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波尔卡》说课稿.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8902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车波尔卡》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火车波尔卡》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火车波尔卡》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火车波尔卡》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火车波尔卡》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火车波尔卡》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车波尔卡》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火车波尔卡说课稿尊敬的评委大家好: 我是4号选手 袁冬梅。今天我将给大家带来一节非常有意思的音乐欣赏课。接下来请随我走进音乐火车波尔卡。教材分析火车波尔卡是人民音乐出版一年级下册 第5课 “游戏”中的一首管弦乐曲。是对本单元歌曲火车开啦的一个情感延伸。让儿童在游戏中了解社会,学会生活,在游戏中成长。基于此我对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 火车波尔卡是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斯特劳斯的管弦乐作品之一。是为了一家铁路公司通车典礼而创作的乐曲。乐曲降B大调、2|4拍、快板,复三部曲式。全曲采用写实的手法,对蒸汽机车启动、加速、行驶、到站做了细致的描绘。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具有一定描绘行色彩的乐曲。全曲由三个部分组成

2、:第一部分A段主题,跳跃的曲调和倚音形成的跳进音程。明朗欢快,仿佛人们乘坐火车时愉快地哼唱着波尔卡旋律;第二部分B段主题,跳跃性很强,象征着火车在加速行驶中;第三部再现A段主题,简洁明快的旋律结束乐曲。整首乐曲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位听众。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音乐与人和音乐与社会关系。音乐教师应把音乐置于生活背景之中,用生活去引领孩子的探索。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学情分析现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喜欢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在本课的设计时,我紧密结合了一年级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能力和他们的生活实践经验,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模仿性和表演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关注学生

3、的主体参与性,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火车的探究欲。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有效教学对个人的发展功能,设置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描绘的火车形象,体验乐曲活泼欢快、明朗的情绪。丰富情感体 验,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火车的探究欲。(情感、态度、价值观)2.采用听、拍、唱、演、奏等多种活动方式,感受波尔卡舞曲的节奏特色。(过程与方法)3.用铃鼓、串铃和三角铁参与主题乐段的演奏。并能听辨主题乐曲,感受乐曲不同的音乐形象和乐曲的结构。(知识与技能)教学重难点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1、 通过聆听乐曲火车的形

4、象,体验音乐轻快、活泼的情绪。2、 能听辨乐曲主题部分,体验波尔卡舞曲的节奏性特点。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难点:能用打击乐器(铃鼓、三角铁、串铃)合作参与b段音乐的演奏。 通过聆听音乐,对生活中火车有进一步探究欲望。说教法依据新课程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以欣赏聆听为主,对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较等激发学生自觉体验。 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主要是以练习法和律动表演为主。将音乐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主要以发现法为主,通过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图形谱,和乐曲结构得出所学知识。说学法音乐教学倡

5、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在学生积极体验下,充分展开现象,并保护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因此,教学中我有意识进行学法指导,用听、说、演、奏多中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达到从音乐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方法如下:1、自主学习,主动探索2、交流互动,快乐习得3、创编表演,充分体验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首先在音乐的引领下创设去旅游的情景,见学生带入坐上火车的氛围中。一、欣赏图片,激活想象1.孩子们,你们喜欢旅行吗?老师带领大家去看看游览一番吧。(播放课件:奥地利美丽的风景和名扬世界的音乐家,并告诉学生这是一个音乐之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6、望。)2.孩子们想不想到音乐之乡去看看呀?那我们可以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去呢?你听,这是什么来了?(引出课题火车。)二、整体感知,初步体会1、欣赏全曲。这辆火车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2、动作模仿火车。(播放音乐,学生做动作体验)3、聆听引子。这辆火车是准备启动出发还是进站停止了?通过这问题有意识让学生去关注音乐的引子部分。4、从而去关注引子的启动速度。由慢到快并通过用动作体验,去有意识的记忆火车启动的形象。为聆听主题乐段打下基础。三、分段聆听,突出重点1.聆听主题a段(分段听a段,目的听节奏xx x)首先从熟悉主题a段节奏为切入点。教学过程:听节奏。小火车启动的音乐中,每一乐句后面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节

7、奏,你能听出来吗?(播放音乐,学生听,听后交流)初听时能听出节奏的只是少数学生,并只能对此有点感受。那么怎样让大多数学生都听到这个节奏。于是,教师有意识的敲节奏。把你认为火车在说话的地方用手把它敲出来。通过这样的无声引导节奏。再出示节奏。并通过认识节奏。接着拍节奏和数乐句节奏。最后(6)游戏“开火车”。巩固乐句的节奏性。从听节奏,到敲节奏,再到出示节奏,拍节奏,此教学过程采用了层层深入法和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型。而节奏型的提炼是为了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波尔卡舞曲特点。这是整节课的教学重点。2.聆听主题b段(分段聆听b段)(1)对比欣赏:听火车加速形象。并图线谱的方式表现乐曲,

