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8718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级地理下册全册教案.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5.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

2、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安排好四位同学扮演课本第2页的新疆维吾尔族、西双版纳傣家族、东南沿海特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四个地区的人物),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讲授新课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教师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板书)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

3、,陈述结果,教师汇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不是,可以。)完成课本第3页活动第1题,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教师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

4、可以吗?教师举例说明。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乡(镇)三级行政区总结: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板书)活动2: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第一、二位编码,表示一级行政区;第三、四位编码,表示下一级行政区;第五、六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

5、区域划分。总结: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板书: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完成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1.有相似性。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2.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秦岭淮河。

6、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板书设计: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

7、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板书:第

8、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讲授新课观察课本第7页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教师在总结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时,说明其地形位置和大致范围)列举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 区域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年降水量(较多/较少

9、)季节分配南方地区7月 接近301月 0以上 较多 较均匀北方地区7月 25左右1月 0以下 较少 主要集中在78月季节变化明显 板书:北方地区 降水较少 最冷月均温低于0南方地区 降水较多 最冷月均温高于0学生活动:1、完成课本第8页活动第1题。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高于0/低于0) 低于0 高于0年降水量低于800mm 高于800mm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学生活动2:在课本第7页图5.9中找出长江、黄河,它们分别属于哪个区域?(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老师点拨、引导学生看图5.9

10、,比较长江、黄河流量过程线。提问:哪条河流径流量大?(长江)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可以回答:流域内降水丰富。(另外:支流多,汇水区域广也是原因之一,在此老师要适当给学生说明:两条河流径流量的差异,可以做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差异。)板书:北方地区:河流流量小南方地区:河流流量大思维发散:大家知道,水到0以下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结冰)那么冬季南方河流与北方河流有何差异呢?(南方河流一般不结冰;北方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下面请同学们看图5.9中两幅植被景观图。比较南、北方地区植被类型的差异。南方:常绿林。 北方:落叶林。教师做适当解释:这是在南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下,长期适应环境的表现。板

11、书:典型植被类型北方地区: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学生活动3:完成课本第8页活动第2题。分析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承转:我们了解了南方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是不是它们区域内部就没有差别呢?看课本第7页图5.9:哈尔滨与北京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相同吗?答:不同。图5.10:东北林海雪原森林景观与华北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相同吗?答:不同。东北地区典型植被为针叶林。比较图5.11海南岛植被与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相同吗?答:不同。分别介绍北方、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及熟制、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工具、民居的特点等。根据图片中讲述,完成活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土地利用类型

12、旱地为主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等水稻、油菜等作物熟制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二熟至三熟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为主,多用汽车、马车水运传统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其他不同在完成“其他不同”这一项内容时,分成几个小组,最后由组长发表组里的集体观点,学生们会从:饮食、服饰、音乐等方面说出两区域的差异,教师要总结、点评。大家想一想,造成这些人文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然后提问。提问时第一个同学回答完后,其他的同学则主要让其说出与前面同学的不同之处,最后教师总结。 完成课本第10页活动第2、3题。(2、橘树是喜温作物,移栽到淮河以北,因地理环境发生了变化,热量不足,所

13、以树木本身及果实发生了变化。3、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寒假较长。南方地区夏季更热,所以暑假较长。)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明确了解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了解到同一区域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另外,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由于南、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两地人文方面的差异也较大,这些反映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板书设计: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自然差异秦岭淮河为线二、人文差异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西北地区的范围和地形特点。2.理解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递变规律,并初步探讨其成因。3.明确

14、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气候与地形、植被、河流的相互关系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其他地理特征形成的影响。5.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分布及我国主要的牧区。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2.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了解祖国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思想。教学重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打开大屏幕,观察图5.4(课本第4页)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与同

15、学们一块儿复习四大区域划分界线及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青藏地区的地势及地理位置。今天我们来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特点。板书: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讲授新课读图5.4:西北地区的地形。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本区的主要地形及位置,然后提问。大家已经知道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那么来自海洋的水汽容易到达这里吗?(很难)这一地区山脉主要是东西方向的。想一想:这样的走向对来自海洋的东南湿润气流有何影响?(阻挡气流)总结: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地理位置加上东西向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使湿润的海洋气流很难到达这里。想一想: 1.这里的降水情况如何?(稀少)2.气候有何特点?(干旱为主)3.河流分布多少?(河流稀

