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金融监管制度比较new【ppt】 .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7019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金融监管制度比较new【ppt】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外金融监管制度比较new【ppt】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外金融监管制度比较new【ppt】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外金融监管制度比较new【ppt】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外金融监管制度比较new【ppt】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金融监管制度比较new【ppt】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金融监管制度比较new【ppt】 .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外金融监管体制对我国的启示,目录,金融监管理论概述,外国金融监管理论学派,中外金融监管体制(美、英、中),中外金融监管体制比较,金融监管理论学派,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米赛斯和哈耶克-主张完全自由的经济,观点:政府插手过多才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政府每一次刺激经济的 大繁荣背后必然有经济的大萧条,经典比喻:拥有的材料只够盖一座小房子,但人为干预要盖大房子,必然材料不够,张维迎市场的逻辑推崇奥地利学派,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拉美实行新自由主义,即政府听凭市场机制自由发挥作用,不要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任何干预。当时拉美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短时间内完全解除国家对金融和企业的管制,实行金融自

2、由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不但没有取得原来所设想的强劲的经济增长,反而引发了不可收拾的金融危机,使国内经济陷入难以自救的困境,收入不平等现象增加,失业率急剧上升,财富分配不平衡,社会贫困现象严重。,金融监管概述,金融监管有效性,小结,金融监管必要性,金融体系脆弱论,监管追逐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委托代理论,公共该理论建立在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础上一种回应,金融监管必要性,“代表假说”,总结,金融监管是必要的,通过监管可以控制金融系统的风险,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但若监管不当或监管过度,将会加大监管成本,降低金融市场效率,甚至阻碍金融业的发展。在现实中,金融监管从未退出金融领域

3、,即使是在放松管制呼声最高的国家,监管仍然存在。从表面上看这些国家的监管放松了,实际上监管机构一方面取消了过时的、无效的监管条例,而另一方面又针对新的金融形势制定出相应的、更为适宜的、更规范的监管措施。因而,监管机构所要做的不应是撤离金融领域或是一味固守传统监管模式,而是寻找金融监管的最优范围和最佳形式,这个过程是遵循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不断自我调整和完善的过程。因此监管的哲学应该是辩证地看待监管,盲目推崇和全盘否定都是不可取的。,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监管成本论,监管俘虏论,监管供求论,监管失灵论,监管寻租论,有效性,然而,0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监管机构形成了对现行金融监管系统进行改革的共识

4、,但最主要的问题是对金融监管边界的重新界定,简单的说,就是政府在金融监管中扮演的角色,政府应不应该管,管多少的问题以及怎样管,全球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共识,中外金融监管制度,美国,英国,中国,英国是典型的高度集中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英国只在联邦政府设置的金融监管机构英国金融服务局,各地方政府没有金融监管机构。其监管对象大约包括约1万家金融机构和18万名个人。金融机构包括:投资咨询公司5000家、基金管理公司1300家、证券公司1400家、保险公司800家、银行650家、交易所和登记结算公司10家等,英国金融监管制度简介,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改革

5、措施。2009年,保守党上台后推行了更为系统和严格的改革方案,打破了英格兰银行、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财政部“三权分立”的监管模式。FSA将被分拆,其相关职能将由央行框架内的三个机构承担(金融政策委员会(Financial Policy Committee,FPC)、审慎监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PRA)、金融行为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英格兰银行被赋予全面监管的权力,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在微观审慎监管层面,采用“双峰监管”模式,加强对金融消费

6、者的保护,同时设立了特殊处理机制以应对突发事件。发布了2009年银行法和改革金融市场白皮书。1.2009年银行法 2009年2月21日,英国的2009年银行法生效。具体改革内容如下:(1)赋予英格兰银行在预防和应对金融风险这一更大的责任和权限;(2)在英格兰银行董事会下设立金融稳定委员会FSC;,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3)进一步强化英格兰银行对支付系统的监管;(4)设立特别应对机制(Special Resolution Regime),以便对陷入危机的银行进行快速干预;(5)更加有力的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同年3月18日,英国金融服务局宣布了金融监管方案,将FSA的金融监管权限从单一的金融机构,

