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61925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研究.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内蒙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毕 业 论 文准考证号 010210102031 论文题目 阿Q与堂吉诃德相似性浅析 姓 名 乌 云 指导教师 张子程 目 录 摘要3关键词3引言3一、双重人格4二、精神胜利法5三、失败中的清醒6四、喜中有悲7小结8注释8参考文献8 浅析阿Q与堂吉诃德的相似性 作者:乌云(单位:赛罕区民族小学) 指导教师:张子程摘要:阿Q和堂吉诃德是由中国作家鲁迅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分别塑造的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形象,虽时隔三百多年,分属两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阶级出身、社会地位、教育程度、思维逻辑、感情色调等虽然有着很大的不同,但他们的言行、意识、命运却有着惊人的

2、相似之处。本文应用对比的方法,试图从二者的双重人格、精神胜利法、失败中的清醒和喜中有悲四个方面揭示二者的共同之处,用以说明人类的共同经验和体验,以及国民的劣根性问题。关键词:阿Q;堂吉诃德;相似性引言阿Q和堂吉诃德是分属于不同时代的两个不同国家的文学人物形象。阿Q 正传是鲁迅先生于1921-1922年创作的,文章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共分九章,从第一章的序直写到第九章的大团圆。阿Q正传作为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刻画了中国幸亥革命时期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历史背景下,精神灵魂被彻底扭曲的中国国民性格,而阿Q正是那个时代中国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一个典型代表。堂吉诃德是16

3、世纪至17世纪时期由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第一部于1605年发表,第二部于1615年出版。小说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赞扬,书中的两个形象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几乎家喻户晓。堂吉诃德可以说是西班牙小说大师塞万提斯划时代的巨著,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现实主义巨作,在世界文坛史上灿若明珠。塞万提斯创作的堂吉河德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西班牙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社会现实,生活画面逼真,深刻地揭露了西班牙封建统治阶级腐朽黑暗的丑恶现实。这部文学巨作有着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表现了作家的人道主义精神。书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爱幻想,脱离现实,企图仿效游侠骑士,过奇侠游士那样的生活;

4、可他又心地善良,立志铲除人间邪恶。塞万提斯在堂吉河德这部书中塑造了堂吉河德这位可笑可悲又可敬的人物,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在学术界对阿Q与堂吉诃德进行对比研究的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在此仅列举两篇:如,何萍萍于2009年在安徽文学(下半月)第4期发表的阿Q与堂吉诃德的形象比较一文认为,阿Q和堂吉诃德是同病相怜的异邦兄弟,指出他们在行为方式、思想性格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譬如,造型的滑稽, 理想的荒谬,行为的可笑,在艺术上形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但在他们喜剧性的外壳下又蕴涵着深刻的内在悲剧性。李志斌在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上发表了堂吉诃德和阿Q形象之比较一文,认为塞万提斯笔

5、下的堂吉诃德和鲁迅笔下的阿,是两个具有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的典型形象。虽然他们在阶级出身、生存环境、社会地位、思想观念、教育程度、人生经历、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在意识、语言、行为、命运、性格及其美学内蕴等方面又具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此外,还有其他学者对阿Q与堂吉诃德这两个人物形象进行了比较研究,但限于本文的篇幅就不在此处一一列举了。 那么,阿Q与堂吉诃德除了人们所熟知的相异的一面外,他们二人有什么样的相似之处呢?本文就此做一浅显的探讨。一、双重人格阿Q和堂吉诃德在在许多方面确实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这是毫无疑问的。首先我们从二者的人格上看,二人就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阿Q的性格特点是

