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佛家参禅悟道.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75488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佛家参禅悟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四讲佛家参禅悟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四讲佛家参禅悟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四讲佛家参禅悟道.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四讲佛家参禅悟道.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佛家参禅悟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佛家参禅悟道.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佛家参禅悟道,一、坛经故事二、性本自净三、渐修顿悟,一、坛经故事,1、关于慧(惠)能2、关于坛经,1、关于慧能,慧能,是中国禅宗的第六祖。俗姓卢,先世河北范阳(今涿县)人,其父谪官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东),唐贞观十二年()生慧能,遂为广东新州人。慧能幼年丧父,后移南海,家境贫困,靠卖柴养母。,有一天,能在市中,闻客店有人诵金刚经,颇有领会,便问此经何处得来,客人告以从黄梅东冯茂山弘忍禅师受持此经。他因之有寻师之志。咸亨初(),他把母亲安顿后,即北行。慧能于咸亨三年()到了黄梅东山。,弘忍见着他即问:居士从何处来,欲求何物?慧能说:弟子是岭南人,唯求作佛!弘忍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

2、(当时中原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如何堪作佛?!慧能说: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和尚佛性与獦獠佛性无别;和尚能作佛,弟子当能作佛。,弘忍遂命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慧能在碓房间踏碓八个月,当时东山禅众达七百人。相传弘忍有一天为了考验大众禅解的浅深,准备付以衣法,命各人作偈呈验。时神秀为众中上座,即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时传诵全寺。,弘忍看后对大众说:后世如能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并劝大众诵之。慧能在碓房间,闻僧诵这一偈,以为还不究竟,便改作一偈,请人写在壁上。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这句是较通行的记载,敦煌本坛经此句作“佛性本清净”)

3、,何处惹尘埃!”众见此偈,皆甚惊异。,弘忍见了,即于夜间,召慧能试以禅学造诣,传与衣钵,并即送他往九江渡口。临别又叮嘱他南去暂作隐晦,待时行化。因此慧能回到广东曹溪后,隐遁于四会、怀集(今广西怀集县)二县间,过了十余年,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因有二僧辩论风幡,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大家听了很为诧异。印宗便延他至上席,请问深义,慧能回答,言简理当。,印宗便问: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非就是行者?慧能便出示衣钵,印宗欢喜赞叹,即集众就法性寺菩提树下为慧能剃发。(按法性寺即今广州光孝寺。寺中有六祖瘗yi4(埋)发塔、菩提树、风幡

4、堂、六祖殿诸古迹)。两月后,慧能即于寺中菩提树下,为大众开示禅门,说般若波罗蜜法。,不久,慧能辞众归曹溪宝林寺,印宗与道俗千余人相送。那时,韶州刺史韦璩仰其道风,率同僚入山请慧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兼授无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余人,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又加入后来的法语,即世所行法宝坛经(今世流通的法宝坛经有四本:一、敦煌本,二、惠昕本,三、德异本,四、宗宝本。)。从此以后,慧能在曹溪宝林寺说法三十余年。,神龙元年(),中宗即遣内侍薛简往曹溪召他入京。他以久处山林,年迈风疾,辞却不去。薛简恳请说法,将记录带回报命。中宗因赠摩纳袈裟一领及绢五百匹以为供养。并命改称宝林为中兴寺,由韶州刺史重修

5、,又给予法泉寺额,并以慧能新州故宅为国恩寺。延和元年()慧能回至新州小住,命门人建报恩塔。先天二年()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弟子等就在那一年迎其遗体归曹溪。,宪宗时()赠以大鉴禅师谥号,柳州刺史柳宗元为撰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碑并序。元和十年()刘禹锡因曹溪僧道琳之请,又撰曹溪大师第二碑。从达磨六传而至慧能,故一般称他为六祖大师。慧能的遗体未坏,弟子方辩裹紵涂漆于其上,形象生动逼真,现存于广东曹溪南华寺(即古代的宝林寺)。,2、关于坛经,坛经是慧能在曹溪宝林寺讲经说法的记录,由其弟子法海整理而成,这本书流传了一千多年,这本来是没有疑问的。但后来因为本世纪初的一次文献考古大发现,这书突然有问

6、题了。,1899年,在敦煌有一个王道士,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房间似的洞窟,里面密密麻麻地堆满了文书。这个洞是在公元10世纪下半叶封起来的。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日本的大谷,还有俄国的探险队,都来这里买走或骗走了许多文书。现在英国藏有最漂亮最完整的近万卷,在法国收藏的是最有价值的近一万卷,在俄国圣彼得堡收藏着近一万卷,其中有许多没有公开,全世界共收藏有七万多件文书。,正是因为敦煌文书的发现,人们对坛经的真实性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最早提出问题的是胡适,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接连写了好几篇文章,认为坛经不是慧能所作,而是他的弟子神会编出来的。他的结论使全世界研究佛教史的人都目瞪口呆。也就是说,

7、坛经到底是慧能讲话的原始记录,还是神会编出来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坛经究竟是不是最早的样子,显然不是的。现在在敦煌发现有坛经,大概抄写的时间是公元780年左右,是慧能死后六七十年写成的,这个抄本当时只有一万二千字,有两个卷子,分别藏在大英博物馆和敦煌博物馆。日本京都的兴善寺藏有一个宋代初期的抄本,这个时候坛经已经有一万四千字了,多出两千字。,北宋中期,有个叫契嵩的和尚做了一个校订本,这时已有两万字,又多出六千字。现在如果没有敦煌本,我们看到的将是元代校订并且分了篇章的一个版本。这个版本是元代的两个和尚宗宝和德异分别依据契嵩的本子编成的。这个本子有两万三千多字,分成十章。,第一章讲慧能出家的经过和

