要质量保证措施野外严格
41、按照试验确定的施工参数和相关规范要求施工,每一条测线从踏勘选线、测量定线、施工计划、质量控制到资料现场整理,均由项目组中一人负责到底,其它项目组技术人员协助工作。技术组在验收测量组测量资料合格后,向各班组下达施工任务书,各班组按照项目组施工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作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质量和安全的把控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表33数据采集质量评定结果统计表线号生产工作量优良合格不合格物理点(个)长度(m)Ll96HOO79170L26875058100L32763190229470L48548657280L51271398112150L66241239230L711466085290L81361098119
42、170L91141298104100LlO162190214814合计124012294103083.06%21016.94%00.00%试验试验物理点27个全部合格(I)收、放线工作设立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在测线上指挥生产,解决疑难技术问题,保证野外作业有条不紊进行(图3.20)。检波器埋置达到“平、稳、正、直、紧”,保证与大地的良好耦合。在没有绿化带的路口施工时,经过试验论证,我院配备了便携式发电机和冲击钻,在柏油路面打出的小孔布设检波器不仅耦合效果好,而且对路面破坏性很小,有效解决了在城市施工时局部地段无法布设检波器这一难题。(2)震源激发震源激发点配有专职带点人员,全面负责震源质量,严格按
43、照震源任务书进行布点激发,若遇震源无法到达激发位置时,经申请同意后采用特观采集,方可继续施工,以确保每一激发点都能获得较高信噪比的资料(图3.21)。图3.20专业技术人员检查测线布设情况图3.21震源激发点配有专职带点人员震源激发前,首先要核对激震点桩号是否与施工任务书一致,确定一致后再报知仪器点位,等待仪器发出激震指令。(3)冲击钻成孔(4)仪器操作生产前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对仪器进行了日检,经检验仪器设备运作正常,达到了规范的要求。按设计和试验结果,确定了仪器因素。施工期间,操作员对监视记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及时发现和排除了人为缺陷;当记录质量变差时,首先向项目部进行了汇报,项目部根据实际
44、资料情况,采取了及时有效的补救措施,确保了记录的质量。认真填写仪器班报。填写内容准确、齐全、字迹工整,特殊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注记。(5)项目技术组每天及时验收当天的施工记录,对出现的质量及安全隐患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同时与甲方保持密切沟通和交流,遇到一些资料异常情况及时向甲方汇报,以便得到及时解决。4数据处理本次地震原始数据的处理工作在XX院Dell-T7600工作站上进行,使用专业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处理。4.1 处理目标针对活断层探测的地质任务特点,为提高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应作好下列处理:(1)删除不正常的炮记录,剔除不正常的道记录,校正反极性的记录道;(2)为补偿振幅损失、增强弱反射,进行了球面扩散校正和增益控制处理;(3)为防止模糊剖面特征、削弱地质构造引起的波场变化,未采用较强的修饰性处理;(4)由于工区浅地表地质情况复杂,认真做好速度分析等基础工作;(5)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