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录像录制的通知.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84737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录像录制的通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录像录制的通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录像录制的通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录像录制的通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录像录制的通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录像录制的通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录像录制的通知.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录像录制的通知教研发2014 059号各学院、思政部:根据关于开展2014年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陕教高办20147号)文件精神,为了配合我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附件1)建设工作,信息技术中心统一录制课程视频,每门课程至少三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学录像,请参加课程录制的教师注意以下几点:)课程正式录像之前,主讲教师应至少提前一天,亲自到录制教室熟悉制作流程,并就有关录像注意事项与信息中心人员进行交流;)教师在授课时请注意穿戴得体大方,仪容端庄;)授课所使用PPT课件首页必须注明课程名称、讲授内容标题以及主讲

2、人姓名等必要信息。课件要求内容清晰、色彩鲜明、风格统一。标题及内容字体大小符合视觉习惯(通常不小于24号),文字颜色和背景色彩对比明显,以保证清晰观看(建议关闭PPT课件中的演示音效,以免影响录课声音效果);)为保证授课录像的真实性,授课过程是采用同期声录制,授课时须使用话筒,要求讲课声音清晰、洪亮。此外,录制前可对授课用语进行充分准备或适当练习,避免习惯性口语的重复出现,录制中出现失误,一般不予修改;)授课时请注意保持讲台整洁,不宜将手袋、饮料等与授课无关的东西堆放在讲台上;)录制开始按钮按下后半分钟内请勿移动,授课过程中注意保持良好的教姿教态,尽量避免身体晃动和连续性大幅度、快速走动;)在

3、授课中应适当与学生进行互动。若有特殊师生互动环节,请务必提前与信息中心人员沟通,建议提前和学生进行沟通,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要洪亮、清晰;)学生座次集中,前面几排不宜出现空位。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课堂纪律,互动积极,不能出现玩手机、打瞌睡等现象;)使用较为规范的开场及结束语。如开场语:“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结束语: “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课” 等;10)录制完成后,主讲教师自带移动硬盘将录制内容进行复制。 11)录制时请自带2个班的学生,要求学生穿戴整齐。12)信息技术中心负责课程录制、提供服务器和课程网址。联系人:韩冰 电话:86173195课程录像录制时间安排在5月12日

4、至5月30日,请各课程负责人在5月9日前到教研科登记课程录制时间(先到先选时间),教研科统一协调安排具体录制时间。附件1. 2014年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汇总表2.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10)教 务 处 2014年5月6日附件1:2014年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申报汇总表序号学院课程名称负责人备注1光电学院光电仪器设计刘缠牢2光电学院 薄膜技术卢进军3光电学院 应用光学 刘钧4光电学院光电技术基础苏俊宏5机电学院机电系统设计张君安省级精品课6材化学院材料研究方法陈建7材化学院工程材料王正品8材化学院物理化学陈卫星9电信学院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雷志勇省级精品课10电信学院工科电路分析高丽省级精

5、品课11电信学院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双语)华翔12电信学院计算机控制技术秦刚13经管学院市场营销谢立仁省级精品课14经管学院培训理论与实务杨倩15计算机学院离散数学姚红革16计算机学院微机原理及应用傅妍芳17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网络容晓峰省级精品课18建工学院基础工程赵敏19建工学院工程力学顾致平省级精品课20外国语学院综合英语张郁21人文学院现代汉语郄远春22人文学院国学导论敬晓庆23理学院高等数学张玉萍24体育学院田径 谷崎25艺术学院中国书法史刘天琪26思政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梁华平 附件1: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10)1评审指标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

6、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确保学生受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重视以下几个

7、问题: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条件方面,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在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审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

8、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占20%。(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2评审指标及内涵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评审标准分值(Mi)评分等级(Ki)ABCDE1.00.80.60.40.2教学队伍20分1-1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教师风范、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课程负责人近三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两轮。6分1-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员配置与青年教师培养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有

9、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配备辅导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鼓励有行业背景的专家参与教学团队。6分1-3教学改革与研究教研活动与教学成果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有省部级以上的教学成果、规划教材或教改项目;发表了高质量的教研论文。8分教学内容20分2-1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规律。10分理论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具有基础性、研究性、前沿性,能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实验课程内容(含独立设置的

10、实验课)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的关系处理得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2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鼓励开展相关实习、社会调查或其他实践活动,成效显著。10分教学条件20分3-1教材及相关资料教材及相关资料建设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精品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课件、案例、习题等相关资料丰富,并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能满足教学需要。10分3-2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环境的先进性与开放性实践教学条件能很好满足教学要求;能进行开放式教学,

11、效果明显(理工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验)。3-3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学校网络硬件环境良好,课程网站运行良好,教学资源丰富,辅教、辅学功能齐全,并能有效共享。10分教学方法与手段20分4-1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重视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8分4-2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其效果重视教学方法改革,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12分4-3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12、,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教学效果20分5-1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校外专家及校内督导组评价与声誉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4分5-2学生评教学生评价意见学生评价原始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应有学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近三年的学生评教数据的佐证材料。8分5-3录像资料评价课堂实录能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富有热情和感染力地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内容娴熟、信息量大;课堂内容能反映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能启迪学生的思考、联想及创新思维。8分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专家依据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所报特色及创新点打分。40分所在学校支持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措施得力。30分辐射共享措施有力,未来建设计划可行。30分1 根据课程类型,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参照相应要求进行打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