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学——猪群的防疫和保健.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69288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病学——猪群的防疫和保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猪病学——猪群的防疫和保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猪病学——猪群的防疫和保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猪病学——猪群的防疫和保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猪病学——猪群的防疫和保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病学——猪群的防疫和保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病学——猪群的防疫和保健.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猪群的防疫和保健,防疫工作的原理,防疫是指防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其原理在于了解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制定正确的防疫措施。该过程包括3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动物,也称传染来源,是指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除体外的动物机体。具体说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传播媒介:被病原体污染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如畜舍、饲料、源、空气、土壤等。其可能是生物(媒介Vector)或无生命的物体(媒介物,污染物)。传染源类型:患病动物:病原携带者:,传染源,患病动物是重要的传染源,尤其是前驱期和症状明显期的病畜,在急性过程

2、或病程转剧阶段可排出大量毒力强大的病原体。潜伏期和恢复期的病畜随病种不同,其传染源的作用也不同。传染期:病畜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期就是根据传染期的长短来决定的,病原携带者:是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的动物。病原携带者据携带病原微生物可称为:带毒者带菌者带虫者病原携带者据发病时期可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指感染后至症状出现前既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狂犬病猪瘟口蹄疫等,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指在临诊症状消失后仍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猪气喘病布鲁氏菌病等,健康病原携带者 指过去没有患过某中传染病但却能

3、排出该种病原体的动物。巴氏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猪丹毒马腺疫等病原携带者存在间歇排毒的现象。,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可分两大类:水平传播垂直传播预防家畜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水平传播 指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水平传播方式: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性传染病 能以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方式传播的传染病称为接触性传染。,直接接触传播: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舔咬等)而引起的传播方式。狂犬病破伤风,间接接触传播

4、:必须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多数传染病为此传播方式,如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等间接接触传播的主要传播途径经空气(飞沫,飞沫核,尘埃)经污染的饲料和水经污染的土壤经活的媒介物经使用的工具、器械,经空气传播飞沫传染:经飞散于空气中带有病原体的微细泡沫而散播的传染。如结核病,猪喘气病,牛肺疫,猪流感,鸡传喉。影响飞沫传播的因素:畜群密度大,潮湿,阴暗,通风不良,飞沫传播作用时间较长。飞沫核:飞沫中的水分蒸发变干后,成为蛋白质和细菌或病毒组成的飞沫核尘埃传染:由病原体覆着的尘埃在空气流动冲击下,在空气中飘扬,被易感动物吸入而感染。主要有结

5、核病、炭疽、猪瘟。,经空气传播的特征主经呼吸道传播病例常连续发生可形成爆发,患病动物多为传染源周围的易感动物。发病率多有周期性和季节性升高现象,多见于冬春季,病的发生常与畜舍条件及拥挤有关。,经污染的饲料和水传播主以消化道为主要侵入门户的传染病。如口蹄疫,牛瘟,猪瘟,鸡新城疫,沙门氏菌病,结核病,炭疽,鼻疽等。防疫上应特别注意防止饲料仓库、饮水、饲料加工厂、畜舍、牧地、水源、有关人员和用具的污染,做好相应的防疫消毒卫生管理,经污染的土壤传播土壤性病原微生物:随病畜的排泄物,分泌物或其尸体一起落入土壤而能在其中生存很久的病原微生物称为土壤性微生物。以该种传播方式的传染病有:炭疽、气肿疽、破伤风、

6、猪丹毒、恶性水肿。传播特点:病原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疫区存在相当牢固。应特别注意病畜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物体和尸体的处理。,经活的媒介物而传播:节肢动物:虻类(气肿疽、炭疽)、蝇、蚊(乙脑)、蠓(蓝舌病)和蜱野生动物:吸血蝙蝠(狂犬病)、鼠类、狐狸和狼等人类:饲养人员、管理人员、兽医工作者进出病畜和健康的畜舍,经使用工具和器械的传播运输工具、食具、饮水器等医用体温计、注射器、针头等,垂直传播 从母体到其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垂直传播的类型:经胎盘传播经卵传播经产道传播,经胎盘传播:受感染的怀孕母畜经胎盘血液将病原体传播到胎儿使其受到感染,如HCV、PPV、PRV、布病、蓝舌病等,经卵传播:由