6、素朴直率。鲁迅认为,阿Q不谙人情世故,为人坦率正直,其喜怒哀乐之情总是溢于言表,想在心里的,后来每每就说出口来。是一个具有“农民式质朴”的老实人,他有时老实得简直有些愚蠢,虽然有时不免有些狡猾,“不过没有流氓样,也不象瘪三样。”【1】所以,阿Q总是未庄闲人嘲弄撩惹的对象、侮辱攻击的目标。而“真正的堂吉诃德”并非如中国的“江湖派和流氓种子,”他是“十分老实”的【2】、心口如一的,毫无伪饰的,往往把自己所思所行,和盘托出,使自己成了没有任何遮蔽的靶标,因而处处受辱、被人愚弄。他不是那种阴柔人物,所以总是吃亏。 因此,堂吉诃德和阿Q一样都具有理想,但又与现实有着激烈的冲突。 阿Q的虚荣心特别强,在现

7、实社会中,他四处碰壁,饱尝辛酸,可他却努力的装高尚,阿Q这个人十分的虚伪。比如,他既没有家,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因为太穷,无人能在心里看得上他。而他自己却不这样的看待自己,如他夸海口说:“我的儿子会阔的多啦!”没有女人,何来儿子?这就是阿Q,说明阿Q这个人物的虚伪性有多大。正如鲁迅在阿Q正传中第二章所写的那样:“阿Q因为虚荣心很强,所以听不得别人说他坏话!所以他决定,要是口讷的人便骂,力气小的人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吃亏的总是他!”堂吉诃德的性格同样是复杂的矛盾的。他极为滑稽的装扮,骑着瘦弱的老马,追求自己的理想;他虽是个小人物,但有着崇高的理想,时而冒出荒诞不经的想法,时而又被严肃的理性所

8、束缚;堂吉诃德既可笑又可怜,既崇高又伟大。堂吉诃德的性格可以说是崇高性与滑稽性的双重结合。堂吉诃德的性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疯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忠贞。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阿Q和堂吉诃德在人格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处:二人均为小人物,但都有理想;社会地位极低,处处碰壁,但又虚荣心极强;行为滑稽猥琐,都带有一般小人物不可避免的缺陷,但又假装高尚;可笑的行为中又透露着可怜相。二者的性格均具有双重的矛盾性。二、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 ,阿Q有,堂吉诃德也有,其是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内在精神核心。比如,阿Q的“我老子或

9、老子的老子比你阔多了”,“我总算被儿子打了,我的儿子会阔得多,你还不配,孙子才画得很圆”,“擎起右手,用力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使自己立刻转败为胜”等等,这些虽然是阿Q的自轻自贱,但却如状元一样,乃是第一个。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阿Q在精神上获得胜利的至尊法宝。堂吉诃德的精神胜利法则不大为人所道,他其实也善于借用精神胜利法来极力宽慰自己。如果我们细读堂吉诃德,就能够体会到堂吉诃德在这方面不比阿Q逊色多少。比如:堂吉诃德在遭到痛打,抚摩伤痕之际,他却“私自庆幸,觉得这种灾殃是游侠骑士分内应有的”;认为,同骑士小说里英雄们的遭遇相比,这种不幸就不叫做不幸。在吃苦受难后,他会自我解嘲地说:“这

10、种种苦难都是和披甲拿枪的行业分不开的,不然的话,我就倒在这里活活地气死了。”这就是他的“惯技”:常常拿自己的不幸和失败与他人进行对比,这一比,便不觉得自己的不幸是真正的不幸,而是更加心安理得,有时甚至于沾沾自喜。比如,当堂吉诃德被关在笼子里被押解回乡时,他却振振有词地宽慰自己:“干了我们这一行,这种灾难都是免不了的,否则我就不是个有名的游侠骑士了。名望不高的骑士从来没有这种遭遇,因为世界上谁也不理会他们,英勇的骑士就不同,他们的品德和功勋遭到许多国王的骑士的嫉妒,那些人就使出卑鄙的手段来陷害好人”。把苦难当成荣耀,把挫折看成光荣,这就是他用精神的欢愉来滋养和慰藉受难的心灵,即便是手脚戴着镣铐心

