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电影中的光线、声音和色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电影中的光线、声音和色彩.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电影中的光线、声音和色彩,第一节 电影中的光线,电影摄影中照明物体的光线往往不止一种。在外景,除了直射的阳光外,还有天空的散射光和环境的反射光;在室内,晚间也会有不同的灯光照明。对光的分类有三种方法:按光线的来源分、按光线的投射方向分、按光线的造型作用分。,一、按光线的不同来源进行区分,一切可以发光的光源,根据其来源可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两大类。天然发光的光源均称为自然光。从电影摄影的角度讲,可利用的自然光主要是太阳光和天光,太阳是主要发光的光源。太阳光除直接照射到地球上外,一部分光被大气层吸收,透过大气层再照射于地面,这种光称为天光。年来由于胶片的感光度的提高,以及增感镜头的出现,摄影
2、机的灵敏度不断提高,有时可直接拍摄月亮和月光下的景物,那么月光也可以算为自然光了。在阳光照射下,建筑物、墙壁等的反射光也属于自然光。,自然光的特点,自然光的优点是亮度强、照明范围广而均匀。自然光的亮度、照射角度、距离远近、色温等往往不以创作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自然光的强弱随季节、时间、气候、地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一年中,夏天光照最强,可利用拍摄的时间最长;冬季最弱,可利用拍摄的时间最短。日照强弱又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分为晴、阴、晦、雾、霾、雨、雪,其光照度也各不相同。地理条件变化对日照强弱的影响也很大,如所处的经纬度不同,海拔高低的不同,其照度、色温也不同。在高山、平地、高空、海底所受光强弱也各
3、不相同。一天之内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黎明、日出、上午、中午、下午、日落、黄昏、夜晚等各种不同的光线照射情况。,日出和日落时的拍摄状况,当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到离开地面15度角之间的时间属于日出时刻。而当太阳西落,从地面15度角降到地平线以下的时刻称为日落时刻。光线特征:太阳光中只有波长较长的光线(红橙光)到达地面,所以此时的太阳呈现红橙色,色温较低;被摄体的水平面被高色温的天空光照明,垂直面被低色温的太阳光照明,形成冷暖对比,画面色彩多变化;水平面光线较弱,因此景物照度分配不均匀,形成明暗对比。日出和日落时分是拍摄彩色片的黄金时间,而且时间比较短,光线变化较快(亮度和色温),一般只能拍摄一些
4、气氛镜头。所以这一时刻被称作效果光时刻,也被国外一些摄影大师称为“黄金小时”。,太阳,地面,形成了15的夹角,上午和下午的拍摄状况,当太阳继续上升或下降,它对地面的照射角度为15度到60度之间,分别为上午和下午时刻。光线的主要特征:光线穿透大气层的行程较短,变化不大,被光线扩散的光线远小于日出日落时刻,因此直射阳光色温较高。这段时间较长,光线变化缓慢,照度和色温几乎不变。景物中垂直面和水平面都受到均匀的照明,对人物面部及其表情有良好的表现力,不会歪曲人物形象,因此在外景拍摄中把这一时段作为主要拍摄期或叫做正常照明时刻。,地面,照射角度为15到60之间,中午的拍摄状况,由上午60度角延续到下午6
5、0度角之间的时间为中午时间,这一时间近似垂直地照射地面景物。水平面较亮而垂直面较暗,使被摄体垂直面与天空形成强烈的反差。此时人物处于顶光照明,容易歪曲形象。传统的照明观念认为,中午的光线不利于拍摄。这时不宜拍摄人物近景镜头。全景镜头只要景物合适,画面有层次感,选择逆光拍摄还是可以的。,地面,形成了60-90角,黎明与黄昏的拍摄状况,由东方发白到日出之前这段时间称为黎明。太阳落山,地面景物依然可见,称为黄昏。光线特征:地面景物被来自天空的散射光照明,景物处于深暗之中,失去了细部层次,只能看到概貌;光线分布不均匀,水平面较亮,垂直面较暗;天空是最亮的部分,既是光源又是拍摄对象,这时天空和地面景物形
