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古人讲诚信故事几则.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62139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古人讲诚信故事几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doc古人讲诚信故事几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doc古人讲诚信故事几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doc古人讲诚信故事几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doc古人讲诚信故事几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古人讲诚信故事几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古人讲诚信故事几则.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人讲诚信故事几则?诚信故事?古人讲诚信故事几则滕墨“待人以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为人的立身之本.”人而无信不立”,”言必行”“行必果”这些中国古训,都是从无以计数的或成功或教训的事例中精练出来的哲言.不争的事实警示着我们:诚信,犹如一个人的名片,信誉良好,人们就会对他仰而敬之,信而从之;言而无信,失约弃诺,那他的人品及事业也同时会消失在社会的唾弃之中,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作为一种道德修养,诚信就须从小逐渐养成.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里,出现过众多的守信践约的楷模人物及事迹,这是我们今人的一笔可贵财富,值得继承,发扬和光大.相信读了以下的几则小故事,对于中学生身心

2、的健康成长会有所裨益的.诚实买卖还滞留在集市上的一名男子,喜不自禁地打量着一个时辰前刚从明山滨手中买下的一头壮实黄牛,心里乐滋滋地想着,这回可碰上了一桩便宜买卖,你看这牛挺精神,价又公道,今后田里的活就指望它了.正当他乐不可支的时候,卖主又猛然间出现在了他的面前,惊得他快意顿消,糟了!一定是卖主嫌牛价卖贱了,特意赶来向我追讨卖价的.俩人还未搭上话,买主就牵起牛拔腿跑了.明山滨见状,也随后紧跟不舍地追了上去,你逃我赶地跑了一程,人牵牛毕竟赛不过单身的追赶者,只得停下想与之论理,于是便先声夺人地指责明山滨:”做生意是不容反悔的,已经银货两讫了,想要我退钱于你,生意场上不兴这一套.”面对买主的误解,

3、明山滨客气地道明来意:”这笔交易是不公平,但错的是我,而不是你,这是一头病牛,原先我在梁朝当过州官,对家事不甚关心,后因开仓放粮,犯了条律被革职回家了,生活变得贫苦起来,只能卖牛得钱渡难关.谁知卖牛后回家,妻子告诉我,此牛得过漏蹄病,虽早已治好又多年未犯,但却不能过劳耕作,要不还会旧病重犯.现在我已知道此事,有责任向你解释清楚,做生意要讲诚信,一分货一分价,既然是病牛,那就该卖病牛价,将该退的钱退还于你.”说着把钱塞到了对方手中,当买主还沉浸在被对方的诚信所引发的感慨之中时,明山滨早已走远了.不宜开店唐代陆元方居住的一套带有花园的豪宅急于脱手,为什么?原本殷实的家庭,此时开始中落,生活的必需开

4、支虽经一压再压,但仍日见窘迫,难以为继.于是出此置换住房的下策,即以好调差赚取金银的办法,聊以打发眼前这艰难的日子.售房的消息传出后,来看房的人真不少,虽然个个都翘起大拇指对主人说:”屋宇敞亮,结构坚实,穿行方便,七八成新.庭院里又花木扶疏,空气宜人.再说房子又正好座落在繁华大街的僻静处,进出便捷,真是再也找不着比这更好的住所了.售价虽贵了一点,但这等好房确实也应该卖出这等好价”.看房人在由衷地赞叹的同时,也都不无遗憾地表示购买不起.等钱渡日的陆元方一家越来越穷,几乎揭不开锅了,就这样好不容易地挨过了半年.谁知有一天,来了两个商人看房,边看边点头,满意极了,并愿意再加些钱买下此房,于是双方一拍

5、即合,成交了.恰在此时,陆元方多了一句话,问对方:”先生购下此房作何打算?”“开酒店,哈哈!保证生2】意兴隆,买定了.”急于用钱的房主不由得思忖起来:”房子是卖出了好价,我的燃眉之急也能立马解决,可是我也不能见利忘义,做出欺骗他人的事啊!”接着开口遭:”俩位!看来这买卖是做不成了,因为此房没有下水道,不宜开酒店”.商人经陆元方这样的提醒,实在敬佩他为人的诚实,再说如要重新铺设下水道,还得对房子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造,使不得,无奈地打消了购房的念头.急等用钱的家人知道这一次售房的经过后,便埋怨陆元方不该道出这最后的”没有下水道”的话来.可陆元方却坦然答道:”我们的日子再难过,但总不见得昧着良心去坑蒙

