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论文《论“风、雪、火”场景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作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论文《论“风、雪、火”场景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作用》.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论文论“风、雪、火”场景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作用摘 要【关键词】 风、雪 火环境描写 环境的作用我们在阅读小说第十回即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感受到作者花费大量笔墨在描摹林冲这个人物,其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方面的描写来塑造人物。环境描写花费的笔墨甚少,可是这寥寥几笔的点睛之效确是无可替代。小说的人物塑造以及故事情节展开都必须在特定的背景之中,因此环境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底色”,对人物性格的培养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第十回的回目全称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作者落笔中处处不忘记“风、雪、火”,以小处见精妙,以细节铸经典。第一,“风、雪”为
2、人物的活动营造意境和渲染气氛。试看林冲刚到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矛盾冲突的浪头也渐渐涌起;到林冲买酒时,“那雪正下得紧”了,情节的紧张气氛也在不断增浓;最后到林冲在山神庙前手刃仇人时,“那雪下得更猛”。这些描写不但很好的渲染了气氛,为塑造人物服务;而且对雪的本身描写也生动逼真。“从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到“那雪正下得紧”,接着“越下得紧”,到最后“那雪越下得更猛”,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下雪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恰当的表现出来,使人读了如临其境。鲁迅先生在他题名为“大学纷飞”的杂文中,曾经这样说道:“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正下得
3、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这种评价是中肯而又恰当的。第二,“风、雪”引人物出场,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林冲到草料场时正是风雪交加,草屋“四下里崩坏”,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觉得身上寒冷”,想喝酒驱寒才会“投东”而去,到市井去沽酒,也因此得遇山神庙。林冲去打酒,一路上“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打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而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致使林冲住的草屋塌了,这使林冲想起了离这半里有座古庙,可以安身。正由于风大雪紧,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头靠住门,致使陆虞侯三人没能直闯进山神庙来。正因为风大雪紧,陆虞侯
4、一伙人放完火,就直奔山神庙来避风雪。草屋被风雪压塌,林冲才到山神庙夜宿,因此才和陆谦等人相遇,洞悉高俅对自己的迫害,最终奋起反抗。“风、雪”可以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对风雪全过程的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将故事推向了高潮。第三,“火”的存在,虽细微之处,可谓点睛之笔。火烧草料场的前前后后写了许多火,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在此不厌其烦地写火。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门,一眼就瞧见一个老军在“向火”。这个老军向林冲进行移交时,特地将“火盆”借给林冲;林冲就坐下来生起“焰火”来了。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影,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火盆里引起的。但接着写林冲因为御寒要去买酒,就随
5、手“将火炭盖了”。一路写火而来,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人们面前消失了。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而是担心“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个细节突出地写出了林冲性格精细的一面。这一笔交代尤为重要,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绝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纵火。之后正当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等三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名的怒火顿时从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此时此刻,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草料场中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必必剥剥地响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情节渐渐推进,矛盾步步激化,与林冲性格渐渐发展,以至于升华突变,都自然而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神妙艺术境地。由以上的分析可见,小说中环境的描写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关注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了环境的作用,而实际上一部小说的精彩程度如何,环境描写的功力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材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是水浒传中第十回的节选篇目,从这个细微之处,我们尚可体会到如此撼人心魄的“风、雪、火”的精彩效果,更何况巨著中环境描写的整体效果呢!这真是因人设境、囚情入境的典范之作啊,不禁让人叹为观止、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