6、成较大的反差。此时刻是拍摄夜景画面的理想时刻,摄影师常常用来拍摄夜景和选定气氛镜头。拍摄外景主要靠自然光,人工光多作为辅助光运用。,人工光 的概念及其特点,一切由人加工制造的发光光源均为人工光,如灯光、反光器(反光板、反光镜)等。电影摄影中常用的灯光有白炽灯、碳弧灯、碘钨灯、卤钨灯等。反光器又有全反射和漫反射等多种。人工光的特点:发光强度低、照度范围小,因而灯光与被摄物体的距离远近对照射范围与强度大小影响极大,但它的亮度、照射角度、距离与色温完全可以人工控制和调节。运用人工光创造丰富的画面影调、塑造人物形象和不同的光线效果,可不受季节、时间、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可按创作者的艺术构想从容进行创
7、作。,二、按光源的投射方向进行区分,当被摄主体和摄影机的位置分别被确定后,根据光源的投射方向与摄影机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可分为顺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和逆光五种。以灯光所处垂直面的位置则可分为顶光、脚光等。灯光高度与摄影机高度相接近、相处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时,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相一致,为顺光,也叫正面光。顺光的特点:物体被均匀照明,只能看到受光面(亮面),看不到暗面(背光面),有利于消除不必要的投影;层次平淡,对象具有暗轮廓形式;能很好地表达物体的固有色;不利于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质感,也不利于拍摄多层景物和大气透视效果,景物空间感不强,画面显得平淡,没有起伏,所以有时把这种光叫做
8、平光。,前侧光(侧顺光、斜侧光),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45度角左右称为前侧光,或侧顺光、斜侧光。前侧光的特点:被摄体具有较大的受光面和较小的背光面,能产生明暗过度的影调层次,既能看到物体的全貌又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形态感;前侧光照明下景物会产生投影,处理得好可丰富画面构图。一般多用直射光从侧、顺光的光位作为处理人物的主光,或修饰景物、人物的局部。前侧光是摄影艺术中运用最多的光线。,侧光,光源投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90度角左右的光线为侧光。侧光的特点:在侧光照明下,被摄体受光面和背光面各占一半,投影在一侧。虽然物体看不清全貌,但亮面、次亮面、暗面、
9、次暗面和明暗交界线等五种影调的成分都很显著,画面的立体感较强。如果被摄体有粗糙的表面,在侧光下可获得鲜明的质感。有时它能夸大表面粗糙不平的结构,造成强烈的造型效果。侧光做修饰光使用时,能突出对象局部细节和形态,如修饰服装的光线就是如此。一般不用它表现正常的人物肖像,但必要时可以用来拍摄某些特殊光效、创造特定的光线气氛。,侧逆光(后侧光),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135度角左右的光线为侧逆光或者后侧光。侧逆光的特点:被摄体大部分背向光源,受光面呈现为一个较小的亮斑,或勾画出对象的轮廓形态,使之与背景分离,有利于表现多层景物和大气透视,使画面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在造型上能使画面增加
