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节能.ppt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78034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9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钢铁工业节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国钢铁工业节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国钢铁工业节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国钢铁工业节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国钢铁工业节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钢铁工业节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钢铁工业节能.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节能降耗 提高资源有效利用建设环境友好型中国钢铁工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6中日钢铁环保节能先进技术交流会,主要内容,中国钢铁工业能耗现状中国钢铁工业节能降耗主要成绩中国钢铁工业节能降耗措施方向,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一次能源生产量居世界第三,消费量居世界第二。在过去的20年里,能源消耗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已经翻了一番。2005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22.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21.4亿吨,原油3.0亿吨,天然气500亿立方米,水电4010亿千瓦小时,核电523亿千瓦小时。,中国能源消费现状,中国的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每万元

2、GDP能耗从1990年的2.89tce/万元下降到2005年的1.22tce/万元,下降了57.8%。(“统计公报”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公布数据为:2005年1.43tce/万元GDP,下降了50.5%。),19902005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变化(20002005年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现价)和能源消费量计算),1.43,中国钢铁工业能耗现状,19902005年中国粗钢产量及占世界钢产量的比例,近年来,中国国内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中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2005年中国粗钢产量 3.5579亿吨。,19902005年中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情况(2000年以后为重点大中型企业数据),20

3、05年,中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能源消耗超过3 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总消费量(22.3亿吨标准煤)的15%左右。,中国钢铁工业能源结构以煤为主,2004年中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费构成,中国国家电网结构:火电:80%83%水电:15%17%核电:1%2%,钢铁工业节能工作提升到更高层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从单体节能、工序节能到90年代的流程优化引起的系统节能,在降低能耗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进入21世纪后,提出钢铁流程的功能拓展的概念从产品制造功能扩展到能源转换功能和社会废弃物消纳和处理功能,把钢铁工业的节能工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中国钢铁工业节能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中国钢铁工业通过钢

4、厂生产流程的工艺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工艺,优化钢铁生产流程,以及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余热余能回收装置,实现了深层次、大幅度的节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从2000年的0.92tce/t下降到2005年的0.74tce/t,下降了20.3%。,近年来中国钢铁重点统计企业新水消耗及废水排放逐年大幅下降,(1)生产工艺结构优化铁钢比降低,中国钢铁工业主要节能措施,中国钢铁企业“十五”期间铁钢比从2000年的1.02下降到2005年的0.97,重点钢铁企业铁钢比从0.916下降到0.88。由于铁钢比的降低,使得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耗也降低,仅此一项可节约1000多万吨标煤。,连铸比、轧钢综合成材率

5、提高 19952005年中国钢铁行业连铸比从46.5%提高到 97.5%,轧钢综合成材率由 86.76%提高到 95.61%。,结构调整和设备大型化工作初见成效,(2)节能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 推广应用干熄焦,高炉煤气干式除尘,转炉煤气干式除尘技术;水的综合利用技术,以副产煤气(焦炉、高炉、转炉)为代表的二次能源利用,以高炉渣、转炉渣为代表的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能源的一次使用效率和能源的二次回收利用率;减排二氧化碳,减少粉尘、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将干式除尘后的煤气在工序流程中通过TRT、CCPP可回收更多的电能,减少了发电用煤量,提高了企业用电自给率,推动了节能环保增效作用。,TRT20

6、03年底,26座1000m3以上高炉装备TRT,1000m3以上高炉普及率约为46%;2004年底,66座1000m3以上高炉装备TRT;2005年底,约110座高炉装备TRT。CDQ2003年底,共有18套干熄焦装置,干熄焦焦炭产量841万t;2004年底,共有22套干熄焦装置,干熄焦焦炭产量1000万t;2005年底,共有34套干熄焦装置,干熄焦焦炭产量2463万。,(3)建立能源中心,控制、协调企业能源,用信息化管理节约能源 国内钢铁企业已认识到了建设能源管理中心的重要性,能源中心在宝钢自1991年投产以来,显示了其在能源管理的优越性,有了不少成功的实践经验。鞍钢、唐钢、太钢、华菱、邯钢