7、携带有病原体的卵细胞发育而使胚胎受感染,如:鸡白痢、鸡传染性贫血、禽脑脊髓炎等。,经产道传播:病原体经孕畜尿道通过子宫颈口到达绒毛膜或胎盘引起胎儿感染。或胎儿从无菌的羊膜腔穿出而暴露于严重污染的产道时,胎儿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母体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疱疹病毒。,家畜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较为复杂,每种传染病有其特定传播途径。或一种(如皮肤霉菌病,虫媒病)或多种(如炭疽:接触,饲料,饮水,土壤,空气,媒介节肢动物)或不同病例不同传播途径。掌握和了解传播途径有助于对现实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切断传播途径,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易感动物(畜群的易感性)

8、:动物对某种传染病抵抗力的大小,抵抗力大,易感性小。畜群易感性的决定因素畜群内在因素畜群外界因素畜群特异免疫状态,畜群的内在因素 遗传特性、不同品系、抗病育种的结果:如地方品种对气喘病的易感性较外来品种大,而对萎缩性鼻炎的易感性较外来品种小。,畜群的外界因素 各种饲养管理因素:饲料质量,畜舍的卫生,粪便的处理,拥挤,饥饿,隔离检疫,特异免疫状态 流行时,易感性高个体易于死亡。流行过后,易感性降低。幼畜,先天性被动免疫(母源抗体)畜群的免疫性:一般有 7080%是有抵抗力的,就不会发生大规模流行。免疫接种就是加强畜禽的免疫性。,消灭传染来源,在规模化猪场中,如何及时准确地发现猪群中的传染源和可能

9、能的传染源,并作出相应的处理,是防止疾病扩散,保证猪场效益的有效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检疫 诊断和处理 封锁,检疫:就是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其进行疫病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其范围很广,包括产地、市场、运输和口岸的检疫。规模化猪场的临床检疫是猪场兽医日常工作的主要任务,通过反复地检疫,了解猪群健康状况,以及时发现病猪。,检疫,猪的静态观察病猪常卧于一角,全身颤抖。体温升高时,喜卧阴湿或排粪便处,睡姿多呈蜷缩或俯卧状,鼻镜干燥,眼发红,有眼屎。肺部病变时,常两前肢着地而卧,有时呈犬坐式,呼吸急迫,腹式呼吸或张口呼吸,流鼻涕或口涎,肢体末端发绀。消化器官疾病,尾

10、根和后躯有分辨污染,地面可见粒状或稀薄恶臭的粪便,甚至带黏液或血液,运动时的检查 精神沉郁,低头垂尾,弓腰曲背,腹部蜷缩,行动迟缓步态踉跄,靠边行走或出现跛行、掉队等。兴奋不安,转圈行走,全身发抖,倒地后四肢划动,不能起立。在驱赶后表现连续咳嗽、呻吟或发出异常鼻音。,摄食饮水时检查 不主动走近饲槽,并不真正吃食,只是嗅尝一点或喝两口水,低头垂尾,不思饮食,腹侧塌陷。,体温检查 某些疾病初期不一定表现病症,但有体温变化。健康猪的体温,一般为3840摄氏度。,问询检查 向饲养员了解猪只的情况,可节约很多时间。,病畜:选择不易散播病原体,消毒处理方便的场所或房舍进行隔离。数目多,可集中隔离在原来的畜

11、舍里。严密消毒,加强护理卫生,专人看管,及时治疗,诊断和处理,淡化治疗,优化猪群,以下5种情况不予治疗 无法治愈的猪 治疗费用比较高的猪 治疗费时费工的猪 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猪 传染性强、危害行大的猪,可疑感染猪 对于某些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处理了有明显症状的猪后,与病猪及其污染化境有过明显接触而又未表现出明显症状的猪,如,同群、同圈或同槽采食的猪。这类猪可能处于潜伏期。隔离、看管、限制其活动。详细观察。有条件时,立即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或预防性治疗,假定健康猪 与上述两类隔离饲养,加强防疫消毒和相应的保护措施,留在原舍饲养,限制饲养员活动范围,禁止串舍,如立即进行紧急接种,必要时据实际情况分散喂

12、养或转移至偏僻猪舍。,指暴发某种烈性传染病时,把人、畜和各种动物都固定在一定区域,不使其与外界发生直接联系。疫点:病畜所在的畜舍和运动场所疫区:病畜所在的牧场、养殖场或自然村威胁区:在疫区外7.520千米的地方,还要根据地形、交通情况来划定。,封锁,进行封锁应该掌握的基本原则据该病的流行规律,当时流行情况和具体条件,确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执行时应掌握“早、快、严、小”原则。即执行封锁应在流行早期,行动果断迅速,封锁严密,范围不宜过大,在封锁区边缘 设立明显标志,指明绕道路线,严禁人、畜禽、车辆出入和畜禽产品及可污染的物品运出。在特殊情况下,人员必须出入时,需经有关畜医人员许可,经严格消毒后

