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相的结构基础知识培训资料.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70202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85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金相的结构基础知识培训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合金相的结构基础知识培训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合金相的结构基础知识培训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合金相的结构基础知识培训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合金相的结构基础知识培训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金相的结构基础知识培训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金相的结构基础知识培训资料.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合金相结构,合金: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熔炼、烧结或其他方法组合而成并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组成合金的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一般,组元就是组成合金的元素(化合物)。E.g.黄铜,铁碳合金。相:指金属或合金中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结构和性质,并与其它部分有明显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合金相基本上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中间相)两大类。,组织:由尺寸、形态和分布方式不同的一种或多种相构成的总体,以及缺陷,损伤。宏观组织(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观察)显微组织(用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组织(电子显微镜观察)相组织材料,相的分类及影响因素,相: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影响因素:1)负电

2、性因素2)原子尺寸因素3)电子浓度因素,2.3.1.固溶体(solid solution)固溶体是以某一组元为溶剂,在其晶体点阵中溶入其他组元原子(溶质原子)所形成的均匀混合的固态溶体,它保持着溶剂的晶体结构类型。按溶质原子在溶剂点阵中所处的位置,可将固溶体分为置换固溶体(substitutional solid solution)和间隙固溶体(interstitial solid solution)。,(1).置换固溶体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中形成固溶体时,溶质原子占据溶剂点阵的阵点,或者说溶质原子置换了溶剂点阵的部分溶剂原子,这种固溶体就称为置换固溶体。金属元素彼此之间一般都能形成置换固溶体,

3、但溶解度视不同元素而异,有些能无限溶解,有的只能有限溶解。,(a)完全互溶的液态Cu-Ni合金单相液体;(b)完全互溶的固态Cu-Ni合金单相固溶体;(c)WZn 39%的Cu-Zn合金中由固溶体和化合物CuZn两相组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主要取决于:a.晶体结构,b.原子尺寸,c.化学亲和力(电负性),d.原子价a.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相同是组元间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必要条件。b.原子尺寸因素-原子半径差r15时,有利于形成溶解度较大的固溶体;而当r15时,r越大,则溶解度越小。,合金元素在铁中的溶解度,c.化学亲和力(电负性因素)-合金组元间电负性差愈大,倾向于生成化合物而不利于形成固溶体;只有

4、电负性相近的元素才可能具有大的溶解度。d.原子价因素-在某些以一价金属(如Cu,Ag,Au)为基的固溶体中,溶质的原子价越高,其溶解度越小。,元素的电负性(虚线表示铁的电负性数值),铜合金的固相线和固溶度曲线,银合金的固相线和固溶度曲线,(2).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间隙固溶体。形成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原子通常是原子半径小于0.1nm的一些非金属元素。如H,B,C,N,O等。间隙固溶体的溶解度与溶质原子的大小有关,还与溶剂晶体结构中间隙的形状和大小等因素有关。E.g.-Fe中W(c)=2.11%,-Fe中 W(c)=0.0218%。,(3).固溶体的微观不均匀性,完

5、全无序的固溶体是不存在的。在热力学上处于平衡状态的无序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分布在宏观上是均匀的,但在微观上并不均匀。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甚至会呈有规则分布,形成有序固溶体。这时溶质原子存在于溶质点阵中的固定位置上,而且每个晶胞中的溶质和溶剂原子之比也是一定的。有序固溶体的点阵结构有时也称超结构。,(4).固溶体的性质和纯金属相比,由于溶质原子的溶入导致固溶体的点阵常数、力学性能、物理和化学性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a点阵常数改变 对置换固溶体而言,当原子半径rBrA时,平均点阵常数增大;当rBrA时,平均点阵常数减小。对间隙固溶体而言,点阵常数随溶质原子的溶入总是增大的。,b产生固溶强化 和纯金

6、属相比,固溶体的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由于溶质原子的溶入,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c物理和化学性能的变化 固溶体合金随着固溶度的增加,点阵畸变增大,一般固溶体的电阻率升高,同时降低电阻温度系数。E.g.Si溶入-Fe中可以提高磁导率;不锈钢中至少含有13以上的Cr原子。,2.3.2.金属化合物组元在固态下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物质。两组元A和B组成合金时,除了可形成以A为基或以B为基的固溶体(端际固溶体)外,还可能形成晶体结构与A,B两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由于它们在二元相图上的位置总是位于中间,故通常把这些相称为(金属化合物)中间相。中间相可以是化合物,也可以是以化合物为基