16、少)4.河流多为内流河还是外流河?(内流河。教师提示、点拨学生从气候、地形方面找原因)板书: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学生活动1:完成课本第12页活动1。承转:我们知道本区降水稀少,所以气候干旱,那么本区各地干旱程度一样吗?学生看图、思考,教师点拨:降水有东西差异(东部多,西部少),干旱程度也应是西部较东部地区更为干燥。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降水的东西差异,会导致植被差异吗?完成课本第12页活动第二题。教师简单介绍水分与景观的联系。想一想:1.西北地区制约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什么?(缺水)2.西北地区的西部都是沙漠吗?(不是)3.哪些地方不是呢?(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

17、)教师进一步解释为:地表水、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我们把沙漠地区,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植物的地方,叫绿洲。提问:这些绿洲的分布有何特点?(盆地边缘。)课堂小结:(师生一起复习总结) 提问:回答:1.本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2.东西方向山脉?对湿润气流阻挡。3.结果呢?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4.特征包括?降水稀少。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板书设计:第四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 西北地区1、 地理位置2、 山脉走向3、 气候特征4、 植被特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看到或听到过青藏高原有关寒冷的图片或报道吗?看到、听到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与它海拔较高有关呢?本区寒冷的气候,是由于其海拔

18、较高造成的。讲授新课读课本第13页的图5.17:青藏地区的地形。通过阅读(结合图例),从颜色上判断其海拔高度大致为平均4000米。看图中小图地球上超过8000米的山峰,大都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和西部,引导学生复习气温垂直变化规律,计算山顶的大致温度。总结:由于气候寒冷,青藏地区许多山峰终年积雪不化,冰川分布广泛,而这又加剧了寒冷的程度。看图中小图高原上的山地冰川。这是因为青藏高原上的高寒气候。板书:高寒学生活动1:(完成课本第14页活动1)【1)两地年平均气温拉萨:5.6左右成都:15左右(2)两地气温差异及原因拉萨地势高,则年平均气温低。】学生活动2:(课本第14页活动第2题)学生思考后,提

19、问,教师点评总结。承转:青藏高原地势高,除影响本区气温外,对降水有影响吗?(有,阻挡夏季风,降水稀少。)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自然特征有相似的一面,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缺水)由于水分的制约,这两个地区不能像北方、南方地区那样以耕作业为主,而是以畜牧业为主。读课本第15页图5.21:西北、青藏地区主要农牧业的分布。1.通过读图,明确本区以牧业为主。2.找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主要畜种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畜种山羊、绵羊、伊犁马等细毛羊为著名畜种。青藏的牦牛、绵羊、山羊等牦牛、藏绵羊为著名畜种。宁夏的山羊、绵羊等滩羊是著名畜种。3.通过图例,找出本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地区。提问:这些地区分布是否集中、

20、连片?不是。分布面积小,分散分布。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发展粮食生产呢?教师点拨:西北地区的农业区:灌溉水源丰富。指导学生看阅读材料。学生活动3:(完成课本第16页活动1、2)【1、异:内蒙古温带草场草质较好。青藏地区高寒草场草质较差。成因:地势高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影响植物生长。2、牧区放牧流动性强;活习俗:喝奶茶、穿靴子、赛马比赛】课堂小结:今天主要学习了水分和热量这两个重要因素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而这些差异的形成也离不开地形、地势及海陆位置的影响,使我们再次了解到地理事物的联系性。板书设计:二、青藏地区1、高寒气候2、畜牧业为主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教学目标:知识与

21、能力: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学难点: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上册书中我们学过了我国的行政区划,请大家

22、回忆我国共划分几级行政区划?最高级别的有多少个?分哪几类?提问,学生回答。(略)讲述: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板书: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讲授新课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本18、19页的图6.1“北京市略图”和图6.