7、扩大到系统性风险的监管。,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2.改革金融市场白皮书 2009年7月8日,针对强化金融监管提出了政策性建议:(1)成立金融稳定理事会,它是一个法定委员会,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利,由财政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监管局三方组成。(2)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金融服务局的职能。(3)密切关注“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企业”。这些企业具有规模庞大、金融业务活动涉及面广和市场影响力大的特点。(4)管理系统性风险。,英国金融监管新框架,美国金融危机之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呈现“双重多头”的特点:“双重”是指联邦和各州均有金融监管的权力,“多头”是指有多个部门负有监管职责如美联储、财政部、储蓄管理局、存款保险公司、

8、证券交易委员会等近十个机构,这充分体现了分权和制约的原则。,美国金融监管体制,2010 年 7 月 21 日通过的 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 被誉为上世纪 30 年代以来金融监管方面最大的立法变革。法案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衍生产品市场监管、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和高管薪酬、改革破产清算机制七个方面对美国的金融监管制度进行了改革。,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随着金融的全球化发展和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双重多头”的监管体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真空,并使一些风险极高的金融衍生品成为监管的“漏网之鱼”,加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相对反应慢和时滞长,导致次贷危机的爆发。因而

9、,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深和金融创新深化,金融监管由分业监管、多头监管的模式向综合监管、统一监管模式转变已是大势所趋。,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趋势,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的普遍共识的金融监管理论更加强调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认为金融体系中的政府角色应该界定为强有力的风险监控者和市场推动者,“全球重新进入国家资本主义时代”的观点,认为后危机时代只不过意味着世界“正在远离自由市场、信贷宽松、高风险交易和高薪的黄金时代,进入一个以紧缩银根、加强管制、减少投机和政府过多干预市场为特征的新时期”,后危机时代,后危机时代的普遍共识的金融监管理论更加强调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认为金融体系中的政府角色应该界

10、定为强有力的风险监控者和市场推动者,“世界进入政治全球化时代”的观点认为,经过上世纪 90 年代的无规则全球化时代和 2001 年至 2008 年的混乱全球化时代之后,政治全球化时代的大门正在开启,“一种政治全球化正围绕各种金融监管机构逐渐成形,以制衡市场全球化并使其维持稳定”。法国尼古拉巴弗雷:伦敦峰会:21 世纪新秩序,新经济结构,倡导者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2012.6月召开了新结构经济学3.0研讨会,“新结构经济学”采纳了“旧结构主义”关于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产业机构不断调整和升级的过程这一观点,提出了国家应该在发现、培育和扶持具有比较优势产业上扮演积极的角色。,中外金融监管制度共同性,中外

11、金融监管制度不同比较,中外金融监管制度差异性,Click t add title in here,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中外的金融监管制度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各自的差异,1,2,中外金融监管制度比较,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Click to d title in here,中外金融监管制度共同性,新巴塞尔协议成为国际性准则,新巴塞尔协议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国际银行业监管规范。是“1988年协议”的最新版,现有100多个国家正在使用。由国际结算银行BTS下属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内容:三大

12、支柱-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市场约束(信息披露最好每半年一次,对于过时就失去意义的披露信息如风险披露,最好每季度一次),协同作用:各国在国际化大背景下都成为巴塞尔协议成员,遵循规则是其职责。各国追寻在统一的国际规则下加之本国监管的特色从而将金融市场风险降到最低。即:1+12,新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的发起者之一,已经形成系统的指标体系来保持金融机构的安全性与内外监管的配合,1975年2月,英国就成为第一批齐集瑞士巴塞尔、成立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国家。该委员会成员国的中央银行达成的若干重要协议,2007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基本协议指导意见,标志我国启

13、动了此项工程。实行分类实施,分布推进,分布达标。,美国,英国,中国,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对协议的应用,美国评价金融机构经营盈利性考虑的风险因素,各国央行监管职责趋于一致,各国央行还是淡出金融市场的监管系统,开始由机构监管权转向功能监管权(检查监督权),中国人民银行:履行对金融业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职能-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监督管理外汇市场-,英格兰银行:负责英国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及基础设施(如支付系统)特殊支持作用1997年将监管任务交与FSA,美联储:1.防范和管理金融危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制定货币政策和监管银行的双 重职能有助

