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象征手法在《印度之行》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6121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象征手法在《印度之行》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象征手法在《印度之行》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象征手法在《印度之行》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象征手法在《印度之行》中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象征手法在《印度之行》中的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象征手法在《印度之行》中的运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象征手法在《印度之行》中的运用.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析象征手法在印度之行中的运用科技信息0名作赏析0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07年第18期浅析象征手法在印度之行中的运用张之薇(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29)摘要:英国着名作家E.M.福斯特在他的代表作印度之行中大量运用了象征主义的创作技巧,赋予作品强烈的现代主义意味.本文通过分析印度之行标题的含义以及小说中的几个代表性意象,探讨了象征手法对表达小说主题的作用.关键词:印度之行;爱?摩?福斯特;象征主义Abstract:Inhismasterpiece,APassagetoIndia,E.M.Forsterfrequentlyusest

2、hedeviceofsymbolism,whichentitlesthenovelafeatureofmodernism,ThisessaytriestoanalyzethemeaningofthetitleandsomerepresentativeimagesofthisnovelanddiscussthefunctionofsymbolisminexpressingthenovelStheme.KeyWords:APassagetoIndia;E.M,Forster;symbolism英国作家爱-摩?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通过讲述两名英国妇女的印度之旅.真实地表现了20世纪初英国殖民者与印度

3、人之间的矛盾.这部小说历来被人们作为研究20世纪初印度问题的必备参考书.然而.福斯特本人却认为这部小说具有更为广阔的象征意义.他指出:这本书并不是真正关于政治的,尽管是政治方面的因素使它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并使小说畅销.它所包含的范围比政治更为广阔,是关于寻找人类更长久的栖居之所,关于用印度这块土地来体现的宇宙.以及潜伏在玛拉巴石窟中的恐惧还有以梵天的诞生象征的解放._l_可见,福斯特在印度之行中想表达他在作品中一贯强调的人与人之间联结的主题.并借用印度来象征整个世界.福斯特在整部小说中频繁地运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使印度之行超越了一般的写实小说,富有哲理与诗意.小说的标题就极具象征意味.印度之

4、行这一看似普通的标题实则取自美国诗人惠特曼一首诗的标题,诗中这样写道:向印度航行啊!怎么,灵魂,你没有一开始就看出上帝的目的,地球要有一个纵横交错的细网联结起来,各个种族和邻居要彼此通婚并在婚姻中繁殖.大洋要横渡.是远的变成近的.不同的国家要焊接在一起.E2诗中的印度代表的是诗人心中的东方世界,他以此表达了他对东西方联结的希望.福斯特借用惠特曼诗歌的标题作为小说的题目无疑是有着深刻用意的,表面上看印度之行说的是小说中的内容:以摩尔太太与阿黛拉为代表的航行去印度的英国人在印度的遭遇.而作者更深层的用意是要用这个标题来表达和惠特曼同样的希望:将东西方联结起来.小说共分为三个部分,福斯特分别用清真寺

5、,石窟和寺庙作为标题.这三个地点是印度的自然景观,也是故事发生的地点.而每个标题却又是作者精心选取的意象,象征着小说中的三种力量.清真寺强调的是穆斯林世界,石窟则侧重于英国殖民者,而寺庙则是印度教.第一部分清真寺初步揭示了英印双方的隔阂,但同时也暗示双方仍有沟通的可能.摩尔太太与阿济兹在清真寺偶遇并初步建立友谊,菲尔丁探访病中的阿济兹都暗示着交流的希望.清真寺是穆斯林医生阿济兹与信奉基督教的摩尔太太初次相遇并互相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这次见面使两者之间而产生信任与友好,让读者对英印两种文化之间沟通的可能性产生期待.在第二部分石窟中.玛拉巴石窟事件使英国人与印度人之间架起的友谊之桥的尝试彻底失败,

6、并且成为导火索,使英国人与印度人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暴力冲突.石窟里空空荡荡,众多石窟连绵不断却又彼此分开.预示着黑暗,混沌和邪恶,也象征着隔阂与分离.正是在这些石窟中,摩尔太太体会到了恐慌与虚无,阿黛拉产生了恐怖的幻觉.进而引发了关于石窟事件的跨种族审判.第三部分寺庙又缓和了英印之间紧张的对峙关系.寺庙是印度教中梵天的神龛,梵天是印度教中的主神,被福斯特比作是基督教中的耶酥,其博爱精神与耶酥一样泽被万物.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寺庙起着缓和冲突的作用,在这样神圣的地方.这样博爱的气氛中,一切个人的或是民族之间的爱与恨,恩和怨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了.因此正是在这里,阿济兹与他的英国敌人菲