10、一块亮斑,加大景物亮度范围,使画面生动活泼;表现人物时,一般需要加正面辅助光。,逆光,光源的投射方向和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成180度角左右为逆光。逆光的特点:物体在逆光条件下只能看到背光面而看不到受光面,缺乏立体感和质感表现,但物体有明亮的轮廓光照明,可勾勒景物的轮廓,使景物的轮廓形态鲜明;在造型中,逆光能使主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从而使主体突出,使画面空间感加强;拍摄人物肖像时,可用逆光修饰人物;拍摄特定艺术效果的环境或肖像时,正面辅助不同亮度的散射光照明,可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明暗对比关系,造成景物的剪影、半剪影等不同效果。,在现代的电影技术条件下,可以充分再现出背光面的色彩,所以逆光条件下拍摄能使
11、画面色彩丰富。,顶光,从被摄体上方投来的光线为顶光。顶光的特点:顶光下的环境,水平面照度较大,垂直面照度较小,形成较大的明暗反差,画面缺少明暗过渡的中间层次,造成硬调效果。拍摄肖像时,头顶、眉弓骨、鼻梁、颚骨、上颧骨等部分明亮,而眼窝、鼻下、两颊处等较暗,眼窝下陷,颧骨突出,形成骷髅形象,容易丑化人物。,用顶光拍摄人物肖像时,多半都是为表现特定的光效,或烘托某种特定气氛。,脚光,从被摄体下方投来的光线为脚光。脚光的特点:光影结构与顶光相反,能使被摄体形成非正常效果,同样属于反常光线,可能丑化人物形象;在自然光效法则中,用于表现特定的光效,如油灯、炉火、烛光等;或用于渲染特殊气氛,如恐怖、惊险,
12、或丑化某一人物造型。,脚光也可用于作修饰光使用,修饰眼神、衣服或头发等。在拍摄玻璃柜、水池等物象时,脚光可增强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三、按光线的造型作用进行区分,按光线的造型作用可把光线分为主光、副光、修饰光、环境光、轮廓光、效果光、眼神光等。主光:在拍摄一个镜头时,表现主要光效的光为主光,即在确定被摄对象的造型形象中起主要作用的光线。主光是塑造环境和刻画人物的主要光线,它决定环境光效的特征、光影结构和人物形体的塑造,主光又叫塑型光。一般常用的主光以直射光从顺、侧位照射居多,因为这样的光生活中较常见,如太阳、灯光多在人的上方,能表现被摄体的立体感和质感。主光必须有光源依据,是直接来自环境中
13、的主要光源。在室外拍摄,一般是以阳光做主光,除拍摄夜景、黄昏、黎明等效果外,一般拍摄外景很少用人工光做主光。,副光,副光也叫辅助光,是未被主光照到的背光面的光线,对主光起辅助作用,它决定景物阴影部分的质感和层次表现,帮助主光塑造形体。副光一般用散射光照明,不能在物体上形成影子;副光可提高被摄体阴影部分的亮度,冲淡多余的投影。,在自然环境中,如果阳光做主光,则天空光和地面环境反射光是副光的依据,在室内,墙壁、家具等环境下,反射光是副光的依据。,光比,主光与副光形成的亮度比值叫光比,光比是确定画面影调性质和光效气氛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照明方法中,光比是刻画人物性格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在一部影片,或一场
14、戏中,光比确定后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光比随着人物性格的发展或情绪的变化而变化。,环境光,概念:照明主体所处环境的光线为环境光,它包括背景、前景和周围大型陈设的照明。形成:白天拍摄外景和实景以自然光照明为主,环境光由光源性质、方向、时间概念、建筑结构、门窗多少以及戏剧气氛等因素决定。作用:环境光是影片光效的主要体现部分,它是决定影片基调、画面影调、色调、反差和环境气氛的重要因素。环境光的创造:环境光的运用是体现摄影师对美工师搭建布景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应该注意明确交待地理特色、时间(昼、夜)、气候(阴、晴)和特定的气氛,创造典型环境。,修饰光(装饰光),概念:对被摄对象某些局部细节进行加工和润色,