14、于中央银行应对金融稳定所面临的潜在威胁2.货币总监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州级监管部门 对其监管职能的稀释作用,中外金融监管制度差异性,金融监管模式比较,中国金融市场历程来看,金融产品种类较少,主要以银行存贷款为主,证券市场发展短短四十年,金融衍生品市场初步形成。我国的监管模式是建立在适应我国的特殊国情上,结构单一。国外金融监管模式较为完善,以英美为代表,完成了从机构监管到功能监管的过度。因为国外金融市场始于工业革命以后,有较长的历史背景。,金融监管模式比较,优点,缺点,金融服务管理局,多线多头,分权制衡的伞形监管模式,优点,缺点,银行业风险监管比较,结论,骆驼(CAMELS)评价体系,

15、中国银行风险监管弱于国外银行,盈利状况重视程度,资产安全性重视程度银行业务范围,比率(RATE)风险监管体系,中、美,英,FBA:风险评估 监管措施 价值评估,指标:CAMELB(资本,资产,市场风险,盈利,债务 业务)COM(控制与,组织管理),中美风险监管比较,比较,1.资本安全性重视程度(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中国美国2.盈利状况重视程度 中国美国3.银行业务范围(信贷规模)中国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比较,95年英国巴林银行事件,?,?,07年美国次贷危机,?,?,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比较,中国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学习美国,但是缺乏定量化监管指标,监管项目细化不够,应吸收英国模式的优点

16、,金融服务局FSA统一监管,三级风险监管体系,英,中美,对于长期投资性资本账户中使用金融衍生品的管制性资本费用监管考察的因素:提供/不提供资金、支付结构、资产误配、货币误期限误配和一篮子产品,第一级:期货交易所第二级:行业自律体系第三季:政府主管机构,证券市场监管比较,证监会统一监管上市保荐制度保证金制度,国家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的监管为主自律性行业协会、证券交易所只是起到协调作用,分散自律型监管模式,(l)通常没有制定直接的证券市场管理法规,而是通过一些间接的法规来制约证券市场的活动(2)没有设立全国性的证券管理机构,而是靠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如证券交易所、证券商协会等进行自我监管。,缺点

17、,上市保荐制度,上市公司上市需要保荐机构进行保荐,具有保荐代表人资格的从业人员具体负责保荐工作,保荐机构一般为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期间分为尽职推荐和持续监督两个阶段-保荐机构在企业上市前要对企业进行辅导和尽职调查,在推荐文件中对发行人的信息纰漏质量、发行人独立性和持续经营能力作出必要承诺,保证基金制度,来源,基金监督管理,证券公司被撤销、关闭,破产或被证监会实施行政接管,托管经营等强制性监管措施时安有关规定对债权人予以偿付,证券公司营业收入0.5%-5%证券交易所在封签基金分被打倒规定的上限后,产生的脚已经收费的20%其他,成立保护基金公司,保护基金筹集、管理使用的国有独自公司 要求上市公司定

18、时向保护基金公司报送财务、业务等经营管理信息和资料,保证基金用途,对在金融市场中参与消费金融类产品(如存款、贷款、支付)等金融产品服务的人群的保护。,金融消费者保护,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的比较,中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 金融消费者立法,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 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的比较,中外比较,空白,无明确规定及立法相关,美国2012年金融监管改革后机构设置,中外金融监管对我国的启示,国际化与中国特色,分业监管到混业监管的过度,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国际化交流的加强,突破分业监管的局限,创新新的监管模式成为必然趋势,完善立法体系,结合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法带给我们的启示

19、,金融产品的创新速度要与立法同步,金融监管制度的务实性改革,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体系过于集中,谁来监管监管者?为何减少监管机构的寻租行为,构想模式1,国务院,中央金融监管委员会,综合业务,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改革体制变动不大,阻力小-适合中短期改革,构想模式2,国务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系统性风险控制专门委员会,信息纰漏专门委员会,信托和组合基金专门委员会,证券投资市场专门委员会,银行专门委员会,保险专门委员会,衍生金融工具专门委员会,消费者保护专门委员会,使用时,直接删除本页!,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使用时,直接删除本页!,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使用时,直接删除本页!,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精品课件,你值得拥有!,L/O/G/O,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