23、3“北京城区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文字内容。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市的地理坐标;2.北京市在什么部位与哪几个省区相邻?3.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4.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5.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6.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7.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板书:一、北京概况位置、面积、人口归纳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北京市面积1.68万km2,现有人口1382万人(2000年)。板书:二、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板书)指图6.3“北京城区的

24、地理位置”讲述: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板书),地势较高。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一部分。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板书:2.北京的气候讲述:北京

25、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板书)夏季高温多雨(板书),春秋短,冬夏长,年平均降水量609 mm。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板书:3.北京的河流讲述: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板书)。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注: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讲述顺序可在学生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内容的详略程度视学生接受程度和时间而定。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

26、环境以后,我们来看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交通。板书:三、北京的对外交通北京市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最大的,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分析概况出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归纳讲述: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2.战略位置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

27、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3.经济区位优越。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承转: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提问: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讲述:(板书)四、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本18、20頁的图6.2、6.4,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28、归纳: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板书设计:第六章

29、 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一、北京概况二、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2.北京的气候3.北京的河流三、北京的对外交通四、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职能,谁来说说北京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北京的主要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讲述:北京的这种城市职能与它的历史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同时也决定着它的未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二部分:(板书)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大都市两部分内容。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本21页和图6.5,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北京建城有多少年的历史?有哪几个朝代在此建过都?2.

30、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布局?归纳、讲述:1.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早为周武王时的蓟城,先后有金、辽、明、清各代在此建都。(板书:建城时间早)2.至明、清两代,北京旧城的格局基本形成。旧城格局的特色是皇宫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都城。城市的建筑排列成棋盘状。城市中轴线突出,皇宫位于城市中心中轴线上,东西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展开。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北京旧城之所以这样布局,从自然因素考虑,一主要是要利用现在北海和中海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因为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大型聚落,每天需要大量的淡水,因此水资源的分布会影响城市的布局;二是因为我国位于

31、北半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冬季严寒且常刮西北风,为了有充足的光照,以利于房屋的避寒保暖,坐北朝南成为城市布局的主导方向。北京旧城的这种布局特色还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将宫城和殿堂放在城市中心体现了“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思想;面向南方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承转:北京旧城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也曾不断变化。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本23页的图6.7,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自辽代以来,北京旧城在空间上是如何变化的?2.北京旧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什么关系?3.现代北京城与北京旧城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自辽代以来北京古城的空间变化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北京旧城的空间范围不断扩

32、大,其次,空间分布上从辽南京城原址逐渐向北、向东扩展,至明清时又向南缩,使旧城轮廓由辽代的正方形到金、元的长方形,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凸”字形。北京旧城城址的不断变化与水源有密切关系。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无论城址如何变迁,都要始终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因此,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职能的不断丰富,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址的变迁。现代北京城是在明清格局基础上的拓展。如北京的二环线就是以北京城墙为基础的,这说明“历史”对“今天”有深刻的影响。承转: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北京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板书)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33、,北京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学生活动:请大家看课本22页的图6.6,说说你所了解的北京的名胜古迹。(请一两位同学给大家介绍几个景点,教师可适当介绍代表性景点,如天安门、故宫等。)承转、提问:每个中国人都有到北京旅游的愿望,都想亲眼目睹首都的风采,加之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力增强,人民收入提高,文化品味要求提高,因此这几年到北京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仅“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到北京故宫的日游容量达10万人次,给故宫的保护带来很大压力。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矛盾:这一笔历史文化遗产到底如何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又能妥善保护,得以持续利用下去呢?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本24页的建议,说说

34、你的看法。归纳、承转:大家刚才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很好,有些想法还颇有见地。课本的第四点“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就是一个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利用和保护这一对矛盾的好主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北京也在不断发展。那未来北京应如何发展呢?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本25页及图6.11,回答以下问题:1.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2.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3.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采取了哪些措施?归纳讲述: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如交通方便快捷、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北京是中

35、国的心脏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所以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烙印在北京的城市布局、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决定了它必须朝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北京一定是功能

36、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历史与今天同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板书设计:五、历史悠久的古城1、建城时间早2、许多名胜古迹六、现代化大都市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3.使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使学生初步掌握“海陆位置优越,城市为主体,人多地狭以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3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镶嵌着两颗璀璨的明珠,这曾引起欧洲列强的觊觎,被迫流浪,现在她们回来了,在祖国宽阔的怀抱中,她们更加光彩熠熠。这两颗明珠就是香港和澳门。关于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名大家耳熟能详,但对香港和澳门的详细了解,可能为数不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二节 特别行政

38、区香港和澳门 讲授新课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面积、位置等大概情况。(板书:一、概况)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及图6.13,P29活动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完成下表的填写:回归祖国时间位置面积范围人口人口密度香港1997.7.1珠江口东侧邻广东省深圳市1098 km2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三部分及其附近小岛666.5万人98%华人6070人/km2澳门1999.12.20珠江口西侧邻广东省珠海市25.4 km2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43.8万人95%华人17244人/km2 2.比较香港、澳门与北京、上海、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深刻理解“人多地狭”的含义。3.说说香港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土地

