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赏析写景抒情诗歌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赏析写景抒情诗歌教学反思.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甘肃省民乐县第二中学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如何赏析写景抒情诗歌教学反思前几天,听了一位教师的赏秋公开课,看得出教者做了精心的准备,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教学流程起承转合,有条不紊,开头导入,中间的环节,结语的安排丝丝相扣,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相得益彰,教师的精心点拨和学生的热切作答和谐完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总结了写景诗歌的方法,即采用“找景物”“寻意象”“析意境”“明情感”的模式,应该说,这是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解读模式,很受用,很有效果。但在教学中,学生对意境的分析感受走马观花,对诗歌感情的体会片面,牵强附会,留下了遗憾。那么,对此类诗歌怎么分析研读,本人不揣简陋,结合几
2、个教学案例谈谈我的一孔之见。一、穿越时空,置身诗境,体会情感诗歌多是诗人情绪化的产物,古人作诗喜欢借用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这个被赋予主观感情的“外物”便是意象,它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意象分为两类,一类是诗人独创的出现于某一场合的象征形象,如屈原诗中的香草、美人,李白诗中的大鹏、黄河。另一类是含有历史文化积淀,并被社会普遍接受,而且被广泛使用的象征意象,这种意象具有固定的意义,如松兰梅竹象征坚贞高洁的品格,鸿雁芳草象征离情别绪,凭栏登高为了凭吊怀古,念远怀人,观沧海慨叹人生。不管哪种意象,它都具有诗人特定的情感,因此在赏析诗歌时抓住这些意象,置身于诸多意象构成意境中,去体会诗人在
3、特定场合中的情感,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诗中,诗人借助于桂花、春山、月、山鸟等景物,赋予它们诗人的主观感受,花落、山空、月出、鸟惊,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面:深秋的夜晚,桂花如雨纷纷飘落,诗人悠闲地在这花雨之中散步;春天生机勃勃的山林,此时了无人迹,一派安宁;不知何时,月亮出来了,无声无息的月光竟把安眠的鸟儿惊醒了,不时发出一两声婉转清脆的叫声。这些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这首诗到底要表达什么情感?在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基础上,置身于这种幽静的环境中,把握作者自由自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4、物我两忘的境界。二、从诗眼入手,抓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咀嚼诗歌语言诗是诗人情感的外露,诗眼和关键句恰好是表露诗歌意蕴的窗口,它能体现诗人写作意图、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特别关键词语,是指反映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如:哀、悲、痛、怒、愤、怨、叹、笑、喜、乐等,这些词语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给我们明确的信号。在一些诗词中,诗眼往往出现在写景、抒情或议论句中,它与作者的心境有关。如,宋祁玉楼春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闹”字便是诗眼。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闹”字传达出了春日万物争喧的情景,使人仿佛看到红杏枝头,蜂飞蝶舞的情景,感受到了春风拂面,春
5、意盎然。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中“溅”、“惊”二字,不仅用得新鲜,而且以乐写哀,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再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中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范中淹渔家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由于战事的持久和劳苦,发丝都白了,战士们因为久戍穷边,也不免流下伤时的眼泪。为国为家的白发将军,面对浊酒而陷入沉思,战士们在寒夜中徘徊,面上泪痕说明他们内心的苦闷。谁还能入睡呢?再深入下去,最后终于逼出“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样含意深远、扣人心弦的句子。三、体会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
6、现,其中最主要的是借景抒情、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主要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不仅用景物点染“秋”,而且用景物来表现“思”,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表达了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情感。又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用春景写雪景,运用比喻、夸张写出塞外雪后雪满枝头的美丽景象,又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更是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总之,诗歌鉴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发现规律,掌握技巧,就等于找到了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从而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走进文学的殿堂,去领略其无限风光,感受其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