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种实验光学平台说明书原始 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8795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0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种实验光学平台说明书原始 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6种实验光学平台说明书原始 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6种实验光学平台说明书原始 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6种实验光学平台说明书原始 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6种实验光学平台说明书原始 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6种实验光学平台说明书原始 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种实验光学平台说明书原始 版.doc(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GSZ-2B型 光学平台(26例实验)使用说明书GSZ-2B型光学平台可供大专院校普通物理实验课开设光学实验使用。本说明书举例说明的26项实验涵盖了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和信息光学比较重要的基础课题,大部分有测量要求,少部分限于观察现象。各实验所需学时长短不一,教师可按教学要求搭配实验内容,组织实验课教学。主要技术参数和规格:平台尺寸mm标称重量kg台面距地高度cm平台桌子12008001201500100013018001000150110192.5242.561100140919294隔震导磁台面不平度:0.05mm附件一览表:名 称数量备 注名 称数量备 注三维平移底座2分束器 (304)2

2、7:3,5:5二维平移底座3反射光栅 (1200 L/ mm)13030升降调节座3透射光栅 (20 L/ mm)1通用底座6正交光栅 (50 L/ mm)1可变口径二维架1偏振片2X轴旋转二维架2半波片 (=632.8 nm)1二维架21/4波片 (=632.8 nm)1透镜架2三棱镜 (60o)1光栅转台1微尺分划板 (1/5、1/10 mm)各1小二维台1毫米尺 (l=30 mm)1带毛玻璃干版架2带支座标尺 (l=1 m)1落地式三维调节架1双棱镜1二维干版架1菲涅耳双镜1光源二维架1劳埃德镜1载物台1正像棱镜1套测节器(节点架)1球面镜 (f = 500 mm)1多孔架1读数显微镜1

3、单面可调狭缝2牛顿环套件1套测微目镜架1多缝板 (2、3、4、5缝)1牛顿环直立支架1网格字1双棱镜调节架1透光十字1小弹簧夹支架1可调圆孔光阑1白屏1频谱滤波器1套2种物屏1调制板1光学测角台1冰洲石及转动架1透镜 (f =4.5、6.2、15mm)各1扩束器平面镜 (364)2目镜和物镜各1 f= 29、105mm小工艺品1全息用透镜 (f =45、50、70、150、190、225、300、100mm)各1白光源(6 V15 W)1套幻灯片1汞灯 (20 W)1套白板(7050 mm)1钠灯 (20 W)1套全息干版1盒氦氖激光器 (1.5-2 mW)及架1套45玻璃架1套气室、血压表和

4、橡胶球1套小照明灯 (DC 3V)1套双缝1个纸板架1个(个别附件变动,恕不另行通知)仪器的维护与保养:1所有光学玻璃器件应注意保持清洁,避免各种污染。若落上灰尘,可用洗耳球、软毛刷除尘,用细绒布擦净。有指纹、污渍应用脱脂棉浸少量乙醇乙醚混合液(7:3)擦掉。在潮湿季节应特别加强保护。2 机械结构的转动和滑动部位可酌加少量润滑油。平台上宜涂擦极薄的一层机油,以利保护表面。实验举例:1 用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42 用贝塞耳法(两次成像法)测薄凸透镜焦距53 由物象放大率测目镜焦距64 由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75 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测定86 自组投影仪97 测自组望远镜的放大率108 自组带正像

5、棱镜的望远镜119 测自组显微镜的放大率1210 杨氏双缝实验1311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1412 菲涅耳双镜干涉1513 劳埃德镜干涉1614 牛顿环1715 用干涉法测定空气折射率1816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2117 夫琅禾费圆孔衍射2218 菲涅耳单缝和圆孔衍射2219 直边菲涅耳衍射2420 光栅衍射2421 光栅单色仪2622 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2723 全息照相2824 制做全息光栅2925 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3126 调制331 用自准法测薄凸透镜焦距实验装置 (图1-1)1:白光源S(GY-6A) 6:三维调节架 (SZ-16)2:物屏P (SZ-14) 7:二维平移底座 (S

6、Z-02)3:凸透镜L (f =190 mm) 8:三维平移底座 (SZ-01)4:二维架(SZ-07)或透镜架(SZ-08) 9-10:通用5:平面镜M底座(SZ-04)图1-1实验步骤1)参照图1-1,沿米尺装妥各器件,并调至共轴;2)移动L,直至在物屏上获得镂空图案的倒立实像;3)调M镜,并微动L,使像最清晰且与物等大(充满同一圆面积);4)分别记下P和L的位置a1、a2;5)将P和L都转1800之后,重复做前4步;6)记下P和L新的位置b1、b2;7)计算: ; 2 用贝塞耳法(两次成像法)测薄凸透镜焦距实验装置(图2-1)1:白光源S 5:白屏H (SZ-13)2:物屏P (SZ-1

