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现象学世界.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6162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现象学世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现象学世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现象学世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现象学世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现象学世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现象学世界.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 象 安 藤安藤忠雄建筑中的现象学世界摘 要:文章从现象学角度切入,重新审视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建筑世界,尝试解读安藤建筑作品的现象学精髓,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他的成功和局限。关键词:现象学 现象要素 原型中图号:前 言首次读到介绍安藤忠雄的书是在大学,其时正值安藤如日中天之日,众多大奖纷纷归入名下,建筑学子们则狂热的追捧、效仿。但时隔不久,当更为眩目的建筑浪潮涌入日见疯狂、浮躁的中国建筑界时,加之,随后其在大型建筑竞标上的屡战屡败,安藤忠雄的名字就像他低沉、深邃的建筑那样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直至消失。面对纷繁的建筑世界,一直试图寻找某种定位建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直到读到现象学。虽然它不是全能的

2、法宝,但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确立了正确的建筑观和一生奋斗的目标。通过阅读受益颇多,而这时,一个名字在尘封已久的思想深处渐渐凸现出来,并再次感到他的深邃和纯真,而这次是在去除了初识他时,由于他的与众不同和无数光环的簇拥而产生的轻浮崇拜之后。希望通过本文,从现象学的角度侧写安藤,并尝试以此为基础分析他的成功和局限。背 景 现象学由19世纪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原词来自希腊文,意为研究外观、表面迹象或现象的科学,其思想基石为“还原”,即回归事物本身,立足于人类生活中最本质的“生活世界”,反对实证哲学和科学采用自然科学的分析方法,将统一的世界用孤立、片面的解释法分裂,只注重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中性的、客

3、观的科学事实,把经验事实中包含的人类生存目的、价值和意义排除在外的基本观点。根据建筑现象学具体研究的侧重不同可分为两个领域:一个以挪威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为主要代表,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为理论基础,进行纯学术的理论研究。舒尔茨提出建筑的研究和实践应回到“场所”,从“场所精神”中获得建筑最真实、最根本的经验。1 他认为场所不是抽象的地点,它是由具体事物组成的整体,人们不应将整体环境简化为所谓的空间关系、功能、结构组织等抽象的分析范畴,此种简化将失去场所可见的、实在的、具体的性质。场所观点抛弃了单纯从几何构成与功能主义来衡量建筑的思维方式,以生活世界作为最本质的空间模式,主体通过事件介入物

4、质环境,共同完成场所精神的实现。现象学成为沟通建筑物质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纽带,使人类能够诗意的栖居在场所之中。另一领域的主要代表为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以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为理论基础,进行建筑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广泛的建筑实践。“现象区”是他建筑设计主要的操作对象,就是那些被人们知觉所感知到的建筑现象纠结的经验、透视空间、色彩、光、影、夜空间、持续的时间和知觉、水、声音、细部等具体的知觉要素的复杂综合。2霍尔认为建筑与其它艺术相比更为全面地将人们的知觉引入时间、光影和透明度的流逝变化中,通过诸要素的纠结、融合、通感体验,引导并激发人们内在的天然冲动,从而与环境相互作用,最终获得真实的、丰富的知觉体

5、验,与场所融为一体。 问 题我用十年时间学会了像画家那样绘画,又用十年时间学会了如何像儿童那样绘画。 毕加索“还记得没学建筑学之前,你是如何看待建筑的吗?”面对如此问题,几乎所有的建筑系学生、老师、甚至从业多年的建筑师都会若有所思的沉静片刻,之后慨叹一笑。为何经过严格的训练、艰苦的学习甚至痛苦的精神磨砺之后,我们却忘记了对建筑真实、原生、直接的体验,也许这正是建筑师与普通的建筑使用者对建筑不同的希望宿命般悖论的根源。为何我们失去了自己基本的能力?开头的现象学可以给出问题的部分答案。现象学反对的正是我们普遍和不得不采用的学习、理解自然的方法分析法,分析解释法将统一的世界孤立、片面分裂,即只注重从

6、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中性的、客观和简单的科学事实,把经验事实中包含的人类生存目的、价值和意义排除在外。于是整体环境被简化为所谓的空间关系、功能、结构组织和系统等抽象的分析范畴,这些只是某一孤立角度的僵死的人为割裂,失去场所和环境的可见的、实在的、具体的性质。在多年如此学习法的熏陶之下,我们终于失去了纯真的建筑世界。之后,我们又无奈、可怜的寻找着也许毕生都无法找回的原生感觉。更可悲的是只有极少数的建筑师穷其一生才能找回对建筑世界的纯真感受,就像毕加索孩童般的游戏而进入自由境界一样。 本文的主角安藤忠雄就是这样一位幸运者,安藤独特的自学之路使他在还没有失去这种感觉之前,就牢牢的抓住了它。更准确的说,