6、人家吧,两者的得与失,孰轻孰重?”家人无言以对,转而赞同他的做法.因诚取信北宋的晏殊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家,同时也是一名诚实可信的正人君子.他自小就才气过人,七岁能诗,十四岁便因神童的声誉被举荐赴京参加由皇帝主考的科举考试.开考那天,在众多的应试者中有了这么一名小不点,很是显眼.面对他人诧异的目光,晏殊心中不免嘀咕起来:”成绩的好坏,不一定就与年龄成正比,我就不信考不过你们.”考试开始,晏殊展卷审题,不由心中大喜.似乎已夺冠成功,胜券在握.原来这道卷题是在他准备时就已经精心习写过,并得到名家首肯的题目,现在再来重写一遍还不是易如反掌的大美事吗?于是胸有成竹地挥笔答题,十分畅快.谁知写着写

7、着走神了,笔滞眼楞,写不下去了.是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有了障碍,还是忘记原文无法续笔呢?都不是,原来他认为回答自己已经了然于胸的现成试题,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不道德行为,即使夺冠成功,也不是光明磊落的,为人应该胸怀坦荡,正直诚实,凭真本领竞考才算真君子.在诚实为人的品格驱动下,晏殊毅然决然地将这一情况报告了主考的真宗皇帝,请求另出新题,以证诚信.他的这一请求获得允准,又给他出了一道新题.虽然陌生的新题颇费了他的一番功夫,但晏殊还是凭借着深厚的学问功底和对国22事审视的独特见解,以及华丽的文采,中了进士.金榜题名.小不点求换试题的诚信美德,一时传为佳话.由假转真西周的成王时代,正是国运逐渐转盛的时期,

8、这与成王为人诚信有着直接的关系.可是,他诚信品格的养成却也是有一个渐进过程的.其中的一次深刻教训,差点改变了西周的历史进程,也许,中国的先秦史也将由此而改写.故事是这样的:一次,得知弟弟周公平定唐地叛乱的消息后周成王非常高兴,便设宴庆功,散席后独邀他的另一个弟弟叔虞去后花园散步,不觉一棵高大粗壮,枝叶繁茂的梧桐树挡住了去路,还陶醉在胜利喜悦之中的他停下脚步,对叔虞说:”你转过身去,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待弟弟再回过身时,成王脱口而出:”我要封你为诸侯.”“是吗?”叔虞喜出望外地反问道.此时的成王,将刚才从地上捡起来的一片桐叶塞到他手中:”这就是封侯的凭证.”“”又喜又疑的弟弟说不出话来,心想,封

9、侯是国家的一件大事,可历代君王哪有以桐叶这般不庄重的信物为凭的呢?后来,叔虞碰到了周公,并将此事告诉了他,还拿出桐叶给他看.周公为了此事找了大哥核实,哪知成王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我只不过因为给你庆功高兴,同他说着玩的,岂能当真.”周公听罢摇了摇头,神情严肃地指出:“国君的一言一行,史官都要记载下来并传诸于世,讲话认帐是为人的准则,也是赢得民心的条件,不然,你的威望会受到损害的”.听了周公的进言,成王顿觉自己食言的后果严重性.世事纷乱,国运未卜,国家尚待强大,这样的重担落在一个不守信誉的君王肩上,还能有什么指望呢?于是正式决定封叔虞为唐地诸侯.正因为有了成王的践诺守信,赢得了西周臣民的拥戴,而到

10、唐地履职的叔虞,也把那里治理得非常强盛,成了辅佐王室镇服东土的重要基地.以诚待友宋代名相范仲淹年轻时,曾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此事不仅平白无辜地招来了许多麻烦,而且对他今后的仕途也有着明显的不利影响.原来,范仲淹藏有一份炼取白金的秘方,于是想发大财的官吏与富豪纷纷前去,开出一价更比一价高的金额,要买下它,终日你来我往,搞得他居无宁日,烦恼多多.可范仲淹有一点很清楚,任你开出什么样的天价来,我就是不卖.后来,这一消息又传到了深受皇帝宠信的李太监耳朵里,他也多次派人前去购方.也都被次次谢绝.这李太监可是个当朝灸手可热的人物,是得罪不了的.和古代的知识分子一样,范仲淹今后也要参加科举,走上当官为吏这根独

