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蓉西高速公路特色与现代建筑设计.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8353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蓉西高速公路特色与现代建筑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沪蓉西高速公路特色与现代建筑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沪蓉西高速公路特色与现代建筑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沪蓉西高速公路特色与现代建筑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沪蓉西高速公路特色与现代建筑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沪蓉西高速公路特色与现代建筑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蓉西高速公路特色与现代建筑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沪蓉西高速公路特色与现代建筑设计 沪蓉西高速公路特色与现代建筑设计Characteristic Of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In West Hubei And Design Of Modern ArchitectureTaking The Design About Related Service Facility In YiEn Sections Of Shanghai Rong West Expressway As A Example  张 茵ZhangYin  摘  要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展现本地域的乡土建筑特色具

2、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鄂西民居的建筑特色,以沪蓉西高速公路宜恩段配套服务设施设计为例,从地形利用、空间组织、建筑造型、建筑材料等方面探讨了现代建筑中展现鄂西民居特色的有效途径及相关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关键词  鄂西民居 建筑特色 高速公路 配套服务设施 Abstract Tt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s of represent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native soil building in desig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Through analyzing the bui

3、ld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in West Hubei and taking the design about service facility In YiEn Sections Of Shanghai Rong West Expressway as a example ,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effective way in modern architecture about representing characteristic of local-style dwelling

4、houses in West Hubei and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relevant design methods from the topography , space organization, building model, construction material,etc.Key words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in West Hubei, The building characteristic, Expressway, Related service facility 1 研究背景 

5、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网的日趋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高速公路是一种封闭式、长距离运输方式,在这种特殊的运输过程中,高速公路配套服务设施作为南来北往的人们在枯燥旅途中的驿站,如何在反映时代性的同时又能体现出地域特色,使人们在长途的旅途中感受到浓郁的地方风情,是我们设计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充分挖掘利用自然和文化资源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展现乡土建筑特色有利于本地域知名度的提高,起到良好的宣传效应,从而有望对当地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是国家公路主骨架沪蓉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沿途经过宜都市、长阳

6、县、巴东县、建始县、恩施市、利川市,跨越清江水系 ,全长约320公里。其中的宜恩段全线均为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族风情浓郁,所经地界山峦起伏,重峦叠嶂,地势起伏悬殊,地域特色突出。 在沪蓉西高速公路宜恩段配套服务设施设计中,我们提出“向山区传统民居学习”总体方针,贯彻现代建筑与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自然风光有机结合的设计理念。在各站点建筑的创作时,尝试从鄂西传统民居中吸取营养,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充分展现乡土建筑特色,起到对高速公路主体工程“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地形利用与空间组织 沪蓉西高速公路宜恩段地处交通不便的山区,场地平整费用和建材运输费用都

7、相当高昂,合理利用山区地形和尽量使用本土材料是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力求解读与展现场地的性格特征,寻找与场地的自然、人文以及现实需求相一致的建筑形象。 2.1 山地建筑特色的创造 湖北恩施地区处于武陵山和巫山两大山系之中,崇山峻岭,山峦起伏,可耕地不多,为明显的喀斯特地貌。这种环境条件下,居民只有选择山麓、山腰的平缓之处,顺着等高线建造住房。为了尽量少占用为数不多的耕地,而采用了局部架空的干栏建筑形式。 鄂西民居多处于山地,具有典型的山区民居建筑特点,如架空、坡顶、深挑檐、悬挑、檐廊、筑台、错层等。吊脚楼是鄂西民居中最典型的建筑形

8、式(如图1)。 就其结构而言,它们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正屋和厢房(即吊脚部分)的上面住人,厢房的下部架空,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务。 宜恩段高家堰服务区是沪蓉高速进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第一个站点,设计基地周边为大山。基地右侧用地比主线标高低5米,左侧则分为三个台地,分别比主线标高高出3米、5米、10米。(如图2)。在高家堰服务区主楼的设计上,因其地形高差较大,为了更合理的利用地形,我们在主楼的建筑形式设计上借鉴了鄂西民居吊脚楼的样式。结合当地土家族民居的坡屋面、外挑走廊等形式,使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疏密相

9、间、进退有序,以形成丰富的轮廓线(如图3)。   整个建筑依山就势跨台地布置,与山势相吻合,建筑就像从山里生长出来一样,与大山融为一体。此外,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绿化面积,而且还有效地起到了降低噪音的作用。 2.2 过渡空间的合理利用 鄂西民居为了强调从院到堂屋的层次的丰富性,让堂屋前墙后退凹入成一个敞廊,它既不像庭院那样毫无遮拦,又不像堂屋那样围闭肃穆,而是在深檐之下形成平台大小的灰空间。 在吊脚楼的厢房处,位于厢房内侧或端面或三面都有走廊,上部有与挑檐相接的雨搭(思檐),也形成了过渡的灰空间。这些都是主人做家务,邻

