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蒲柳人家》为例浅析刘绍棠小说的“真”.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8937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蒲柳人家》为例浅析刘绍棠小说的“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以《蒲柳人家》为例浅析刘绍棠小说的“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以《蒲柳人家》为例浅析刘绍棠小说的“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以《蒲柳人家》为例浅析刘绍棠小说的“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以《蒲柳人家》为例浅析刘绍棠小说的“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蒲柳人家》为例浅析刘绍棠小说的“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蒲柳人家》为例浅析刘绍棠小说的“真”.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以蒲柳人家为例,浅析刘绍棠小说的“真” 摘 要:刘绍棠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乡土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小说具有“真”的特点,其中,中篇小说蒲柳人家以作者故乡京东大运河畔通州的的风土景物为原型,为我们描绘了这儿的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在内容上具有很大的真实性;作者更是为我们刻画了众多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的刻画,使读者强烈的感受到作者的率真的爱憎情感。本文撷取了作者创作大海中的一朵浪花,来窥见刘绍棠小说的“真”的特点。关键词:刘绍棠 蒲柳人家 内容 情感 真刘绍棠是著名的乡土作家。他四十余年的文学生涯中,始终以他的家乡北运河的通县儒林村为背景,写出了许多优秀的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成为新时期

2、乡土文学的积极倡导者。而中篇小说蒲柳人家更是刘绍棠在自己最熟悉的乡土上打出的一口深井。小说透过一幅幅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风俗画,热情讴歌了京东北运河沿岸劳动人民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小说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历史背景,以京东北运河两岸的农民生活为题材,广泛而深刻地反反映了那个特定历史环境中的群众生活、风土人情和时代风云,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那个特定年代的历史画面,渗透着浓浓的真实感。同时作者怀着对劳动人民的喜爱、赞扬,热情讴歌了他们的勤劳、善良、侠义、忠厚、不畏强暴、英勇奋斗的美好品德,作者的感情是强烈的、率真的。一、内容的“真”刘绍棠的家乡位于北运河之畔的通县儒林村,这儿是一片高低不平的沙滩地,“

3、河面如镜水清凉,鲜荷片片飘幽香。两岸杨柳系绿带,无垠良田掀金浪。点点白帆似云飞,百鸟齐鸣歌声朗“。注释: 郑恩波刘绍棠全传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6 第2页生动地描绘出当时通州城的盛况和美丽的运河风光。翻开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一条条河汉纵横交错, 一片片水洼星罗棋布, 一道道沙田连绵起伏, 河汉里流水潺潺, 春天只有脚面深, 一进雨季, 水深也只过膝, 宽窄三五尺, 也不搭桥, 可以一跃而过, 河汉长着浓荫蔽日的大树, 枝枝丫丫搭满了大大小小的鸟窝。水洼里丛生着芦苇、野麻和蒲草, 三三五五的红翅膀蜻蜓, 在苇尖、麻叶和草片上歇脚; 而隐在深处的红脖儿水鸡儿, 只有蝴蝶大小

4、, 啼唱的婉转迷人。晚霞似火, 给田野、村庄、树林、河流、青纱帐镀上了柔和的金黄。荷锄而归的农民, 打着鞭花的牧童, 归来返去的行人, 奔走于途, 匆匆赶路。村中炊烟袅袅, 河上飘荡着白雾似的水气。鸟入林, 鸡上窝, 牛羊进圈, 骡马回棚, 炊烟在豆丝下和南瓜花上叫起来。 刘绍棠蒲柳人家小说中景物的描写细腻、真实,和当时的自然环境是一致的。作者对家乡景物、风光描写的如此真切,使从未到过京东北运河农村的读者, 也能感受到美丽的京东平原, 弥漫着浓浓的乡村生活的氛围。作者忠实于现实环境。正像刘绍棠在他的小说十步香草后记中说:“ 我要以我的全部心血和笔墨, 描绘京东北运河农村的20世纪风貌, 为21

