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鱼类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鱼类概述.ppt(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洋鱼类第一部分 概述,第一节 鱼体的外部形态,鱼体的外部分区鱼类的体型鱼的头部器官鳍,一、鱼体的外部分区,1、如何划分鱼体的头部、躯干部和尾部?2、鱼体头部分为哪些部分?,1、如何划分鱼体的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圆口类和板鳃类等没有鳃盖的种类:最后一对鳃裂 具有鳃盖的硬骨鱼类:鳃盖骨后缘躯干部与尾部的分界:肛门或尿殖孔后缘比目鱼类: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尾椎骨。,吻部(snout)眼后头部眼间隔(interorbital space)颊部(cheek),2、鱼体头部分为哪些部分?,鳃盖膜,鳃盖,鳃盖膜(branchial membrane):有鳃条骨(branchio
2、stegal ray)支持。喉部(jugular)下颌联合(mandibula symphysis)颏(ke)部(颐部chin)峡部(isthmus)峡部是否与鳃盖膜相连接,在鱼类分类学上是重要的形态特征。,第二节 鱼类的体型,鱼类的体轴:头尾轴(主轴)、背腹轴(矢轴)、左右轴(横轴)。,鱼类有哪些体型?,五种基本类型:纺锤形、侧扁形、平扁形、棒形(鳗形)、不对称形。其他特殊体型:带形、箱形、球形、海马形、翻车鲀形、箭形。,最常见的一种体型,体呈纺锤状,中段肥大,头尾稍尖细。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例如鲻、梭、鲐、马鲛鱼 等。这样的体型可将水的阻力减至最低限度,以耗费最小的能量获得
3、较大的游泳速度,有利于觅取食物和躲避敌害。,纺锤形(fusiform),头尾轴缩短,背腹轴相对延长,而左右轴最短。多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域,运动不甚敏捷,较少作长距离洄游。如乌鲳、绿鳍马面鲀、鲳、团头鲂等。,侧扁形(compressiform),平扁形(depressiform),背腹扁平、左右宽阔。大部分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如鳐、魟、鲼(fen)、鲾鲼等。,鱼体头尾轴特别延长,背腹轴和左右轴特别缩小,形如一根棍棒。如鳗鲡、黄鳝、海鳗、烟管鱼等。适于穴居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棒形(鳗形)(anguilliform),不对称形,两眼长在头的一侧,口已扁歪,颌齿和体色两侧也不相同,有眼侧的色泽
4、往往与环境一致,以避免敌害的侵袭,如鲽形目鱼类。,独特的体型,球形:体近似圆球形,游泳迟钝。,海马形 翻车鲀形:,独特的体型,箭形带形 箱形,独特的体型,第三节 鱼的头部器官,板鳃类和鲟类的吻一般比较发达。颌针鱼、旗鱼、箭鱼的吻也很长。功能:摄食、防御。,一、吻(rostrum),二、口(Mouth),功能:鱼类捕捉食物的主要工具、呼吸时水流进入鳃腔的通道。口的形状、位置,主要与鱼类生活习性及食性有关。硬骨鱼类的口可以分为:上位口、下位口及端位口。唇(lip):鱼口缘的皮褶构造,无任何肌肉组织,有别于高等脊椎动物的真唇。,鱼类的口,口上位 口端位 口下位,鱼类口裂的大小和形状与其捕食习性的关系