11、木桥的.如今要让李太监记下了这”不给面子”,”不识抬举”怨仇的话,那无疑会给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设置了障碍.为此,很多人也为他回绝李太监购方的做法捏一把汗.要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贫寒清苦又无背景的青年范仲淹能强顶着这金钱的诱惑和权势的压力呢?诚信!原来这话还得从好多年前说起.一位很有成就的炼丹人,精通五行,学识渊博,喜欢上了读书刻苦,聪明忠厚的范仲淹,两人长时期的谈学论术,很是投缘,便结下了一老一少的忘年交.一天炼丹人急得大病,生命垂危,自知大限已至,康复无望,于是郑重地将范仲淹唤到床前,嘱他一件事:”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今有一事相托于你,我死也瞑目了.”说着便从枕头底下取出一只封了火漆,盖有印

12、章的小布袋,交到范的手中,接着又说:”这布袋里有一块是我花了毕生精力炼成的白金,还有一张从不示人的祖传炼金秘方,按理说这应该传给我的儿子,可他幼小,少不更事,现在只能托你代管,等他长大成人后再交给他.”范仲淹严正地点头答应,接受了他的临终之托.炼丹人死后,恪守诺言的范仲淹决不打开布袋去探个究竟,而且还凭着承诺,置自身利益于不顾,艰难地抵挡住了如上所述的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及压力,实乃大丈夫也.心的承诺说出口的话要算数.要是尚未表白,只是内心的许愿要算数的话就不容易了,因为世人没有听见过你的话语,所以也不会留下供人责难的把柄.可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四公子季扎就是这样的人,他品德高尚,善于辞令,在其父王

13、寿梦死后,就担任了负责国家外交事务的官职,因为他原本就与中原各国君主的关系很好,再加上诚信的品格,所以在他履职后又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国家的声望也因此日隆.其中墓前赠剑的一则故事,更是传为美谈.我们知道,吴国的金属冶炼和锻造工艺在春秋各国中属首屈一指的.这里产的宝剑是更为世人争相拥有的宝物.如果谁能佩上一柄吴国宝剑,那便是脸面有光的事.一次,季扎腰挂一柄可称得上是稀世珍宝的佩剑出使弱小的徐国,徐君接待季扎时对他所佩的宝剑露出慕求的目光,因为他是一个宝剑爱好者,宫中已收藏许多上好的宝剑,可哪一把也比不上季扎的这一把.想索要,可又碍于面子开不了口.聪明的季扎一下子就看出了徐君的心事,心想:”徐君啊徐

14、君,这把剑我现在还不能送你,因为它是我出使各国的使节身份象征,待我完成这次出访列国的使命后,再回过头来将此剑赠你.”时光流逝,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后,季扎又回到了徐国,要将心爱的宝剑送给徐君.以实现上次见面时心中许下的承诺.哪知此时徐君已经亡故,新国君得知季扎的来意后便说:”你没有表过赠剑的态,先父也没有留下受剑的话,此剑不能收.”季扎退出宫殿后,对自己的随从说:”我是没有口头的赠剑表白,但我心里早已许下赠剑的意愿,这也是一种承诺啊!我不能因为徐君的去世而失诺,欺骗自己的良心.”于是择日到了徐君的墓前致哀施礼,然后解下佩剑,恭敬地挂在了徐君的墓前.以失保诚曾参是孔子七十二贤人中的一位,也是儒家学

15、派的奠基人之一,很有道德修养.可是贤人偶尔也有”不贤”的行为和举动,一向性格平和的他,一次居然同妻子为了一件什么事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并摆出一副厮打的架势,完全失去了贤人的常态.原来这天曾参正在院中磨刀霍霍,欲宰杀已被捆绑着的家中仅有一头尚未长肥的猪.听到”嗷嗷”的猪叫声,妻子赶紧从23屋里跑了出来,一看丈要杀猪,气就不打一处来,立即上前夺下了曾参手中的屠刀,大声嚷着:”你疯啦,家中的开销全指望它呢!再养两个月长肥了就能卖个好价钱.再说祭祀祖先,我回娘家也是少不了猪肉的啊,家里这么穷,你今天杀了这猪,以后的日子真的没法过了.”妻子讲的句句都是大实话,曾参是知道的,他犹豫了一会,似乎想听从妻子的劝