5、世纪的北运河儿女, 留下一幅20世纪家乡的历史、景观、民俗和社会学的多彩画卷, 这便是我今生的最大心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刘绍棠的小说, 是京东北运河农村的一面镜子。其次,在对当时的自然环境做了真实的描写这样的底色下作者还真实地描写了这儿的民风民俗,让读者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醇厚和韵味。无论是何满子的光葫芦头木梳背儿,还是一丈青大娘专门为他准备的大红肚兜、长命锁;无论洗三、百家衣,还是何大学问的走西口,都别具魅力,强烈地吸引着读者的兴趣。可以说,大量的乡土风俗已经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真实的地方色彩。在描绘周擒和望日莲的爱情故事时,是侧面对当时的婚庆礼节的描写。小时候他们玩“拜花堂”的

6、游戏,周擒头戴柳圈儿, 身上斜挂两个柳枝串起的花环。望日莲穿着个肚兜儿, 顶了一张荷叶, 两个孩子堆个土堆为天地桌, 插起三根艾篙作香烧, 以地梨代替子孙悖悖, 划个方块作洞旁,真是天真无邪。尤为精彩的是作品对望日莲于七夕之夜拜月乞巧的描绘。天真的何满子听奶奶讲了七夕之夜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 夜间溜到葡萄架下, 没有听到织女的哭声, 却窥见了望日莲正给垂挂中天的月儿焚香叩拜, 默默祝愿自己与心爱的人儿结成良缘在这里,拜月乞巧,穿针引线的插曲就写得异常真切动人。按照古老的风习,七夕之夜,年已及笄的姑娘,半夜时分,要给垂挂中天的月芽儿焚香叩拜,然后引线穿针,如果一穿而中,便能跟自己心爱的人儿结成良

7、缘。刘绍棠正是借助于富有地方色彩的北运河畔风俗俚习、人情世态的精心描绘, 使读者从字里行间不仅听到北运河的流水声, 呼吸到河畔瓜园的恬淡香味, 饱览着北运河的秀丽风光, 而且也体察到敦厚、质朴的蒲柳农家的欢乐和优伤, 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对理想的追求。然而作家给读者展现的生活画卷, 又绝不仅仅是一幅“ 田家乐” 。作者选取三十年代初的社会生活作为背景, 写的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期。他们苦不聊生, 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 殷汝耕当上儿皇帝以后, 一声令下, 里七外八, 十五里之内的河滩地划为官田,贪官污吏也都乘机巧取豪夺, 蒲柳人家中何大学问为主人赶的几百匹马被伪政府以“ 莫须有” 的

8、罪名没收, 还差点送了命。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刘绍棠笔下的北运河畔的农民, 更是具有这种传统的反抗斗争精神。如小说中的何大学问年青时参加过义和团, 吉老秤参加过京东农民大暴动, 这些斗争, 由于没有找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也只能和我国古代的农民英雄一样, 以失败而告终。作者对家乡农民反抗性格的刻划没有就此止步, 而是以更浓的笔墨, 描绘出三十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农民革命斗争, 形象地展示出这种传统的反抗斗争情神已经发展成为推翻旧中国的巨大动力。蒲柳人家中周擒组织了抗日救国会, 依靠柳罐斗的绝技消灭了柯防局的麻雷子,这正是北运河农村抗日斗争的序幕, 透露了人民中间运行着的地火必将迸发出

9、来, 形成抗日战争的滚滚雷鸣。文学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刘绍棠在他的乡土文学四十年一书中说:“ 我是强调文学作品必须写出具有时代性、时期性和时间性的生活真实的。”刘绍棠从一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那天起, 就是遵循这个原则的。 栾保俊 刘绍棠小说的历史感理论与创作1996.03.30可以说,刘绍棠小说蒲柳人家就像散文般真实,写的仿佛就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小说的虚构、想像的成分微乎其微,正是如此,才让读者彻底、全面地了解了特定年代的那段历史,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更走进了作家的童年时代。二、人物的真刘绍棠在蒲柳人家中刻画了许多生动、形象的运河滩人, 淳朴忠厚、吃苦耐劳、酷爱自由、不畏

