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8779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镜及其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透镜及其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透镜及其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透镜及其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透镜及其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透镜及其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镜及其应用.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透镜及其应用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单元标题透镜及其应用作者姓名黄占堂所属单位海阳市实验中学联系地址海阳市龙山街8号联系电话0535-3252277电子邮箱Huangzt005邮政编码265100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8年级所需时间5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章教材在上一章“光现象”的基础上,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

2、心内容。“透镜及其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范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眼镜是人的重要器官。通过这些光学仪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特征,让学生感觉物理不但有趣,而且是很有用的。力求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首先讲解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然后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及其成像的情况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深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体验科

3、学研究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形成清晰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l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4.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5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l 过程与方法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4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5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l 情感态度价

4、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 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2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3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对应课标1. 通过实验认识透镜对光的作用。2. 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知道透镜的应用。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哪些事实能够说明透镜对光的作用?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是什么?怎么通过实验进行探究?3.如何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专题划分专题一:认识透镜 ( 1 课时)专题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2 课时)专题三:生活中的透镜 ( 1课时)专题四:眼睛和眼镜 ( 1课时)专题一透镜

5、所需课时1课时专题一概述教材首先通过两幅插图,介绍透镜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要根据实验现象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焦 点、焦距。通过“想想做做”使学生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可让学生分组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设备很简单,最好人人动手,增加体验。学习成果及评价:学生要能通过实验测量焦距,并明白透镜对光的作用;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共享观点。专题学习目标1.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知道它们对光线的作用。2. 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3. 能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4. 会简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与浮力有关的实例,形成对物

6、理的兴趣,养成关注周围世界的好奇心,意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专题问题设计1.如何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2.哪些事实能够说明透镜对光的作用?3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信息化资源PPT课件(各种透镜)常规资源每组:凸透镜和凹透镜各1个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投影仪其 他生活中的常见材料(放大镜 )学习活动设计l 课堂过程1.对透镜的分类第一类: 特点: 名称: 第二类: 特点: 名称: 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1)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寻找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例1:生活中常见的眼镜的镜片就是透镜。根据所给图片辨别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透镜;而老花镜片是_透镜。(2)活动:一束平行光(

7、如太阳光)通过凸透镜。现象: 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凹透镜。现象: 根据实验现象大致完成以下光路:结论:凸透镜对光线有 _ 作用,所以凸透镜又称为 _ 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 _ 作用,所以凹透镜又称为 _ 透镜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平行光的特点,你是否又多了一种区分透镜的方法?(3)以凸透镜为例,学习透镜相关名词:光心(O): 主光轴:通过 且 于透镜平面的直线称为透镜焦点(F):与主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的F点焦距(f): 焦距的长短标志着什么? 如何来测量一个凸透镜的焦距? 与凹透镜主轴平行的入射光经过凹透镜后将变成发散光线。将这些发散光线反向延长也会交于主轴上的F点,由于

8、这一交点F不是光线实际会聚的点,因此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4)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 3.透镜的应用 仔细观察实验所用到的光源,想一想它是怎样得到平行光的?如何用冰取火?三、课堂总结教师组织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启发与感悟、疑问与困惑等层面对本节课进行回顾总结。评价要点1.让学生说明透镜的特点评价方法:现场评价评价指标:现场描述 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勇于展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2. 学生展示透镜的作用评价方法:现场评价评价指标:能透镜正对太阳 组内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勇于展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3.学生测量焦距评价方法:现场评价评价指标:能用正确的方法,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能找出焦点。专题二凸

9、透镜成像的规律所需课时2课时专题二概述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习成果及评价: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成像规律,并通过实验现象、数据,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实验过程中,小组同伴注意协调

10、分工与合作,实验结束整理器材,有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验素养。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有关问题。专题学习目标1. 会组装实验器材,明确“三心”在同一高度。2. 能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并分析得出结论。3. 能应用规律解释现象和相关问题。专题问题设计1.“三心”为什么在同一高度?2.为了得出规律,应该怎样进行实验?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信息化资源PPT课件常规资源每组:光具座一套 教学支撑环境实验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第1课时l 课堂过程课前预习: 1、凸透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光学元件,用凸透镜近距离的观察一下课本上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呢?2、如继续观察课本上的字,将凸透镜慢慢的远离课本上的字,你又发现了什么呢?

11、3、发现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凸透镜成像究竟有什么规律呢?何时成放大的像、何时成缩小的像、何时成正立的像、何时成倒立的像、何时成实像、何时成虚像?新课教学:一、 猜想:(1)物距:_。(2)像距:_。二、设计实验 实验指导1、测量出所选凸透镜的焦距f=10cm2、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直线、同一高度。3、使烛焰从距凸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4、改变物距重复以上过程。5、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测量物距与像距,并记录。三、实验探究1、 当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时,测出物距(u)、像距(v)的值。

12、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倒正大小虚实u2f分析数据并找出物距、像距和两倍焦距、一倍焦距的关系并得出结论:_。2、 当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时,测出物距(u)、像距(v)的值。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倒正大小虚实fu2f分析数据并找出物距、像距和两倍焦距、一倍焦距的关系并得出结论:_。3、 当物体放在焦距以内时,你在光屏上能否找到像?找不到像说明什么?能否成虚像呢?怎样观察?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倒正大小虚实Uf分析数据并找出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并得出结论:_。4、 当物体放在二倍焦点上时,像是怎样的呢?5、 当

13、物体放在焦点上时,像是怎样的呢?6、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总结:三、课堂总结教师组织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启发与感悟、疑问与困惑等层面对本节课进行回顾总结。第2课时l 课堂过程活动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完成下列问题:浮力用F浮表示,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用G排表示,则阿基米德原理可用公式表示为: .如果液体的密度为液,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则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进一步写出浮力的表达式为:F浮= 。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叫轮船的排水量.有一条轮船的排水量为1000t,则它满载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一个铁球的体积为100cm3,已知:铁=7.9103kg/m3,水=1.0103kg/m3,酒精=0.8103kg/m3,g取10N/kg。如果铁球完全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如果铁球有3/4体积浸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如果铁球完全浸没在酒精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活动5学生完成练习题一份,约8-10个题目。然后师生交流讲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