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刘玉函).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8786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刘玉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刘玉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刘玉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刘玉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刘玉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刘玉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远的地平线教学设计(刘玉函).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课 遥远的地平线长沙市雨花区雅塘村小学 刘玉函一、基本说明1、模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年级:小学六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4、所属的章节:第3课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能力目标: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情感目标: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2、内容分析:本课是“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透视规律,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

2、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3、学情分析:透视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低,空间思维能力差,他们往往不能够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更谈不上在绘画创作中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来表现丰富的前后空间关系的画面了。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欣赏为线索,通过一系列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在视觉欣赏中理解绘画中的透视规律。并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视点出发去表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和体会,运用更多的方法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与层次感。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2、学生准备

3、:油画棒、黑色水性笔。4、设计思路:我紧扣教学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欣赏中感受透视变化在观察分析中了解透视规律在探究练习中掌握透视画法在教师示范中拓展学生思维在评价中建立学习成就,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感知和理解“近大远小”的这种独特的透视规律!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以及及设计意图(一)直观感知 导入课题师:(课件出示一张图片)刘老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师(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

4、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 生:蓝天下的山峦越远越淡,越远越模糊,小河近处的大,远处的小。通过一张图片引出课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基本的透视变化(二)观察分析 了解变化1、看一看(课件出示近大远小视觉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师:刘老师收集了生活中许多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些独特的视觉变化,每一张图片中的哪些物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师(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2、说一说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

5、还见到过那些物体发生了这种变化?师(小结):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同学们平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就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灯笼、向日葵、风车都发生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变化。生:路边的电线杆、路灯、街道、教室长廊、汽车、房子、等。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种有趣的透视规律(三)尝试练习 掌握画法1、(课件先出示横着放的一组杯子)师:老师这里也发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这里有一组杯子,实际生活中,这组杯子的大小一样,可是将它们完全横放着摆放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化吗?师:如果将它们竖着像站队列一样排列成一排,你们发现它们的大小有变化吗?师:这组杯子除了有大小的变化外,它们

6、还有前后的?师:这一组杯子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师(小结):把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同样大小物体的后面,就会有前后遮挡和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2、(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摄的杯子)师提问:我这里还有三组杯子,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三组杯子分别是站在什么位置拍摄的? 师:它们的遮挡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师(小结):如果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3、学生尝试练习(1)请生上来画(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时间为2分钟)师:同学们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绘画中来吗?下面我们来动手试一试,请你们用近大远小和遮挡方法来表现出苹果的前后空间感。谁愿意上来尝试画一画,其它同学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尝试画。(

7、2)作业讲评师:你们更喜欢那一幅画?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师:真是一位善于观察的同学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快就掌握了近大远小的画法,你们觉得这张作业是一幅完整的画吗?师:怎么样才能创作出一幅表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呢?生:没有生:有变化,同样大小的物体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大,而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小。(课件出示竖着放的一组杯子)生:遮挡生:画面中都是同样大小的杯子重复排列生:中间那张是正对着杯子拍摄的,上面那张是站在左边拍摄的,下面那张是站在右边拍摄的。生:中间位置的后面的物体被遮住了,左边位置的的右边的物体被遮住了,右边位置的左边的物体被遮住了。生:尝试作业生:我更喜欢这一幅,因为画

8、面中运用了近大远小的方法表现出了苹果的前后空间感。生:不是让学生了解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在探究练习中让发现透视规律,并能运用透视规律来解决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关系(四)教师示范拓展思维1、(课件出示一张图片)师:接下来请同学欣赏一张画,你们发现这张画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情境?师:这张作业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奶牛的前后空间感?师:你们认为画面中的主体物是什么?师:为什么?师:可是牛奶桶也重复出现在了画面中师:同学们在画的时候也要把握主次的关系,将主要的物体用近大远小的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而次要的物体简单画出2-3个。师:看到这么有趣的画面,我也忍不住想来画一画 2、示范、拓展学

