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实验小学—2020十发展划.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8770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州实验小学—2020十发展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青州实验小学—2020十发展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青州实验小学—2020十发展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青州实验小学—2020十发展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州实验小学—2020十发展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州实验小学—2020十发展划.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州实验小学20102020十年发展划为不断提升学校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校按计划、有目标地快速发展,尽快使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声誉,成为具有示范性、开放性、实验性的现代化品牌学校,特制定如下发展规划:一、现有基础:1、学校已在“创建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确立了“经营”办学理念,本着“高质量、有特色、塑名校、创品牌”的办学目标和“基础实、特色好、能力强、素质高”的培养目标,发扬“继承、借鉴、创新、超越”的学校精神,确立并实践着“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和“艺术教育”工作,努力推动素质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初步形成了重基础、重能力、重创

2、新的办学传统。2、在“没有任何借口”、“西点军校经典法则”、“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员工”等思想指导下,形成了“超常发展、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锻炼了一支团结、务实、吃苦耐劳、开拓创新、追求一流的干部队伍。3、通过开展“师德教育”、“校本教研”、“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评选”、“青蓝工程”、“名师联合会”、“基本功训练”等活动,培养了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教学能力优秀、有较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4、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德育针对性、实效性不断增强,且通过抓教学方法改革、抓学生行为规范及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等,已逐步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养,学生成绩稳步提升。5、科研兴校形成共识,教育

3、科研取得较好效果。6、先后完成了三个学校的三座教学楼和本校五座教学楼和两座综合楼的建设,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校园建设已近精品,为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环境,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问题和不足:1、在探索体现学生终身发展和主动探究特点的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步子还不够大。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探究和让学生“自我设计、自我诊断,自我完善”的氛围不浓,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不强,因此学生素质的提高仍有差距,需要整体提高学生素质。2、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科研工作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名师培养力度有待加强。要培养观念新、师德好、业务强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师发展机制和竞争机制,尚需加倍努力。

4、3、学校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没有体育馆、图书馆、艺术楼等高档的艺术设施,使学校发展受限。三、发展规划:(一) 整体设想:(三年)规范学校(五年)特色学校(十年)名牌学校省级 省内 省外规范化 个性化 知识化管理(出质量) 示范(出人才) 推广(出理论)(二)发展目标: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1、学校发展目标: 高质量 有特色 塑名校 创品牌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满意和向往的优质教育和优质服务;突出“人文管理”, 倡导师生员工相互“尊重、支持、合作、发展”,建设师生精神家园,使师生对学校有家园般的皈依感,家长对子女有安全感、满足感和成就感。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

5、学校教育社会化模式,组织和整合社会上的多重教育资源,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把学校办成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理论与经验的实验中心、教师业务培训与理论学习的交流中心、学生接受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活动中心,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育人的“教育集团”,同心合作,潜心经营,出质量,出人才,出经验,出理论,实现创建省级名校的目标。2、教师发展目标: 人格高尚 学识渊博 素质全面 气度高雅学校关注、尊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造就一支让学生终身敬仰和受益的有学识、有个性、责任感强、善于学习、富有爱心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从制度上引导教师加强学习、实践和研究,创设让教师成名成家的

6、良好环境,培养教师把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做到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让教师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力争实现区市省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名师三年内达10,五年内达30,十年内达50。3、学生发展目标:基础实 特色好 能力强 素质高尊重学生差异,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要求,创造适合让学生成长进步的良好环境;善于发现学生的智能优势,提供适合学生特点和发展需要的、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教育条件和机会;注重学生的过程参与,让学生愿学、乐学、善学,培养有自主发

7、展意识、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有高品质的思维能力、有较强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人格的合格人才。(三)发展步骤:1、(20102013)开展“六校联创”,创省级规范化学校按照“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的标准,通过开展“六校联创”活动,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全方位扎实推进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一是更新观念,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端正办学思想,拓展办学思路,积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二是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进一步

8、大力改造校舍,高标准建设“六室”,同时增设德育、音乐、美术、体育、舞蹈、书法、劳技等专用教室和卫生室、心理咨询室等,按标准配置教学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及现代化的设施设备,达到办学条件标准化;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不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以校本教研为依托,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在实践“人格情感制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各方面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四是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办学特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认真落实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个

9、性特长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问题探究、课题研究、特色发展等方面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达到学生素质优良化。2、(20132015)启动“蓝海战略”,打造省内特色名校学校实现“规范化”,绝不是“登峰造极”,他还要寻求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最好是避开风大浪高、汹涌澎湃的“红海”,去寻找适应自身发展的风平浪静的“蓝海”,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使自己的追求立于不败之地。这就需有独特的价值诉求、清楚的取舍目标和精心配置的价值链;需要通过重新定位实现价值创新进而开辟新的发展天地,从而摆脱竞争激烈的“红海”,进入天高海阔的“蓝海”。“打造稳定、鲜明的学校特色,创建特色学校”便是我校向前发展的美好“

10、蓝海”。要继续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艺术教育为动力”,走“继承、借鉴、创新、超越”之路,使教育科研和艺术教育双翼齐展,共同取得突破性成果,并在这一领域持续保持领先优势,形成稳定的、鲜明的学校特色,迈入省内同类学校一流行列。3、(20162020)实施“绿洲工程”,铸造国内品牌名校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学生素养是学校的最终目标。一所好学校,应该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养,使学生全面发展。但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学生不可能“齐步走”、“一刀切”,有优秀生,有中等生,还有低差生,总是参差不齐。为改变这种现象,只有实施“绿洲工程”。其实,低差生只是相对优秀生而言,都应是暂时

11、的,可能转化的。况且,这种情况只是存在于学校。他们的实际能力并不能以他们在校的学习成绩来衡量。暂时的低差,除了个体发展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他们在学校中的生活不能满足他们的发展,即在特定的“班级文化”下,他们的“生活质量”相对比较低下。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在老师、同学面前施展自己的才华,希望老师、同学能尊重自己,理解自己。他们的内心深处也在热烈憧憬将来成为有价值的人,期望人们承认他们价值的存在。但他们就象在沙漠中一样迷惘,渴望滋润心田的绿洲。因此我们倡导教师对低差生一定要“刮目相看。”在教学方法上、在班级管理上注意自己的态度,竭尽全力理解他们,贴近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

12、理解、关心他们,给他们创造一片充满温馨、充满生机的“绿洲”。当他们遇到困难而动摇徘徊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当他们举行一些有益的活动时,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和认真的引导。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民主和谐的气氛、大显身手的舞台,适时给予信任和勉励,颌首于他们的一隅之见,赞许于他们的一得之识,褒奖于他们的一技之长,他们就会有满足的“成就感”,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他们情感的闸门就会为你打开,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挖掘。“情感”是“沙漠中的甘霖”,我们要用“爱”的情感去为他们创建沙漠中的“绿洲”,去为他们干涸的心灵营造温馨的家的港湾。让那些所谓“低差生”带着一个成功者的“自我意象”,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去追求、去拼搏,与优等生团结互助,共同发展,我们的教育质量就会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发展,从而实现我们条件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的品牌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