11、理也感觉舒服,即便是身处牢笼也感觉是一种温柔。他说,“我在牢笼受苦就是光荣;我带着枷锁心上也舒服;我躺的硬板就不是挣命的场所,却是温柔乡!”这就是堂吉诃德的精神胜利法。从以上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阿Q和堂吉诃德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处处碰壁,身心备受凌辱和欺压,但为了使自己的精神能够得到暂时的一点安慰,他们都惯用精神胜利法来使自己屈辱的灵魂获得暂时的安慰和陶醉,精神的胜利成为他们减轻身心痛苦的一剂止痛膏药。无可奈何之下,以此求得解脱,自欺欺人,这就是二者的相似性。 精神胜利法是阿Q和堂吉诃德为了暂时忘记苦痛,获得精神超脱的一剂甜蜜的毒药,甜蜜却是致命的,虽能暂时忘却人生失败,但终究不能

12、最终地解决人生的实际问题,只能是一种精神的自我麻醉而已。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和塞万提斯两位艺术家虽然使用了“精神胜利法”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段,但在表现程度和性质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别。鲁迅先生创造的“阿Q”几乎成了“精神胜利法”的代名词;而塞万提斯所创造的堂吉诃德却没有明确地指出来,但他却赋予了堂吉诃德更深广的人文主义内涵。他把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巧妙地嵌入在表面上疯狂颠簸的堂吉诃德的灵魂深处;鲁迅先生却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揭示出下层劳动人民在当时的社会境遇下,愚昧顽劣的国民性。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粗俗的和消极的,而塞万提斯创造的堂吉诃德虽然也带有明显的精神胜利法特性,但却是积极的,充

13、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虽然堂吉诃德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也遭受了很大的苦难和挫折,但他不至于因此而装疯卖傻,泯灭了自己的行侠仗义、救苦济世、名扬四海的伟大抱负。阿Q和堂吉诃德的差异实质是两个国家文化传统、时代背景造成的。三、失败中的清醒阿Q和堂吉诃德可以说都是人生失败的典型,都带有强烈地改变现状的愿望,在追求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中,都遭遇了巨大的代价和痛苦。但阿Q也好,堂吉诃德也好,他们并不是愚蠢到了极点的大笨蛋。那样的话,他们也就不可能成为人人喜爱的典型的人物形象了。阿Q在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可以无师自通地从圣经贤传中得来的零星肤浅的知识观察生活,评论是非,甚至对他人评头论脚,搬弄口舌,胡搅

14、蛮缠,这时的他才显出愚昧和可笑。而一旦能从压迫着的环境中解脱出来,比如,从赵太爷等未庄的统治者和闲人们的直接加害和逼迫中解脱出来,他便能显出几分清醒,几分聪明。如,他最后感觉到难以在未庄立足时,在生计受到威胁而吃完第三个偷来的萝卜时,他便拿定主意进城,赵太爷传令看货,他便用拖延时间的办法来对付。他对秀才的价格政策也表示了冷淡;赵白眼想从阿Q那里探听些口风,但阿Q能巧妙而机灵地用一句话把赵白眼顶了回去。在面临行刑的一刹那间,他旋风似的思绪里出现的狼眼睛,终于幡然惊觉醒悟。堂吉诃德呢,在他谈论骑士小说和骑士道时,让人感觉可笑,但却他也是位博学多才、言辞犀利、才华横溢和见解深刻的学者,他对政治经济,

15、世风人情,天文地理,诗歌小说都很精通,能够发表一套自己独到的看法,也就是说,他对社会、人生也有清醒的看法。塞万提斯正是借助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表达出了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情怀。四、喜中有悲鲁迅的阿Q正传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从人物形象和言语上都着力刻画他们的喜剧性格,但于其中却隐含了深刻的悲剧因素。阿Q和堂吉诃德的言行荒谬可笑,性格扭曲,行为古怪,造成了喜剧化的美学效果,但人物的性格里却潜含着深刻的悲剧因素,这些悲剧因素并不是他们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当时的社会境遇和时代条件造成的,是整个社会悲剧性在个体人物身上的表现,是通过个别来显示的社会一般,是以滑稽,甚至有些荒诞的形式揭示出了深刻