5、,凶猛肉食性鱼类:口裂较大,齿尖锐锋利。深海鱼类:口更大,齿尖锐。温和肉食性鱼类:一般口裂较小。有些食浮游生物的鱼类:口裂很大。烟管鱼等:口延长呈管状,口很小,开口于管状吻的前端。,三、须(barbel),功能:须上有味蕾分布,辅助鱼类发现和觅取食物。鳅科及鲇形目均以口须多而著称。深海种类颌下常具一长须,分叉呈树枝状,在一些末梢上可能具有发光器。,1、吻须,2、颌须,3、鼻须,4、颐须 口须的形状、位置、长短和数目为分类特征之一。,一般多位于头部两侧。扁平的鱼类:眼转到头顶。鲽形目:眼睛扭转在体之一侧。弹涂鱼:眼十分突出,且能左右转动观看四方。盲鳗:眼已退化。深海鱼类:有些种类已退化为盲鱼,而
6、有些种类的眼则变得特别大。,四、眼(eye),巨尾鱼,银斧鱼,鱼眼既无泪腺,亦无真正的眼睑。眼完全裸露。脂眼睑(adipose eyelid):若干鲱形目和鲻形目的种类,眼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所被覆的透明的脂肪体。瞬膜:有些鲨鱼的眼所具有的可以自行移动眨眼的膜状器官。,主要的嗅觉器官,由一些多褶的嗅觉上皮组成嗅囊,嗅囊以外鼻孔与外界相通,不兼作呼吸道作用。鼻孔的形状、位置和数目因鱼的种类而异。,五、鼻(nose),圆口纲:鼻孔只有一个,开口于头部背面的正中央或头部前端。软骨鱼类:位于头部腹面口的前方。口鼻沟:有些鲨鱼连接鼻和口隅之间的沟状结构,水由鼻孔经口鼻沟到口,可以看作是鼻孔通口腔的最原始型的
7、通道。,硬骨鱼类:绝大多数每侧均有两个鼻孔:前鼻孔为进水孔,后鼻孔为出水孔。由鼻瓣隔开。少数硬骨鱼类每侧只有一个鼻孔。除肺鱼等一些种类,一般鼻孔不与口腔相通。,鱼类头部后方两侧的孔裂。与呼吸有关。圆口类:鳃裂均个别开口成圆形。板鳃类:共57对鳃裂,在鲨类开口于头部的两侧,在鳐类则开口于头部腹面。全头类:具有一皮褶的假鳃盖,从外观上只看到一对鳃孔。,六、鳃裂(gill cleft)和鳃孔(gill aperture),所有的硬骨鱼类都具有鳃盖,并有骨骼支持,在外观上只能看到一对鳃孔,鳃盖边缘具有皮质鳃盖膜。黄鳝(合鳃目):左右鳃孔在腹面愈合为一,鳃孔下位,纵裂。,大部分软骨鱼和少数硬骨鱼类在眼后
8、方的一对孔。实质上是一个退化了的鳃裂。板鳃鱼类在水底潜伏时,改用喷水孔引入水流进行呼吸,可避免泥砂进入鳃腔。一般鳐类的喷水孔特别大,鲨类的喷水孔小或退化。,七、喷水孔(spiracle),1、鳍由什么组成?鳍条可分为哪些类型?2、鱼体有哪些鳍?各鳍有何功能?各鳍有哪些特化现象?3、何谓鳍式?解释鳍式所表达的意义。,第四节 鳍,功能:鳍(fin)是鱼类特有的器官,是鱼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组成:鳍由属于内骨胳的支鳍骨(担鳍骨)和鳍条组成,外附肌肉。鳍条可以分为二种类型: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鳍的功能和组成,不分支不分节,为软骨鱼类所特有。“鱼翅”。,角质鳍条(ceratotrichia
