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说课稿.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8981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说课稿.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本人今天说课的题目为“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说明:说教材,说学情及学法,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多媒体的运用。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本课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该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通过该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有更深的理解。(二)、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本课主要介绍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孔子及早期的儒学、道家和法家三方面的内容。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主要思想流派和主要代表。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2)识记孔子的思想核心、孟子和荀

2、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和“性本善”思想,理解荀子的性恶论。能分析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总结儒家思想形成的过程以及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3)识记老子、庄子和韩非子的主要思想。理解老子的道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2、过程和方法分析图文资料;概括归纳知识,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阐释历史,联系现实;历史比较和问题探究。3、情感目标“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境界。(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二、说学生及学情一般而言,高中学生的思想活跃,对历史知识的学

3、习感兴趣。但是,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上,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在本课内容的学习上,虽然学生已经学过中国古代历史,对“百家争鸣”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影响有一定了解,但学生对“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思想流派以及形成的原因了解还不够全面。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能在这个基础进行分析、运用和综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说教学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首先是讲解法,讲解课本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顺本课的基

4、本思路。其次是比较法,针对不同思想流派的思想观点进行比较,从而加强对这些观点的记忆和理解。再次是史料教学法,一方面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另一方面也可向学生初步传授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可以采用激疑法导入本课的内容。首先提出问题,“百家争鸣”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各种思想流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此导入新课。2、新课讲授(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第一讲解“百家争鸣”的含义。第二讲“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第三讲“百家争鸣”的

5、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第四讲“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孔子和早期儒学”。主要介绍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思想、孟子的思想和荀子的细想。在本目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活动,同时介绍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使学生通过比较学习,掌握两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及其异同处,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比较能力和善于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比较的意识。(3)“道家和法家”。 道家和法家是百家争鸣时期的重要两个学派,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道家和法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与孔子同时代。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五、说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本课我将采用提纲式的板书类型,板书本课知识的主要条目,使学生对本课知识逻辑有更深入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