7、的固溶体(第二类固溶体或称二次固溶体)。,(1).金属化合物的特点a.晶体结构不同于组成元素。组元原子在中间相中各占一定的点阵位置,呈有序排列。b.大多数中间相中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属于金属键与其他典型键(如离子键、共价键和分子键)相混合的一种。因此,它们都具有金属性。c.中间相通常可用化合物的化学分子式表示。,(2).金属化合物的分类电负性、电子浓度和原子尺寸对中间相的形成及晶体结构都有影响。据此,可将中间相分为:1)正常价化合物2)电子化合物 3)原子尺寸因素有关的化合物4)超结构(有序固溶体),1)正常价化合物正常价化合物服从原子价规律,即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并可用化学分子式来表示。形成条件

8、:通常由金属与电负性较强的A,VA,A族的一些元素形成。如Mg2Pb,Mg2Sn,Mg2Si等。正常价化合物的稳定性与组元间电负性差有关。电负性差愈小,化合物愈不稳定,愈趋于金属键结合;电负性差愈大,化合物愈稳定,愈趋于离子键结合。,特点:正常价化合物符合化合价规律。组元原子间的结合往往含有金属结合的成分。正常价化合物的分子式一般有AB,A2B(或AB2),A3B2型。正常价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脆性。,2)电子化合物电子化合物不遵循原子价规律,而是按照一定的电子浓度组成一定晶体结构的化合物。是指化合物中价电子数与原子数的比值。形成条件:由IB族元素与IIB、IIIA、IVA族元素所组成。,特

9、点:电子浓度是决定晶体结构的主要因素。原子间的结合方式系以金属键为主,故电子化合物具有明显的金属特性。电子化合物虽然可用化学分子式表示,但不符合化合价规律,而且实际上其成分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因此其电子浓度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常见的电子化合物及其结构类型,3)与原子尺寸因素有关的化合物当两种原子半径差很大的元素形成化合物时,倾向于形成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一般是由原子半径较小的非金属元素如C,H,N,B等与金属元素(主要是过渡族金属)Fe、Cr、Mo、W、V等组成。Notice!间隙固溶体与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的区别。,间隙固溶体:指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10、。间隙相:非金属原子半径与过渡族金属原子半径之比小于0.59形成的化合物具有较简单的晶体结构,称间隙相。如WC,TiN,VC间隙化合物:非金属原子半径与过渡族金属原子半径之比大于等于0.59,形成的化合物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称间隙化合物。,4)超结构(有序固溶体)对某些成分接近于一定的原子比(如AB或AB3)的无序固溶体中,当它从高温缓冷到某一临界温度以下时,溶质原子会从统计随机分布状态过渡到占有一定位置的规则排列状态,即发生有序化过程,形成有序固溶体。超结构的类型较多。,(a)Cu3Au I型超点阵,(b)CuAu I型超点阵,(c)CuAu II型超点阵,几种典型的超结构,(3).金属间化

11、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原子键合和晶体结构的多样性,使得其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1)具有超导性质的金属间化合物,如Nb3Ge,Nb3Al,Nb3Sn,V3Si,NbN等。(Nb:铌)2)具有特殊电学性质的金属间化合物,如InTe-PbSe,GaAs-ZnSe等在半导体材料用。3)具有强磁性的金属间化合物,如稀土元素(Ce,La,Sm,Pr,Y等)和Co的化合物,具有特别优异的永磁性能。,4)具有奇特吸释氢本领的金属间化合物(常称为贮氢材料),如 LaNi5,FeTi,R2Mg17和R2Ni2Mg15。(R等仅代表稀土 La,Ce,Pr,Nd或混合稀土)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储能和换能材料。5)具有耐热特性的金属间化合物,如Ni3Al,NiAl,TiAl,Ti3Al,FeAl,Fe3Al,MoSi2,NbBe12。ZrBe12等不仅具有很好的高温强度,并且,在高温下具有比较好的塑性。,6)耐蚀的金属间化合物,如某些金属的碳化物,硼化物、氨化物和氧化物等在侵蚀介质中仍很耐蚀,若通过表面涂覆方法,可大大提高被涂覆件的耐蚀性能。7)具有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和消震性的金属间化合物,如 TiNi,CuZn,CuSi,MnCu,Cu3Al等已在工业上得到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