16、的社会内容。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阿Q和堂吉诃德正是鲁迅和塞万提斯借用来表达他们对社会的看法的两个典型人物形象。阿Q和堂吉诃德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但他们都是悲剧性的人物。如果他们的形象性格仅仅是荒唐的、可笑的、滑稽的、甚至是荒诞不经的,那样就会使这种所谓的喜剧性流于轻浮不实,落入油滑肤浅的境地,也就不能够深刻地揭示出社会黑暗的内容来。我们在阅读这两部小说时,一方面感觉到书中人物的可笑,另一方面又油然而生出对他们深深的同情之心。如,阿Q在遭到赵太爷当面训斥,说他不配姓赵,并遭赵太爷扇耳光时,我们的内心就会生出一丝对阿Q的同情之心,感觉阿Q实在

17、可冷。阿Q幻想女人,想小D,虽然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的可笑滑稽,但如果我们仔细想想,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还未成家,难道他连想女人的权利都没有吗?有钱人,比如说,小说中的赵太爷可以娶小,而阿Q却连一个女人都娶不起。作为一个男人娶妻生子应该是自然的愿望,但这种愿望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可望而不可及,这就是一种悲剧。所以,在表面看来,阿Q实在滑稽可笑,但阿Q的每一个可笑的行为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其实,堂吉诃德也如此。在其看似疯傻颠狂的言行中,人们不难发现他的可爱和可悲,他企图将昔日那所谓的“黄金时代”挽救回来,把颠倒的生活再颠倒过来,他为此做出了种种的努力。为此,他执着,虔诚,无任何的虚伪矫饰,但他

18、的努力只能是白费力气,在他人看来这些行为是可笑的和滑稽的,但他的这些诉求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妄想,他的这些行为在他人眼里成了滑稽荒唐的怪异之举。因此,阿Q也好,堂吉诃德也好,其实就是一种悲剧性的喜剧人物。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和塞万提斯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揭示了生活于社会下层人物在阶级社会中的生活地位。作为按照现实主义原则创造出来的典型人物,阿Q和堂吉诃德当然地隶属于某一特定的阶级。阿Q是个流浪雇农,在经济上遭人剥削,政治上遭人压迫,在社会上没有任何地位。他的愚昧无知是剥削阶级造成的,他的精神胜利法是一种无奈的反抗,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自我精神麻醉。堂吉诃德也如此。他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19、的产物,是一个由文学家所塑造的具有讽刺意味的典型人物。在当时西班牙骑士小说的蛊惑下,堂吉诃德试图为所谓的国王贵族拼命,以获取荣誉与骄傲。他沉湎于那些情节荒诞、画面离奇和遭遇惊险的故事情节中而不能自拔。他手拿长矛,身穿甲胄,心怀所谓的伟大理想,但现实又让他处处碰壁,行为显得荒唐可笑。他其实是想发扬骑士精神,维护封建贵族阶级,建立世界霸权。作者通过这一典型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描写,揭示了这种骑士制度的荒谬可笑。说明腐朽的封建骑士制度已经成为历史的垃圾,该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同时也提醒国民,应当从愚昧中清醒起来,把腐朽没落的封建骑士制度彻底埋葬,全部丢进历史的垃圾里。 注释:1鲁迅.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

20、诃德.M.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1983.8. 2鲁迅.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诃德.M.北京:人民文艺出版社,1983.9.参考文献:1 张书立.塞万提斯.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2 魏宏秋.鲁迅小说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奥阿德勒,黄光国译.自卑与超越M.北京: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4 张国桢.民族性弱点的历史透视和形象批判.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223.5王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C.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68.我的大学爱情观目录:一、 大学概念二、 分析爱情健康观三、 爱情观要三思四、 大学需要对爱情要认识和理解五、 总结1、什

