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分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及其分类.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宽泛的概念,从材料的选择、详略的处理、结构的安排到各种写作手段的运用都是技巧问题材料方面的虚实结合、宾主相衬、以小见大;结构方面的总与分、断与续、设悬与铺垫等;表现方面的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渲染烘托、意境创造等等都是。,一、抒情手法二、描写手法三、修辞手法四、表达方式五、炼字,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抒情手法,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反写他人,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功业难就的悲愤和
2、失意苦闷的情怀。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直接抒情,先讲讲抒情方式吧!,问题:这首诗通过什么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及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
3、的对象。,绝句二首(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问题:试分析全诗抒发的感情及抒情方式。,【析】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乐(哀)景哀(乐)情,关于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乐景:色彩亮丽,生机盎然之景(花红柳绿、鸟鸣、日出等)哀景:色彩暗淡,萧索悲凉之景(日落,花落,落木,秋风、残阳、猿啼等)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乐景)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哀景),托物言志,
4、蝉 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问题:简析这首诗所言之志。,分析: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台 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分析:全诗以
5、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用典故抒情,用事,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鉴赏诗
6、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 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 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 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绝句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分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身困敌人手中,心想远方妻儿,仰头望月,寄情于此,抒发诗人对远方妻儿的思念之情。可是,诗人不说自己如何抬头
7、见明月,低头思亲人,而是从对面写来,想象出一幅妻儿月下思亲图。诗中洋溢着妻子思念丈夫之情,而诗又出于丈夫之手,自然可以使人感知丈夫忆念妻子之情。诗人一改从正面落墨写对家人的思念,而从反面涉笔,别开生面,自辟蹊径。,反写他人,描写手法,、渲染、烘托(正衬、反衬)、白描、动和静(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和实(虚实结合、以虚衬实)、欲扬先抑 7、远近结合8、不同的感觉相结合,渲染,初见嵩山 张耒(宋)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渲染的种类有:景物渲染、环境渲染、气氛渲染、细节渲染、情绪渲染、行为渲染、语言渲染等。,烘托(衬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
8、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分为“正衬”“反衬”。可以是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声衬静”“以闹衬静”;更多的是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上文两句诗,即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
9、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月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白描,动静结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画面生动、活泼,有情趣;景色富有生气)以动衬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突出特点,加深印象),秋思表现的是行客思念故乡的常情,前三句平平常常,“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好,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在平庸的叙述中失掉了艺术的光辉,然而,最后结出“行人临发又开封”,使境界突现,形神逼露,骤然振起了全篇的精神,秋
10、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鸣铮金栗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李端听筝以“时时误拂弦”的细节,传达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情态,细节描写,虚实结合:,虚: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11、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鹿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实:“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梦游天
12、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结合: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游园不值叶绍翁(南宋)应怜履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
13、看到了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请从观察角度的变化角度来赏析。,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此诗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方式,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表现了诗人登山时的喜悦之情和勇于攀登的精神。,不同的感觉相结合,长门怨(其一)刘皂 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说说
14、“滴”妙在何处。,首尾照应,使诗歌在结构上有浑然一体之感。,金陵怀古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乌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1分)“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2分)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1分),开门见山是指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开头一
15、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层层深入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诗歌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写起,由远及近,视线移到织女星,织女织成布才能与牛郎相会,可是终日织不成,急
16、得泪如雨下。相隔浅浅的一道银河,就是不能相会。诗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哀怨动人。,卒章显志作为一种言志的结构方式,是指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比兴,古代诗歌的修辞方法,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分析:首句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第二句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
17、洁。,游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问题:“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报答的。,1、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比喻、象征、夸张等,比喻、象征、夸张等,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18、(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山园小梅 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分析:采用 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的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分
19、析: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解释下列诗句的大意,体会其结构特点。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主人下马客在船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十日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理解: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理解:烟和月笼着寒水和沙,理解:主人和客人都下马,主人和客人都在船,理解: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今始为君开。,理解: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20、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一般直接描写某种环境,是比较难于突出的,而通过对比则往往能增强效果。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白居易轻肥: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
21、旱,衢州人食人。通过宦官与百姓生活的对比,无情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参考答案:首句“隔彩霞”渲染了奏乐的环境,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来得具体高妙;第四句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的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何等绚丽的景象,她意味着笙乐的明媚、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问题:该诗使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注:凤吹,笙的别称。因笙这种乐器由多根簧管组成,参差如凤翼,声音清亮,宛如凤鸣,故得名
22、。传说中仙人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首句就由此作想,说笙曲似从天降,极言其超凡入神。,通 感又叫“联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在于强调,既使形象鲜明思想突出感情强烈,又使行文前后呼应起伏跌宕获得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唧唧复唧唧 木兰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重复使用,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蓄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竹枝词 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
23、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道是无晴却有情”。,借代,1、特征: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体。,2、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古诗中用到借代的例子很多,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终岁不闻丝竹声”中以“丝竹”代音乐。“门前冷落鞍马稀”中的鞍马代“客人”(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以“杜康”代酒(曹操短歌行)。,登高 唐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析:,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双调蟾宫曲 怀古 元 阿鲁威,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设问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
25、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叠题乌江亭 宋 王安石,有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析:,“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反问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记叙(叙述),“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议论,“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26、。,古代诗歌的分类,诗:一、内容、咏物诗、山水诗、民生诗、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边塞诗、咏史诗,二、表达方式、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格律、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四、字数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词:豪放派、婉约派,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白居易最出名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归嵩山作 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1、这首诗中,作者的心境如何?,2、颔联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清澈的河川环绕
27、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