9、),由鳞片衍生而来,又称骨质鳍条,为硬骨鱼类所特有。1、分枝鳍条 2、不分枝鳍条 3、假棘 4、鳍棘(真棘),鳞质鳍条(Iepidotrichia),鳍的种类,奇鳍(Median fin):背鳍 dorsal Fin臀鳍 anal fin 尾鳍 caudal fin偶鳍(Paired fin):胸鳍 pectoral fin腹鳍 ventral fin鱼类鳍的组成和鳍条的数目常作为分类的主要根据。,功能:维持直立和平衡,攻击或自卫。数量:背鳍一个、二部分或三部分,或更多部分。有的种类背鳍后面生有一个或若干个小鳍(finlet)(又称副鳍),或脂鳍(adipose fin)。,(一)背鳍,小 鳍
10、:鲭科等鱼类的背鳍和臀鳍后方的一系列的小形鳍,每一小鳍都由1枚分枝鳍条组成。又称副鳍。脂鳍:在背鳍之后的一个小形鳍状物,位于后面的尾柄上,形状肥厚,内无鳍条,由脂肪组成。,小 鳍 和脂 鳍,几种鱼类的背鳍和臀鳍,低等真骨鱼类:背鳍完全由鳍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malacopterygii)。高等真骨鱼类:背鳍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actinopterygii)。软鳍鱼类一般只具有一个背鳍。棘鳍鱼类第一背鳍均由鳍棘组成,故又称为背鳍鳍棘部。,真骨鱼类(辐鳍亚纲除硬鳞总目外的其余8个总目)的背鳍,背鳍的特化,鳐类:背鳍退化,位置移到尾部后端,形状很小。斑鰶及大海鲢等鱼:背鳍的最后一鳍条延长成丝
11、状。体躯延长的鱼:背鳍很长(带鱼)。,鮣:第一背鳍变成位于头顶部吸盘状的印。鮟鱇:第一背鳍特化为一些细长的钓丝。深海鮟鱇背鳍鳍棘顶端的皮瓣能发光。,Sucking disc,(二)臀 鳍,位于肛门与尾鳍之间,其形态与功能基本上与背鳍相似。多数鱼类具有一个臀鳍,但也有些鱼类具有两个,如鳕。鳉形目一些种类(如食蚊鱼)的雄鱼有交配器,为臀鳍一部分鳍条特化而成。,食蚊鱼,功能:推进鱼体运动和转变方向。组成:由鳍条组成,绝无真正的鳍棘。特化:尾鳍退化或没有尾鳍。硬骨鱼类的尾鳍:新月形、深叉形、内凹形、平直形、圆形以及尖圆形等。,(三)尾 鳍,游速快而作长距离洄游的鱼:尾鳍多半呈新月形,尾柄细。游速慢的鱼
12、:多半呈圆形或平直形,尾柄也较粗大。,尾鳍的形状和鱼的游泳速度的关系,(四)胸鳍,功能:运动、转向和维持身体平衡。特化类型:1.扩大为体盘:鳐等.2.特别长大:飞鱼等.3.发达成肉柄:弹涂鱼.4.延长成丝状:马鮁.5.特化成指状:红娘鱼.6.无胸鳍:黄鳝和丝鳗科,(五)腹鳍,功能:协助平衡。腹鳍的不同位置在鱼类分类和研究鱼类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腹鳍胸位或喉位在进化上比较高等。,腹鳍的特化类型1.主要是特化为吸盘,如虾虎鱼,爬岩鳅等.,2.软骨鱼类的鳍脚:所有现代软骨鱼类的雄鱼的腹鳍内侧变为鳍脚,为雄性交接器。,鳍 式,在分类学上,表示鱼鳍的组成、结构和鳍条的类别、数目的公式。是鱼类分类的重要依
13、据之一。通常以各鳍拉丁文的第一个字母代表鳍的类别名称,如“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肛鳍),“V”代表腹鳍,“P”代表胸鳍,“C”代表尾鳍。在有些鳍式中,有时也不采用上述代号,而直接写明各鳍的名称。在鳍式中,大写的罗马数字代表棘(棘条)的数目。阿拉伯数字代表软条(鳍条)的数目,棘或软条的数目范围以“”表示,棘与软条相连时用“一”表示,分离时用“,”隔开。,大黄鱼:D IX,I3134:表示该鱼第一背鳍由89枚鳍棘组成,第二背鳍由 1鳍棘和3134鳍条组成。,宽尾鳞鲀:D,225:表示第一背鳍有 2 鳍棘,第二背鳍有2不分枝鳍条和25分枝鳍条组成。,鲤:D.31522(或一1522):表示鲤
