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中语文:从《廉颇蔺相如列传》看蔺相如的智慧.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87926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人版高中语文:从《廉颇蔺相如列传》看蔺相如的智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从《廉颇蔺相如列传》看蔺相如的智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人版高中语文:从《廉颇蔺相如列传》看蔺相如的智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人版高中语文:从《廉颇蔺相如列传》看蔺相如的智慧.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弱小而伟大的门客 从廉颇蔺相如列传看蔺相如的智慧 蔺相如原本是缪贤的门客,一个地位很低贱的人,但就是这个廉颇眼里的“素贱人”,却屡屡力挽狂澜,救赵国于危难之中。这一切足见相如的机智和勇敢。且看“完璧归赵”中他的表现。起初,秦王凭借强大的国力强要赵国的和氏璧。同学们读到此可能会问,不就是一块玉吗,泱泱大国的秦国值得这样兴师动众吗?那么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值得。因为玉在古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玉的档次越高,说明主人的地位越高。而且,古人认为玉代表的还是主人的德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以玉比德”。不仅如此,在祭祀、封禅等国家大典中也往往以玉敬献神灵。可见玉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更何况赵王

2、得到的是和氏璧?何谓和氏璧?为何秦王竟然承诺用十五个城市来交换这块璧呢?原来,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据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缘,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在当时那可真是稀世珍宝,而且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像。说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土,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3、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两天两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 这样一块富有传奇色彩的宝贝无论在谁手里都是令人眼馋的,更何况是贪婪而又强大的秦国呢,所以秦王要凭借强大的国力索要这块玉璧。于是,赵国上下一片混乱,“未得”二字道出了赵国的无奈:给吧,怕秦王食言,赵国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不给吧,又畏惧秦国的威力,怕他来攻打。

4、这时,蔺相如被举荐到了赵王的面前。你看他的那个自信,早是有备而来“王必无人,臣愿捧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恭谨谦和,却又掷地有声。小小的门客一扫赵王连日来心头的阴霾。于是,蔺相如代表赵国出使到了秦国。这真是自投罗网啊,让我们不禁为相如的安危捏了一把汗。但,蔺相如不急不慌。他先把和氏璧呈上,然后观察。秦王当着他的面,把和氏璧随意传给嫔妃及侍臣看,丝毫没有给赵国城邑的意思。蔺相如就使了个谎,说璧上有瑕疵,拿到了和氏璧。再看他说的那番话,那才叫有礼有节,不卑不亢,谦和之中带着一股强硬之气。他先借助国民的嘴把秦王的不讲信用抖搂出来,“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

5、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秦国君臣脸上自然无光,但这毕竟在人家的朝廷上,如果就这么直来直去,肯定使对方感到尴尬继而愤怒,那蔺相如的小命可就难保了。于是,聪明的蔺相如不等他们发怒,就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下。这次是自己的看法“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短短的两句话,既表明了自己这次来献璧的诚意,又软中带硬地告诉秦王,如果你欺骗了我们赵国,那么你堂堂一国之君连一介布衣都不如了。然后,他再恭维一下秦王“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让秦王那“受伤”的心稍稍得到一丝安慰。可是,秦王还没有来得及

6、喘口气,他突然语气一转,情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并且作势要击柱。其实,他只是做做样子给秦王看,他已经揣摩到秦王的心理:好容易看到了和氏璧,怎么会让它撞碎呢。在这里我们看到不可一世的秦王象一只被猫抓住的老鼠,乖乖地被蔺相如摆布,让人捧腹不止。 再看他在渑池之会中的表现吧,有勇有谋的蔺相如凭借自己的“口舌之劳”又一次打击了秦国上下的嚣张气焰,又一次替赵国挽回了尊严。秦王首先发难赵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而赵国的王侯将相们明明知道这是强权秦国在侮辱赵国,但也只能敢怒不敢言,赵王

7、只好依从“鼓瑟”。羞辱还没有结束,秦王又回头召来他的史官,命令史官在史书上记下赵王为秦王奏瑟这一光荣事件,让赵国的耻辱永远留在史册上。这对赵国来说真是奇耻大辱啊。可能同学也不理解了,不就是演奏一首乐曲的事吗,怎么有那么严重呢,那我们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出访外国的时候还亲自为外国友人拉手风琴呢。这里面就有一个知人论世的观念问题。我们学习古文一定要用知人论世的观点去理解古人,站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上去解读古代的文化。有了这一观念,我们再看赵王鼓瑟这一事件就不难理解了。从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秦赵之间的关系已经是剑拔弩张,渑池之会不过是打着“和好”的幌子罢了,实际上就是一场鸿门宴,所以廉颇才能在赵王临走

8、之前建议,如果赵王三十天不回来就要立太子为王,他们也很担心呢。所以,秦王的一举一动甚至一句话都会触发两国之间的战争,更何况是命令赵王为他奏瑟呢。再说,我们知道,在古代,从事音乐歌舞之类的倡优之人是社会上地位很低贱的人,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说自己的祖先是“倡优蓄之”之人,地位很低贱,是被皇上当作乐师优伶来蓄养的人。可见乐师一类的人尽管有很高的演奏技艺,但依然是世人眼中的“卑鄙”之人。而现在呢,秦王居然命令堂堂一国之君充当优伶为他弹奏音乐,这本身就是一种贬低赵国侮辱赵国的行为,更何况要载入史书。这就等于把赵国的耻辱流传后世,让赵国永远背着优伶的名字。这时,蔺相如忍不住了,他走上前去,说了一句让秦王很生

9、气的话“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为什么秦王大怒呢。一是因为霸道的秦王没有想到弱小的赵国居然敢冒犯自己,让自己难堪,更重要的是,蔺相如让他演奏的是“秦声”,秦国民间的土音乐。演奏用的乐器是盆缶,很低廉的瓦制的打击乐器,比瑟还差着一截子呢。这就等于把秦王的地位贬得更低,还不如赵王。不可一世的秦王能不生气吗?其实蔺相如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他已经料到了秦王会很生气,不会答应的,于是他又往前走,这时离秦王只有五步之遥了,他大喝一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形势陡然紧张了,秦王的护卫想要杀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可想而知,他的勇气是多么大。秦王没有办法,只好“为一击缻”。相如也回过头召来赵国的史官,将秦国的屈辱永远记入赵国的史册。所以直到最后秦王也不能“加胜于赵”。 好一个弱小而又伟大的蔺相如!读来怎不令人敬之、爱之以至心向往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