7、4) 6:二维平移底座(SZ-02)3:凸透镜L (=190 mm) 7:三维平移底座(SZ-01)4:二维架(SZ-07)或透镜架(SZ-08) 89:通用底座(SZ-04)图2-1实验步骤1)按图2-1沿米尺布置各器件并调至共轴,再使物与白屏距离;2)紧靠米尺移动L,使被照亮的物形在屏H上成一清晰的放大像,记下 L的位置a1和P与H间的距离l ; 3)再移动L,直至在像屏上成一清晰的缩小像,记下L的位置a2 ;4)将P、L、H转180(不动底座),重复做前3步,又得到L 的两个位置b1、b2 ;5) 计算: ; ;待测透镜焦距:3 由物像放大率测目镜焦距实验装置(图3-1)1:白光源S 7

8、:测微目镜ME 2:微尺分划板M(1/10 mm) 8:三维平移底座(SZ-01)3:双棱镜架(SZ-41) 9:三维平移底座(SZ-01)4:待测目镜Le (=29 mm) 10:升降调节座(SZ-03)5:二维调节架(SZ-07)或透镜架(SZ-08) 11:通用底座(SZ-04)6:测微目镜架(SZ-36)图3-1实验步骤1)按图3-1沿米尺安排各器件,并调节共轴;2)从M、Le、ME靠近处逐渐移远Le,直至在测微目镜中看到清晰的微尺放大像,并与ME分划板无视差;3)测出1/10 mm微尺刻线的像宽,求出其放大倍率m1,并分别记下ME和Le的位置a1、b1;4)把ME向后移动30-40

9、mm,并缓慢前移Le,直至在测微目镜中又看到清晰的与ME分划板刻线无视差的微尺放大像;5)测出新的像宽,求出放大率m2,记下ME和Le的位置a2、b2;6)计算:像距改变量:4 用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实验装置(图41)1:白光源S 7:像屏(SZ13)2:物屏(SZ14) 8:普通底座(SZ04)3:凸透镜(,加光阑) 9:升降调节座(SZ03)4:透镜架(SZ08) 10:升降调节座(SZ03)5:凹透镜 11:普通底座(SZ04)6:透镜架(SZ08) 12:普通底座(SZ04)图41f1f2v2v1u1u2ABABBAF凸F凹L1L2图42实验步骤1)使被面光源照亮的物屏P1通过凸透镜

10、L1在像屏P2上成清晰像时,P1与P2的距离稍大于凸透镜焦距的4倍。记下L1和P2在导轨上的位置读数。2)在凸透镜和像屏之间加入待测的薄凹透镜L2,调同轴,向稍远处移动像屏,直至屏上又出现清晰的像。记下L2和像屏P2的位置读数。3)以L2P2距离为物距,以L2P2距离为像距,将数值代入式 ,计算被测透镜的焦距。5 透镜组节点和焦距的测定实验装置(图5-1)1:白光源S 8:测微目镜架2:毫米尺 9: 测微目镜3:双棱镜架(SZ-41) 10:二维平移底座(SZ-02) 4:物镜Lo (=150 mm) 11:二维平移底座(SZ-02)5:二维架(SZ-07)或透镜架(SZ-08) 12:三维平

11、移底座(SZ-01)6:透镜组L1、L2 (=300 mm;=190 mm) 13:升降调节座(SZ-03)7:测节器 (节点架) 14:通用底座(SZ-04)另备用平面镜、白屏图5-1实验步骤1)先借助平面镜调节毫米尺与准直物镜Lo的距离,使通过Lo的光束为平行光束(“自准法”)。2)加入透镜组和测微目镜,调共轴,同时移动目镜,找到毫米尺的清晰像。3)沿节点架导轨前后移动透镜组,同时相应地前后移动测微目镜,直到节点架绕轴作不大的转动时,毫米尺像无横向移动为止(此时像方节点N即在节点架的转轴上)。4)用白屏取代测微目镜,接收毫米尺像。分别记下屏和节点架在米尺导轨上的位置a和b,并从节点架导轨上

