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与一生.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6176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步与一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步与一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步与一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步与一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步与一生.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步与一生 看了题目,你就会想起荀子在劝学篇里说的两句话: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一步与一生,是个什么关系?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干什么,都要从头开始。这既需要恒心,也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周恩来从小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以后,又为实现这个志向奋斗了一生。八一南昌起义,他打响了“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第一枪;长征途中,他力主毛泽东领导红军,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白区斗争,他置生命安危于不顾,多次深入虎穴,与无任何信誉而言的蒋介石集团周旋;建国以后他身兼要职,无论内政与外交,都由他日夜操劳,直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回顾周总理一生,令人肃然起敬。又想起华人首富李嘉诚,出身小职员,卖塑料花起家,靠炒房地产完成原始积累,2006年,福布斯富人排行榜,李嘉诚以220亿美元身价,名列中国首富。周恩来、李嘉诚之所以能够在政界和商界取得成功,就在于能够在人生的初级阶段,就确定发展目标,然后一步又一步去实施。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 一般来说,青年时期,人的世界观,已经初步形成。今后向哪个方向走,已有明确目标。不过,也有中途改变发展方向的。例如,孙中山和鲁迅原来都是学医的,且都在日本留过学。鲁迅写的藤野先生就记录了那段学习生活。当时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不安。孙中山和鲁迅,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孙

3、中山认为,治病救人只能解除少数人的痛苦,而中国人的病根则在于积贫积弱导致的思想麻木不仁,当前要紧的是唤醒国民意识。鲁迅也不约而同与孙中山形成共识。于是,孙中山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发起并成立了同盟会,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一生。鲁迅则弃医从文,挥动如椽大笔,在文坛上叱咤风云,纵横驰骋,所向披靡。他的呐喊震惊了世界。不过,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也有当初选择了正确道路,中途又变卦,走向反面的人。我认为,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张国焘。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长征时人多枪多。可后来由于个人野心膨胀,走上分裂红军的路子,最终叛党脱逃,为蒋介石卖命。晚年流亡海外,死于加拿大。面对新

4、时代,作为青年人,如何起步?你将怎样畅想你的一生?这同样是许多青年朋友不能回避的问题。不妨想一想周恩来、李嘉诚,也不妨想一想孙中山、鲁迅、张国焘。事在人为,路是自己走的,往往是一步对,步步对;一步错,步步错。我忽然想起有一年,游东三省的三大名山之一,医巫闾山,在离山门不远处见到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四个大字:从善如登。其实,一步与一生就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引起质变。这又扯到哲学话题了,点到为止。 点评: 占有了大量的材料,翔实丰蕴,读来不觉枯燥沉闷。如茶楼夜话,如炉边小酌,更如网上闲聊,于平淡中出哲理,从故事中品人生。只是结构稍嫌呆板,入题与展开少了一点灵动之气。做一下段落切分,可能会好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