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会计核算前提和基础.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66247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会计核算前提和基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三章会计核算前提和基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三章会计核算前提和基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三章会计核算前提和基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三章会计核算前提和基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会计核算前提和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会计核算前提和基础.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1,第三章 会计核算前提和基础,P.28-39,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2,本章主要讲授:第一节 会计假设(会计核算前提)3 第二节 会计核算基础债权发生制 14 和收入实现制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20 第四节 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略),教学内容和目的,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3,内容提要 会计假设概述 4 会计主体假设 5 持续经营假设 7-9 会计分期假设 10-11 货币计量假设 12-13,第一节 会计假设,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4,会计假设:也称会计核算前提条件。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

2、、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和理设定。会计核算对象确定、方法选择、都以这些限定条件为前提。会计核算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假设(4),持续经营假设(7),会计分期假设(9),货币计量假设(11),会计核算,1.1 会计假设概述,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5,会计主体假设的含义 会计主体: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能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都是一个会计主体。一个法律主体是一个会计主体,一个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独立核算 自负盈亏,会计主体,法律主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分公司,分公司,分公司,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国营企业,行政事业社会团体,1.2 会计主体假设,就是设定会计主体已经存在,明

3、确会计主体是谁!即为谁核算,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6,限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为会计人员明确了立场,即为谁核算的问题。如下图示:,甲公司,甲公司会计核算本公司自身的业务,不核算,独立核算的分公司业务 本公司法人自身的业务 和其他股东的业务 供货单位的业务 购货单位的业务,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7,例3-1:会计主体:甲、乙、丙三个集团公司以相同的投资比例注册成立了A股份公司,委托B公司经营管理。A公司有非法人独立核算子公司五个。则A股份公司就是该公司会计核算的主体,会计核算的对象应是A股份公司的经济活动,而不是甲、乙、丙三个集团公司(股东、所有者)的经济活

4、动,也不是经营管理着(B公司)的经济活动,更不是五个非法人独立核算子公司的经济活动。,会计主体假设举例,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8,持续经营假设的含义:是设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破产清算。,持续经营,破产清算,停,企业生产经营的两种趋势:,1.3 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9,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为会计核算中各项 准则的运用提供了前提。如下图示:,持续经营假设,会计核算时间范围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假设 权责发生制 配比原则 费用的摊提 债权和债务发 生,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10,会计分期的

5、含义:是指将企业经营期内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时间段。每一个时间段就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可以按月、季度、年度划分,我国以公历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会计期间,11,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度,季度,半年度,会计中期,会计年度,1.4 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11,将企业生产经营期间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划分为若干个会计期间,进行记录、计算和报告,有利于其反应各个阶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为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等会计准则的使用奠定了基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企业本年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6、、现金流量情况?,定期结账,定期编制财务报告,会计分期假设的意义,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12,货币计量的含义 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统一的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货币计量要求 确定一种货币为记账的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作为计量单位的,编制报表时,应折算为本位币。假定币值不变,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依据。,1.5 货币计量假设,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13,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货币计量假设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综合反映会计主体经济活动中各项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的价值表现和增减变化。

7、,可使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货币计量 设的意义,3,2,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14,第二节 会计核算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内容提要: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是关于收入和费用会计处理两个不同的会计基础,本节主要讲授:会计基础含义 15 收付实现制 16 权责发生制 17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之比较 19,2,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15,4.1 会计基础含义,会计基础:是关于收入和费用归属期间(确认时间)的基本规定和会计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为何将收入和费用归属期间的规定和会计处理作为会计基础?为何有两种方法?企业经营目的是盈利

8、计算盈亏确定收入和费用企业经营活动在时间连续,会计核算分期进行收入和费用收支期间(实际收到和支出现金的会计期间)与应归属期间(业务发生的会计期间)不一致情况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16,收付实现制:(也称现收现付制)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以是否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作为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一种会计处理基础。采用 收付实现制 进行会计处理,凡本期已实际收到的款项,不论是否属于本期实现的收入,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入账;凡本期已实际支付的款项,不论是否属于本期产生、应由本期承担的费用,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入账。反之,即是本期业务实现的收入、产生的费用,只要本期没有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

9、,也不能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入账。我国事行政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4.2 收付实现制,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17,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含义权责发生制:是与收付实现制对立的,以权利和责任是否发生为标准来确认当期收入和费用的一项基本准则。其基本内容是:凡是本期实际发生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列账;凡不是本期发生、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经收到或付出,也不能列作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盈利组织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计量当期收入和费用。,4.3 权责发生制,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18,采用权责发生制原

10、则,可以正确确定和计算企业各期已实现的收入和为实现收入而发生的成本和费用,从而使各期收入与成本和费用合理配比,计算、确定经营成果。,权责发生制的意义,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19,甲公司6月份发生的业务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销售商品一批,价款10000元,7月份收到。预收7月才能发货的销售货款8000元。预付7月份报刊费900元。5月支付大修费12000元,本月摊销6000元。,6月份收入+10000 7月份收入+8000 7月份费用+900 6月份费用+6000,7月份收入+10000,6月份收入+8000元,6月份费用+900元,5月份费用+12000,4.4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

11、现制会计处理之比较举例说明例3-4,2,14,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20,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内容提要: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编报财务报告,披露会计信息的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既遵循以下八项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重要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可靠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 可理解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2,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21,可靠性原则的含义 可靠性也称真实性、客观性,是要求会计以实际发生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对外提供会计信息时:要真实、可靠,具有中立性、可验

