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萃新报》的革命意义.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61600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萃新报》的革命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萃新报》的革命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萃新报》的革命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萃新报》的革命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萃新报》的革命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萃新报》的革命意义.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萃新报的革命意义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1904年在浙中大地创办的萃新报可以算是为辛亥革命鸣锣开道的先锋;这份以“开通民智”为宗旨的,极具革命性,大力鼓吹民主思想的报纸是浙江宣传革命思想的先锋。关于萃新报的创立,郭汉民先生在1987年的浙江学刊发表的文章,给我们讲明关于萃新报的创办的具体时间。依据见到的收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四册萃新报,郭先生考证出萃新报创刊于清光绪三十年5月14日(1904年6月27日)。当时的浙东上游仍然是比较闭塞的地区,思想仍比较滞后,萃新报的创办,可以说是在处、金、衢、严四府范围内吹进文明的新风,开创浙中地区办报之始。    萃

2、新报是由革命党人张恭和金华当地社会名流金光銮、蔡汝霖、盛俊等人创办。办报的经费“由同里各捐股资,每股以银五元为率,现拟招足五百股,如有自愿入股者,随时可以加入,即给凭单,以昭符信”。可见,最初的创办资金大多是由招募股金获得的。运营一份报纸是不容易的,正如刊在第一期的萃新报简章所载:“本报创办伊始,经费不敷,办事人暂行不支薪水。”在如此经济及其困难的条件下,通过张恭等地方名流的努力,萃新报在艰难中得以出版。    萃新报刊载的文章具有热爱祖国、反对侵略、倡导民主、宣传科学的特点,为“足不出桑梓,目不极五洲”的同胞,开辟了一个瞭望世界的窗口,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行思想

3、准备。一、萃新报的内容特色。萃新报作为一份宣扬革命思想的报纸。它把提倡教育、推广新学新报,输入西方近代文明,唤起人们的爱国思想,养成国民资格,看作救亡图存的要着。萃新报具有浓厚的爱国精神,它敢于痛陈事实,揭露外国对华的入侵。中国社会在清末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帝国主义对华的入侵激起每个有良知中国人的爱国心。萃新报敢于通过“纪事”一栏,大胆地揭露外国对华的侵略事实,报道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行。正如萃新报第四期登出德国横暴山东的文章刊载的:“近闻山东驻扎高密之德兵,闯入人家,强奸妇女,并打伤事主。经高密县移交德国官兵诘问,至今尚未结案。后又在高密附近村落葛家庄滋事,乡民蠢动,几酿大祸。记者尝游

4、历青岛,观德兵种种不法行为,令人切齿。”这段话深刻地揭露出当时德国对山东的暴行。萃新报的许多文章大声疾呼当时严重的民族危机:“夫近世以来,国步艰难,时势危机,祸已切于燃眉矣。北方一带,黑云密布。绿气毒炮,其声轰轰。若日若俄,各因我东三省之问题,置身于战斗漩涡里。此事结局,祖国命运,何堪设想。” 这种敢于揭露严重民族危机,鼓吹爱国思想正是萃新报的重要内容特色。如“纪事”栏中,着重报道了“日俄战纪”和“藏事略纪”。系统报导了“英人进占拉萨”,“日本陆军现逼近旅顺东面”等帝国主义入侵的消息。此外,有些文章还登载国外殖民地人民当亡国奴的苦难生活。如第一期刊出的菲律宾亡国惨状记中写道:“菲之隶于西班牙,

5、奉戴碧眼黄发儿为己国之皇帝,为己国之总督,为己国之财政、军事、教育一切之主权者,国之人民为奴隶,为牛马,俯首贴耳”这些内容,在萃新报的宣传中是最为突出的。萃新报同样以大量篇幅,刊载许多介绍西方工业、农业和经济方面的新知识,对当时浙东地区的开通风气、倡导文明起动推动作用。在“教育”、“卫生”栏内,论述了“中国医学亟宜改良”,大力抨击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是“末世君主愚民之术”,大力提倡创办新学。尤为难得的是,萃新报专门开设“女界”一栏,论述开办中国之女学,反对女子缠足。在第二期所载的两浙女学会简章中便又这样的内容:入会后生女不许缠足,女子七岁以上均须送入学堂,男女平权婚嫁均由自主。这种主张男女平等、

6、婚嫁自主的观念,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给浙东封闭的地区吹进文明的新风。  二、萃新报宣扬革命思想作为由民主革命先锋张恭带头创办的萃新报,无疑有着浓厚的革命思想。萃新报作为一份传播新思想,新观念的“文明报”,在推动浙东上游的革命宣传鼓动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从报纸的内容中找到许多激进的革命思想。由于萃新报创办的最初方针是“采辑各新闻杂志,集英荟华”,因而许多文章由其它刊物所转载。但是无论是它“采辑海内外新报之学说从谈”,还是代表报社发言的“社说”,都浸透着爱国的激情和对帝国主义、封建专制制度的仇恨。对待晚清社会中国积贫积弱的状况,萃新报把中国贫弱的原因归咎于腐朽没落的晚清

7、政府,这便带有激进的革命思想。在论中国无国权一文中写道:“中国素以专制政体闻于世界,而其流极乃至使通国无一人之有权者。其何故也?盖专制之求惟欲夺众人之权,以成一人之权。众人既已放弃其权,故不与于治乱兴亡之故,以至于一人亦不能以其权行于国家,而于是国家遂不可为矣!”这段话的锋芒直指中国几千年的封建腐朽制度,大胆抨击专制政体的弊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晚清社会,面对如何救国的问题,萃新报刊载的文章提出一系列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大多带有进步、革命的思想。在转录的中国地方自治制论中作者指出:“有一术可以救今日中国之亡乎?曰:“有,地方自治制是也。”行地方自治之制,则民既有行政立法之法权,无所用其觊觎,而各