8、南宗的建立过程;第二章讲般若的空;第三章回答当时韦刺史对他的提问;第四章讲“定”和“慧”是一回事;第五章是讲坐禅,讲坐禅不仅是打坐,而是心灵不起念头;第六章讲什么叫无相忏悔;第七章介绍了慧能的各个弟子怎么样得到了彻底的觉悟;,第八章是讲什么是渐修,什么是顿悟;第九章是讲禅宗跟政府的关系;第十章记载慧能临死的时候对各个弟子的讲话。这就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各种禅宗版本的内容。,二、性本自净,慧能在坛经里讲,智慧就是般若之智,世人的人本来自己就有,即“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世人性本自净”。早期佛教强调一点,信仰的起点和信仰的终点是不一样的,人性跟佛性也是不一样的,人对于佛教的信仰就在于提升人性而

9、趋近或达到佛性。,南北朝时有个关于是不是人人都有佛性的讨论,这个讨论涉及到一个经典叫大般涅槃经,本来这个经典只在北方流传,当时有个叫竺道生的人,在公元5世纪初来到南方,告诉人们说即使是有罪的人也有佛性,叫做“一阐提有佛性”,当时的南朝京都(南京)舆论哗 然,很多人都来攻击他,只有少数人支付他,直到这部经典传到南方,大家才相信他。,还有一部经典叫楞伽经,这是禅宗早期所依据的重要经典,这部经提出一个看法:每个人心中都有如来藏,如来藏都是清静的,清静的如来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所以禅宗的第一代宗师达摩说“含生同一真性”。,由于肯定了人人都有佛性,于是解脱和超越的关键就渐渐地不再是别人来拯救自己,而是自

10、己来拯救自己,一般人的思路还是依靠修行,要通过自己对自己约束来拯救自己,但是由于慧能非常强调“自净”,没有必要“头上安头”,也就是没有必要多此一举,这时候修行和学习就不太需要了。,慧能有个传人叫马祖道一,他有一次在山上和另外一个禅师有一段对话。禅师说:“你要修行,要解脱束缚”。他反问道:“谁给了你束缚?”有人说:“要擦干净心里面的脏东西”。他说:“谁弄脏你了?”他的意思是,一切都是虚幻的,只要你不把它当作是实在的,使自己的意念束缚在它上面,你就不会被这个东西束缚住。,苏东坡有一次登山,他看到高高的山顶上有个寺庙,心里觉得很悲伤,因为很难爬上去呀!但是他心里面想,我今天一定要爬上去,于是就不停地

11、爬,中间他在一个叫松风亭的地方休息,突然想到一句很重要的话叫“有什么歇不得处”,意思是我干嘛一定要被爬上去这个念头束缚住,搞得我那么紧张?,他后来又说了一句话叫“吾心安处是故乡”,人真正的故乡是什么地方呢?凡安心就是故乡,还有一次他生病时说,“安心是药更无方”,这上就基本上把禅和佛教的思想完全地转到中国的老庄思路上来了。庄子有一句名言:“无心思道”,无心就是不经意,不留心。,中国的琴、棋、书、画的最高境界都是无心,弹琴要弹无弦琴,书法随意挥洒,武林高手的最高境界是“以无招胜有招”。其实这就是禅宗的基础,老庄和禅发展到极点都是这条思路,人应该处在自然的、适意的状态里面,这时人的心灵是放松的,你会

12、感觉到一种轻松,佛教认为这是一种永恒的感觉。,三、渐修顿悟,既然人解脱的关键在于人的自身,人最重要的是“自性清净”,而且能够刹那间做到“无念无相无住”,能够抛开语言文字,那么,人一刹那间在意识的转换中就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慧能认为,既然一切都是空,既然一切外在的修心养性都不需要,也不需要拒绝过去被认为是庸俗的实在的世俗世界。只要在自己心上无念无相无住,信仰者就可以超越和解脱,在心灵意识的转换里面达到一种自己感到轻松的境界,这就是被后来人称之为“顿悟”的法门,而这种“顿悟”的法门就是分别开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的一个重要标志。,在5世纪末6世纪初,有个著名诗人叫谢灵运,他作了第一篇有关中西思想比较

13、的文章,他说西方人(印度)“易于受教,难于见理”,容易受宗教性的约束,而不能在进而理解和觉悟到“理”;华人“易于见理,难于受教”,所以中国人一定要“顿悟”。,其实在谢灵运时代就已经讲到“顿悟”了,直到慧能时代才作为一个旗帜,由于有了这个旗帜,中国佛教后来就一下提倡“自己解脱自己”,人在刹那间的意识转换里面就可以达到超越和解脱。,有一天,马祖道一还没有顿悟的时候,在那儿苦苦的坐禅,希望自己能够解脱,他的老师看到他,就找了块砖在石头上使劲的磨,马祖和尚被搅得很烦,就问:你磨砖做什么?老师答:磨砖做镜子。马祖问:磨砖怎能成镜?老师就说:磨砖不能成镜,坐禅又岂能成佛?,他的意思是,一切都在你的本心里面,如果你的心灵意识不能够转换,不能够意识到自心清净,就像意识到铜镜的本质是铜一样,你坐又怎能坐出佛来?一切都要在一刹那的意识转换中,体验和意识到自性清净了,于是自己就清净了,这才是禅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