13、出入。,封锁区内采取的措施,据疫病性质和病情,分别采取治疗、急宰、扑杀等处理,对疫点内的畜禽粪便、垫草、受污染草料必须在兽医人员监督指导下进行无害化处理,病死畜尸深埋或化制。停止集市贸易和疫区内畜禽及其产品的采购。易感动物紧急接种,建立免疫带。疫区内(包括疫点)最后一头病畜禽扑灭或痊愈后,经过该病的一个潜伏期以上的检测、观察,未再出现病畜禽时,经彻底消毒清扫,由县级以 上的农牧部门检查合格后,经原发布封锁令的政府发布解除封锁后,并通报毗邻地区和有关部门。,紧急接种需注意紧急接种须同疫区的封锁、隔离、治疗、消毒等综合措施相配合。紧急接种前,需对受传染威胁的畜禽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检查,仅能对正常无病

14、的畜禽进行。对病畜(禽)及可疑畜(禽),须立即隔离、治疗,不能做紧急接种。,紧急接种的动物中,隐性感染者(如潜伏期带菌),可促使它更快发病,故紧急接种后一段时间,动物中存在发病数增多的可能。但因疫苗接种后多数动物很快产生抵抗力,因而发病数不久即下降,流行得以控制和终止。,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对受威胁区的易感动物应及时进行预防接种,以建立免疫带。管好本区易感动物,禁止出入疫区,并避免饮用疫区流过来的水。禁止从封锁区购卖牲畜,草料和畜产品,如从解除封锁后不久的地区买进牲畜或其产品,应注意隔离观察,必要时对畜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靠近疫区的猪场应采取的措施,双边封锁,即同时封锁健康畜群和病畜群规模

15、化猪场,平时要注意与外界隔离,但场内可自由调动,切断传播途径,消毒 为了消灭滞留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繁盛和蔓延的一种手段,是猪场一项重要的防疫措施,也是兽医卫生监督的一个主要内容,消毒的种类 预防性消毒 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畜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消毒,以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临时性消毒 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刚从发病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体和采取的消毒措施。消毒的对象包括发病动物所在的厩舍,隔离场地以及被患病动物分泌物,排泄物和可能污染的一切场所。对用具和物品进行定期多次消毒。,终末消毒 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已经离开疫源地(如痊愈、转移或死亡)后,对疫源

16、地所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措施。其目的是杀灭遗留在疫源地内的各种物件上的病原体。一般由专业人员执行。,消毒的方法机械性清除:用机械的方法如清扫、洗刷、通风等清除病原体。这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方法物理消毒法:用阳光、紫外线、干燥和高温(火焰灼烧、熏蒸消毒、蒸汽消毒)等方法杀灭病原体化学消毒法:用化学药品溶液进行消毒生物热消毒法:主要用于粪便的无害处理,猪场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介绍 理想的消毒剂应具备的条件:1、具有高效的杀菌消毒效果 2、无不适气味 3、对环境无二次污染 4、稳定性好,保质期长 5、物美价廉,使用方便,酚类氯制剂含碘类季铵盐类碱类过氧化物类,猪场消毒的内容和方法,猪舍大消毒适用于全进全

17、出的栏圈消毒注意事项:必须全进全出;彻底清扫和冲洗;自然干燥后再进行消毒;消毒后需闲置两天以上消毒剂的选用:碱类、过氧化物类或氯制剂,猪场消毒的内容和方法,门卫消毒大门消毒池:避免污染,35d更换。可用碱类、酚类、氯制剂洗手消毒盆:应引起重视,可用季铵盐、过氧化物类等车辆消毒:碱类、过氧化物类或酚类等,猪场消毒的内容和方法,临时消毒带猪消毒:安全、无气味、无公害、无二次污染,可用季铵盐、过氧化物类等。空气消毒:特别是冬季,除上述要求,还应可除臭、降尘、净化空气等,季铵盐、过氧化物类等。饮水消毒:对猪体无害,对饮欲无影响,含碘类或氯制剂,猪场消毒应注意的问题,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要经常化任何疏忽遗漏都是病原入侵的机会,所以要全面化,制度化全进全出消毒,机械消毒和化学消毒等相结合,以利于消毒的彻底消毒与消除传染源相结合鉴于消毒剂的两面性,合理使用,杀虫,吸血、传播疾病(宜麦病、猪盖他病)骚扰猪群根据其生活习性安排灭虫工作通风良好,地面干燥,及时清理污物,除去污水多种方法结合,防止人畜中毒考虑新的无公害杀虫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