7、、济钢等钢厂都准备或已在建能源中心。,中国钢铁工业降低能源消耗主要障碍,钢铁产业集中度低;落后生产设备及工艺仍占相当比例;一些钢铁企业生产流程和工序不匹配(缺铁少钢);节能技术普及程度较低。,中国钢铁工业节能降耗措施方向,钢铁行业节能总体目标:坚决落实国家规划纲要中实现国内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0%目标;加大贯彻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力度,实现钢铁工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节能目标实现途径和措施,1、贯彻钢铁产业政策,加强节能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钢铁产业政策和钢铁产业发展规划;制定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的技术指标、环保指标等的具体法规和方案;利用经济、税收等手段,限制高能耗产品出

8、口。,主要节能降耗措施,2、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企业结构调整,鼓励钢铁企业联合重组,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化分工,避免盲目扩大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关键是:实现钢厂流程结构优化,由产品“万能型”工厂转向专业化生产,每个钢厂形成与自身产品结构相适应的合理经济规模;,3、加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落后工艺、落后产品,2005年底全行业属淘汰范围的落后产能占总产能的30%左右,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规定限期淘汰300m3及以下小高炉,20t 及以下小转炉、小电炉。,4、开发推广先进节能技术,焦化能源利用新技术 通过研究开发新一代CDQ能源转换技术、荒煤气余热回收技术和煤调湿技术,实现炼焦工序节能2

9、025kgce/t钢。,TRT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推广 提高TRT技术普及率,充分发挥TRT装置发电效率,使吨铁发电30kWh以上,节能10kgce/t左右。,烧结矿余热回收技术 通过采用烧结矿余热回收技术,吨矿发电7kWh,综合节能4kgce/t矿。,1-烧结机 2-冷却机 3-除尘器 4-风机 5-风机 6-锅炉 7-除尘器烧结矿冷却气体余热回收利用流程图,铸坯热送热装技术再提升 通过研究开发连铸连轧匹配、协调技术,进一步提高铸坯热送热装率,并将铸坯温度提高到600以上,降低热轧煤气燃料消耗30%以上(约10kgce/t)。,某钢厂拉速-铸坯表面温度关系图,连铸坯热装温度与节能量的关系,高温空

10、气燃烧技术 通过进一步完善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提高换热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并在大型轧钢加热炉和退火炉上推广应用,实现轧钢工序节能5kgce/t钢的目标。,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技术 通过各种低品质余热资源的回收利用技术(包括中、低压蒸汽,降低氧气放散率),提高各种生产设备汽化冷却产生的蒸汽压力,开发低品质蒸汽发电技术,达到降低吨钢综合能耗5kgce的目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CCPP),目前中国钢铁企业中已有宝钢、通钢、济钢等钢厂已投产CCPP发电机组;鞍钢、邯钢、包钢、宝钢梅山、马钢、太钢、浦钢、沙钢等钢厂也正拟建或在建CCPP发电机组。CCPP发电技术可有效地解决了高炉、焦炉、

11、转炉煤气放散的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解决钢铁企业电力能源不足的问题。由于煤气热值低及波动等原因造成设备作业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率,希望能与日方进行更多合作交流。,冶金渣的综合利用,在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对这些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再资源化利用也是钢铁工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途径。,固体废弃物中冶金渣(钢渣、高炉渣)所占的比例很大,高炉渣干法粒化与能量回收装置,5、拓展钢厂社会功能,融入循环经济社会,构建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的理念,改善钢铁工业的制造流程,强调发挥钢铁企业的“三个功能”(钢铁产品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和废弃

12、物消纳处理及再资源化功能),以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总体竞争力。实施绿色制造,促进形成钢铁与发电、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生态制造链,钢铁企业实现生态化转型,融入到循环经济社会。,结语,中国钢铁工业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通过深化结构调整,加速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落后产品,实现中国钢铁工业由粗放型向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以发挥钢厂能源转换功能为切入点,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积极采用余热余能回收技术,充分合理利用各种二次能源,提升中国钢铁工业节能降耗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中国钢铁工业将进一步推进节能环保工作,日本钢铁界有许多技术值得学习借鉴,应继续加强中日钢铁业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及交流,促进双方深入合作,推进两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