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视觉图形(4课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8691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奇特的视觉图形(4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奇特的视觉图形(4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奇特的视觉图形(4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奇特的视觉图形(4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奇特的视觉图形(4课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奇特的视觉图形(4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奇特的视觉图形(4课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奇特的视觉图形一、教学目标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奇特的图形,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了解这些图形的艺术美及内在含义。2.能够运用空间、明暗、形色、错觉等美术语言对美术图形进行简单的评述。3.通过一系列图形视觉训练,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能够尝试运用身边的媒材进行创意,设计出有趣的图形,拓展直观想象的空间。2.重点、难点。重点:进行图形思维训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难点:学生对图形设计基本要素的掌握,了解图形创意的方法。三.课时:4课时四.课件及相关图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准备(学生)常用绘画工具、纸张。(教师)课件。教学过程1.游戏导入,提问揭题。(1)播放图1,请同

2、学们猜一猜:“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并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看到的是什么内容?(2)在学生产生争论之后,师生共同解析。(3)揭示今天的课题:奇特的视觉图形。2.图形体验,师生互动。(1)请大家看看并谈谈上升与下降(教材第12页)这张图形的奇特之处在哪里?(2)讨论后教师小结:这张作品给人们一个奇妙的时空反转世界,空间的上下、左右、内外、前后乍看似乎合理,然而仔细一看,却又是处于矛盾之中。在画面中,图形和底纹不再安分守己,底纹会转换成图形,而图形也会转换成底纹,二维平面的图形还会变成三维立体的物体,三维立体的物体也可以转换成二维平面的图形。图中的阶梯就是一个典型。(3)教师简介作者。(4)课件展示图片

3、,请同学们思考并探讨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新奇在哪里?比如说图2:究竟是静的还是动的?教师提示观察的方法:注视图片一分钟,你发现了什么?教材中的电灯树的新奇之处在哪里?3.启发想象,自主探究。(1)在欣赏了一些设计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美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共同探讨创意图形怎样设计?学生讨论、回答。(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新的分类:通过欣赏、对比了解了一个图形一般有图案部分及衬托图案部分的两个形,属于图案的部分一般称为“图”,也叫“正形”;而衬托图案的部分称为“地”,也就是“负形”。图形创意中,往往把两部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如图3中,张着血盆大嘴的鳄鱼嘴里,正好是一只可怜的白天鹅的形象,人们不

4、禁为正被吞吃的天鹅担心、忧愤。(3)小结与提升:较早对图形与底纹之间的互换互借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鲁宾,他的鲁宾杯(见教材14页)就是的一个精彩的例子,你认为是一个酒杯还是两个人头的侧面像?【解析】两种解读都能看到。但是,在任何时候,你都只能看见面孔或只能看见酒杯。如果你继续看,图形会自己调换以使你在面孔和酒杯之间只能选择看到一个。格式塔心理学家爱德加鲁宾使这个经典的背景幻觉图广为人知。鲁宾是从一张19世纪的智力玩具卡片上获取的灵感。鲁宾在研究中指出:凡是被封闭的面都容易被看成是“图”,而封闭的这个面的另一个面则会被看成是“底纹”。在一般情况下(其他因素相等),较小的区域或更为封闭的区域容易看成

5、是“图”,较有意义的区域可能会被看成“形”。而当两个毗连的区域中,图形与图形没有较大的区别,或者图形之间虽然差异较大,但是互为依存,无法单独分开时,图形即底纹,底纹也就可以成为图形,正形与负形正是运用了这种视觉可调节的特点。中国的八卦图形就是非常典型的正形与负形的组合。4.布置作业,表达创意。(1)请同学们利用正形、负形的关系,设计一组奇特的图形,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构思。(2)要求:生动、构思巧妙、奇特。(3)下课前请同学们上台展示并表述自己的创意,教师应以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常用绘画工具、纸张。(教师)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1)演示手影(激起学生的兴趣)。提

