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看《三国演义》中的典型英雄形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62052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看《三国演义》中的典型英雄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时期看《三国演义》中的典型英雄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时期看《三国演义》中的典型英雄形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时期看《三国演义》中的典型英雄形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时期看《三国演义》中的典型英雄形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看《三国演义》中的典型英雄形象.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时期看三国演义中的典型英雄形象 摘 要:三国演义,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之小说。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争,讲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历史,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其中包括诸葛亮、关羽、曹操、刘备等关键人物,这些人物形象在后世的研究中虽已初步定型,但也不具有绝对性。 关键词:三国演义 英雄 枭雄 三国演义中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刘备则被塑

2、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小说中这些性格复杂的典型人物常常被看成是基本上已经定型的人物,如诸葛亮的智绝形象、刘备的仁君形象、关羽的义绝形象、张飞的粗莽形象。其实,诸葛亮虽有智绝之称,却有知人不明、用人不当的过失。刘备“喜怒不形于色”,难以肯定其仁君形象。性格复杂的典型人物既有人性善良的一面,也有人性丑恶的另一面。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分析曹操和刘备。 曹操(155-220年3月15日),三国中曹魏政权的主要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 、丞相,后为魏王。曹操在中国的影视剧形象中多以”奸雄“出现,但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 纵观曹操一生,曹操在陈留起兵,逐鹿中原、奉戴天子、

3、攻取河北、兴兵南征、平定关陇、加官进爵,汉中大败,襄樊会战以关羽被擒杀为终点而结束。在其军事生涯中,曾发动多次屠城,受到屠杀的战俘与平民达数十万之多。他的谋略为后人所称道,但他生性多疑,在刺杀董卓失败后出逃,被陈宫救下,而后却杀死了杀猪款待他的吕伯奢一家,又因杨修多次揣摩透他的心思而置杨修于死地另外,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许子将评价曹操是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易中天对曹操的评价是“可爱的奸雄”,毛泽东说:“诸葛亮用兵固然足智

4、多谋,可曹操这个人也不简单。唱戏总把他扮成个大白脸,其实冤枉。这个人很了不起。”1975年,毛泽东谈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时说:“三国的几个政治家、军事家,对统一都有所贡献,而以曹操为最大。”毛泽东对曹操的高度评价使人们对曹操的定性有了不同的观点。他还说:曹操是天下大乱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可是因为三国演义又通俗又生动,所以看的人多,加上旧戏上演三国戏都是以三国演义为蓝本编造的,所以曹操在旧戏舞台上就是一个白脸奸臣。这一点可以说在我国是妇孺皆知的。“说曹操是奸臣,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现在我们要给曹操翻案,我们党是讲真理的党,凡是错案、冤案,十年、二十年要翻,一千年、二千年

5、也要翻。” 曹操是一个枭雄,这无可争议,但是,他是否是真英雄却还无法定型,需要更多的史料来证明。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黄巾起义爆发之时,刘备趁乱起兵,崭露头角,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牧袁绍,因为累次建立功勋而让他代理平原县县令,后领平原国相。刘备外御贼寇,在内则乐善好施,即使不是身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会有

6、所拣择。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当平原相时深得人心,郡民刘平不服从刘备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杀。刘备毫不知情,还对刺客十分礼遇,刺客深受感动,不忍心杀害刘备,便坦露实情离去,连修史的陈寿都不禁叹道:“其得人心如此”。而后刘备激昂大义,舍身相救徐州牧陶谦,刘备以仁义之君著称,深得民心。刘备戎马一生,曾两据徐州,两失徐州,颠沛流离,依附刘表,横跨荆、益,初成大业,最后却丢失荆州,惨败夷陵。 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以汉室宗亲的身份重新建立汉朝,继续东汉大统,年号“章武”。刘备始终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为口号,光兴汉室,刘备“折而不挠”,终得一方天下

7、。他的坚韧精神值得赞许,但其为人和政治、军事才能皆不足称,是一个两面性突出的人物,一位平庸君主。他重义、爱民,但心存诡诈;用人尚贤,但不明于察,不善罗致、使用、培养人才;尚儒,但不喜读书,思想和政治上均无建树;峻刑苛法,但执法随意;历经沙场,但不善用兵。三国鼎立,蜀汉先亡,刘备、诸葛亮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刘备被普遍认为是一个讲求信义,宽宏大量,心地仁慈,尊贤爱才的英雄。其实,刘备也有其人性的弱点,他不仁不义,假仁假义,不审时度势,贪图小利,这是由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个人条件决定了的。 三国演义中曹操却说刘备是“外君子而内小人也”,周瑜对刘备的评价也不高,刘备只不过是“枭雄之辈。”因此刘备“仁义之君”的形象也颇受质疑。 参考文献: 1 沈伯俊. 枭雄与明君论刘备形象J. 中华文化论坛. 2006(01) 2 陈继征. 论曹操的“奸”与“雄”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3) 作者简介: 李笑笑,女,1996.06.23,籍贯:河南省周口市,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文档资料:新时期看三国演义中的典型英雄形象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