7、对建筑真实的体验和感悟是安藤建筑自学之路的基础,是与大多数建筑学习者学院分析法教育经历的最大不同。正是这种不同使安藤创作出震撼心灵、纯真深邃的建筑,正如普利茨克奖评委会评语描述的:“安藤忠雄属于那种罕见的、能以一种仅依靠个体方式将艺术与理性感悟结合起来的建筑师,他以这种方式创作的建筑,无论规模大小,都既有适用性,又富于感情。他具有很强的洞察力,抛弃了那些也许是正确的学派、运动或风格,从而用与特定生活方式相关联的形态与构成创作出自己的建筑。” 3 安藤忠雄,一位未受学院“污染”而保持真实体验,徜徉在自我感性与适度理性之间的野武士精灵。在我看来正是这种独特的经历,铸就了他的成功,但同时也局限了他的

8、发展。安藤忠雄的现象学世界一 主体介入知觉现象学的重要研究者梅洛庞蒂强调主体的重要性,认为主体是一种既在知觉之中,又被知觉到的主体,即知觉的中心。现象学提倡“回到事物本身”就是要关注主体建筑中人的活动和体验,而非建筑自身。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主体是人在建筑中的生活事件、体验和心理感,而建筑是容纳生活事件的容器。对主体的关怀和重视充分而深刻的体现在安藤“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图1 安藤在一篇提为身体与空间的文章中,把使用者看作是“观众”与“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使用者”,他把自己设计的建筑看成是可感知的设施,而非纯功能的遮蔽物,他认为不管空间本身多么富有喜剧性,都不应该脱离使用者的生活。“我的空

9、间是不同人情感的表达,我愿意成为用户和建筑之间深层对话的中介,因为我的空间超越了理论,触及到深层的精神层面,换言之,我创造的空间与基本的人性相关。”3在具体的设计中,安藤注重基于人身心体验的空间序列组织,创造出丰富、多样、复杂、奇妙的流线组织和空间组合,不但满足了不同人的体验需求,还试图鼓励和刺激人们去参与创造新的流线和空间体验,从而获得丰富的事件,体验美好生活的多样性。在这样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安藤建筑的流线组织异常丰富且充满偶然性,有时甚至近乎“杂乱”,而被人们批评为这是安藤没有受过系统学院教育的结果。我想可能正是如此,就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安藤的自学之路是一把双刃剑,铸就了独特的安藤忠雄。二

10、 安藤忠雄的“场所精神” “在白雪皑皑的北方透过高窗洒入农舍的光线以及意大利城市街巷中鲜明的光影对比,”3 “数寄屋的传统提取松散的自然景观在紧张的构成关系中进行再创造。它用障子格扇蕴纳光线,并利用藩篱同时分隔和连接庭园的内外。障子格扇和藩篱代表着一种同时具有分离性和连接性的间隔,”3 在安藤的谈话、文章或书籍中,很少见到大段的理论归纳和呆板的规则教条,而处处可见的是类似上面那样散文般的描述,以大量感性的个人经验、具体的场所用语和适度的理性分析,来表达他更愿意涉及到的形式背后的精神和情感内容,这正是现象学所惯用的描述具体环境的方法。虽未经过学校教育,安藤进行了广泛的阅读,其中挪威建筑理论家舒尔

11、茨的“栖居”概念对安藤有关场所和环境的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安藤对场所精神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安藤认为建筑之所以成为建筑,有三点必不可少,一是场所,这是建筑存在的前提;二是纯粹的几何学,这是支撑建筑的基体和骨架;三是自然,并非原生的自然,而是人工化的自然。安藤认为建筑是场所的结晶,他关注将建筑与其所处环境的自然要素积极和富有创造性的结合,从而创造出具体的场所精神,正如我们在水的教堂中所看到的那样;随后,安藤又逐渐注意到城市中文脉结构和时空连续性的问题,并通过大山崎山庄博物馆、神户地区震后重建项目等一系列设计表达了他关注场所环境和人类记忆的理想。这种对场所的关注和喜爱及感性的建筑经验成为

12、安藤创作的重要基础,而其中整体的场所原型体验对他的建筑设计则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正如他经常提到的,在他的建筑世界中有几个重要的原型。1 传统农舍图2 日本传统农舍在与自然长期对立和亲和之中获取了一种简洁的构成方式,它们反映了那些依赖于土地的人所特有的安定、平静的生活。农舍有着以框架组合而成的空间整体,在构成上把握整个建筑的概念决定了空间结构和住在同一屋顶下的大家庭的生活方式。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日本人生活观中包涵着的一种简约美学,这些直接影响了安藤“简约美学”价值取向的形成。2 数寄屋数寄屋的精神曾经对日本传统建筑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产生过作用。数寄屋建筑反映出来的尊重自然、尊重人的尺度和空间形