6、问:刚才出现在投影仪上的影子象什么呢? 回答:人、动物、(2)你们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 回答:看到物体的外形后联想(3)小结:物体通过重叠后的影子外形就会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后的图形就给我们一个展开想象的空间。师:李白诗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中有哪三人?影子怎么会变成人的呢?他把影子看作是可以与之对酒当歌的知音。引出答案联想。再看图形设计师笔下的影子图形导入新课。从学科综合的角度运用诗歌创作中的联想导入图形设计影子的联想,学生感受较直接和普遍,易产生认同感。2欣赏探究看图片丑恶的嘴脸、烟斗说说:对象和影子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外形要相似,符合投影规律。B、内部联系要有含义或趣味的表达

7、。)方法(适当引导)图例(略)通过图片欣赏激发学生对影子图形设计艺术的兴趣与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由浅入深,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启发想象,打开思维师:让我们打开联想之门看图片(略)从对象的外形、含义出发还能联想到哪些(发散思维)如烟斗蜗牛,美国国旗雄鹰等。启发想象,打开思维是设计影子图形的关键。从外形和含义出发,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能够较好地把握创意设计的多向性和自我肯定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打开思维,深入探究钢笔有哪些象征性的含义(知识、文化传播、力量、斗争、荣誉、奋斗.)如:卷起来的书、梯子等。从钢笔的整体和局部特征来观察,想一想相似形状的有哪些?如:刀、博士

8、帽等从常见的钢笔先不提供影子图形,让学生讨论分析,进一步打开发散思维形成较完整的设计思路。五、布置作业,探究实践大胆创意挖掘主题(和平、环保、哲理思辩、安全、诚信等)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设计一组影子的联想图形。如:树叶、茶杯、灯泡、打火机、火柴、酒瓶、闹钟、耳麦、拐杖要求:影子图形简洁、合理、新颖独特,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表述构思,展示作业:介绍自己的作品及创意。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拓展提升海报分析欣赏关爱老人、诚信。由影子图形在设计中的运用,拓展到海报设计从而体会影子图形的魅力。七

9、、拓展提升,表达创意利用前面影子的联想图形,大胆创意,设计一幅海报。做到学以致用,达成新课程设计应用领域的目标。结束。提升领悟,体会“生活之美离不开发现,艺术创造离不开联想!”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利用物体和影子的关系展开丰富的联想并把其用绘画形式表达出来,重点是展开丰富的联想并把其用绘画形式表现,难点是能够离开物体外形方面从内在去联想。在整节课中学生的兴趣很浓,想象力得到了发挥。设计出了多种造型形状。而且还图上了黑白素描,在笔画的形状上学生有多种的造型。如“点”,有的学生用七星瓢虫,还有的用水珠等表示。在教学方面我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和观察

10、能力。学生了解物品的功能和结构,并且将自己的物品影子的联想运用速写的方法绘画出来。在对“美国国旗影子的联想”中,也运用了同样的方法,使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物体本身,什么是发散性思维。讲解时,先由学生说“美国国旗影子的联想”的结构。教师总结之后展示国旗影子的联想图,并解释为什么,在上完美术课影子的联想后,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形式描绘自己的联想。本节课不足的地方就是学生一开始的时候回答问题不是很踊跃,没有给学生很多展示自己的空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不是很好。总之通过本节美术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速写能力又同时学会利用物体和影子的关系展开丰富的联想并把其用绘画形式表达出来。第三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常用绘画工具

11、、十六开铅画纸。(教师)课件、幻灯机、有关视觉创意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1.观察感知,强化概念。(1)课件展示法兰克福爵士音乐节的海报作品。先请同学们观察感知,然后谈谈构成画面的元素有哪些?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2)讨论后教师小结:大凡成功的创意图形,往往吸引受众注意的,要首推其在视觉传达中所表现出的新奇感。何谓新奇?新奇即独特,它是创意的特色和亮点。这幅法兰克福的爵士音乐节的广告招贴中,设计者运用了同形异构的表现手法。在树与小号两个熟悉的形象之间寻求具有共性的元素,发现其造型之间的相似性,并使之在视觉中得到融合,造成视觉形象的陌生感,从而使广告画面产生清新悦目的感召力。(3)强化概念:该画面