9、生思维(1)教师示范师:我以小兔子为主题!首先从最近的物体画起,画一只最大的兔子,(提示:我将最大的画在右边,同学们也可以将最大的画在左边或右边)再将兔子用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重复排列在画面中。主体物画好了,要添加什么样的情境呢?师:(启发)除了这种情境,你还想到了哪些更简洁有趣的情境?师:同学们可以添加任意简单有创意的情境,老师就添加一些红萝卜的情境师:画完了主体物,添加出相关的情境,最后还要干什么?师:(出示一幅完整的已经涂好颜色的作品)同学们在上颜色的时候,近处的颜色可以鲜明一些,远处的颜色可以灰暗一些。师:同学们瞧瞧,一幅有趣的完整画面就出来了。师:谁能概括一下整个的绘画步骤(2)思维

10、拓展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整个绘画步骤,想自己动手来创作一幅有趣的画面吗?师:今天我们的作业就以小兔子和小猫为主题,虽然都是画小兔子和小猫,但你们能跟老师或者同学画得一模一样吗?师(启发):接下来我们有个创意点子大比拼,如果让你来画,你会选择其中的哪种动物作为主体,你会添加什么情境?师: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请说说(点2-3个同学回答)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比比,谁最有想法,能画出不一样的简单有趣的外形和情境来。生:这张画表现了一排奶牛排列在草坪上,而主人在挤奶的一个情境生:运用了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来表现了奶牛的前后空间感,离我们近的奶牛比较大,比较清楚,而离我们远的奶牛比较小,比较模糊。生:奶牛生

11、:因为奶牛重复排列出现在画面中。生:因为奶牛的数量比较多,而且在画面中占主要的位置生:红萝卜等等生:我还想到了小白兔和小鸟生:给画涂上颜色生:先用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重复排列画出主体物,再添加情境,最后涂颜色(师板书:画主体物添加情境涂色)(强调主次)生:想生:不能生:我想以小猫为主体,我想添加一些老鼠等相关的情境。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画面近大远小的排列方法教师示范让学生更加明白画面的主次关系通过故事情境添画,拓展学生的思维,让画面更生动有趣(五)学生创作1、(课件出示作业要求)以小兔子或者小猫为主题,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在画面中重复进行排列组织,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前后空间感。注意:1、主体物要有

12、近大远小的变化并且重复排列在画面中2、情境添加简洁有趣3、颜色要有对比,近处的鲜明,远处的灰暗2、作业反馈,教师巡视指导师:教师及时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近大远小或遮挡方法运用得很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展示。(六)展评拓展1、展示作品师:你最喜欢那些作品,并说说你的看法!师:你们建议这幅画怎样画,画面的前后空间效果会更好呢?2、小结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多,学会了运用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 3、拓展师:(课件出示欣赏名家的美术作品)其实这些有趣的视觉变化在绘画中运用很广泛,像大家都熟悉的世界著名的荷兰画家,梵高在自己的很多的作品中也运用了这种近大远小或遮挡的方法来表现

13、物体的前后空间感,我们一起去瞧瞧!师: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了解更多视觉变化,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不一样的视觉美。你们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将这些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来。 生:因为这些作品运用了近大远小的方法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空间感生:前面的可以画大些生:欣赏通过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评价能力。四、教学反思1、看一看环节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透视现象。学生通过欣赏对透视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说一说环节,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这种现象,让学生知道近大远小是一种透视现象。但启发提问环节并没有深入到位,只是蜻蜓点水,学生没有进一步加深印象,深入理解“透视”的规律。2、尝试练习环节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画面主次物体的关系,并能让学生运用透视规律来解决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关系。3、本堂课学生作业效果还不错,很多学生思维很活跃,故事情景拓展非常生动,本堂课基本突破了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透视关系。4、教师讲的时间太多了点,学生作业的时间少了点,所以作业没有全部完成。对学生作品评价,要根据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有目的地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