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舞姬》主人公的近代自我意识的再解读.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61972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论文《舞姬》主人公的近代自我意识的再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学论文《舞姬》主人公的近代自我意识的再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学论文《舞姬》主人公的近代自我意识的再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学论文《舞姬》主人公的近代自我意识的再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论文《舞姬》主人公的近代自我意识的再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论文《舞姬》主人公的近代自我意识的再解读.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舞姬主人公的近代自我意识的再解读 舞姬主人公的近代自我意识的再解读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舞姬主人公的近代自我意识的再解读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舞姬主人公的近代自我意识的再解读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舞姬是森鸥外的第一篇小说,于明治二十三年(1890)发表在国民之友杂志上。作品主人公太田丰太郎被政府派往德国留学,接触到近代欧洲文明。留德其间不仅受到了近代自由思

2、想的洗礼,还经历了一段刻骨铭心的异国之恋。丰太郎通过一系列人生体验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被封建枷锁压抑许久的自我意识渐渐苏醒,并进一步走向成熟。小说中,丰太郎原来是个本分的读书人和规规矩矩的官吏。出国之前,一直在母亲的殷殷期盼下刻苦学习,在上司的夸奖中老老实实工作,追求着所谓的“出身立世”的人生理想。然而。这种孜孜以求的动力几乎完全是来自于外在的,而丰太郎在出国前也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且没有对此产生过任何怀疑。小说这样写道:上司很器重我,派我出国考察业务。我心想这正是自己扬名显姓,兴家立业的良机,于是劲头十足,即使抛别年过半百的母亲。也不觉得有多大的离情别绪。就这样迢迢千里背井离乡,来到了德

3、国首都柏林。丰太郎初到德国时的那种兴致勃勃与美好憧憬表明了他的人生道路选择的盲从与被动。当然,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分不开。因为,“新日本正处于东洋文化与西洋文化剧烈冲击的漩涡中。”当时日本正是明治二十年前后,在明治政府维新各项改革的推动下,日本社会在近代化进程中有了很大的进展。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明治政府为了培养“和魂洋才”的人材,向西欧派遣了优秀的留学生。作品中的丰太郎就是这批未来官僚中的一员。他出国与母亲的期望、政府的需求、自己的人生追求都不发生背离。所以。以当时的社会价值标准来衡量,丰太郎的人生选择无疑是“人间正道”。然而,到德国的体验却使他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4、三年的大学自由思想的影响,压抑在他内心深处的“真我”终于觉醒了。他意识到自己以前的行为都是为他人所左右,而不是出于本心。别人的脸色、评价已经成为自己判断是非、确认成败的标准,自己俨然成了他人意志的附属物。他决定找回人性的自我,坚决不再做“上司所拨一拨动一动的机器人”,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与他刚到德国时的那种认识已有很大不同,这种认识上的差别根本上来自于德国近代人文之风给丰太郎的感染和启迪。所谓的近代人文之风源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该运动带来了一个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代。文艺复兴时代的主流思潮核心是人文主义。其突出特征是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以人自身作为衡量事物的尺度。正如古希

5、腊哲学家普罗塔格拉所说的那样:“人是万物的尺度”。当然18世纪以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为代表的启蒙运动也对当时的德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影响。在德国以莱辛和赫尔德为代表的启蒙运动也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德国。这一系列启蒙运动所宣扬的人性及理性思想打破了人们的旧式思维,深化了对人本身的认识。这种肯定人性尊重人性的思想与丰太郎内心深处渴望“真我”的要求产生了强烈共鸣。于是,他不仅接受了这种人文精神而且也开始按照这种原则指导自己的行为,去实现自我。他放弃了到德国选修的政治学,也在事实上放弃了他当政治家实现“出身立世”的人生理想。他发现自己根本就不适合当政治家,将精力转移到了文史方面。这一选择与以前的行为

6、截然不同,这次是他在没有任何人左右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了自己的行为。在他的住处摆放着叔本华、席勒等近代哲学家和思想家的作品,通过对这种近代思想、哲学、美学的学习与研究促使他进一步走向成熟,对自我又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这就是文艺的教育作用。丰太郎与舞女爱丽丝的情感经历却是偶然。他与爱丽丝相识是在她落难之际,她楚楚可怜的表情深深地唤起了丰太郎的同情心,于是向爱丽丝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她摆脱了困境。二人的交往也随之开始了。然而,这却遭到了他人的诽谤和诋毁。上司因为他的“不务正业”,而对其极为不满。并以此为理由免了他的官职,撤了他的官费。在当时的日本,这种异国之恋是不能被容纳的。毕竟种族、肤色

7、以及文化上的差异,使得别人看来这是“异举”。儿女婚姻之事应该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还讲究门当户对。其实,上司的这些举动最直接的目的在于逼迫丰太郎回到明治政府一边,并且还开出条件。如果他立即回国将还给他路费。在此期间,丰太郎又收到母亲病故的消息。作品并没直接提及他母亲对他与爱丽丝的交往持何态度。但是,丰太郎没有将它与爱丽丝的交往告诉给母亲。这足以看出他知道母亲一定会反对。这样外在的压力又开始左右丰太郎。如果违背上司之命自己会前途无望,逆父母之意又会背上不孝之名。特别是母亲在丰太郎的世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他违背母亲遗愿绝非一般之举。日本文学专家长谷川泉曾经指出:“舞姬原稿与定本的表现

