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诚重要方法为先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习诚重要方法为先导.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预习诚重要,方法为先导 【摘要】本文就如何指导学生预习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预习 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27-01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也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学生预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课堂效率。到了高年级,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预习流于形式,只是为了迫不得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就拿我们的学生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语文预习还只是停留在抄好生字词,阅读一遍书而已,而对于对课文的整体及细节的把握往往是不动脑子地做,有的乱做、写
2、得越少越好或文章摘抄几句而已,有的去抄有关参考资料,所写的答案比老师还概括、精准。 一、发现问题 1.为什么预习在学生眼里根本就不算作业 “真是无语了,怎么回事啊,明明是叫他们昨天预习好的,今天上课都跟不知道似的”办公室的同事又抱怨了。是啊,似乎是一件很郁闷的事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想,也许有这几点。首先,老师自己不重视预习。课堂布置作业,其中有一项是预习下一课,自己都觉得这算不上一项作业,形同虚设。其次,学生不重视预习,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甚至部分学生干脆就不进行课前预习。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预习,以为语文预习就是读读课文,写写字词。看到有预习这一项,很高兴,数有几项作业的时候往往不会
3、把它数进去,反正老师也看不出来我预习了没有。第三,多年来遗留的问题,家长不重视预习这项作业,从小学到高中,给孩子检查的时候也就问一下而已。久而久之,预习就真的变成了可有可无。 2.学生不知道怎样才算是预习 在班上我问过我的学生:“老师让你们预习,你们都怎样预习啊?”学生回答说把课文读一遍,然后再划出生字新词读一读,读会了就预习完了。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第一是老师的放任自流或要求过死,导致学而无趣。老师的放任自流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不闻不问,不作任何要求;要求过死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千篇一律,比如:课文你得读两遍,哪些字你得查字典注音,哪些词语你得查词典解释含义,等等。结果是学生没有任何“
4、自主”可言,只有做预习练习的“不自主”。这样缺少正确的引导或是要求过死,都导致了学生对预习的茫然。 3.老师缺少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就我平时的教学来看,虽然我也要求学生预习新课文,却没有给学生讲要怎样去预习,比如:课文应该怎样去读;立足于词、句、段、篇,你要注意什么;立足于阅读感受,你应该如何提问等等。学生不知道,老师也没有讲,似乎以为这些事情是学生都会的,就不应该是老师讲的东西。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认为预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自主”,老师不应该过问;另一方面可能是自己对预习的研究不够,不知道怎样去指导学生自主预习,所以在布置学生预习的时候也就很简单草率:课文读一读,字词查一查
5、,写一写。时间一长,学生既不会预习的方法,也不会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当然也就不去预习。 二、改变现状,做到有效预习 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就不难解决问题,那么面对我们现在所教的学生如何来改变现状?我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1.指导预习的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其次,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
6、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鼓励学生互相提问,拿自己不会的问题和同学互相讨论,以便增加见识。还要读一些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章,做到有备无患。 2.细致指导预习过程 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根据单元导读和预习指示,结合教材,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有效地指导预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 (1)阅读“导读”。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单元训练重点。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还要让其反复阅读“导读”,以便加深理解。 (2)读、思、圈、画、写。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预习”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
7、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比如:文中的生字连词可以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可用“=”标明,并认真思索,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词典理解词意;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读出深意的地方写批注,写评价。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习,学生手、脑、口、耳并用,既提高了预习能力,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客观评价预习效果 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以往的教学中即使是学生预习了老师也不一定知道,因为没有检查,往往是学生预习了,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除了重在指导外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有检查有评价。把预习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可以达到不同的“星级”,这样每个人的评价结果自然也就不同,并且能够做到面向全体。 总之,重视预习,加强预习的有效性,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让语文预习成为课堂有效开场白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