8、有恒业,自重犯法。故欧美国内农民绝不闻有揭竿斩木之事者,用此制也。”这篇文章还向我们展示一幅“理想王国”的形象。“若村若郡若州皆设议会,村长郡长州长皆由议会以投票公决之入其境而道路整,桥梁修,树木茂,水泉清洁,学校林立,警察四周,邮电相接,家有浴场,野有公园,市有医院,若卫生,若照明,巨细毕贯,万民熙熙。”这种美好的构想,只有通过革命,推翻封建政权,才有可能实现。文中提出了诸如“公民”、“选举”、”议会”等新概念,对于当时深受封建思想禁锢的人们来说,有着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也有力地抨击了封建专制体制。萃新报在揭露社会腐败与帝国主义侵略的同时,还大力宣扬西方的新思想,鼓吹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

9、救国等主张。萃新报中开辟有“论说”、“时论”、“上谕”、“政法”、“科学”、“从谈”等24个栏目。在文章的宣传方面,萃新报介绍了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西方国家的各种制度。如“政法”栏中的公法上之人格,“教育”栏中的小学教育,“从谈”栏中的英人之特性。此外,它还提倡兴办教育和实业。如“教育”栏中的教育会为民团之基础;“纪事”栏中的本省纪事大多对兴办实业和开设学堂的消息进行报道。这些文章都宣扬了当时的救国主张。对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的批判,对腐朽没落晚清政府罪恶的揭露;对帝国主义侵华罪恶的报道,这都是启蒙被封建思想禁锢的人们,冲击封建政治制度,宣扬革命思想的重要体现。一系列诸如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和科学

10、救国等西方新思想的宣扬,对于激发晚清时代仁人志士探求救国道路提供思想启迪。          三、萃新报的影响虽然萃新报在地处浙东一隅的金华创办,但它却有着深远的影响。当时浙东上游仍然是比较闭塞的地区,过去一直没有出版过报纸。萃新报的创办,可以算是在处、金、衢、严四府范围内有报之始。它刊载的文章鼓吹爱国救亡,提倡输入西方近代文明,对于启迪民智起到客观的进步作用。萃新报的创办给人们带来思想上的洗礼,引起巨大的社会反映。正如在萃新发刊词中宣称:“同人鉴之,创萃新报,采辑海内外新报之学说从谈,为我桑梓同胞作警醒

11、钟,作渡津筏。”这篇发刊词从爱国主义的基本政治立场出发,期盼用报纸来讨伐腐败、救国救民。萃新报的文章浸透着爱国激情和对帝国主义、封建专制制度的仇恨。恰如第二期中论处金衢严四府之关系及处置方法的“社说”中指出:“我民族缺点之所在,则不在无爱乡思想,而在于爱国思想;不在于无民族资格,而在于无国民资格。救时之君子,宜如何祛其爱恋故乡之心,而灌以牺牲祖国之志,使人人具爱国思想乎”。这段文字便深刻揭露出中国民众缺乏爱国思想,号召人们要有爱国之心,激励人们的爱国思想。在劝游学书这篇“社说”中鼓励我中国少年同胞摒弃旧习,激发雄心,勇敢地跨出国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此实现报效祖国,挽救民族灾难。这些文

12、字对于激发热血青年向西方学习,“以西方为师”来挽救民族危亡,从而实现中国自强起到推动作用。萃新报中刊载的文章,宣扬爱国思想,积极鼓吹游学的主张,对于冲破封建锢蔽,增进青年的学识,养成国民资格具有极大的思想启迪作用。正如出生于金华,后来成为民国时期杰出报人的邵飘萍早年便深受萃新报影响。从萃新报中吸取文明的新思想,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为“足不出桑梓,目不极五洲”的时人,开辟出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在晚清时代民族危亡之际,这份创办于金华的萃新报亦开创浙中风气之先,为宣扬革命进步思想起到重要作用。张恭等人将萃新报作为宣传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媒介,对于推动浙江的革命运动起到先导的作用。这份“开启民智”的报纸,

13、自创办之时起就担负浙东上游“文明报”的历史重任。通过它的宣扬,逐步养成了浙东上游人士的德、智、力;唤醒了民众的爱国激情,开通地方风气,输入西方文明。   结语萃新报的创办可算是开创浙中地区有报之始,它刊载的文章鼓吹爱国救亡、大力宣扬了西方先进的思想,输入了西方的近代文明,对浙东上游地区的民智启迪,革命思想的宣扬起到推动的作用。作为一份进步的报刊,在当时的地方政府看来,它的许多言论已属“出语狂悖”,出版不久就遭到清政府的封禁。客观地看待萃新报,我们应当充分肯定其在开通浙中地区之风气,输入近代西方文明,宣扬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等方面起到的进步作用。 注释:德国横暴山东,第4期,1904年8月9日劝游学书,第3期,1904年7月26日菲律宾亡国惨状记,第1期,1904年6月27日两浙女学会章程,第2期,1904年7月11日论中国无国权,第4期,1904年8月9日中国地方自治制论,第1期,1904年7月11日 本文参阅资料:1金华市政协编金华文史资料第二辑2郭汉民,关于萃新报,浙江学刊1987年6月3金冲及萃新报,参见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1集论文出处(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