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葛亮遭遇“百家讲坛”…….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62334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诸葛亮遭遇“百家讲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当诸葛亮遭遇“百家讲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当诸葛亮遭遇“百家讲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当诸葛亮遭遇“百家讲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诸葛亮遭遇“百家讲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诸葛亮遭遇“百家讲坛”…….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当诸葛亮遭遇“百家讲坛”2001年7月9日中午,百家讲坛这所汇集各路专家、学者的“开放式大学”正式开学。本着“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选择目前大家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形式不拘一格,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老少皆宜,内容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使得收众在建构时代常识的同时,享受智慧人生。考虑到眼皮子底下的孩子们都快六年级了,应该多给他们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文史信息。于是,教学之余,我便向他们作了强力推荐。因为,优秀的影视节目向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作为老师,也很有必要在双休日给予孩子们一定的收视指南。我想这一点对农村学生来说,可能显得更加重要些吧!不然,

2、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之余,很有可能被粗制滥造的港台肥皂剧给淹没,或者在没有多少营养的日本动漫中迷失方向。况且,本次提供的节目还能与书籍产生互动,使得学生在收视之余忍不住一睹庐山真面目,以探个究竟。这,不正是一举两得的大好机会吗?!说来也巧,开学之初正是厦门大学易中天先生播讲“三国”之时,而草船借箭一文也不紧不慢地安排上了教学日程。文中讲到青春实力派偶像周瑜大哥哥年少成名,可惜心理不够健康,忌妒心超强,尽然一而再,再而三的欲陷天才军师诸葛亮于不义。他自信满满的以为这次立下军令状,并夸口在三天之内赶造十万枝箭的诸葛亮一定是发昏了头,自寻死路,没的救了。为了加速事情的发展,他尽自己所能帮诸葛亮的“忙”,

3、让造箭材料短斤缺两。同时,他还吩咐忠心耿耿的鲁肃一旁监视。没想到,情报却说诸葛亮终日把酒言欢,无所事事。周瑜摸不清底细,只好夜夜失眠。更始料不及的是第三天早晨,原本以为可以随手拿来就地正法的诸葛亮却在江边恭候,并请他清点箭枝,同时还让他间接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于是乎,周瑜只得仰天长叹,提前哀哉:既生瑜,何生亮?言至此,孩子们都自觉地或者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竖起了耳朵。我估计这种形式的主要内容的提炼,他们可能是第一次碰到,因此都有一阵新鲜感,再加上老师时不时地添上一些风趣的话语,他们想不听得仔细些都难。所以,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愉快的,笑声也是不会少的。也难怪,教师轻松诙谐的教学语言确实能博得学生的

4、莞尔一笑,从而使得他们在紧张而又忙碌的学习现状中变得轻松一些。但我们的教学目的难道仅仅是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笑上那么几声吗?我想,也许我们的学生在笑过之余,思路能开阔些,发言会大胆些,对白将精彩些,讨论更激烈些,认识再深刻些。到后来,我们一起回顾整件事情的始末,彼此探讨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秘诀。像大多数课堂教学那样,经过多方合作,最终,我们形成如下意见: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然后,试着引导学生从中归纳出一个道理:要想把事情办成功,自己的想法就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另外,千万别学周瑜,得保持心态平衡。课到这儿已经水到渠成,好像差不多了。但是,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人物”系列却告诉我另外一种可能。

5、于是,在最后十分钟,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想点办法让诸葛亮功亏一篑,甚至是大难临头。故事类的课文,有很多是一波三折的,高潮不断,尤其是演义,不然提升不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而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大抵如此。不同类型的课,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这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因材施教”。我设计的是一道半开放题:假如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的设想的确能够置诸葛亮于水深火热之中。以下摘录的是部分学生的脑筋急转弯,后期整理如下:学生甲:假如那天驻守曹军大寨的不是曹操本人,而是一个性情鲁莽的人,他肯定会派出战船正面迎击。而诸葛亮只是轻装出发,人数又少得可怜,再加上那天风向对前去追击

6、的曹军而言非常有利,诸葛亮一群人要么被杀,要么被俘,要么掉(跳)进江里逃命。幸运的话,他们或许还能像狼牙山五壮士那样侥幸存活一两个人继续革命。学生乙:那天大雾弥漫,善于行军打仗的曹操在那么多枝箭中加入一批火箭,我认为一点都不稀奇。因为,就算他是生性多疑,但他放些火箭,照亮江面,杀死敌人,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可是这一手要是下去了,诸葛亮可就有好戏看了。我想,“火烧诸葛”的故事肯定会比“火烧赤壁”更有意思。因为诸葛亮聪明反被聪明误,他那是自作自受。学生丙:那诸葛亮也太神了,连三天后是什么风向,起多大的雾,他都知道。假如三天后,风不够猛,方向有点偏差,雾又不够大的话,我想,他可有的受了。学生丁:我