12、记下透镜组中间位置(有标线)节点架转轴中心的偏移量d。5)将测节器转动180,重复3、4两步,测得另一组数据a、b、d。数据处理A、像方节点偏离透镜组中心的距离为d透镜组的像方焦距=a-b 物方节点N偏离透镜中心的距离为透镜组的物方焦距B、用1:1的比例画出被测透镜组及其各种基点的相对位置。6 自组投影仪实验装置(图6-1)1:白光源S 8:白屏H (SZ-13)2:聚光透镜L1(=50 mm) 9:三维平移底座 (SZ-01)3:二维架 (SZ-07) 10:二维平移底座 (SZ-02)4:幻灯片P 11:升降调节座 (SZ-03) 5:干版架(SZ-12) 12:升降调节座(SZ-03)6

13、:放映物镜L2(=190 mm) 13:通用底座(SZ-04) 7:三维调节架 (SZ-16)SL1PL2v1v2u2u1H图6-1实验步骤1)按图6-1排光路,调共轴。2)使L2与H相距约1.2 m(对较短平台,可用白墙代屏)前后移动P,使其在H上成一清晰放大像。3)使L1固定在紧靠幻灯片P的位置,取下P,前后移动光源,使其成像于L2所在平面。4)重新装好幻灯片,观察屏上像的亮度和照度的均匀性。5)取下L1,观察像面亮度和照度均匀性的变化。放映物镜焦距和聚光镜焦距的选择放映物镜:聚光镜:其中:为像的放大率。7 测自组望远镜的放大率实验装置(图7-1)1:标尺 5:二维调节架(SZ-07)2:

14、物镜Lo(=225 mm) 6:三维平移底座(SZ-01) 3:二维架 (SZ-07) 7:二维平移底座(SZ-02)4:目镜L e( =45 mm)图71实验步骤1)按图7-1组成开普勒望远镜,向约3 m远处的标尺调焦,并对准两个红色指标间的“E”字(距离d1=5 cm);2)用另一只眼睛直接注视标尺,经适应性练习,在视觉系统获得被望远镜放大的和直观的标尺的叠加像,再测出放大的红色指标内直观标尺的长度d2;3)求出望远镜的测量放大率,并与计算放大率作比较;注:标尺放在有限距离S远处时,望远镜放大率可做如下修正:当S100时,修正量8 自组带正像棱镜的望远镜实验装置(图8-1)1:标尺 7:二

15、维平移底座 (SZ-02) 2:物镜Lo( =225 mm) 8:升降调整座(SZ-03)3:三维调节架 (SZ-16) 9:二维平移底座 (SZ-02)4:正像棱镜系统 10:升降调节座(SZ-03)5:目镜Le(=45 mm) 11:通用底座(SZ-04)6:二维架 (SZ-07)图8-1实验步骤1)参照图8-1,沿平台米尺先组装不加正像棱镜的望远镜,并对位于光轴上的约3 m远处的标尺调焦,认清该尺所成的倒像。4545459090图822)按图8-1所示,在Lo的像面前方安置正像棱镜,并相应调节目镜高度,找到标尺的正像。 *正像棱镜如图8-2所示,由两块4590棱镜组合而成,又称组合泊罗棱

16、镜,从图中光束箭头的走向可说明图像的翻转过程。9 测自组显微镜的放大率实验装置(图 9-1)1:小照明光源S(GY-20,低亮度) 10:升降调节座(SZ-03)2:干版架(SZ-12) 11:双棱镜架(SZ-41)3:微尺M1(1/10 mm) 12:毫米尺M2(l=30 mm)4:二维架(SZ-07)或透镜架(SZ-08) 13:三维平移底座(SZ-01)5:物镜Lo(=45 mm) 14:三维平移底座(SZ-01)6:二维架 (SZ-07) 15:升降调节座(SZ-03)7:三维调节架(SZ-16) 16:通用底座(SZ-04)8:目镜Le (=29 mm) 17:白光源(GY-6A)(

17、图中未画)9:45玻璃架(SZ-45)图91图92实验步骤1)参照图9-1和9-2布置各器件,调等高同轴;2)将透镜LO与Le的距离定为24 cm;3)沿米尺移动靠近光源毛玻璃的微尺,从显微镜系统中得到微尺放大像;4)在Le之后置一与光轴成45角的平玻璃板,距此玻璃板25 cm处置一白光源(图中未画出)照明的毫米尺M2;5)微动物镜前的微尺,消除视差,读出未放大的M230格所对应的M1的格数a;显微镜的测量放大率;显微镜的计算放大率10杨氏双缝实验实验装置(图10-1)1:钠灯(加圆孔光阑) 9:延伸架(SZ-09)2:透镜L1(=50 mm) 10:测微目镜架3:二维架(SZ-07) 11:

18、测微目镜M4:可调狭缝S(SZ-27) 12:二维平移底座 (SZ-02)5:透镜架(SZ-08,加光阑) 13:二维平移底座 (SZ-02)6:透镜L2 (=150mm) 14:升降调节座(SZ-03)7:双棱镜调节架 (SZ-41) 15:二维平移底座(SZ-02)8:双缝D 16:升降调节座(SZ-03)图101实验步骤1)使钠光通过透镜L1会聚到狭缝S上,用透镜L2将S成像于测微目镜分划板M上,然后将双缝D置于L2近旁。在调节好S,D和M的mm刻线的平行,并适当调窄S之后,目镜视场出现便于观测的杨氏条纹。2)用测微目镜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x,用米尺测量双缝至目镜焦面的距离l,用显微镜测量

19、双缝的间距d,根据计算钠黄光的波长。11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装置(图11-1)1:钠灯 8:测微目镜2:透镜L1(f =50 mm) 9:二维平移底座(SZ-02)3:二维架(SZ-07) 10:三维平移底座(SZ-01)4:可调狭缝(SZ-27) 11:二维平移底座(SZ-02)5:双棱镜 12:升降调节座(SZ-03)另备凸透镜6:双棱镜架(SZ-41) (f =190 mm)及座架、座7:测微目镜架(SZ-36)图11-1实验步骤1)参照图11-1沿米尺安置各器件,使钠黄光通过透镜L1会聚在狭缝上。双棱镜的棱脊与狭缝须平行地置于L1和测微目镜L2的光轴上,以获得清晰的干涉条纹。2)测微目

20、镜测量干涉条纹间距x(可连续测定11个条纹位置,用逐差法计算出5个x取平均),并测出狭缝至目镜分划板的距离l。3)保持狭缝和双棱镜位置不动,在双棱镜后用凸透镜在测微目镜分划板上成一虚光源的放大实像,并测得间距d,再据成像公式算出二虚光源间距d。4)根据公式计算钠黄光波长。12菲涅耳双镜干涉实验装置(12-1)1:钠灯(加圆孔光阑) 8:测微目镜2:透镜 (f=50 mm) 9:二维平移底座(SZ-02)3:二维架 (SZ-07) 10:三维平移底座 (SZ-01)4:可调狭缝 11:升降调节座(SZ-03)5-6:菲涅耳双镜及镜架 12:二维平移底座 (SZ-02)7:测微目镜架(SZ-36)

21、图12-1实验步骤1)利用透镜将光束会聚到狭缝上,使通过狭缝的光束投射在双镜接缝处。掠射的光束被二镜面反射,用稍许偏离米尺导轨的测微目镜接收双光束交叠区域的干涉条纹。狭缝要窄,且与双镜交线平行,二镜面夹角大小要适当。2)测干涉条纹间距x和两个虚光源距离d,方法与双棱镜实验相同。3)测出狭缝至双镜接缝的距离r和双镜接缝至目镜分划板的距离lo,得l=r+lo,根据计算钠黄光的波长。13劳埃德镜干涉实验装置(图13-1)1:钠灯(加圆孔光阑) 8:测微目镜2:透镜 (f =50 mm) 9:二维平移底座 (SZ-02)3:二维架 (SZ-07) 10:三维平移底座 (SZ-01)4:可调狭缝(SZ-

22、27) 11:升降调节座(SZ-03)5-6:劳埃德镜及干版架 12:二维平移底座 (SZ-02)7:测微目镜架 (SZ-36)图13-1实验步骤1)使钠光光束经透镜会聚到狭缝上,通过狭缝,部分光束掠入射劳埃德镜,被镜面反射,另一部分直接与反射光会合发生干涉,用测微目镜接收干涉条纹,同时调节缝宽、入射角及镜面与铅直狭缝的平行,以改善条纹的质量。2)用实验10的方法测出条纹间距,狭缝与其虚光源的距离d以及狭缝与目镜分划板的距离l,根据公式计算钠黄光波长。14牛顿环实验装置(图14-2)1:牛顿环支架 6:二维平移底座(SZ-02)2:牛顿环组件 7:干版架(SZ-12)3:半透半反玻璃(分束器)