16、告,不知怎的,突然又要从妻子手中夺回屠刀,俩人推推搡搡,几乎动起全武行来.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天早晨他俩正要出门赶集,不懂事的儿子死纠蛮缠地非要跟着同去不可,怎么说也不依.无计可施的妻子只得哄他:”乖乖听话,别去了,等爸妈回来杀猪吃肉好吗?”这一招可真灵,穷的口当口当响他家,成年不沾荤腥,儿子一听可以吃肉解馋了,高兴得又唱又跳,不再吵着要跟父母同去集市了.“这猪一定要杀,我们是向孩子许诺过的,不能不兑现,即使是戏言,也要当真,因为儿子是把这话当成了真话才留在家里的.家中的El子是不好过,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则更重要,父母对孩子不讲诚信,那孩子对别人也就不会讲诚信,这会害他一辈子的,这种失信行为将来

17、也会危害社会的.”曾参心平气和地向妻子讲述了不讲信用的莫大危害,她信服了,顺从地递过屠刀.这天晚上,他家可真的吃上了一顿鲜美的猪肉.儿子啊!你可知道今天这顿饭的代价吗?不战而胜晋公子重耳向楚平王许下的,并在以后晋楚两国的交战中践约了的”退避三舍”的史实.早已为我们耳熟能详.其实,有关重耳诚信的小故事还有不少,这里再讲一个”不战而胜”的故事.还在战国七雄并立的格局形成之前,晋国周围还有很多小国,常与之发生争端,挑起边衅,搅得重耳头疼不已.从当时的历史走向来看,诸侯兼并,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出现,也是早晚的事.晋国后来征服众多小国,成了七雄之一也是历史的必然.陈国是晋国的邻国,虽小24却很强硬,对于晋

18、国的攻打,曾经顽强抵抗过.并且逃过亡国的一灾.真叫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次年,晋国又要攻打陈国,重耳郑重向国人宣告:”这次要不征服陈国,决不收兵!”可以与晋国抵挡一阵的陈国君臣得知这一誓言后.思虑再三,决定投降.于是,晋国在这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中,赢得个兵不血刃,不战而胜.要问去年晋陈之战中,陈国发兵对阵了,而今年却又不愿对抗了?他们怕的是什么?原来是重耳讲话算数的诚信品格,使他们作出了臣服的决定.去年晋攻陈时,重耳下令七天攻克陈国,可是时限到了仍未取胜.此时的陈国已是弹尽粮绝,伤亡无数,连招架之力也没有了,只要晋国再花一二天时间攻打,必胜无疑.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晋文公不顾文臣武将趁势续攻,翦

19、灭陈国的呼吁,毅然退兵,结束战争.面对大惑不解的将臣,他语重心长地说:”取得陈国与取得信誉相比较,是一小一大,我不能用失去信誉的大,来换取征服陈国的小.君主言而有信,世人才能敬佩,七El之后再拿下陈国,就是我的失信,这是要糟蹋国家声誉的,万万使不得.”正是因为有了去年重耳的守信,陈国才逃过一劫,今年他立下了非要取胜的军令,那也是会说到做到的.与其作出无谓的牺牲,还不如投降了事.鉴于此,陈国今年降服了.晋陈之战中的晋文公严守信义的品格,果真使他名声大播.尊奉这样的人为霸主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于是另一个小国卫国也在重耳这一人格力量的感召下,归顺了晋国.不久,晋文公本人也成了着名的春秋五霸中的一个.