15、使造型、影调层次、色彩更加完美的光线称为修饰光,也称装饰光。作用:可对眼神、头发、面部、服装、道具、布景等作局部的修饰,可提高画面的亮度差,丰富影调层次,增强画面的透明度,完善造型形象的艺术表现力。,形成:修饰光一般多使用小灯,位置灵活多变,它可以是有生活依据的,也可以是假定性的。,效果光,概念:能够造成某种特殊光效的光线为效果光。分类:某些光源的效果光和情绪气氛效果光。一些特殊的光源效果,如烛光、台灯光、小油灯、手电光、闪电光、开灯关灯等光效,行驶的车灯光、火光、水面反射光等。效果光也指自然界特定时空中的光线效果,如特殊的时间光效夜景、日出、日落、黄昏等效果光线。特定空间的光效,如昏暗的山洞
16、、阴暗的牢房等光线效果。,第二节 电影中的声音,一、电影声音出现的语境 在默片时代,很多要由声音表达的场景往往需要通过画面组接、演员夸张的表情及肢体动作,甚至字幕来表现。不管电影是要“记录现实”,还是试图“讲述故事”,只有画面而没有声音的状况显然在艺术传达方面凸显越来越大的缺憾,甚至有些传达手法,比如频频出现的字幕,还会打断影片画面的节奏,影响到电影的正常表达。于是,从电影艺术的发展角度来看,让电影插上声音的翅膀已经成为当时电影创作者的强烈愿望。,二、电影声音的发展,1910年8月27日,在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某实验室里,爱迪生第一次展示了能够将画面和声音同时记录下来的带有声音的电影,但因为
17、技术不完善,这项发明只作为视听奇观昙花一现。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与“通用电气公司西方电气公司”集团合作,开发出一种被称作“维他风”的唱片伴音系统,并利用该系统拍出了第一部带有声音的影片唐璜,但这部影片中的声音还只限于一些音乐。1927年,华纳又推出了由当时著名歌手主演的爵士歌王,这部影片不仅有音乐,还加入了一部分对白,所以被看作是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1928年,华纳兄弟公司进一步完善了有声电影的录制和放映技术,拍出了具有全部对白的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电影纽约之光。,三、电影的声源,电影声源有三种形式:人声、音响和音乐。人声的概念:电影中的人声指人在表达思想、叙事和喜怒哀乐等情感时所发出的
18、各种声音,包括言语、啼笑、感叹、歌声等,是电影反映现实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声的功能:人声除了具有表达逻辑思维的功能外,还因其音调、音色、力度、节奏等因素而具有情绪、性格、气质等形象方面的丰富表现力,音调、音色、力度、节奏等的变化还可以传达与言语内容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意思,因而人声在表情达意上变化多端,是电影声音创作中极其重要的内容。,音响,音响的概念:音响是除语言和音乐之外电影中所有声音的统称。音响的种类:(1)动作音响由人或动物的动作所产生的声音,如人的走路声、开关门声、打斗声,动物的奔跑声等;(2)自然音响自然界中非人的行为动作而发出的声音,如山崩海啸、风雨雷电、鸟叫虫鸣等;(3)环境
19、音响画面内外所表现的特定环境的声音,如街道的车声和人声、运动场中群众的喊叫声、战场上的喊杀声等;(4)机械音响因机械设备运转所发出的声音,如汽车、轮船、飞机的行使声,工厂机器的轰鸣声,电话铃声,钟表的滴答声等;(5)军事音响使用各种武器所发出的声音,如枪声,炮弹、地雷、弹药的爆炸声及弹道呼啸声等;(6)特殊音响人为制造出来的非自然音响或对自然音响进行变形处理后的音响,这类音响在神话及科幻片中应用较多。,音响的表现功能,音响能够为影片增添生活气息,烘托气氛,扩大视野,赋予画面以具体的深度和广度。在电影声音中除语言外,音响是为影片真实感贡献最多的声音元素了,同时它也会为影片营造场景意境,不知不觉中