23、 8:升降调节座(SZ-03)4:显微镜 9:钠灯5:测微目镜架 10:升降调节座图142实验步骤1)按图142布置光路。若牛顿环装置平凸透镜与平板玻璃的接触点偏离中心,得调节夹具上的三个螺钉,使接触点稳定居中即可,但不要拧得太紧。2)调节分束器,使视场6 mm测量范围内充满黄光。消除视差。尽量使干涉圆环在量程内对称分布。3)从第14环开始逐环测定位置至第5环,再越过环心,从另一测第5环测至第14环为止,计算10个环的直径d。4)用逐差法取算出5个值,取平均,代入公式得出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15 用干涉法测定空气折射率实验装置(图15-1)1:He-Ne激光器L11:气室AR 2:激光器架 (

24、SZ-42) 12:二维调节架(SZ-19)3:二维架 (SZ-07) 13:二维平移底座(SZ-02)4:扩束器BE14:二维架(SZ-07)5:升降调节座(SZ-03) 15:平面镜M16:三维平移底座 (SZ-01) 16:二维平移底座(SZ-02)7:分束器BS 17:二维平移底座(SZ-02)8:通用底座 (SZ-04) 18:平面镜M29:白屏H 19:二维架(SZ-07)10:干版架(SZ-12) 20:升降调节座(SZ-03) 图15-1实验步骤1)将各器件夹好,靠拢,调等高。2)调激光光束平行于台面,按图15-1所示,组成迈克耳孙干涉光路(暂不用扩束器)。3)调节反射镜M1和

25、M2的倾角,直到屏上两组最强的光点重合。4)加入扩束器,经过微调,使屏上出现一系列干涉圆环。5)紧握橡胶球反复向气室充气,至血压表满量程(40kPa)为止,记为p。6)缓慢松开气阀放气,同时默数干涉环变化数N,至表针回零。7)计算实验环境的空气折射率其中激光波长和气室长度l为已知,环境气压p从实验室的气压计读出。本实验应多次测量,干涉环变化数可估计出一位小数。附:由洛伦兹洛仑茨公式推导测定空气折射率的公式根据洛伦兹洛仑茨公式,式中平均极化率,N单位体积的分子数,n折射率。而式中A克分子折射度,(阿伏伽德罗常量) 式中 (克分子体积)根据波义耳马略特定律 (气体常量) 式中分子量,密度,压力,热

26、力学温度。因此,克分子折射度A可以写成对气体,n与1相差很小, 设标准状态下空气折射率为,密度为,任意状态下空气折射率为n,密度为,则有 (空气折射率与其密度成正比)同理,若标准状态下气压为,任意状态下气压为,有 (15.1)若T不变,对上式求的变化量所引起的n的变化,则有 ,其中,是相对压力系数,t是摄氏温度,即室温, 将此时代入式(15.1),得在测定空气折射率实验中,若气室内气压改变了,空气折射率随之改变,导致光程差变化,进而引起N个干涉条纹的变化。设气室空气柱长度为l,因光束两次通过气室,所以于是得 16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装置(图16-1)1:钠灯8:测微目镜架(SZ-36)2:狭缝

27、S1 (SZ-40) 9:测微目镜3:透镜L1(=150 mm) 10:三维平移底座(SZ-01)4:二维架(SZ-07)或透镜架(SZ-08) 11:二维平移底座(SZ-02)5:狭缝 S2 (SZ-27) 12:升降调节座(SZ-03)6:透镜L2 (=300 mm) 13:二维平移底座(SZ-02)7:二维架 (SZ-07 )或透镜架(SZ-08) 14:二维平移底座(SZ-02)图16-1实验步骤1)参照图16-1沿米尺调节共轴光路。2)使狭缝S1靠近钠灯,位于透镜L1的焦平面上,通过透镜L1形成平行光束,垂直照射狭缝S2,用透镜L2将衍射光束汇聚到测微目镜的分划板,调节狭缝铅直,并使

28、分划板的毫米刻线与衍射条纹平行,S1的缝宽小于0.1mm (兼顾衍射条纹清晰与视场光强) 。3)用测微目镜测量中央明条纹宽度e,连同已知的和f 值代入公式可算出缝宽a。4)用显微镜直接测量缝宽,与上一步的结果作比较。5)用测微目镜可验证中央极大宽度是次极大宽度的两倍。17夫琅禾费圆孔衍射实验装置(图17-1)1:钠灯 6:测微目镜架(SZ-36)2:小孔(1 mm) 7:测微目镜3:衍射孔(0.2-0.5 mm,多孔架) 8:三维平移底座(SZ-01)4:透镜 (=70 mm) 9:二维平移底座 (SZ-02)5:二维调节架 (SZ-07) 10:二维平移底座 (SZ-02)图17-1实验步骤