10、强基、英勇奋斗。正如刘绍棠自己所说,“我的所有小说,却有一个共同的总主题,那就是讴歌劳动人民的美德和恩情,满怀感恩戴德的孝敬之心,为我的粗手大脚的乡亲父老画像。” 刘绍棠二三事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05.01 既是画像,不仅形要像,更需要神似,作者以此为主题,描写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展示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蒲柳人家中,何满子的性格和“业迹”,大半取自童年时代的我。儒林村人自古就具有豪侠仗义、助人为乐的传统,这个传统一代代传下来,形成了不可改变、深入人心的习惯。小说在众多感人的形象中, 大闹运河滩的一丈青大娘颇具典型性。 “动起手来, 别看五六十岁了, 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

11、的。”她豪侠仗义, 好打抱不平。看见船夫们赤身裸体, 便亮开嗓门, 长短句, 四六体。便大声断喝:“都给我穿上裤子 ” “ 不能叫你们腌攒了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 刘绍棠蒲柳人家她语言锋利, 敢作敢为, 行走如风, 力大无比, “ 咯吧” 一声, 便能折断河柳, 挥舞着赶纤夫下河, 并且不依不饶, 骂不住声。为了可怜的童养媳望日莲,她不惜跳过篱笆,救出这个可怜儿,后来干脆认为闺女,当起了名副其实的保护神。她见义勇为, 救人于水火,从弹坑里把邻居家的童养媳望日莲扒出来的举动, 看到望日莲遭受毒打敢于冒险援救的行为, 以及为了能使望日莲跳出火海, 心甘情愿陪一笔嫁妆认她为义女, 并竭力成全她的婚

12、姻的热肠 从她身上, 我们可以见到中国古代农民英雄那种舍己救人、慷慨大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传统美德。正因为她这种泼辣大胆、刚直不阿的性格,乡亲们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把她与水浒中武艺高强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相提并论。就是这样的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也有他细腻的感情和人情上的弱点,他对何大学问的关怀和爱,所以当听说对何大学问在有了相好的女人便破口大骂。对她的小孙子也是万般疼爱,“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近乎于溺爱了。再看爷爷何大学问,也是同样的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和一丈青大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他长得像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

13、两肋插刀。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弱点,好说点大话,喜欢戴高帽,虽没有多少钱,却爱讲排场,摆阔气,每次从口外赶马回来,都要请知音相好们来聚会,吹一吹他沿途过五关、斩六将的经历,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刘绍棠的祖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打车把式,祖父是一个感情世界既丰富多彩又充满矛盾的人物,对刘绍棠非常宠爱,祖孙感情很深。蒲柳人家中豪爽侠义、为朋友可以典房子卖地的何大学问,正是他祖父的化身。作者的家乡儒林村虽没有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却有自己土生土长的十二金钗。刘绍棠童年时代就与故乡的贫寒、善良、美丽的女孩子一起玩耍。而这些“金钗

14、”中很多都是受苦受难的童养媳,他们遭受残酷虐待,甚至沿街乞讨。刘绍棠以她们为原型,塑造很多女性形象。蒲柳人家的童养媳望日莲,是由两个童养媳和一个被姨母卖掉的姑娘所合成。作者六七岁时,这三个姑娘都是十六八岁,她们打青柴、拾庄稼、编席织篓、推碾子推磨,受婆婆和姨母的气,“我都亲眼所见,当时就对她们充满同情。我满河滩野跑,常跟她们搭伴,在我当时的心目中,她们是那么美丽,那么好心眼儿。现在,对于她们青春时代的身姿面影,连她们自己也想不起来了,然而却活生生地保存在我的记忆里,而且有血有肉,不是鱼化石。”刘绍棠 我是刘绍棠 团结出版社1996望日莲,望着太阳的莲,看着太阳的莲花,盼望着光明、温暖和幸福,寄