20、将场景的情绪传达给观众。音响的运用还可对观众的情绪产生冲击、舒缓、抚慰等作用,在叙事中可作为预示、暗示等因素,在叙事节奏上还可以利用音响来加快或减缓等。在电影声音的创造中,利用声音对人们情绪的控制、刺激作用可使声音直接成为剧作元素纳入到影片的结构中,因而,对音响的选择、使用、安排、调整、修饰都是声音设计师或录音师的艺术创作手段。,电影音乐,电影音乐是从纯粹的音乐形式转化而来的电影视听手段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它被纳入了电影的时空关系之中,从而获得一个为纯音乐所不具备的电影空间,因此其性质完全不同于纯音乐。电影音乐基本上分为声源处于事件或叙事空间的音乐,及非事件或非叙事空间的音乐,前者如影片城南旧
21、事中英子在音乐课上唱的小麻雀或离别歌,后者如影片城南旧事中片头出现的管弦乐队演奏的“离别歌”。,四、电影声音的基本性质,声音振动的幅度使人的听觉产生音量感。电影声音不断控制音量的变化,可产生不同的效果。人声之间也有音量的差异,例如,体弱多病的人音量小,性格豪放的人音量较大。此外,音量的变化还可表现声源距离的变化。声音的振动频率决定音调。在电影声音中,音调的主要表现是音乐。在自然音响中,一些有固定频率的东西也有音调的差异,如时钟、铁轨、瓷器、喇叭、汽笛等等。音色是每个声音的泛音部分赋予的音质,或称“色彩”。每一种乐器都有不同的音色,每个人的声音由于发声机制的差别也产生不同的音色。声音体现的空间有
22、:事件或叙事空间、超事件或超叙事空间、非事件或非叙事空间(如解说词或评价性音乐)。在事件或叙事空间中,看不见声源的声音可形成极其丰富多变的空间变化,并创造出各种情绪气氛。,五、声音在电影中的功能,声音设计应考虑这几个方面:作为主题或动机的作用;在事件或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在描绘环境气氛中的作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在节奏上的作用。人声、音响和音乐是声源的三种不同形式,它们都具有传达信息、刻画人物、推动事件发展以及描绘环境、气氛、时代、地方色彩的功能,在声音构成中,这三种形式根据创作者的不同风格,具有互换性和谐和性。,五、声音在电影中的功能,声音给电影带来了更为丰富
23、的内在运动,使它增加了内在的理性思维运动言语及内在的感情运动,从而使电影形成更为复杂的时空结构。从叙事形式来说,声音可以使情节更为复杂曲折,人物性格更为丰富和完整,思想感情和情绪更加细腻。光波和声波均属波动现象,它们具有相同的反射、折射、干涉与衍射等性质,因此声音和光一样,是塑造电影空间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光波与声波的波长范围不同,衍射条件不同,声音可以使在无声电影空间中无法直接表现的、看不见的声源直接表现出来(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从而拓展电影的空间。声音进入电影的时空结构后,加强了镜头内的时空关系,丰富了镜头内的空间层次和涵义,同时也丰富了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空关系。由于声音的出现,镜头内的时
24、空关系以及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空关系的界限进一步地削弱了。,六、电影声音的时间特性,声音的时间关系有三种,即放映/观看时间、事件/叙事时间、观众欣赏的心理时间。放映时间与事件/叙事时间完全同步的时间叫做实时的时间。构成欣赏心理时间的可变因素是事件或叙事的时间。时间连贯的声音(如对话)和时空不连贯的一系列画面结合起来,可以造成时空不连贯的幻觉,也可以造成时空连贯的幻觉,这是好莱坞电影中对话场面的正拍反拍模式的依据。一个声音可以通过重复来获得戏剧性的效果。一个声音可以把两个不同的时空联系起来。例如,在苏联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战争时期的女战士听见的一声布谷鸟叫与十几年后和平时期另一个姑娘抬头听见这