20、为诚赴死这里讲的是一位有名的无名义士的故事,这句话里出现了两个”名”字,前者指”名气”,后者释”姓名”,口罗嗦的叙述为”没有留下姓名的名人”.据史载,北宋时期有个无名义士,他为实现自己与包公之间的约定而为诺赴死了.那时,有”包青天”之誉的包拯刚任开封知府不久,城里就接连发生了几起命案,被杀的都是作恶多端的恶霸,而惩凶者却从不留下大名.虽然老百姓能有这样为民除害的侠客所做的大快人心事鼓而呼,但身为首都最高行政长官的包公,出于惩凶处恶应为官府之职的考虑,急于想与这位侠士见面,可被对方再三拒绝.一天,开封又发生了一起恶霸强占民女,并打死女父的大案,此案很快被包公查明.正当知府捕头要去缉凶时,包公拦住

21、了他们,只要求他们在恶霸藏匿处设下包围圈,等待无名侠士的进入,因为这位疾恶如仇的无名侠士一定会前来伸张正义的,趁此机会,包公定能见到他.果然不出所料,两天后,侠士落入了埋伏圈,正当捕头想与他对话时,却又被武艺高强的他冲了出去.守候在旁的包公哪肯舍弃这难得的机会,就紧追不舍地跟了上去,待追到城外的一片树林处,义士停了下来,横刀要与包公拼命,说道:”难道包大人也要阻止我除暴安良吗?”包公连忙解释:“义士误会了,惩治恶霸是你我共同的心愿,但对违法之徒须依法行事,请相信,我这个知府会秉公办理的,这个恶霸就由我处理吧,如果我言而无信,枉法审处,就请义士前来取我的首级.不过我对义士也有一个要求,请你以后不

22、要再擅自杀人了.”侠客听罢此言,也信誓旦旦:”要是我今后再擅自杀人,必定以死向包大人谢罪.”由于包公执法公正,这名侠士三年里再未杀过人.突然有一天,包公收到了侠士的来信:“自从和你立下约定后,我是守信的.可是昨天路遇一名杀人越货者,气愤异常,一时冲动,将他杀了.事后一想,我违约了,只能以死践约,大人见信后请到城外的城隍庙见我.”包公看完信后,立即赶到事发处,只见义士已悬梁自尽,包公感慨不已,于是厚葬了这位无名的守信侠客,并对他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三死证诚“和氏璧”是一则既令人扼腕,又叫人敬佩的故事.扼腕,是说春秋时期的楚国两个君主厉王与武王,指责卞和将顽石当玉石献给他们,犯了不诚实的欺君之罪,先

23、后砍掉了他的右脚和左脚.敬佩,是说卞和蒙受了这两次奇耻大辱后,冒着再次遭刑的危险,仍置生死于不顾,一片诚心,三献美玉,终于证实了自身的清白.楚国的荆山地区多产玉石,这里有一采玉高手的卞氏家族,特有的家传采玉本领,到了卞和这一代则表现得更为精湛.他能凭借河水冲击顽石所发出的不同声响,准确地辨别出哪块石头里含有玉石,以及玉石的优劣大小.一次,他在一挂大瀑布下发现了一块璞(即内中藏玉的石头),经过一连几天的仔细听辨,反复比较,认定这表面粗糙的璞中含有品质优异的稀罕美玉.卞和虽是采玉的行家,但却不会剖璞取玉,如果剖割不当,玉石便会裂为低值的小块.卞和怀着一颗诚实的心,将璞献给了厉王,厉王即命玉匠鉴别,

24、可不识货的庸匠回说没有剖解的必要,因为它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卞和遭到了第一次刖.过了几年,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璞,结果再受刖刑.若干年后,武王去世,文王登基,古代国君新登王位时,需用象征国家昌盛,百姓丰裕的最优美玉来作为镇物的.于是文王命人去荆山采集,这群人寻遍了这一地区的山山沟沟,眼看新王登基大典在即,却仍无结果.正当他们无法复命时,忽然想到了卞和,见到卞和,不说便罢,一说卞和就嚎淘大哭:”我为自己受刑而哭,更为君王不识我的诚实之心而哭.”众人听着,都被卞和敢说真话的勇气打动了,驾车将他以及那块璞送回郢都.文王想,欺君是要杀头的,前两次改为刖刑,还是从轻发落的,难道他敢冒死三犯欺君之罪吗?不太可能,便命玉匠剖璞验真伪.打开一看,惊呆了众人,原来璞里果真含有一块色莹质润,举世无双的硕大美玉.文王为卞和三次冒死证诚的行为所感动,封他为零陵侯.但卞和并未前去赴任,因为他不是为官职,而是为诚信去献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