14、只有一个背鳍,它有3枚不分枝鳍条(或以表示3枚假棘)和1522枚分枝鳍条。,2023/2/27,63,2023/2/27,64,2023/2/27,65,第二节 皮肤及其衍生物The skin and its derivatives,第一节 皮肤和腺体第二节 鳞 片第三节 色素细胞和发光器,一、皮肤和腺体,一、皮肤(skin)表皮:起源于外胚层,一般可分为生发层和腺层两部分。鱼类表皮的特点:1.薄而柔软,角质化程度极低,甚至一点也没有。2.具大量单细胞腺。,真皮:起源于中胚层。多数鱼类可细分为三层,即外膜层、疏松层和致密层。大多数鱼类在真皮的疏松层和致密层下面有一层疏松的皮下层,含有色素细胞和
15、脂肪细胞。严格地讲,此层并不属于真皮的范围。,二、腺体(gland),皮肤腺体由上皮细胞衍生而成,包括单细胞腺及毒腺。(一)单细胞腺(unicellular gland)(粘液腺)不同的种类,粘液腺发达程度不同,以圆口类和鳗鲡目种类最发达。粘液腺分泌粘液素,粘液素遇水后成为粘液。粘液素系一种蛋白质类化合物。,粘液的生物学意义,1.可以减少水和鱼体表面的摩擦阻力,增加鱼的游泳速率。2.可以减少细菌或寄生虫类对鱼体的侵袭。3.使鱼体润滑,不易被捕捉,或被捕后易于挣脱滑逃。4.能协助调节皮肤表面的渗透作用。5.有些鱼的粘液还具有类似明矾的净水作用,可使悬浮于水中的泥沙污物迅速沉淀。,(二)毒腺(po
16、ison gland),表皮细胞的衍生物,包括单细胞毒腺和多细胞毒腺。具毒腺的鱼类有三种类型:(1)因咬伤而使其他动物中毒。如海鳝。(2)具有毒性的皮肤粘液腺。如七鳃鳗。(3)具毒刺的鱼类。如虎鲨、鳐、蓝子鱼、毒鲉等。我国约有100多种。,毒鲉,二、鳞 片,大多数鱼类的皮肤中由钙质所组成的外骨骼,被覆在鱼体的全身或一部分,具有保护作用。现生的圆口类体均无鳞片,但它们的古生种类,体外均被有硬甲。现生真骨鱼类大多数体外被有鳞片,仅少数种类无鳞或少鳞,属于进化中的次生现象。三种基本类型:盾鳞、硬鳞和骨鳞。,1.盾鳞,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系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在外形上可分
17、为鳞棘和基板二部分。又称为皮齿(dermal teeth)。鲨、鳐体表的棘刺、锯鲨和锯鳐吻锯两侧的锯齿,均为盾鳞的变异。,2.硬鳞,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系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一般都具有硬鳞质,一般不作覆瓦状排列,鳞片间以关节突相关连。典型的代表为雀鳝、多鳍鱼。鲟、鳇等分布于我国的硬鳞鱼类,其硬鳞不很发达,真正的硬鳞仅分布于尾鳍上缘。,3.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呈覆瓦状排列,由真皮产生。分区:基区(前区)、后区(顶区)、侧区(上侧区和下侧区)分类:圆鳞、栉鳞,骨鳞的结构(一),骨鳞可分为上下二层:下层:纤维层,柔软,由交叉错综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是一片一片地从中心向外缘生长。上