8、不同。最初是年逾四十渐老的母亲。年逾四十渐老的母亲与年逾五十的母亲在规定对家的束缚力上有很大不同。在与今天女性年龄平均七十八的社会不同的社会中年逾五十的母亲对家的控制力远远超于年逾四十的母亲对家的控制力,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上,日本是一个“家”观念很强的国家,“家”在整个社会秩序结构中占有绝对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明治时期,这种秩序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如资料所载:“于是根据(明治民法)所有日本人都属于家,编入家的身份秩序中。这样,财产编是在身份编所规定的人与人的关系之上实行的,也就是说兼有上下的新旧二要素相互矛盾且不可分离的这种关系构成国民的私法生活。”这样,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被牢牢地束缚在家的框

9、架中,因此在当时能够挣脱“家”的牢笼应该是历史的一个很大的进步。被罢官之后的丰太郎为了生计,经好友相泽的介绍在德国一家通讯社工作,负责报道政治文艺方面的消息。这期间他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当时德国政治事件都成了他关注的内容。通过这一时期的工作,培养他的其他本国留学生所达不到的认识问题的能力。丰太郎之所以对当时的文艺政治如此关心,是因为他看到了日本在政治、思想、甚至是民主制度上与德国的巨大差距,想通过自己的介绍,让日本人了解西欧,了解近代。他特别注重思想启蒙的作用,因此将许多有见地的论文进行综合概括,介绍回日本。总之,丰太郎的不遗余力,目的在于唤醒落后的日本的觉醒。这与他刚刚到德国时对德国近代工业文

10、明的恐惧与排斥心理相比,有了很大不同。现在心悦诚服地接受并积极地宣传德国政治、文化,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自己的认识正逐步趋于成熟,认识上已经逐渐接近了近代化的人。这标志着他已经觉醒的自我意识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他对现在已有的一切感到一种不满足,感到前途有些渺茫,他需要一个契机。机会来了。好友相泽陪同天方大臣来到德国柏林,邀丰太郎与大臣相见。在此期间,相泽对他进行了一番规劝。劝其与爱丽丝割舍情缘,效力国家。一个月之后,他又陪同大臣去俄国考察,在那里又 有了新的触动。此时的丰太郎认识到了日本与俄国之间的差距。他要为缩短这种差距做些什么,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尽管具体的目标尚不清晰。丰太郎的这种愿望

11、已经不是按国家的意志去效力,而是用自己的能力与才智去改造,也就是说他要以引领国家的姿态出现。因此,丰太郎当时的“自我”已经超越曾经束缚和左右他的“国家”。这标志着丰太郎自我意识的又一个层次的发展,同时他也知道将来自己还会有用武之地。后来大臣问他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回国,丰太郎回答:悉听阁下吩咐。但是,他又骂自己竟然这样没操守,这种矛盾的心理是由他当时的处境决定 舞姬主人公的近代自我意识的再解读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舞姬主人公的近代自我意识的再解读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舞姬主人公的近代自我意识的再解读的论文

12、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的。因为丰太郎不想葬身在欧洲茫茫人海中,他要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卖文不能实现自己内心标准的自我价值,也得不到更大的满足感。所以,他不得不舍弃与爱丽丝的情感。丰太郎内心是极其矛盾的,并且为此卧床多日。因为人性情感与理性选择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但是,“人有时会牺牲自己眼前的繁华和安逸也要与自己赖以存在的根源上的故乡保持连续性与一贯性,维持自己根的存在。”日本才是丰太郎能够存在的根基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空间。他对自己将来的去向有深刻的

13、认识,并按照自己的这种认识决定自己在情感或是事业的取舍。这一抉择对于丰太郎无疑是一次最大的考验,此时的丰太郎已有极其理智的判断力和很强的决断力,这也是丰太郎自我意识最终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次是“理性的自我”战胜了“情感的自我”,也就是说人战胜了自己。丰太郎的自我意识经过三次飞跃,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做了自己命运的主人。至此,丰太郎完成了一个由封建人向近代人精神蜕变的过程。舞姬的主人公丰太郎身上所展现出的这种近代的自我意识是同时期人所达不到的,这离不开作者森鸥外作为军医和汇东西方文化于一身的学者对生命的认识,以及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清晰洞察。如森鸥外所述:“动物是由快乐痛苦的感情而决定行为活动的,

14、人是依据理性而活动。所谓理性就是辨别事物道理的能力。理性是人的特质。遵循理性的生活是合乎道理的生活。是真正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人生最高的目标。”这里的“理性”应该是人所特有的自我意识,森鸥外把对人的这种认识赋予了作品主人公丰太郎。这种近代自我意识,包含对传统封建思想意识的深刻批判也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新的价值观念。正如小田切秀雄所说的那样:“舞姬是明治二十年代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最初杰作。同时也是触及到了明治时代觉醒的知识分子生存实态的最初作品。”所以,作品中主人公的自我意识对日本近代的思想启蒙作用才是这部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15、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16、.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

17、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