10、居拉家常的好场所。 鄂西民居的这种空间形式在高家堰服务区主楼的设计中得到了合理利用(如图4)。我们将建筑的入口内凹,与出挑的平台形成的过渡空间为使用者遮风避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而在入口上方出挑的宽阔平台,借鉴鄂西民居“走栏”的建筑形式,为使用者提供了充分与大自然接触的交流、休憩空间。 出于场地和功能的考虑,建筑底层采取局部架空、柱子外露的方式,一来可以减少开挖工程量,大大节省了土石方量,降低工程造价;二来便于干扰较大的厨房、公厕等功能的安排。底层的厨房、公厕等功能与二层的服务、办公等功能相互独立,互不干扰。  3 建筑造型与材料选择 3.1 标

11、志性形象的塑造 风雨桥作为鄂西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具有一定的标志性作用(如图5)。风雨桥是在普通的石桥或木桥的上面加顶,形成廊桥的形式,在满足通行的同时又能遮风避雨。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桥梁构造不用一根铁钉,只在柱子上凿穿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结构精巧,十分坚固,令人叹为观止。 在崔坝服务区跨线楼的设计中,我们以传统的风雨桥为原形,塑造崔坝地段的标志性形象(如图6)。跨线楼除了景观功能之外,还很好地实现了联系通道和餐饮服务的功能。 崔坝服务区跨线楼在满足现代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吸取传统风雨桥精髓,力求在造型上达到“神似”的效果。通过坡顶、塔楼等传统符号与

12、现代构件相结合(如图7),在表现传统建筑的神韵的同时,努力体现现代建筑的时代精神。  3.2 屋顶形式的提炼 鄂西民居屋顶通常采用一步架的出檐,与屋顶组合形成歇山形式。坡度一般为1:1.5左右,屋顶材料为小青瓦。因为山区雨水较充沛,为防雨水,檐口出挑很深,形成檐下较深的阴影。在阳光明媚时,出檐的阴影成为屋顶和墙体的良好过渡,弥补了小式建筑因无斗拱而层次较少的不足。 在沪蓉西高速公路宜恩段各收费站点的设计中,我们对其屋顶形式作了反复的推敲,在整体的视觉效果上寻找鄂西民居传统特色与现代感的结合点。建筑细部的设计通过提取与简化鄂西民居的造型要素,以完整丰富的建

13、筑形象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 在高家堰收费天棚的设计中,我们将传统屋面形式进行了精心提炼,简化一些复杂的檐口形式,采用一坡到地的造型手法,局部架空,形成自然过渡的灰空间;在屋脊的处理上则采用了鄂西民居常用屋脊两端上翘的做法(如图8),以简约的形象反映了大山的巍峨,取得了收费天棚大气、干净的视觉印象(如图9)。 在野山关收费天棚的设计中,采用较为丰富的造型手法,横竖坡屋面的组合与双向五车道的功能紧密结合。重叠起伏的坡屋面的轮廓线与远处连绵的大山互相辉映,相得益彰(如图10)。屋面参照小青瓦的肌理与质感,采用深灰色沥青瓦。柱身凝重的毛石外墙与轻灵的深远出挑檐口相对比,进一步强

14、化了土家建筑粗犷有力的感觉(如图11)。将人们固有的收费站概念彻底打破,展现给人们一个全新的面貌。    3.3 建筑材料的选择 鄂西山区的自然气候适宜林木的生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至今还保存着成片的原始森林和原始亚森林,种类繁多,有针叶林、阔叶林、灌丛等,树种主要有松、柏、杉、樟等。然而,该地区大部分的土壤覆盖层很薄,对制砖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木料的丰盛和砖料的缺乏,形成了木结构吊脚楼的物质基础。 因此,该地区民居多采用本地出产的各种质感与肌理的石材、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如采用木板(或青砖)墙壁、毛石基础、青瓦坡面等(如图1

15、2)。它的建造往往是就地取材,采用当地盛产的石材或木材。这些材料取其自然,构造简单合理,一方面能显现出少数民族豪放、粗犷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也节省了山区昂贵的运输费用,极大地降低了建筑造价。 在本次方案的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我们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建筑外墙面采用了当地随处可见的黄色片岩为外墙装饰材料。栏杆扶手等建筑配件则使用了山区出产的杉木。一方面大大节约了造价,另一方面这种就地取材的做法也使建筑更贴近所处的环境,达到一种和谐共生的效果(如图13)。 在建筑色彩上,采用冷色调的青瓦屋面、白色墙面,暖色调的木构架,色彩素雅别致,对比强烈,给人以清心悦目之感,颇具鄂西民居特点。  参考文献 1 陈纲伦,颜利克.鄂西干栏民居空间形态研究.建筑学报,1999(09):46-50 2 彭万廷,屈定富.巴楚文化研究.武汉: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 3王晓宁.土家吊脚楼的类型与审美特征.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1(2):24-28  4沈力,张文彤.鄂西建筑的民族风格探索.新建筑,1995(1):30-33 5 崔剑,李捷.从纯粹性走向体系化云南干栏民居与鄂西民居之比较,新建筑 (2003 增):44-4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