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8774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教材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是本课内容重点。教科书从制取二氧化碳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接着安排了一系列的简单且易操作的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突出分析、对比等,在实验设计和实验观察中的重要作用。本课题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干冰的用途;检验一些场所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本课题还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教科书中的“调查研究”要求学生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充分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学情分析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在小学自然课及初中生物课上

2、曾接触过,在第一单元的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中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了探究,第六单元课题二中也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因此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将二氧化碳的性质系统起来,并且要培养学生研究认识物质的方法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本节课设计成以学生为主的教学主线,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学会探究化学知识的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通过知识回顾与再探究构建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认知的体系2.解决实际问题(二)技能目标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实验现象以及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指导生活,并学会

3、从生活现象中认识和学习化学。2.关注环境,保护家园和人体健康的情感。3.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4.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分析及实验设计教学过程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2.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由浅入深的科学认识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 引入展示碳酸型饮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里面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这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追问凭你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你对二氧化碳的认识还有哪些?看谁能说得最多?学生回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学生思考回答:无色

4、、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不供给呼吸。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复习旧知识为探索新知识服务。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提问谁能将上述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进行分析哪些是它的物理性质?板书: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设问同学们所认识的这些是不是都是正确和全面的呢?演示实验 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讲述:看来同学们对二氧化碳的认识呢还不是完全全面和正确,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不断发展的,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也是如此。今天我们先暂且不研究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燃烧,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通过实验来探究下二氧化碳其他的一些性质。学生分析归纳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学生暂时无法回答学

5、生观察并产生知识冲突学生倾听并思考通过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知识冲突产生求知欲望给学生悬念激发探究欲望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探究演示实验2:课本试验6-5:1、向集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约1/3体积的水。2、立即旋紧瓶盖。3、振荡。设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设问:二氧化碳溶解水的过程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呢?演示实验3: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紫色石蕊试液。2、向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加入塑料瓶中的液体约2mL,对比观察液体的颜色。提出探究问题:是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了呢?将变红的小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烤(不要太近以免烧焦),观察。讲述:通过刚才实验我们得出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

6、且还能跟水反应。我们喝的很多饮料里就溶解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提问:同学们能证明饮料里有二氧化碳吗?讲解: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本质。除了雪碧,还有哪些饮料中含有碳酸呢?这一类饮料我们又称之为碳酸型饮料,但这种饮料对青少年身体发育不利,所以少饮或不饮为宜。总结:通过刚才的几个探究使用,我们对二氧化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我们再来重新归纳总结下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观察现象:矿泉水瓶的外形变瘪学生思考讨论其原因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学生提出猜想:水: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生成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1、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花2、向第一朵小花喷水,观察3、将第二朵小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

7、气瓶中,观察。4、将第三朵小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观察:小红花又变成紫色结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生成物不稳定。学生实验验证雪碧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学习这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乐、芬达、汽水学生重新思考、总结二氧化碳性质:(见板书)通过探究性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能使石蕊溶液变色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这个反应的本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我们身边,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再次让学生构建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二氧化碳的欲望。四、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下节预习)讲述:我们认识事物的目的就是要掌握其规律让他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8、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那么多性质,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应用学习到的这些性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海南岛盛产椰树,在工厂附近或者人口比较稠密的地方椰子颗粒往往比较大,而在人烟稀少的地方颗粒却比较小。村民也往往在椰子快成熟的时候在旁边焚烧桔干。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烧杯里有一高一低2根蜡烛往里面倾倒二氧化碳那根蜡烛先熄灭;若是在这2根蜡烛上方罩一个烧杯又那根先熄灭?小结:今天我们对二氧化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我们今天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也仅仅是阶段性。还有更多的二氧化碳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下一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下一节课准备五、本节课小结通

9、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出与大家共享,还有哪些方面不理解说出与大家共同解决?学生交流并回答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六、堂堂清检测课前准备活页上学生自测,小组交叉批改,小组反馈达成检测及时矫正板书设计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2.化学性质: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不供给呼吸CO2+H2O=H2CO3 H2CO3=CO2+H2OCO2+Ca(OH)2=CaCO3+H2O 光合作用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本节课通过评价调查表以下几点:1、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积极踊跃参与小组讨论。2、对问题用心分析,小组交流讨论气氛浓。3、善于合作、会评价。4、检测认真反馈及时。调查表设计

10、调查内容自己评价小组内评价老师评价1、上课是否认真听讲,是否积极踊跃参与小组讨论。(等级:A、B、C、D)2、是否对问题用心分析,是否小组交流讨论气氛浓。(等级:A、B、C、D)3、是否善于合作、会评价。(等级:A、B、C、D)4、是否有创造性的思维。(等级:A、B、C、D)5、是否认真自我检测,检测效果是否好。(等级:A、B、C、D)教学反思本堂课是以实验为主讲述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的实验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自己探究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很多疑问,教师要及时解决,但也有因为对实验的好奇而忽视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所以在教师实验中应多问些为什么,让学生始终牢记对实验探究的最终目的,体验在实验中探究结论的愉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