25、一声布谷鸟叫的镜头接在了一起,从而把两个时代紧密联系起来做了鲜明的对比。,七、视听结合/声画结合,声音与画面在影片中的结合关系,我们称之为音画关系。一般分为声画同步和声画对位两种形式,其中声画对位又包括声画并行和声画对立。声画同步表现为音乐与画面紧密结合,音乐情绪与画面情绪基本一致,音乐节奏与画面节奏完全吻合。音乐强调了画面提供的视觉内容,起着烘托、渲染画面的作用。如为部队冲锋的战斗场面配上强大的进行曲,伴随追击、格斗的激烈场面出现紧张、激烈的音乐等。声画对位是从特定的艺术目的出发,在同一时间内让音乐和画面作不同侧面的表现,两者形成“对位”关系,以期更深刻地表达影片内容,普多夫金在1933年导
26、演的影片逃兵中第一次有意识地运用了这一原则,在结尾场面中,音乐并不追随画面表现工人斗争的受挫,而是始终处于不断引向高潮的过程之中,表现了对罢工斗争的必胜信念。,七、视听结合/声画结合,声画对位有两种:(1)声画并行,音乐不是追随画面的具体内容,也不是与画面处于对立状态,而是以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从整体上揭示影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情绪状态,在听觉上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联想和潜台词,从而扩大影片在单位时间的内容容量,如故事片小街中,眼睛受伤的夏在大街上走着,脑海里不断闪现各种画面:骚动的人群,解放军发动进攻,被剪成阴阳头的俞呆滞地走来,天真的幼儿,爆炸场面等,与急速变化着的画面同时,音乐不追随多变的画面
27、,而是着力刻画夏的思潮翻腾的内心世界;(2)声画对立,导演和作曲者有意使画面与音乐之间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至内容等方面相互对立,使音乐具有寓意性,从而深化影片主题,例如戏曲片红楼梦中林黛玉临终前焚稿的一场戏,传来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大礼的音乐,画面的沉重哀痛与音乐的欢乐喜庆形成了强烈的对立,大大增强了影片的悲剧气氛。,八、电影声音艺术价值的探讨,首先,声音担当了部分叙事功能,比如通过对白以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运用音乐抒发感情,使用声画对位法营造某种委婉含蓄的意境;其次,声音成为重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人物的声音特质、语言风格都是人物性格最直接的体现,比如沉默的羔羊中变态医生汉尼
28、伯莱克特那镇静低沉、略带沙哑的嗓音,具有很强的侵略性,仿佛每一个音节都强行进入观众心底的隐秘角落,令人不寒而栗,从而成为这个成功的人物形象的特征之一。由于声音本身的持续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造型感,因此可以把握电影的节奏,形成特殊的表现力。以电影声音构成中的音乐为例,如雨中曲、音乐之声等歌舞片和音乐片,片中人物的运动节奏以及影片的整体节奏,往往是与音乐的节奏表现结合在一起,通过音乐的安排来结构整部影片。电影声音也促使各类型影片获得了新的发展。电影声音的出现不但从总体上影响并推进了电影艺术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形式,出现了诸如音乐片、歌舞片等新的影片类型,并使一些特定题材的电影,如侦探片、恐怖
29、片获得了多种表现的可能性。,第三节 电影中的色彩,一、色彩是电影语言的重要元素电影色彩的意义不是局限于衬托人物,渲染环境和背景气氛,同时也不在于画面色彩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色彩在现代电影艺术观念和电影叙事中具有独特的视觉语言的表意功能,它甚至能表现出色彩之外无法表现的艺术效果,传达出故事情节本身无法传达出的信息内容。色彩是电影的一种视觉语言形态。电影无非有两种语言形式,即听觉语言和视觉语言。色彩在电影中无疑是作为视觉语言的元素被编码的,一方面,它同其它语言元素一样,具有象征、比喻、重复和省略等语言修辞功能;另一方面,这些修辞功能是通过视觉语言的特殊表意系统来完成的,如现代电影的色彩往往是通过对
