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授信后管理与风险监控——主动型风险管理下的探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授信后管理与风险监控——主动型风险管理下的探索.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授信后管理与风险监控主动型风险管理下的探索,授信后管理及其面临的挑战,1,授信后管理的内涵,贷款申请,受理与调查,风险评价,贷款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款支付,贷后管理,回收与处置,授信管理全流程,广义:贷款发后至贷款本息的收回的过程,授信后管理的内容,贷款用途检查第一还款来源检查第二还款来源检查抵质押物价值重估,授信后检查,分类与预警,本息到期收回,贷款风险分类风险预警应急处置贷款展期,利息收取本金收回帐户监管,授信后管理的意义,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防范信用风险在事态恶化前发现信贷风险允许采取早期纠正措施 避免因不恰当的贷款结构和文件而导致的可控损失最小化因营运环境不利变化所引起的不可
2、控损失,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推动经济建设稳步可持续发展,授信后管理,加强经营与管理,提升银行竞争力水平培养客户良好的还款习惯,打造银行金融生态发展银行客户之间的关系,成为忠实的伙伴关系“营销”下一笔贷款和银行的其它服务,营销其身边的潜在客户,授信后管理面临的挑战,执行力,贷后管理成为信贷管理的阿喀琉斯之踵,低不良,重贷轻管传统,人员的量和质,部门职责不清,价值认知危机,资源配置不足,激励机制缺位,信贷人员很难保持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型风险管理下的授信后管理,2,从防御型风险管理到主动型风险管理,防御型风险管理,主动型风险管理,“防御型风险管理”是通过回避风险来控制和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它主
3、要出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到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之前。在当时国内银行不良率高企、风险意识淡薄、经营管理粗放、技术手段落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这种风险管理模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防御型风险管理”是以牺牲部分市场来实现风险最小化,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会一定程度制约了发展。,“主动型风险管理”则是通过制定风险战略、明确风险偏好、设置风险容忍度等一系列风险管理手段,采取积极稳妥的风险管理政策,实现价值创造的目标。“主动型风险管理”理念是在传统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强调对风险的主动选择和积极管理,从而使银行从风险的防御者转变为风险的驾驭者。国内先进银行在2000年以后逐步迈入这一阶段。,主动型风
4、险管理下的积极授信后管理,实施积极的授信后管理是适应形势发展的主动选择,积极的授信后管理是在以往授信后管理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因应银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授信后管理理念和方式的主动尝试和选择。从国内银行以往的授信后管理工作发展历程来看,基本采取了以风险防范和风险化解为核心的管理方式,这与当时各银行所处的“防御型风险管理”阶段相适应的,对很多银行解决不良贷款额与不良贷款率双高问题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内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和不良率持续处于低位,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逐步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在“主动型风险管理”的理念下,强调对风险的主动选择和积极管理,授信后管理工作必须更加积极和
5、主动。授信后管理是客户关系管理的一部分,如果授信后管理简单化为“抓贼”,那么对于不良率只有12的银行来说,即使加上预警客户,95以上的授信后管理工作将失去直接的目的和成果。,积极的授信后管理的特征,以客户关系为中心,时间跨度长,内容丰富,过程控制,既重视客户的风险防范,又强调通过加深对客户的了解,为客户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多产品组合,不断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不局限于单笔授信的发放与收回,而是放眼整个客户关系存续期,是循环往复的持续性过程,既包括合规性检查、风险预警、风险分类、收息收贷等侧重风险防范的内容,也包括客户经营分析、融资需求分析、产品组合设计等旨在深化客户关系的内容,只有每个岗位持续