39、面积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绿地?讲述: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回归以后成为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特别”之处在于祖国内地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和澳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使澳门和香港顺利地回到祖国,也保障了香港和澳门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同时为台湾的统一也开辟了一条新思路。指图讲述表格中位置和范围两栏。重点讲述表格中人口密度一栏。讲述:由表中我们可知,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很大,分别是6070人/km2和17244人/km2。我们再看看这几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北京74

40、8人/km2,上海2325人/km2,新加坡3890人/km2,大家比较一下,真正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港、澳的人口密度远大于北京、上海,比人口密集的城市岛国还大许多。可见,香港和澳门是名副其实的“地狭人稠”。正是由于地狭人稠,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才促使香港的建筑物越来越高,正是所谓的“上天”,不仅“上天”,还“下海”填海造陆,澳门也如此。澳门目前的面积是1912年的两倍多,这都是填海造陆的功劳。无论是“上天”还是“下海”,都是人多地狭地区或国家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但必须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不能增加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而破坏了海洋环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在城市环境保护方面,香港值得我们

41、学习。“寸土寸金”的香港却有大面积的城市绿地。香港的植被覆盖率我们可以通过课本29页的图6.16估算得出,至少在60%以上,如此大的城市绿地,如此高的植被覆盖率,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这难道仅仅是因为自然条件适合植物生长吗?仅仅是因为香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吗?关键还在于香港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着环境效益,只有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赢,才有好的社会效益,香港才可以持续发展下去,也就是只有人地协调发展才是根本之发展。好,请大家继续看表格中人口一栏。我们注意到香港和澳门人口中绝大多数是我们华人血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在清朝年间归广东省新安县(今宝安县)管辖

42、。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和1860年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和中英北京条约,将香港岛和九龙岛南部地区割让给英国。1898年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今新界地区,为期99年。至此,英国强占了整个香港地区。19411945年香港曾一度被日本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重占香港。自清王朝被推翻后的历届政府都不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永久性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也多次声明:在条件成熟时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原属广东

43、省香山县。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葡萄牙人得到在澳门停靠码头进行贸易之便,1553年又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上岸租占,鸦片战争后不断扩大范围,1851年占领凼仔岛,1854年占领路环岛,光绪十六年(1890年)又强占一水之隔的青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多次声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恢复对澳门的主权。1987年3月26日,中葡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解决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承转:如今,这两颗灿烂明珠早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刚才我们讲到特别之处主要在于“一国两制”。我国政府之所以在香港和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是充分考虑了

44、香港和澳门的实际情况,既保证祖国的统一,又要促进港澳的稳定繁荣和经济发展。那香港的经济有什么特点,与其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本31页的阅读材料“转口贸易”。讲述:香港本是一个小渔村,在短短一百多年中发展成为世界国际化大都市。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全球贸易中心之一、全球黄金贸易中心之一、全球航运中心之一。香港经济的持续繁荣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灵活的经济政策以及祖国大陆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香港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珠江口东岸,濒临南海,扼我国华南地区之门户,亚太地区中枢。香港的地理位置优势体现在:1.香港背陆面海,海陆兼顾,具有双向优势,既有利于开拓中国内地,也为开拓沿海经

45、济地带和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2.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同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三大最优良天然港,又位于沟通日本、东南亚、大洋洲及太平洋沿岸美洲各国的海上交通要道,这使得香港成为许多国家商品的中转站,转口贸易发达。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一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许多进出口商品免征关税,进出口手绪也极为简便,从而吸引国际船只和货物过境,这也促进了香港转口贸易的发展。香港经济的繁荣离不开祖国内地提供的多方面支持与合作。香港地狭人稠,资源匮乏,祖国内地在提供食品(祖国内地每天有三趟专列向香港输送肉、蛋、家禽、家畜、蔬菜等食品)、燃料、原材料等资源以及劳动力和广阔市场等方面对香港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目前香港80%以上的生产、生活资料来自祖国内地;同时,长期以来,祖国内地又把香港作为转口贸易的重要基地,通过香港,祖国内地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这也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在祖国内地多方面支持香港经济发展的同时,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香港也将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通过各种渠道带到了祖国内地,目前香港80%的工业转移到内地。由此可见,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合作是(板书)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唇齿相依。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祖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概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