30、人物场景空间的色彩布局和构成、视觉气氛的渲染、画面构图的经营、色彩运动的变化,使观众从强烈的视觉影像中感受某种超出情节之外的内容。现代电影导演更注重影片视觉语言传递信息的作用与功能。,二、色彩的文化意义及其在电影艺术中的表现,色彩所承担的社会文化含义:(1)白色代表纯洁,黑色象征黑暗与恐怖;(2)冷色调(蓝、绿、紫)代表安谧、孤独和庄严,还常常使影像淡化,暖色调(红、黄、橙)却代表着不安、暴力和刺激,又常常使影像突出;(3)不同的色彩能代表不同的感情特征,如红色会使人联想到鲜血、花,绿色会使人联想到春、绿草、碧树,黑色会使人联想到黑夜、黑暗、魔鬼;(4)地域文化习俗的影响,如红色代表着生命、活
31、力、革命的热情、性欲、强暴、危险、警示等。,红色主题的影片例证,张艺谋的影片红高粱,对红色的运用,大胆创新,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崭新的象征意义。可以说,红高粱对红色的阐述与表达,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8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思潮,即对过去许多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阐释的颠覆和重构。在80年代的影片红衣少女中得到了与红高粱类似的体现,女中学生安然喜欢穿红衣服,而那还是一个人们普遍包裹在蓝灰色中间的岁月,穿红色衣服体现了她不畏世俗、独立思考的性格特征。大红灯笼高高挂,则以通篇的红色基调和那贯穿始终的大红灯笼,表现了一个妻妾成群的封建大家庭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在这部影片中,红色意味着令人压抑的性欲和性关系。老
32、井中,导演吴天明在创作前曾打算把影片拍成黑白片,以与片子所讲述的悲壮的找水故事相适应,但是他们深入生活后发现,越是艰苦的山区农村,农民们越是喜欢大红大绿的鲜艳色彩,于是影片中的主人公孙旺泉夏天穿红背心,秋天穿红秋衣,冬天外面穿黑棉袄,里面穿红秋衣。这样的色彩选择体现了中国青年农民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黑色主题的影片例证,黑色的亮度最低,人的眼睛碰到黑色,神经系统会立刻产生抑制作用,它带给人们的感觉是郑重、严肃、死亡、恐惧、罪恶、悲哀、绝望、神秘、阴郁、压抑、冷漠。电影艺术中总是用黑色来表现法西斯、凶杀者、盗贼和阴谋家。陈凯歌的黄土地中,翠巧结婚的那场戏,虽然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翠
33、巧所嫁的那个男人的面目,但从画外伸进来揭开红盖头的那只黑手,已使我们感到可怕和丑恶。法国影片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中,女主人公玛丽亚布劳恩除了开头(新婚)和结尾(遗嘱执行人宣读遗嘱前)穿着白色衣服外,其他时间都穿着黑色或深灰色衣服,揭示了这个原本对爱情、婚姻和生活抱着美好愿望的女人,在现实的重压下变得冷漠、冷酷而无情,控诉了法西斯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黄色主题的影片例证,黄色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是皇家独霸的颜色,是高贵和尊严的象征。在日本民族中黄色则是爱情、幸福、快乐的象征。日本影片幸福的黄手帕中,男主人公勇作从监狱出来,乘车回到家乡去见自己的妻子时,道路两旁有黄色的小野花进入视野。导演不惜把公路
34、上白色的分道线涂染成黄色,勇作发现了家门口的橡树上有很多条黄手帕迎风飘舞,从而以黄色这种色调表现了一种坚贞的爱情,一种持久的幸福。,奇斯罗夫斯基的蓝、白、红,蓝、白、红是法国国旗的颜色,分别对应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自由、平等和博爱。蓝的基调是作为冷色调的蓝色,具有多种象征意义。其中有朱莉不忍提及又无法忘怀的对于昔日家庭生活的怀恋,以及朱莉的痛苦、孤独和庄严,虽然影片中的蓝色的明暗深浅伴随着朱莉微妙的心理变化而有一定的变化,但这些涵义始终没有被涂抹掉,包括片尾逐渐充满整个屏幕的蓝色。白中对于色彩的运用则显得相当节制,对于白色的运用是不连贯的,甚至是零散的,但对于白色(平等)主题的表现和探讨