7、想说的是假如鲁肃回去后一不小心说漏了嘴,怎么办?假如周瑜听了鲁肃的汇报后不放心,再派人去查探,怎么办?学生戊:我想补充的是,假如当曹操听到上当后怒火攻心的话,他会马上派出快船追击,因为一切对他而言也是顺风顺水,他也能像诸葛亮他们那样一下子驶出几十里。虽然当初他可能没想到要放火箭,但有句话说得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这个时候,只要有部分火箭落到诸葛亮的船上,诸葛亮就算是回到对岸,不死也要脱层皮,更会被人在背地里当作笑话讲。这样,周瑜的部分目的也就达到了。这些突如其来的想法,往往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措手不及,但也就是这些意外,成就了我们的教学急智,成就了我们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苦恼,成就了你我之间一个

8、又一个口耳相传的精彩教学话题。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我面对孩子们层出不穷的奇思妙想时,也请你不要去试着怀疑学生的质疑能力与想象天赋。对他们而言,不是没有可能,而是一切都有可能。作为老师,我们只要搭好台阶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就是了,而他们的连珠妙语,其实也正是对身为人师的我们最好的回报!所以,虽然诸葛亮在孩子们五花八门但又符合一定情理的设想下下不了台面,但我实在是难以抑制当时的欣喜,及时肯定了他们的设想,并再一次和学生达成共识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时,又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老师,上周我也看了一期重播的百家讲坛,讲的正是关于诸葛亮这个人的人物分析。里面提到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关于诸葛亮的一些

9、故事其实是不真实的,比如空城计、借东风。学了这篇课文,我也发现了几处值得怀疑的地方。比如文中写到: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就叫20只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二十多里,追也来不及了。才一句话的功夫,居然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我想问,是曹操明白上了当的时间真的需要那么长,还是顺风顺水的船的速度真有那么快?还有,就算是有那么快,但你快我也快,曹操追上去的话还是有机会放上几把火的。而不会像文章中说的要追也来不及了。另外,课文最后写到: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前边讲诸葛亮派几百人擂鼓呐喊

10、,曹操命令弓箭手万箭齐发。那种声势顺风传来不可能一点响动都飘不到东吴这一边。再说江边还驻扎着大量军队,周瑜又不是聋子,需要鲁肃向他一五一十地汇报吗?像他那么聪明的一个人,只要看一看,再想一想,不就什么都明白了吗?!”经他这么一点拨,立马又有学生直言:“还有,文中讲鲁肃忠厚老实,但我看他是有点傻。像他这么容易被诸葛亮耍得团团转,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在周瑜手下带兵的?”有人说,作家往往是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科学家往往是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很简单;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其实很复杂;把简单的事情说复杂是一种学问,而能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则是一种智慧。学习语文,其实就是以上两者纠缠不清的关系

11、。而当我们的学生乘上想象的翅膀,草船借箭中的有关人物就活了起来,这语文课也就不再是一潭死水了。当然,以上种种只是现代高年级小学生的一管之见,即便是全然正确的,也只是“草船借箭”现代版而已。事实上,学生还是很崇拜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因为他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就漂漂亮亮地完成了绝大多数常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问题是文中的那些箭真的是“借”来的吗?取题目为“草船借箭”真的合适吗?于是围绕着这个话题,我们在结课前起了又一番争论。有个学生想实话实说,便主张将题目改成“草船骗箭”。只是这个提议遭到了大多数同学的反对。理由很简单,那个“骗”字实在不符合诸葛亮一代天才军师的身份。于是,为了维护诸葛亮的形象,部分

12、学生建议将题目改成“草船取箭”。但马上有学生指出这个题目不够亮,一点也不吸引人,不要也罢!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了,“草船借箭”这个题目其实取得怪有意思的。因为,有借必有还。这不,几天后就要开战了,从曹操那儿借来的箭最终还是会回到曹军身上,那不是天大的讽刺吗?这下子,大多数孩子才恍然大悟。事后,有一生还专门作了一首打油诗给我看,其中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取得好,取得妙,取得令人意想不到。课,就这样结束了。但有些事情是会一直持续下去的。此后的双休日,每逢孩子们在家的日子,便多了一份不是作业的作业,那便是在12:40打开电视机,转到CCTV教育频道等待着百家讲坛的开始。当然,像百家讲坛这样的互动类的优秀影视节目还有很多,比如考古中国、故宫、比克曼科学世界而这些节目都与我们的学科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我们的脚步比较匆匆,平时没有多加留意。作为教学工作者,我想,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各种教学契机,援引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努力提升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使它们在无形中形成一种教学合力,不知不觉地影响并锻造年轻一代的精神的底蕴,文化的视野,科学的态度。同时,也不断整合我们的教学思路,使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热起来,立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