12、所透射出的一种具有强烈个性并对观众造成视觉冲击的能量。在视觉艺术表现上,我们称之为陌生感,这种陌生感至少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是使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二是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我们称之为“同形异构”和“异形同构”。今天要学习的同构图形是指把不同的但相互间有联系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不再是物的再现或并举在同一画面,而是相互展示个性,将共性物合二为一。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1)课件展现图片为什么和平迟未实现,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将和平鸽与人头骨两者联系在一起?有何寓意?(2)归纳:作者利用异形同构的方法,将和平鸽、人头骨这两样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把和平与战争这对立的两极、差异的双方,

13、互相借用,互相重合,融合为一个紧密的视觉幻象,给人的视觉造成强烈的矛盾冲突,发人深思。(3)说说教材中第16页其他作品的创意。(4)说说图4、图5和教材第17页作品有什么奇特之处?除了能同构图形之外,他们又有了哪些不同之处? 眼睛的形状没有变化,但是把眼白部分替换成了晴朗的天空。(5)教师归纳:上述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图片中虽然保持了图形的基本特征,但其中某一部分被其他相类似的形状所替换。这种构思方法称为元素替代。3.同构图形,元素替代。(1)以同构或元素替代的手法设计一组图形,并说说自己的创意或构思。建议小组合作,也可单独完成。(2)教师巡回辅导。4.表述构思,展示作业。(1)以小组为单位,推选

14、代表介绍自己的作品及内在创意。(2)先将完成的作业悬挂在教室进行观摩,再在课后选拔优秀作业在校园橱窗展览。第四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常用绘画工具、16开铅画纸。(教师)课件、幻灯机、有关错觉的图片资料。教学过程1.欣赏激趣,感知错觉。(1)课件展示图7,图中究竟有几个人?分别有哪里?据说可以找到9张脸的人,智商可以达到180。(2)图7的圆线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课件将图片遮住一半再让学生观察,能看到一样的幻觉吗?每一个小圆的“缠绕感”通过大圆传递出去产生了螺旋效应。遮住图片的一半,幻觉将不再起作用。1906年英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弗雷泽创造了以整个系列的缠绕线幻觉图片。(3)睁大眼睛看看这两个“疯狂

15、”的螺帽(图8):你知道直钢棒是怎样神奇地穿过这两个看似成直角的螺帽孔的吗?【解析】两个螺帽实际是中空的,虽然它们看起来是凸面的,所以两个螺帽并不互相垂直。螺帽被下方光源照到(一般光线应来自上方),这给人们判断他们的真实三维形状提供了错误信息。(4)托兰斯肯弯曲幻觉(图9):哪条线的曲线半径最大? 【解析】这三个圆弧看起来弯曲度差别很大,但实际它们完全一样,只是下面两个比上面那个短一些。视觉神经末梢最开始只是按照短线段解释世界。当线段的相关位置在一个更大的空间范围延伸概括后,弯曲才被感知到。所以如果给定的是一条曲线的一小部分,你的视觉系统往往不能察觉它是曲线。(5)教师归纳总结:错觉就是指人不

16、正确的知觉。在图形创意中,利用错觉设计图形,往往会产生奇妙的效果。2.分析讨论,层层深入。(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片,提出问题:这两个人坐在同一个台阶上吗?走这个奇怪的楼梯会发生什么?最低一级和最高一级台阶分别在哪儿?哪个人是坐在井口的上沿的?看起来像螺旋,但实际上是一系列的同心圆,为什么?学生欣赏讨论各个图形的有趣之处,提高对图形的认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是猫躲着老鼠还是老鼠躲着猫呢?英国艺术家彼得布鲁特斯在幻觉的基础上创作了这幅迷人的令人模棱两可的图形。请同学们着重分析这幅猫和老鼠玩捉迷藏作品的巧妙、奇特之处。3.收集资料,加深理解。(1)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到因特网上收集有关错觉的图形资料。(2)根据收集到的图片,准备相应的文字解说。4.共享成果,开拓视野。(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小组成果,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的错觉图形。(2)课外继续收集有关错觉的图形资料。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