35、是随处可见的,从白色的面积与变化中,人们尽可以发掘其中丰富的象征意义。红中对于红色的运用则推向了极致,且又实现了完美结合。红色无处不在,反复出现,但又不是随意涂抹、漫无边际的,不仅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而且给人以鲜明有力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影片中各种各样的红色能指符号在共同营造出了忧郁感伤基调的同时,深深吸引着观众去探讨博爱这一主题,去进行关于命运、关于人生的思索。,三、人物服饰色彩在电影中的意义,通过人物的服饰色彩塑造人物、表现影片主题,这在很多影片中都比较突出。法国中尉的女人在一开始,抑郁的莎拉总是穿着深色的衣服,还常常孤独地站在灰蒙蒙的海边或者幽暗的树林里,她的周围总是波涛汹涌
36、、狂风怒号,这很符合她处于社会最低层的身份和心境,而作为对立面的大家闺秀欧内斯蒂娜,却总是以阳光和色泽鲜艳的衣服作为陪衬,到了故事最后,莎拉终于在社会上自立,她所处的环境和她的衣服也鲜亮起来。简爱中庄园主罗切斯特在简爱的帮助下扑灭了大火,他向简爱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简爱回到房间换上了一条淡青色带小花的鲜艳长裙,她变得年轻、漂亮多了。但当简爱看到罗切斯特陪着一位贵族女子在翩翩起舞时,她黯然神伤,又换上了原来穿的蓝黑色长裙。在这里,色彩的变化成为人物内心世界微妙变化的反映和象征。在张艺谋的英雄中,对色彩的运用可以说达到了一个极致,英雄的整个基调是黑色,但又用主人公的不同服饰的颜色,如红、蓝、绿、
37、白等变化,把残剑与飞雪四个版本的故事说得美轮美奂、凄艳动人,残剑与飞雪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也在服饰色彩的转换中逐渐丰满、灵动起来。,四、黑白色调在彩色影片中的作用,在一些彩色影片中,有时导演为了划分时空,组织结构,也会部分采用黑白摄影,或在后期编辑时处理成黑白效果,恢复到黑白片时代的零色彩。黑白色在彩色影片中有时被当作是叙事的一种方式,来割断时空,形成片中的回溯单元,或历史资料的运用。杀死比尔一片中运用了一段黑白片,来回溯黑眼镜蛇被迫害的经历,引入了下面黑眼镜蛇破釜沉舟的复仇行动。黑白色还被用来强调一种情绪,来诠释电影试图传达给人的一种感受,或表现非现实的、虚构的情节,通过彩色和黑白色的强烈对比和
38、变化,构成色彩蒙太奇。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中,展现“父亲母亲”过去的浪漫爱情故事为色彩丰富、明丽的彩色,情绪高昂生动,而现在时空用的是黑白色,情绪压抑平淡。,五、色彩与导演风格,对于色彩的独特运用不仅会使影片具有某种风格,也会逐渐使导演确立某种风格。西班牙电影大师佩德罗阿莫多瓦在影片中精心设计搭配那些鲜艳、夸张的色彩,并赋予它们不同意义的象征。红色是阿莫多瓦电影最明显的标志,它象征着生命的动力、对爱情的渴求和不可抗拒的情欲,更是女性形象的代表。在濒临崩溃边缘的女人、高跟鞋、关于我母亲的一切等重要作品中,红色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在影片的布景上,阿莫多瓦也格外注意色彩的搭配,就连家庭的室内装饰都令人难以想象地运用了各种鲜艳的颜色,除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外,更隐喻看似平静的社会其实存在着各种怪诞的问题。香港导演王家卫影片的色彩总是灰暗的,很少有亮丽的色彩出现,给观众以视觉上的疲惫和心理上的压抑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