29、1)参照图17-1沿平台米尺安排各器件,调节共轴,获得衍射图样。2)在黑暗环境用测微目镜测量艾里斑的直径e,据已知波长(=589.3 nm)、衍射小孔半径a和物镜焦距f,可验证公式。18 菲涅耳单缝和圆孔衍射实验装置(图18-1)1:激光器架(SZ-42) 6:白屏 (SZ-13)2:He-Ne激光器 7:升降调整座(SZ-03)3:扩束器(f = 4.5 mm) 8:三维平移底座(SZ-01)4:二维架 9:二维平移底座(SZ-02)5:可调狭缝 10:升降调整座(SZ-03)图18-1调节与观察使激光通过扩束器(造成非远场条件)照射到狭缝上,用白屏接收衍射条纹。在缓慢、连续地将狭缝由很窄变

30、到很宽的同时,注意屏上的衍射图样,可观察到与理论分析一致的由近似夫琅禾费单缝衍射逐渐变化成各种菲涅耳单缝衍射,最后形成两个对称的直边衍射的现象。实验装置(图18-2)1:激光器架(SZ-42) 6:白屏(SZ-13)2:He-Ne激光器 7:升降调节座 (SZ-03)3:扩束器(f = 4.5 mm) 8:三维平移底座 (SZ-01)4:二维架 (SZ-07) 9:二维平移底座 (SZ-02)5:圆孔板(1.5 mm,SZ-23) 10:升降调整座(SZ-03)图18-2调节与观察将实验装置181中的狭缝换成1.5 mm的圆孔,如图(182),使屏逐渐远离圆孔,会看到衍射图样中心亮暗亮的变化。

31、图样中心的亮或暗,取决于点光源与圆孔的距离、圆孔的半径和圆孔到观察屏的距离。19 直边菲涅耳衍射实验装置(图19-1)1:激光器架(SZ-42) 7:白屏 (SZ-13)2:He-Ne激光器 8:升降调整座(SZ-03)3:扩束器(f =4.5 mm) 9:二维平移底座 (SZ-02)4:二维架 (SZ-07) 10:二维平移底座 (SZ-02)5:刀片 11:升降调整座(SZ-03)6:二维干版架 (SZ-18)图19-1调节与观察将实验18中的狭缝换成刀片,即可发生直边衍射。当观察点从几何阴影边界向外移动时,衍射光强有类似衰减振荡的分布,最后趋于无障碍的自然传播。强度的最大值并不在于几何阴

32、影的交界处,而是在直接照明区稍靠外些的亮区内。在阴影区内,衍射条纹的光强单调地减弱,一直到零。20 光栅衍射实验装置(图20-1)1:汞灯 10:二维架(SZ-07)2:透镜L1 (f =50 mm) 11:测微目镜及支架3:二维架(SZ-07) 12:三维平移底座(SZ-01)4:可调狭缝 13:二维平移底座(SZ-02)5:透镜L2 (f =105 mm) 14:升降调节座(SZ-03)6:二维架(SZ-07) 15:升降调节座(SZ-03)7:光栅(d=1/20 mm) 16:二维平移底座(SZ-02)8:二维干版架(SZ-18) 17:二维平移底座(SZ-02)9:透镜L3(f =22

33、5 mm)图20-1图20-2调节与测量1)按图20-1沿平台米尺安排各器件,调节共轴。2)狭缝须调铅直,并使光栅刻线和测微目镜分划板上的毫米尺刻线与狭缝平行。3)将狭缝调窄,前后移动测微目镜,获得清晰的汞的光栅衍射光谱。4)转动目镜,消除光谱线与分划板间的视差。5)根据光栅方程,衍射的各主极大由下式决定: ( =0,)实际上因角很小(图20-2予以放大),可近似地认为 ( =0,)其中是光栅常量,是某待测谱线位置到零级谱线的距离,是物镜L2的焦距, 是衍射级,是光波波长。用测微目镜对汞的一级光谱中较强的两条黄线,一条绿线和一条蓝线分别测出lY1,lY2,lG和lB,据上式即测得各谱线的波长。左右移动测微目镜,也可以利用二级谱线测谱线波长。6)光栅光谱与棱镜光谱的比较:将等边三棱镜放在光栅转台上,替下二维干版架和光栅,用测微目镜和3在适当角度找到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