21、么是大学爱情:大学是一个相对宽松,时间自由,自己支配的环境,也正因为这样,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也就自然成为了大学生在校期间面对的两个主要问题。恋爱关系处理得好、正确,健康,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学习努力、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不健康,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大学生的恋爱观必须树立在健康之上,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我从下面几方面谈谈自己的对大学爱情观。2、什么是健康的爱情:一、 尊重对方,不显示对爱情的占有欲,不把爱情放第一位,不痴情过分;二、 理解对方,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鼓励

22、,并以对方的幸福为自己的满足; 三、 是彼此独立的前提下结合;3、什么是不健康的爱情:1)盲目的约会,忽视了学业;2)过于痴情,一味地要求对方表露爱的情怀,这种爱情常有病态的夸张;3)缺乏体贴怜爱之心,只表现自己强烈的占有欲;4)偏重于外表的追求;4、大学生处理两人的在爱情观需要三思:1. 不影响学习:大学恋爱可以说是一种必要的经历,学习是大学的基本和主要任务,这两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爱情,过分的忽视了学习,把感情放在第一位;学习的时候就认真的去学,不要去想爱情中的事,谈恋爱的时候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2. 有足够的精力:大学生活,说忙也会很忙,但说轻

23、松也是相对会轻松的!大学生恋爱必须合理安排自身的精力,忙于学习的同时不能因为感情的事情分心,不能在学习期间,放弃学习而去谈感情,把握合理的精力,分配好学习和感情。3、 有合理的时间;大学时间可以分为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把握好学习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度”很重要;学习的时候,不能分配学习时间去安排两人的在一起的事情,应该以学习为第一;生活时间,两人可以相互谈谈恋爱,用心去谈,也可以交流下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大学生对爱情需要认识与理解,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大学时代是吸纳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现在的任务是学

24、习学习做人、学习知识、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校大学生要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社会实践中,而不是因把过多的精力、时间用于谈情说爱浪费宝贵的青春年华。因此,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道路,合理分配好学习和恋爱的地位。(二) 树林正确的恋爱观提倡志同道合、有默契、相互喜欢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习、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大学时间,锻炼自身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有爱而放松了学习。 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爱情是奉献而不时索取,是拥有而不是占有。身边

25、的人与事时刻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再让悲剧重演。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三) 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在当今大学校园,情侣成双入对已司空见惯。抑制大学生恋爱是不实际的,大学生一定要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与恋人多谈谈学习与工作,把恋爱行为限制在社会规范内,不致越轨,要使爱情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四) 爱情不是一件跟风的事儿。很多大学生的爱情实际上是跟风的结果,是看到别人有了爱情,看到别人幸福的样子(注意,只是看上去很美),产生了羊群心理,也就花

26、了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爱情(五) 距离才是保持爱情之花常开不败的法宝。爱情到底需要花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爱情失败,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多。相反,很多大学生恋爱成功,不是因为男女双方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是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了在一起的时间的多少程度。(六) 爱情不是自我封闭的二人世界。很多人过分的活在两人世界,对身边的同学,身边好友渐渐的失去联系,失去了对话,生活中只有彼此两人;班级活动也不参加,社外活动也不参加,每天除了对方还是对方,这样不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不仅影响学习,影响了自身交际和合作能力。总结:男女之间面对恋爱,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应有的品格,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爱,也不宜过急追求爱,要分清自己的条件是否成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明确大学的目的,以学习为第一;规划好大学计划,在不影响学习的条件下,要对恋爱认真,专一,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认真对待恋爱观,做健康的恋爱;总之,我们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让大学的爱情成为青春记忆里最美的风景,而不是终身的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