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ppt.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7623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ppt.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比较和分析,董新新 临床3班学号:1025100111,社会主义,所谓社会主义,是指关于社会分配应该坚持全民平等、公平的举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全民政党政治。,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程中的的一个阶段。资本主义(capitalism)就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关系。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目录,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一)经济基础不同(二)政治制度不同(三)思想文化不同二、经济全球化下如何看待这两种关系(一)不同国家间的合作竞争关系(二)两种制度间的对立斗争关系三、我的认识,(

2、一)经济基础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坚持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等,这就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根本矛盾,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制度条件,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高效、快速、健康有序地运行,也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实行的是生产资料私有制。一方面,私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根本对立的,并与社会发展趋势相悖的,是严重阻碍

3、生产力解放与发展的一种经济制度;另一方面,由于资本的本性是追逐利润,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只能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不可能把人民的福利作为目的来追求,自然也不可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虽然当前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上的确出现了国有经济、合作制经济、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等新经济形式,但这些经济形式并没有构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也没有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自然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统治工具的实质。说到底也只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和经济特权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此次金融危机就是资本主义本质的大暴露。,(二)政治制度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

4、、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尊重和保障人权,这就使民主的国体与民主的政体达到了高度统一,保证了把国家中的最大多数人纳入到人民的范畴,成为民主的主体,从而能够极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机体充满生机活力。,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只讲政体而否认国体,把资产阶级民主说成是超阶级、超金钱、超意识形态的和普适的,掩饰甚至否认其资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本质。事实上,民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世界上从来就

5、没有什么抽象的超阶级的民主,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民主。民主的发展总是同一定的阶级利益、经济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的。尽管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制度表面上看似乎是很民主的,但由于私人占有制度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那么,不论哪一个党派执政、不论三权如何分立,维护资本家少数人根本利益依然是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属性。,(三)思想文化不同,思想文化是社会精神形态的上层建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爱国主义、集

6、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代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则是反映资产阶级的本质和属性的文化,是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联系在一起的。资本主义虽然倡导指导思想多元化,但以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文化,必然是以私有观念为特征,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内容的。这种世界观和价值观主导下的思想文化必然导致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这种思想文化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异质的

7、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不仅在理论上反对马克思主义,而且在实践中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二、经济全球化下如何看待这两种关系,(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首先是不同国家间的合作竞争关系,主权国家是国家关系的主体,也是参与全球化的主体。国家是拥有主权的利益共同体,国 家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国家对外关系的目的就是要维护与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必然以维护自身最大利益为最高原则,即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各国之间既有共同利益,也有不同的利益,因此,对立统一是一般国家关系的两个方面,而冲突与合作则构成国家关系的全部历史。一方面,国家间共同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利益,必然形成一致、合作

8、的关系;另一方面,国家间存在着诸种利益矛盾并且导致对立、冲突。国家实力是一国在国际关系中处于何种地位的根本依据,也是决定该国能否很好地维护本国利益的重要筹码。因此,当代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实质上就是实力与实力的交往。这是国家关系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尽管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载体,但二者之间的关系首先是一种国家关系,具有一般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般性质和特点。过去很长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资本主义国家交往的过程中,往往违背了国家关系的一般规律,忽视了国家核心利益和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根本条件,片面地强调两种制度国家之间的

9、对立与斗争,片面地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给一些本来不属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却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事物贴上社会制度的“标签”而加以拒绝。结果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完全把社会主义国家置身于世界文明进程之外,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实力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在不平等的国际关系体系结构中处于弱势和守势,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原则在受到冲击,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地位日益突出。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要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世界潮流,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另一方面还要坚决

10、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决不能拿原则作交换。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在竞争的格局中维护自身的利益,实现双嬴,达到力量平衡,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必须韬光养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仍然存在着两制间的对立斗争,从两种制度的基本特征看,当代资本主义普遍实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及其与之相适应的议会民主、多党竞争、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和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中国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议行合一的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11、这些差别主要是基本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现实条件决定的。从全球化的实际进程看,发达国家的资本向全球入侵,把资本的弊端扩展到全球;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还在全球各地肆虐,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妨碍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争的阴影时常笼罩在一些地区,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与和平;如此等等。这些都是威胁、阻碍人类文明发展的因素。社会主义文明必然要与一切有悖于人类文明的现象进行不妥协的斗争。,西方发达国家的“和平演变”策略的主要特点是运用非战争或非军事等间接手段进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影响和渗透。在全球化背景下,“和平演变”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企图利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

12、优势地位及工业化、现代化的示范效应来“规范”社会主义制度及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以达到由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支配和控制世界的目的。西方发达国家不仅依仗经济上、科技上的优势以及他们主导制定的国际间竞争的游戏规则,通过不平等的竞争、不合理的秩序、不公正的规则歧视、制约和限制,力图在经济上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控制,而且把经济、贸易战作为一种新的斗争形式,作为“超越遏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对外经济交流中将人权、民主等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联系起来,借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关系之机向其施加压力,动辄进行经济制裁,干涉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对社会主义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它们还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企图模糊

13、或淡化两种制度之间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冷战”期间,西方国家主要通过传统媒体如广播、书刊、电视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颠覆活动。冷战结束后,网络正在取代传统媒体的主体地位,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分化西化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件重要武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科技上的差距,造成信息资源的差异。信息资源的不对称,必然造成信息流动的不对称。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凭借经济、技术、军事实力和网络控制信息流动的能力,通过因特网向全世界全方位、全时空地推销其价值观念、政治观念、商务理念和社会文化等,借“民主问题”、“人权问题”等攻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网络化使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与扩张更加便利,文化霸权主

14、义威胁日益严重。网络上西方文化的这种强势影响被称为“网络文化帝国主义”。,经济全球化,从实质上说,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进程,又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从经济、政治、文化上进行全球扩张的过程。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借助更加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把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政治经济模式作为“世界标准”向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社会主义国家面临来自资本主义国家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两制”国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主要围绕着经济上的控制与反控制、政治上的颠覆与反颠覆、文化上的渗透与反渗透展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敌对势力认为中国是仅存的共产主义大国,变本加厉地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1999年开始,在美国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的重要战略报告里,中国被列为2015年后美国最可能遇到的头号潜在对手,大肆渲染中国的潜在挑战,从经济、军事、政治、环境、资源等方面攻击“中国威胁论”。我们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继续倡导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以社会制度定亲疏,大力发展与各国的伙伴关系,同时,我们决不能模糊了两种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对立性,不能淡化或忽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我们必须吸取20世纪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地位,坚守社会主义阵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三、我的认识,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