15、托了作者对她们同情和祝愿。望日莲敢爱敢恨,勤劳朴实。几乎凝聚了劳动妇女的所有美德。当然, 望日莲也并不是一个完人。她有着三十年代农村妇女的某些共同弱点,有点“ 迷信” , 也有几分“ 愚昧” 。看不清自己的前途, 也看不见革命的力量。倘若无人点拨, 确乎可能成为一个亮度不大的“萤火虫” 。作者这样写才让人觉着: 望日莲是一个可信的活人, 而不是一个被拔高了的“ 典型” 。望日莲这个形象, 之所以令人可信、可爱, 就是因为她比较贴近生活, 植根于三十年代通县地区的人民生活中, 有浓烈的“ 生活味” 。另外,如柳罐斗、古老秤、郑端午、荷妞、云遮月、牵牛儿、保长安、花鞋杜四都是作者亲眼见到,有过接触

16、,留下深刻印象的。作者用真实的笔触给我们刻画了真实可信、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他甚至说:“事不失其实,人不失其真,表现本来面目而不进行乔装打扮,是我此后的乡土小说创作的戒规。”三、情感的真实读蒲柳人家,会不自觉的被文字所吸引,被文字中的情深深地打动,这种情感是真挚的,深沉的。饱含了对祖国、对人民的强烈的爱。作者的一生都在为人民、为祖国而写,怀着一颗对故乡、对亲人的浓浓的爱,强烈地感染者读者。难怪称作者刘绍棠为“大运河之子”。爱憎分明,朴素清新,作者没有口号式的、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是把它融入进小说中,强烈的却是含蓄的。作者胸中有真情才能写出感人的作品,所谓“情动而辞发”。望日莲十九岁,奶名可

17、怜儿,是何家东隔壁杜家的童养媳。十二年前,在摆渡口开小店的花鞋杜四,从一个逃荒的饥民手里买下来,领回家,给他那个当时已经十七岁的傻儿子当童养媳妇。这个傻儿子小名叫二和尚,长得丑陋,又缺心眼儿,就会在小店里扫马粪。花鞋杜四是这个小村有名的泥腿,他的老婆豆叶黄,又是这个小村独一无二的破鞋。豆叶黄长得有几分姿色,可是心肠歹毒,一张嘴就像蛇吐信子。可怜儿来到杜家,一年到头天蒙蒙亮就起,烧火、做饭、提水、喂猪、纺纱、织布、挖野菜、打青柴,夜晚在月光下,还要织席编篓子,一打盹儿就要挨豆叶黄的笤帚疙瘩,身上常被拧得青一块紫一块。旧社会有多少这样苦难的女性,读着读着我们一定会有爱、有恨、有怒、有思。作者满怀真

18、率之情,十分真实地描画的,这三十年代北方农村的生活和他们的悲欢,是有巨大的感染力的。在作者笔下的这一角水乡,不仅一切都像生活本身那样真实,同时渗透着率真美好之情。蒲柳人家正是以独特的角度,通过充满稚气、机灵伶巧的何满子的眼睛,为我们勾勒出了几个世代栖息于北运河边上的农民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义侠血性、慷慨豪宕和博大宽厚的灵魂,被写得情真意切、淋漓酣畅。不论是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望日莲、周檎,还是吉老秤、柳罐斗,都那么热忱,那么浑朴,那么富于乡土色彩,那么独具丰姿。他们朴素,同时他们单纯;他们忠厚,同时他们刚强;他们爱得深沉细致,同时他们恨得果决分明。 唐挚 漫评北京师院学报1981年第2期参考

19、文献:1、 刘绍棠 蒲柳人家2、 郑恩波 刘绍棠全传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63、 刘绍棠 二三事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054、 栾保俊 刘绍棠小说的历史感理论与创作1996.03.305、 刘绍棠 旱田瓜另个味6、 聂元明 刘绍棠笔下的三个农村妇女形象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这份真挚的情感驱使作者按照自己的情感来写,情到之处,文字皆出,不拘泥于结构和文体,也不受情节的限制,任凭自己的感受、情感,行云流水般地自然发展。 蒲柳人家是刘绍棠文学作品中的一篇力作,小说从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出发,用高度的现实主义手法为我们带来了清新的质朴的文学气息,是一部真实的、真率的、真性的,给人以真切的、真正的审美享受的佳作。刘绍棠这一生都在为家乡而写,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离不开大运河,离不开通州,离不开乡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