18、层:骨质层,脆而薄,由骨质组成,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地生长。,鳞嵴(ridges):鳞片表面形成的一圈一圈的隆起,又称环片(circuli),它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鳞焦:鳞嵴的中心区域。鳞焦所在位置因种而异,有鳞焦基位、鳞焦顶位或位于鳞片中心。鳞沟:鳞片上从鳞焦向四方辐射排列的凹沟。鳞沟在形状上的变异亦因种而异。,骨鳞的结构(二),鳞片的特化类型,皮状突起:一些鲇形目鱼类;棱鳞:鳞片中央有刺状突起,大部分鲹科鱼类的部分或全部侧线鳞;鲱科鱼类;红娘鱼、绿鳍鱼的背鳍基部两侧;骨板:箱鲀;环状骨片:海龙目;骨刺:鲀形目;绒毛状鳞:单角鲀。,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四、
19、侧线鳞和鳞式,侧线鳞:在鱼体两侧的有侧线管穿过的鳞片。侧线鳞的数目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表达式。鳞式的写法是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如,鲤鱼的鳞式是表示鲤鱼的侧线鳞(被侧线孔所穿过的鳞片)为3438片,侧线上鳞(自侧线到背鳍前端的横列鳞)为5片,侧线下鳞(自侧线到臀鳍起点基部的横列鳞)为8片。少数鱼类没有侧线,这些鱼的鳞片数以体侧纵列鳞数和横列鳞数来记录。,鳍式 D.XII-910;A.III-8;鳞式5357 8/1516.,第三节 骨骼系统 The skeletal system,1、鱼类骨骼的分类。2、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的骨骼系统各有何特点?3、尾鳍的四种
20、类型。,鱼类骨骼的分类,鱼类的骨骼,是支持身体和保护内脏器官的重要组织,骨骼外附有肌肉,共同协作,以进行运动。鱼类的内骨骼就性质来说,有软骨和硬骨两大类。圆口类、软骨鱼类的骨骼终生保持软骨,真骨鱼类的骨骼多为硬骨。从发生上看,具有硬骨的真骨鱼类比具有软骨的软骨鱼类高等。,按骨骼位置分,内骨骼的形成,典型的骨骼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膜质期、软骨期及硬骨期。硬骨根据发生过程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软骨化骨:这种硬骨的发生是完整地经过以上三 个阶段的;膜骨:由膜质期直接经硬骨细胞骨化而形成的硬骨,它不经过软骨期。,一、主轴骨骼(axil skeleton),(一)头骨(skull),脑颅:上部,包藏脑
21、及视、听、嗅等感觉器官。咽颅(或脏颅):下部左右,包含口咽腔及食道前部。,1.脑 颅,软骨鱼类:头骨完全为软骨,没有骨片分化,由整块软骨构成,又称原颅。,硬骨鱼类:骨化为许多小骨片,有软骨化骨,也有膜骨。分为四个区域:鼻区、眼区、耳区及枕区,分别包围嗅囊、眼球、内耳及枕孔。围眶骨:围绕眼眶四周的一组骨片。各种鱼的数目不等,鲤鱼共有6块,眶下骨5块,其中位于眼前方的第一眶下骨可称为眶前骨或泪骨,眶上骨1块。,Skull of carp(Cyprinus carpio),2.咽 颅,又称咽弓,由包含口咽腔及食道前部的颌弓、舌弓及鳃弓组成。一般有七对咽弓:第一对:颌弓第二对:舌弓第三至第七对:鳃弓,