7、尔丁言归于好.寺庙实际上是博爱,和平,友谊以及希望的象征石窟是整个小说的中心意象.福斯特在第一章中就提到了奇特的玛拉巴石窟,为小说后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在小说的第二部分.福斯特对石窟作了详尽的描述.每一个石窟都非常相似.而且空空洞洞,一无所有.石窟里面黑黝黝.即使是洞口朝阳.也几乎没有光线透得过隧道射进圆形的洞室里.口评论家吉尔伯特认为:与福斯特同时代的存在主义者.如塞谬尔-贝克特,让?保罗-萨特和艾伯特?加谬,都使用了各种意象来表明宇宙的无意义和荒谬.而事实上,福斯特笔下的这些山洞与其中的许多意象极其相似.l4无变化,无意义,空荡荡,令人昏乱的玛拉巴石窟群象征着一个人类必须面对但又无法了

8、解的宇宙,一个已失去了秩序,爱与生命之源的宇宙.这些石窟连绵不绝,却又相互分离,彼此隔离,就像是人类的心灵,或者更确切地说,像是无生命的人类躯体.各自孤立而空虚地存在于无意义的宇宙中.在印度之行中,福斯特有意让一些象征性的意象反复出现,从而前后呼应,使象征的意味贯穿整部小说.火焰这一意象便是很好的例子.阿济兹在清真寺中与摩尔太太相遇,两人之间互生信任与友好之情.这时,阿济兹心中便点燃了友谊的火焰.这火焰在他内心熊熊燃烧起来.在对玛拉巴洞窟的介绍中.火焰的意象再次出现:在黑暗的山洞中,划亮火柴,火柴一亮,洞穴的深处就会升起另一团火焰.这两朵火焰互相靠近.想合成一朵,但合不成.因为一朵火焰呼吸的是

9、空气,而另一朵火焰呼吸的却是岩石.这火焰代表的正是英印之间的友谊.两国之间的客观差异阻碍了人与人之间友谊发展的可能性.阿黛拉在后来的审判中也回想起了这火焰她走进山洞时的确也看到了光滑的洞壁反映出来的火柴亮光一切是那样的美丽的灿烂.可当时她却视而不见.这说明除了客观上的原因.主观上的隔阂与忽视也是两国之间沟通的障碍.在最后一部分寺庙中,火焰的意象又出现了.山上到处都是寺庙,像是一朵朵白色的火焰.象征着宽容与博爱的寺庙被比作是白色的火焰.那么英印两国之间的友谊也是充满了希望的.黄蜂也是反复出现的重要意像.在第三章中.摩尔太太在挂披风时,发现了一只小黄蜂.它像是在野外似的人室巢居.对于它来说,无论室

10、内还是室外,都是永生不灭的丛林.作者想借此揭示出深奥难解的印度主题,即把印度视为永恒的丛林,神秘莫测,杂乱无章.摩尔太太把这小黄蜂称作可爱的小东西,这体现了她的包容和爱心.在小说的后半部分,黄蜂出现在戈达波教授对摩尔太太的回忆中.摩尔太太的爱心和戈达波教授所强调的宽容与博爱重叠在一起,而小小的黄蜂成为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精神纽带.黄蜂的意象在小说的结尾是以蜜蜂的形式出现的.菲尔丁的内弟,也就是是摩尔太太的小儿子.拉尔夫被蜜蜂蛰伤了.这一事件使得友谊早已破裂的菲尔丁和阿济兹又重新开始了对话.在对话中,他们之间的误会得以消除.两人和解了.这似乎也象征着摩尔太太的爱使他们的友谊恢复.蜜蜂将他们重又带到

11、了一起,而友谊恢复的过程也需要承受蜂蛰的痛楚.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印度之行成为一部独特的小说,让人在读小说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诗意.不论是意味深长的标题,还是匠心独具的意象不仅为小说创造了神秘的气氛,更有助于揭示小说深刻的主题,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参考文献l1NormanPage.EM.Forster【M.London:Macmillan,1987.P.9697.2惠特曼草叶集M.楚图南,李野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第796页.3E.M.福斯特,印度之行M.石幼珊.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第155页.【4S.M.Gilbert.E.M.ForstersAPassagetoIndiaandHowardsEndM.Bebing:ForeignInlagesTeachingandResearchPress,1996.P.85.作者简介:张之薇,200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现为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