6、的尽职尽责,各个环节协调配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授信后管理质量,并带来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传统的授信后管理主要侧重防范不良贷款,积极的授信后管理则强调对客户授信关系的持续管理过程,具有以下的特点:,正确处理几个关系,授信后管理与业务营销及价值创造,积极授信后管理与信贷审查审批,积极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防范,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控制新发生不良贷款是授信后管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实施积极的授信授信后管理不意味着对风险防范的丝毫放松。积极的授信后管理防范风险主要体现为“充分了解你的客户”,“充分了解你的客户”,必须通过对客户长期的跟踪了解和密切的银企互动来实现。不全面掌握客户风险特征,不准确衡量客户
7、的风险程度,风险缓释和风险化解便无的放矢,信贷结构调整等组合管理也会变成无米之炊。,从长期的客户授信关系来看,今天的贷后就是明天的贷前,贷前贷后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授信审查审批过程中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详细分析,揭示了客户的风险特征,设计了相应的授信方案和风险缓释措施,为授信后管理提示了工作重点;有针对性的授信后管理工作也为下一次授信审查审批过程,提供了动态、详实的客户资料以及授信的使用情况。贷前贷后是相互衔接,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对于正常的存量客户而言,授信后管理就是二次营销或持续营销的过程;就授信后管理工作本身来说,随着资产质量的改善,我行不良客户率、低质量特别关注客户及其它的预警
8、客户,风险客户总数大约在5左右。如果授信后管理的工作成果只反映在这5的客户身上,那就意味着95的工作没有直接成果。缺乏市场营销内容的授信后管理,各级信贷人员很难长期保持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的授信后管理的内容,客户授信关系的持续管理 授信后检查授信后分析检查分析结果运用,积极的授信后管理,授信后管理过程的管理 流程优化职责监督,客户授信关系“持续的管理过程”与授信后管理的“过程管理”,客户授信关系的持续管理,授信后检查既包括定期的常规性授信后检查,也包括不定期的风险排查。常规性授信后检查以定期(7日用途、30日或90日全面检查等)的现场检查为主,系统监控、电话访谈、拜访同业、新闻媒体信息收
9、集等非现场手段为辅。授信后检查动作和检查结果逐次记录于信贷管理系统。风险排查则是针对某一具体工作目标所开展的专项授信后管理活动,形成专题报告。,授信后分析是根据授信后检查或风险排查报告,通过平行作业,借助信贷分析、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穿行测试等分析手段,对客户及客户授信组合等进行动态的综合分析,以发现个案或系统性的预警信息,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提出授信方案或政策制度的改进建议,并客观、准确的进行风险分类及减值准备(拨备)测算。,检查分析结果运用,是对授信后检查和授信后分析的两个环节工作成果的体现。工作成果运用方式可分成四个层面:一是对发现的个案风险预警信号及早进行风险化解或风险缓释;二是针对带有
10、系统性风险特征的预警信号,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三是调整和完善授信方案,加深与客户合作;四是对行业、地区、产品和客户等信贷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完善信贷投向政策,改进授信风险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体系。,授信后管理过程的管理,流程优化就是要让授信后管理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工作安排都服务于统一的目标。由于银行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同时期授信后管理工作重点会有所不同,授信后管理流程必须进行动态维护和持续优化。授信后管理是面对千千万万个客户日复一日的工作,客户经理、风险经理、授信后管理等岗位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创造和积累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授信后管理流程应当及时汲取这些经验并推而广之。因此,在完善
11、授信后管理流程中,RCSA工具、动态重检以及总分行共同参与政策制订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职责监督包括对机构和人员两方面的考核评价。高质量的产品来源于每道工序的完美加工,每个岗位的尽职尽责又源于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对授信后管理的监督,明确职责是前提,落实职责则需要对每个岗位完成任务的“规定动作”进行清晰的界定,解决好4W1H的问题:谁来干、为什么、什么时间、干什么和如何干。在此基础上,针对“规定动作”制订相应的评价方法。动作做了没有效果是流程设计的问题,不做动作或动作不到位是尽职尽责的问题。授信后管理职责监督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总行监督分行,分行监督经营机构。授信后管理考核评价的结果纳入各分行、各单位和各岗位人员的总体考核评价体系之内。,汇报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