22、软骨鱼类的咽颅,硬骨鱼类的咽颅,头骨的形状与构成状况各类别有所差别,在鱼类分类上常依此作为分类的重要根据。重要骨片:,鲈鱼的颌弓和鳃盖骨,(二)脊柱(vertebral column),由脊椎骨(vertebra)组成。功能: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种类:躯椎、尾椎 特点:椎体前后面呈凹漏斗形,其中容纳残余脊索,为双凹型椎体。,人的椎骨,肋凹,躯椎,椎体;髓弓:由两侧的髓板及间插片相间排列而成。髓弓围成的空腔为椎管,内藏脊髓;髓棘:由左右成对的三角形小骨片所组成,彼此由韧带相连;椎体横突:躯椎腹面两侧的一个小突起。,尾椎,椎体髓弓和髓棘脉弓和脉棘:为尾椎特有,在椎体下方成弧形,所围成的空
23、腔为脉管,内藏尾动脉和尾静脉,脉弓腹面会合处为脉棘。无椎体横突,韦伯氏器,为鲤形总目的鱼类所具有,位于椎骨两侧,由第13椎骨所分化而成的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角骨所组成的连接鳔和内耳的一组小骨片。,(三)肋骨(rib)及肌间骨(intermuscular bone),鱼类的肋骨可分背肋及腹肋两类。,肋骨 是中轴骨骼的一个组成部分。肋骨与椎体横突相关节,起到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鱼类的肋骨可分为两大类,即背肋和腹肋。1、软骨鱼类板鳃亚纲的肋骨也是软骨,位置在水平隔膜内,从发生上分析仍属腹肋。全头亚纲无肋骨。2、硬骨鱼类一些鱼类既有背肋,也有腹肋,如鲈形目的一些鱼类;鲤科鱼类只有腹肋。
24、肌间骨 见于低等真骨鱼类,如鲱形目及鲤形目等,它是分布于椎体两侧肌隔中的小骨。1、分布于轴上肌的每一肌隔中的称上肌间骨,是由髓弓基部发生的。2、分布于轴下肌每一肌隔中的称下肌间骨,是由椎体两侧生出的。3、肌间骨随着鱼类的演化而逐渐减少,到鲈形目等已完全消失。,鱼类的肋骨可分为两大类:背肋(Dorsal rib)和腹肋(Ventral rib)。,哺乳类,肌隔(Myocommata,Myosepta):在体侧一系列按节整齐排列呈锯齿状的肌节(Myotome)间把肌节隔离的结缔组织。水平隔膜(Horizontalseptum):在体侧中央将大侧肌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即轴上肌与轴下肌)的结缔组织。背
25、肋就长在肌隔与水平隔膜相切的地方,位于轴上肌与轴下肌之间。腹肋长在肌隔与腹膜相切的地方,恰在腹膜的外面和肌肉层的内面。鱼类的肋骨是单头式的,即肋骨基部仅有一关节头与内面相关节。软骨鱼类板鳃亚纲的肋骨也是软骨,位置在水平隔膜内,从发生上分析仍属腹肋,躯干部最前的几个椎体无肋骨,尾部除最前几个椎骨具肋骨外,余均缺。全头亚纲无肋骨。,二、附肢骨骼(appendicular skeleton),包括奇鳍的支鳍骨、偶鳍的支鳍骨和带骨,1、奇鳍的支鳍骨,包括背、臀鳍的支鳍骨和尾鳍的支鳍骨。,背鳍和臀鳍 古鳍鱼类:支鳍骨数目 鳍条数目 新鳍鱼类:支鳍骨数目 鳍条数目 支鳍骨节数:软骨鱼类、低等硬骨鱼类三节
26、高等真骨鱼类二节或一节,尾鳍的支鳍骨由尾部椎骨后端的骨骼发生特殊变化而形成的。分为四种类型:歪型尾(A、B)原型尾正型尾(C)等尾鳍(D),原尾:脊柱的末端平直,将尾鳍分为完全对称的上下2叶。见于圆口纲,现代鱼类仅见于胚胎期和刚孵出不久的仔鱼。歪尾:脊柱的末端折向上翘,伸入尾鳍上叶,将尾鳍分为不对称的上下2叶。如鲨鱼。正尾:脊柱的末端仍向上翘,但仅达尾鳍基部,尾鳍内部不对称,而外形是对称的上下2叶。如大多数硬骨鱼类。等尾:尾鳍内部、外形均对称。如鳕鱼,七鳃鳗,2、偶鳍的支鳍骨和带骨,支持胸鳍的骨骼为肩带,支持腹鳍的骨骼为腰带。现代的圆口类无偶鳍。,软骨鱼类:肩(腰)带骨鳍基骨支鳍骨鳍条 硬骨鱼
