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论文咸丰县农民教育现状及对策.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87617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工论文咸丰县农民教育现状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理工论文咸丰县农民教育现状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理工论文咸丰县农民教育现状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理工论文咸丰县农民教育现状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工论文咸丰县农民教育现状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论文咸丰县农民教育现状及对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咸丰县农民教育现状及对策 咸丰县农民教育现状及对策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咸丰县农民教育现状及对策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咸丰县农民教育现状及对策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介绍了咸丰县农民教育现状、面临的形势及取得的初步成果,并针对当前农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推动咸丰县农民教育的开展。关键词 农民教育;现状;问题;对策;湖北咸丰中图分类号

2、G7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292-02咸丰县是农业部重点扶持的国家级贫困县,辖11个乡镇,288个村,有农村人口32.74万人,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7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95%。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农民素质低下是制约县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的4大瓶颈,尤其是农民教育落后与社会发展进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1农民教育现状全县32.74万农村人口中,劳动力有17.98万人,其中外出务工约8.62万人,在家留守劳动力约9.36万人。劳动力中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0.5%,高中文化程度的仅占10.5%,初中文化程度 的占51.0%,小学以下文化程度

3、的占48.0%。在家留守的农民80%以上是文化层次低、劳动力弱、年龄偏大的妇孺、老人、病残等弱势群体,思想守旧、僵化,接受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较差。绝大部分的农民没有受过专业知识及生产技能的系统学习与培训,农民素质教育面十分狭窄,可选择的专业非常少,局面令人堪忧。每年新增的1 800多劳动力中,只有少数参加过技能培训,绝大部分直接就业或在家闲着,稳定就业率不到30%。近几年,通过“阳光工程”、“温暖工程”、“新农培训工程”、“科技入户工程”进行培训近万人,同时在电子应用、农机操作、餐饮服务、刺绣工艺、汽车驾修、沼气建设、农产品加工等行业以及无公害茶叶、水稻、蔬菜、水果、生猪生产等产业方面开展了系

4、列培训,有一半实现了稳定就业。2农民教育面临的形势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历史的潮流要求每一名劳动者都必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才能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就农业而言,过去是搞传统农业、小农经济,而今发展现代农业,实行规模经营、科学管理,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机械设备,不仅需要劳动力,更需要有文化、懂得更多科学技术、掌握过硬生产技能、会经营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农民教育面临的形势严竣,任重道远,需要下大力气、不遗余力、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地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实施人才战略,力争在35年内完成现有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更新培训。3农民教育的初步成果自2006年以来,通过各种渠

5、道培训的农村劳动力1.2万余人,有近 6 000人实现了转移就业,2 000人掌握了12种产业的生产技能。涌现出一批学以致富的带头人和回乡创业者,以及产业发展较好的乡、村。如:高乐山镇东门沟村的秦忠华是2007年“新农培训”学员,他不仅带头种了2hm2果园,还兴建了“白虎山泉”酒厂、“白虎山泉”纯净水厂,千头养猪厂也正在兴建之中,因管理好、产量高、质量稳定,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他被县政府授予“种梨状元”、“农村科技致富能手”等光荣称号,每年收入都在100万元以上;清坪镇的郭兴宏前几年外出务工挣了钱在当地投资发展蔬菜生产,使当地300余户年均增收4 000元以上,成为咸丰县首届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候

6、选人;黄金洞乡麻柳溪村2007年被选定为“新农培训”示范村,90%以上的耕地种上了茶叶,农民腰包鼓了,“五改三建”完成了,家家户户添置了家具、电器、交通、通讯工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高乐山镇官坝村靠种乌龙茶,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被选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小村乡发展茶叶产业已形成“基地+农户+加工企业+销售公司”一条龙的产业链,势头强劲,被列为国家级小康建设示范乡镇。这些与开展农民素质教育是分不开的。4农民教育存在的问题4.1认识不够极少数部门、个别领导对农民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热心肠,不理解、不支持,不热心参与;少部分农民认为参不参加培训一个样,不愿接受培训教

7、育;更有甚者直接向组织提条件,要误工补偿,还风言风语,即便参加培训也只是应付差事,影响坏,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参训的积极性。4.2意识淡薄少数农民因循守旧,思想僵化,跟不上形势,受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不愿接受新生事物。4.3程度不一农村劳动力因文化程度悬殊大,接受和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给农民教育培训增加了难度,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一时难以满足农民各方面的培训需求。4.4师资欠缺培训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不足,形不成合力,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十分缓慢。4.5矛盾突出一是农民渴望教育的迫切愿望根本得不到满足;二是培训形式呆板、内容不全、受训面窄、师资薄弱严重影响培训进度和质量;三是难以控制超

8、前的形势发展与滞后的农民教育之间严重不协调的格局。4.6就业困难培训项目不切实际,就业渠道不畅,稳定就业率低,产业发展因规模效益差,难以形成优势产业。5农民教育的对策党的“十七大”和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其核心就是要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创新意识、科技意识、新的就业观念、科学文化水平、劳动技能等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势在必行。5.1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必须认识到农民教育是事关“十一五”规划能否实现的重要手段,要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上下联动,全力以赴,积极参与这项增强全民素质的伟

9、大工程。5.2充分挖掘人才,整合培训资源把专家教授及科研人员请进来,联合县、乡农业、林业、水利、教育、畜牧等方面的一线科技推广者,形成一支集多学科、多领域、多行业、多层次的师资队伍,增强农民教育培训的合力。5.3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扩大培训面要以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纽带,以培训新型农民为依托,以科技入户工程为契机,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尽可能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5.4转变培训机制,完善培训体系要建立激励机制,采用以便民为主的灵活方式,要把学历教育与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传统教学与现代远程教育、科技普及与专业培训、理论培训与

10、现场指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丰富多彩的、实际实用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5.5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需求农民教育要从农民的意愿、产业发展要求、就业需求以及农民的文化层次、接受能力等实际出发,采取因人施教、分类指导的科学教育培训方法开展农民素质教育。5.6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稳定就业率,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围绕热门工种和发展势头强劲的产业,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技术能手、脱贫致富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努力培养种养业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创新发展优势产业,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实现稳定就业。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11、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12、.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

13、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