8、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感受乐曲的强弱力度变化。为加入乐器的演奏作铺垫。这是一个难点的设计。(2)图线谱感受:我们的乐器朋友也想来表现火车加速。但要演奏乐器,必须得看懂这段演奏图。(3)画谱,感受力度。这是一个难点的突破。通过学生感受图形谱走向和观察图形谱中的强弱力度上的变化?得出结论:从强到弱。为选择乐器做铺垫。最后老师(4)教师出示乐器。让学生在观察和讨论,探索中明确乐器的演奏方式。设问:A:这是什么哪三种乐器?B:想想看:用什么乐器在图形谱中的什么位置演奏?(生思考,同桌交流,然后汇报)C教师示范乐器演奏。oo用铃鼓;曲线 用串铃拍。师点拨每个乐器在图中演奏的位置和乐曲的强弱变化。这是演奏

9、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5)徒手练习:现在我们分组练习。一组单手拍凳模仿铃鼓;三组、四组拍腿模仿三角铁,二组晃手动作模仿串铃。(目的为进一步深化每个乐器演奏的节奏)(6)分组合作乐器演奏(自由练习,尊重个体差异。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演奏乐器。(7)音乐看图演奏(全班)。最后(8)完整表现主题A段。加深对乐曲A部分音乐的完整性。在b段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有探索法,发现法,练习法。通过观察图谱的乐曲走向和强弱力度变化。选择合适的打击乐为b段伴奏。参与方式是合奏。对于小学低段的孩子还说用不同的乐器参与合奏难点。图形谱的展示就是一个难点的突破。通过图谱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演奏,降低了演奏难度。同时也尊重个体

10、差异,让每个孩子都充分参与到音乐中来,体会合作和演奏的快乐。教学用时为开课的黄金时间25分钟。3.聆听中部B 段 (分段聆听第二部分)教师引导角色表演。角色:火车司机、乘客。让学生通过演和说的活动方式感受B部分旋律的欢快活泼情绪。教学过程(1)完整听:(2)动作体验: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行进中的小火车。体验火车司机的快乐。(3)用节奏朗诵儿歌的方式表演乘客的快乐。(4)分角色表演B部分音乐。 (B部分的音乐是整首乐曲的一个中部,不作为重点聆听。目的在感受中。通过教学活动动静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第二部分音乐中火车跑行进的形象。体验进行的速度和愉快的心情,把快乐旅行的心情进行到底。用时5分钟)

11、四、聆听全曲,突破难点(5)通过以上环节的层层深入,为聆听乐曲的结构埋下伏笔。教学过程1分辨颜色卡片。情景创设:火车就要到站了,火车上的列车长要来检查火车票了。请轻轻拿起凳子下面的车票。当你听到启动音乐出现时,请出示红色的票;当你听到加速音乐出现时,请出示蓝色的票;听到火车平稳行进时,由老师出示黄色的vip票。(这样很快就能让学生又回到音乐的聆听中来。这也是对以上学习知识点的一个检查。通过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就知道学生对主题段的熟悉程度。从听全曲,看结构图:到总结音乐规律到发现乐曲的结构。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获得知识的一个最佳表现。最后了解创作背景,出示课题。说板书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本课的板书

12、设计。为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识记,我采用了结构式的板书。颜色卡片是音乐形象的认识,有每个乐段的重点感受痕迹,包括节奏型,图形谱。最重要的是乐曲的结构分析,不仅形象化,也能直观化。给人以清晰明了,一目了然之感。我们再回到此阶段的环节目的上来。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虽看似无心,却有意让学生无意中了解乐曲的结构,又直观而又形象的看到了乐曲的整个发展。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亮点。五、综合表演,激活想象快乐的旅行终于到目的地了。教师有意引导学生了解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作用。并告知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在这里表演过,它是音乐艺术家心中的一个向往。为全曲的完整表演,创设了一个华丽的背景。基于乐曲所描绘火车形象,我又添加了参观火车博物馆的环节。让学生回到生活中火车上来,激发情感目标的落实,对生活中火车的探索。最后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结束火车波尔卡。 观看整个教学过程。你会发现,每一次精心设计的情景创设,都结合学生的生活阅历;每一个分段聆听,都是为全曲聆听做铺垫;每一个活动设计,都是为学生亲自参体验音乐做嫁衣;在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动静交替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增长音乐的知识,都到美的熏陶。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音乐从生活中来的,那就应回到生活中去。这是本课设计的一个中心思想。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