13、体上的底矮出檐、外伸柱廊及两者的结合,对安藤后来有关建筑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和具体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3 伊势神社伊势神社具有简洁的美感、新鲜的活力和朴素的优雅,完全属于精神层面,正是这些让人们在短暂的实存中感受并体验到真正的永恒。4 欧洲古典建筑欧洲古典建筑对安藤同样具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雅典卫城建筑群、罗马万神庙和伊斯坦布尔的索菲亚大教堂等建筑成为安藤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型,其精神气质在他的建筑中得以创造性的表现和积极的发展。例如,从淡路梦舞台公共建筑群中我们不难看到雅典卫城建筑群的影子;而在其教堂系列中则表现出罗马万神庙独特而神圣的光环境气质。三 安藤忠雄的现象要素及其表达手法1 抽象的现象要

14、素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安藤常用的现象要素有光、水、风、和可触摸的细部,这些要素并非原生的自然状态,而是经过处理的人工自然它们被赋予了秩序,与混沌的自然形成对比。这些从自然中提取出来的抽象的光、风、水和空气,在安藤的建筑中呈现出异于我们通常习惯了的表现方式和神圣的几何特征,于是强化了其被感知的注目性和可能性,使每个进入其建筑的人都获得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身心体验。“而当抽象的要素与纯粹空间结合在一起时,建筑便具有了力量和光彩,如同在万神庙中一样,人们会被建筑特有的景象所感动。” 32 现象要素的表达手法纯粹空间+复杂的自然现象洁净的现象框架强化生动的自然体验图3几何学形体、纯粹空间和灰色朴素的混

15、凝土是安藤建筑的基本特征,安藤通过几何体的纯化,获得了他的具体目标纯粹空间,对他创作纯粹空间的目的,已有很多公认的或个人的看法。但我认为从想象学的角度来获得解释可能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途径。安藤最大限度的约简材料,纯化表现,去处一切非本质的因素,通过极端简化的形式和纯净的空间与复杂、变化着的自然现象要素的强烈对比,洗涤和刺激了我们业已习惯的充斥着无数极度感官刺激而对真实自然现象忽略的眼睛,强化和夸张了已被忘却的自然现象。在那极度纯粹的空间、简约的形体和朴素的灰色墙体中,哪怕一缕的光、一丝的风和一点点的声响都被生动的感知到。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通过单纯的形式,展现多层次的景象。最终,安藤通过对比的具体手

16、法将自然再次细致入微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感受到生动、真实的自然力量和自己自然的存在。四 安藤忠雄的局限正像前面提到的那样,安藤以亲身体验和感悟为基础的独特的建筑自学之路,使他以纯真的视角抓住了建筑现象的精髓,避免了学院式教育以空间关系、功能、结构组织和系统等抽象的分析范畴为基础的僵死教条的束缚,从而获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功,但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也局限了安藤进一步的发展。对自然、生活现象的生动表现是安藤建筑设计的核心,对主体介入的关怀是他思考的重要内容,以纯粹的空间、简约的形体和朴素的灰墙强化主体对现象要素的体验和深刻思考是他常用的表现手法。在安藤的小型(小面积、小体量)建筑里,所有这些已被运

17、用的炉火纯青,获得了极高的成就,正如我们在光的教堂、水的教堂、住吉长屋和Time等建筑中看到的。但是,随着安藤名字的日见注目,他的建筑项目不断增多,面积不断增大,建筑基地不断出现在“黄金地段”时,安藤所关注、喜爱和赖以为基的东西现象、自然、光、风、水等似乎正在远离他。当建筑进深越来越大而很难引入自然、光和风的时候;当建筑功能越来越复杂而需要科学的系统和结构组织的时候;当建筑体量越来越大而很难融入自然的时候;当建筑庞大的身躯需要装饰的时候;当面对大建筑而缺少原型体验的时候;当建筑面积越来越大基地却越来越小而不得不将体量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当他以过于纯真的理想来处理大建筑而越来越简陋、夸张、不能把握

18、尺度感的时候;当他的地域文化精髓走向国际化市场而必须适应的时候,安藤不得不捉襟见肘了。面对这些问题,安藤只能像其他建筑师那样以科学的分析方法系统的组织功能;以各种手法建构立面的秩序和增加其丰富性和耐看性;以建筑特有的方法来处理体量、面积和尺度感,而这些是学院派擅长的领域,却不是安藤的。在我个人看来,安藤近年来出现的问题(或者至少可以说,我们认为他出了问题)大约都源于以上原因。这就是安藤,独特而又颇具争议的日本建筑师,也许正是这样才有那么多人喜欢他,就像所有的美玉都有瑕疵一样。希望安藤走的更高、更远。参考文献:1诺伯格舒尔茨著,施植明译. 场所精神. 台北:尚林出版社,19802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 斯蒂文.霍尔的作品和思想.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3王建国,张彤. 安藤忠雄.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