27、类:肩(腰)带骨支鳍骨鳍条 越级支持:硬骨鱼类越过鳍基骨出现“带骨支鳍骨鳍条”甚至“带骨鳍条”的现象 胸鳍 软骨鱼类:肩带肩胛骨乌喙骨 鳍基软骨(34块)前鳍基骨中鳍基骨后鳍基骨 辐状软骨支鳍软骨 硬骨鱼类:肩带骨(67块)支鳍骨(4块)初级肩带肩胛骨乌喙骨中乌喙骨(高等真骨鱼类无)次级肩带上匙(锁)骨匙骨后匙骨(12块)腹鳍:无名骨支鳍骨(1块),Pectoral girdle of perch(left side),第四节 肌肉系统The muscular system,一、肌肉分类1、平滑肌:非随意肌(内脏肌)主要构成血管,消化管,尿殖管壁等2、横纹肌:骨骼肌随意肌主要构成体壁,附肢,食
28、道,咽部,眼球等部肌肉 心脏肌非随意肌(内脏肌)构成心脏,二、肌肉的结构,横纹肌按着生部位不同可分为:1.体节肌:(1)中轴肌:头部肌肉:眼肌 躯部肌肉:大侧肌轴上肌、轴下肌 棱肌(硬骨鱼的背中央和腹中央,左右的大侧肌之间,有纵行细长的肌肉,背部的为上棱 肌,腹侧的为下棱肌)(2)附肢肌:奇鳍肌:背鳍肌,臀鳍肌,尾鳍肌 偶鳍肌:肩带肌,腰带肌2.鳃节肌:主要支配上下颌和鳃盖的开闭。,(一)中轴肌,躯部肌肉,梭鱼体侧浅层肌肉,眼 肌,(二)附肢肌肉,1奇鳍肌肉,2偶鳍肌肉,(三)鳃节肌,三、肌肉的变异发电器官,鱼类的发电器官除电鲇之外,其余都是由肌肉衍生而成。其来源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由尾部肌肉
29、变异而成:如电鳗、鳐属、裸背鳗等。由鳃肌变异而成:如电鳐;由眼肌变异而成:如电瞻星鱼;由真皮腺体组织特化而成:如电鲇。,鱼类的发电器官一般由许多称为电细胞或电板的盘状细胞构成,许多电细胞一个个叠成柱状构造,每个电细胞都有神经分布,有电细胞的一面为负极,另一面为正极。发电器官的动作电位是由每个电细胞的电位相加而成,发电器官产生的电位取决于每柱电细胞的数目,而电流强度则取决于每柱电细胞横切面的总面积。发电鱼类常在防御敌害、捕食或求偶时放电。,四、肉毒鱼类,种类:全世界约有肉毒鱼类300多种,我国约有30多种。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我国分布在南海诸岛、广东沿岸、东海南部和台湾一带。毒性:肉毒
30、鱼类的肌肉或内脏部分含有“雪卡”毒素,这种毒素对热十分稳定,一般不为加热或胃液所破坏。不溶于水,溶于脂肪,为一神经毒。含毒原因:与其摄食习性有关,有毒物质随食物链传递。如藻食性鱼类摄食有毒藻类,而将毒素积累体内,当肉食性鱼类捕食了这种鱼类后,毒素在肉食性鱼类体内积累而使其成为有毒鱼类。毒素对鱼体本身无害。这两种鱼类都会使人中毒。,中毒反应:食用后1-6小时出现,口唇出现刺痛、麻木、恶心、呕吐、腹泻。有的会出现冷热倒错,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利用:可提取具有特定疗效的神经或胃肠药物。主要种类:鼠鱚、棕点石斑鱼、云斑栉鰕虎鱼、九棘鲈、鳃棘鲈、若干裸胸鳝、若干笛鲷、若干隆头鱼、若干刺尾鱼等。高组胺鱼类:有些鱼肌肉本身无毒,但组氨酸含量较高,如蓝圆鲹、鲐鱼等。如保鲜不好,变质,组氨酸分解,产生组胺和秋刀鱼毒素。食用后有的会过敏、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