12、证性。,会计日常核算时: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记录、计算和反映。,2.1 可靠性原则,可靠性原则要求,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22,相关性原则 也称有用性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对外提供的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经济决策需要相关,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对企业的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举例说明。,2.2 相关性原则,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23,2.3 可理解性原则,可理解性原则 也称明晰性原则要求企业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阅读、理解和使用。,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24,可比性原则:是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

13、有可比性。有两层含义:不同企业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应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一致、相互可比。,海尔集团,长虹集团,会计报告,会计报告,可比,会计核算,按照会计制度,会计核算,2.4 可比性原则,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25,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类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重说明。,海尔集团,会计报告(2005年),会计报告(2007年),可比,可比,按照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26,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就是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当仅仅以法律形

14、式为依据。以企业发生的以融资形式租赁固定资产、带有条件的固定资产处理经济业务为例说明。,2.5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27,2.6 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的含义 是要求企业提供的财务报告在全面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同时,应当区别经济业务的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重要性原则的意义 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使用 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和效益。重要性的相对性及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重要经济事项(相对性)非重要经济事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质量数量,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28,谨慎性原则(稳健性)的含义 谨慎性原则也称稳健性原则。是要求企业在

15、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高估(多计)资产或收益,低估(少计)负债或费用。举例说明。谨慎性原则(稳健性)的意义 防范、降低风险,利于企业正确决策,维护投资者利益。谨慎性原则的运用,2.7 谨慎性原则,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29,及时性原则 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2.8 及时性原则,2,20,本章作业与练习:本章作业与练习: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第三章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30,第四节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内容提要: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本节主要

16、讲授:会计要素确认 会计要素计量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要求(原则),2,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31,会计要素确认的含义会计确认:是指根据各项会计要素的定义,将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作为一项会计要素项目在确定的时间加以记录(登记入账,进入会计系统)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按时间顺序,会计确认分为初始确认和再确认初始确认:是指根据各项会计要素的定义,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可以作为会计要素项目登记入账所做的最初认可和确定。,3.1 会计要素确认,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32,再确认:是指因企业内外部环境、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或转化对已确认的要素项目造成了影响而作的再次确认。会计要素确认

17、的条件和时间确认的条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的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是:符合某一会计要素的定义。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有关要素项目价值及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确认的时间:会计要素确认时间标准是(会计基础)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33,举例说明:初始确认和再确认 例3-2:甲公司2008年10月,以150万元购入“首旅股份”10万股。持6个月,待分红送股。到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跌至每股10元。A、初始确认:分析:08年10月购入股票时,现金已付出,股票已过户。符合“资产”确定条件:符合“资产”的定义;经济利益已流入本企业;

18、经济利益流入的金额(150万元)确定,能可靠计量。公司应将购入的股票确认为交易行金融资产,并按实际成本金额入帐。B、再确认:分析:2008年资产负债表日,因股票价个下跌为每股10元,该项资产价值应当再次确认,既在资产负债表上按 现价100万元价值列示。,回忆资产的概念第2章第2节第12张,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34,会计计量的含义 会计计量是在会计确认基础上,对应记入会计账户的要素项目确定其金额的过程。包括确定计量尺度(计量单位)和选择计量属性两项内容。,计量尺度(两含义)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会计核算应确定以何种货币为计量单位,计量属性计量属性:应记入会计账户要素项目的成本价

19、格性质。确定计量属性就是确定要素项目按何种成本价格入账。,3.2 会计要素计量,回忆货币计量假设本章第1节第12张,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35,新准则规定:要素项目计量属性有公允价值、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五种。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价格。公允价值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历史成本:也称实际成本、原始成本。是一项资产取得或负债发生时实际支付或收到的款项。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时,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置换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会计计量属性种类,基础会计第三章

20、会计核算基础,36,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资产的金额、或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为偿还债务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计量。重置成本:指重新购置相同或相似资产需支付的价款。采用重置成本计价时,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类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计量。重置成本多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37,可变现净值:指某项资产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减去该项资产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和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可变现净值通常用于存货资产减值的后续计量。现值:是指某项资产或负债继

21、续使用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现在价值)。采用现值计价时,资产按照预计继续使用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通常用于货币资产的计量。,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38,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区别 五种计量属性的定义和区别以某一资产为例理解:公允价值:是在任何时点上的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自愿接受的某项资产价值(市场价格)。历史成本:是在过去某一时点上取得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重置成本:是现在时点上,重新购置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是现在时点上,销售该项资产公允价值。现值:是从现在时点开始,

22、继续持有该项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公允价值。,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现值是在不同时点上交易双方自 愿接受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 是任何时点上交易双方自愿接受的市场价格,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39,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计价的,应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能可靠计量”。,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40,3.3 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要求(原则),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应遵循以下要求和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历史成本计量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23、配比原则含义是要求企业在计算当期损益时,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要相互配合对比。两层含义:因果配比:将一项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相配比。如,将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相配比。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收入与同期费用相配比。,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41,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含义 是指要求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按取得或构建时发生的实际支出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正面价值。历史成本原则的意义按历史成本计价有原始凭证作证明,真实、客观,可随时查证,防止企业随意改动资产价格,任意操纵经营成果。有助于企业会计对各项会计要素项目的确认和对计量结果的验证、查控。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基础会计第三章 会计核算基础,42,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的含义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的含义就是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把本期发生的支出分为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两部分,凡收益性支出,应计入当期损益,列于利润表中;凡资本性支出,应作为资产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由以后各期承担,与以后各期取得的收益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意义 如实的反映资产、费用和利润。,回忆支出的概念第2章第2节第36片,2,本章作业与练习:基础会计第3章习题与案例 作业与练习方法:课堂研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