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二模语文试题纯WORD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89190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二模语文试题纯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合肥二模语文试题纯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合肥二模语文试题纯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合肥二模语文试题纯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合肥二模语文试题纯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二模语文试题纯WORD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二模语文试题纯WORD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合肥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叶 朗“美学”作为一个学术意义上的学科,是在西方现代学术分野的思潮当中确定位置的。一般而言,20世纪之前的西方哲学所关注的重点是在“真”、“善”、“美”,与“美”相对应的哲学分支即是美学。20世纪初,由日本人翻译成“美学”的Aesthetics进入中国知识界的视野,以王国维为代表的有深厚古学造诣又有着开阔眼界的学者对此投入了热情的关注,并积极地加以引介。中国美学自此开始了一个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并在欧风美雨当中成长的过程。然而,中国现代美学从奠定到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了独特的面貌:始于美学领域

2、的讨论,往往“越界”而至于文学的、历史的、日常生活的乃至社会的、政治的领域。在今天看来,这不一定是学术上“不成熟”的表现,而恰恰反映了中国传统美学、美育思想的独特之处。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反映出中国思想的固有特点。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这句话勉强地比附于真、善、美的关系,可以说是审美活动涵摄了认识活动与道德活动。但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思想当中,真、善、美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统归于“道”。中国美学的讨论重点并不是“美”,而是对于“道”的深广的体验。中国古人要在身心高度相关的“艺”中领会思想之乐、道德之乐,要把艺术创作的过程、欣赏自然景色的过程,乃至日常的普通事物和

3、行为都转化为“道”的开显场所。“乐道”、“孔颜之乐”是中国哲学最重要的话题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正是出于这个理由,中国的哲学、艺术与美学不能明确地划分界限在中国哲学的活泼处、中国艺术的深邃处,即是中国美学最富有价值、最具有特色的所在。中国美学的广泛性、综合性还特别体现在注重审美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中国老百姓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营造一种美的氛围。中国古代很多有名的诗句,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都是描绘日常生活的诗意的氛围。这种诗意的氛围,往往沁入人的心灵的最深处。我们从明

4、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和今人王世襄的锦灰堆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中国传统美育是联结美学思想与现实问题的重要纽带,也是一个广大的、尚待今天的学者充分重视的领域。1从原文看,下列对“弥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D)A美学从西方经由日本传入中国,得到热情关注、积极引介的过程。B从奠定到发展,中国美学吸收西方美学养分所呈现出的独特面貌。C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并在欧风美雨中成长的中国美学发展历程。D与西方美学有所不同,中国美学所呈现出的广泛性、综合性特征。【解析】A项,不是对“弥散”的理解;B项,曲解文意,中国美学的独特面貌不是“吸收西方美学养分”形成

5、的,而是中国美学所固有的;C项不是对“弥散”的理解,并且“弥散”是中国美学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所呈现出的特点,而非“发展历程”。2从原文看,不属于分析“中国美学具有弥散性格”原因的一项是 (3分(B)A中国“美归于道”等传统思想的固有特点,不断影响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B中国美学往往“越界”而至文学、历史、日常生活乃至社会、政治等领域。C中国美学重视对于“道”的深广体验,“乐道”成为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D中国传统美育重视美学思想与现实问题的联结,现代美学继承了这一特点。【解析】B项是“弥散”的过程和结果,而不是原因。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A中国传统思想中统归于“

6、道”的真、善、美在中国美学的弥散性格中能够体现。B审美活动涵摄认识活动与道德活动,因此孔子认为“乐之”最为重要。C中国哲学、艺术与美学不能划分界限,体现出中国美学的价值和特色。D古人将普通事物和行为转化为道的开显场所,形成日常生活审美情趣。【解析】B项将因果颠倒。“审美活动涵摄认识活动与道德活动”是对孔子“乐之”一说的概括和总结;C项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中国的哲学、艺术与美学不能划分明确的界限”,而非“不能划分界限”;D项强加因果。“古人将普通事物和行为转化为道的开显场所”,不构成“日常生活审美情趣”的成因。二、(3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白云先生传【明】钟惺林古度曰:白云先生陈

7、昂者,字云仲,福建莆田黄石街人也。【林古度说:白云先生陈昂,字云仲,是福建莆田黄石街人。】所居所至,人皆不知其何许人。自隐于诗,性命以之。独与马公子善。从他的衣食住行看,人们都不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他自己隐居在诗歌中,把诗歌当做自己的性命,只和马公子交好。】其后莆田中倭,城且破,【后来莆田被倭寇入侵,城池将要被攻破。】先生领妻子,奔豫章,织草屦为日。【先生带领妻子儿女逃到豫章郡,以编制草鞋为生。】不给,继之以卜。【(后来编制草鞋)不足以自给,他又以占卜为生。】泛彭蠡,憩匡卢山,观陶令之迹,皆有诗。【无论是泛舟彭蠡,在庐山休憩,还是瞻仰陶渊明遗迹,他都留下了诗作。】已入楚,由江陵入蜀,附僧舟佣

8、爨【cun,灶】以往。【不久进入楚国,由江陵进入蜀地,他是顺搭和尚的便船,受雇为人烧火做饭前往的。】至亦辄佣于僧,遂遍历三峡、剑门之胜,登峨嵋焉。所佣僧辄死,反自蜀,寓江陵、松滋、公安、巴陵诸处。【因为受雇于和尚,于是就游历了三峡、剑门的胜景,登上了峨眉。雇佣他的和尚死后,他就从蜀地返回,寓居江陵、松滋、公安、巴陵等处。】至金陵,姚太守稍客之,给居食。【到了金陵,要太守渐渐把他当做宾客对待,供给他住处和吃食。】久之,姚太守亦死,无所依,仍卖卜秦淮。【很长一段时间后,姚太守也去世了,他无所依靠,仍然在秦淮河畔以占卜为生。】或自榜片纸于扉,为人佣作诗文。【有时自己在门上贴着字纸,替人家写诗文。】其

9、巷中人有小小庆吊,持百钱斗米与之。辄随所求以应。【巷里的人家如果有小小的喜事或丧事,就带百十来钱和几斗米给他,(他)总是按照来人的要求去做。】无则又卖卜,或杂以织屦。【没有事的时候就又从事占卜,有时又编织草鞋。】而林古度与其兄茂者,闽人林孝廉初文子,寓居金陵者也。【林古度与他的兄长林茂,是福建人孝廉林初文的儿子,寓居在金陵。】一日,兄弟过其门,见所榜片纸于扉者,突入其室,问知为莆田人,颇述其平生。【有一天,兄弟两人经过白云先生的门口,看到贴在门上的字纸,突然进入他的家,打听后知道(白云先生)是福建莆田人,(白云先生)详细地叙述了平生情况。】一扉之内,席床缶灶,败纸退笔,错处其中。【他的屋内,以

10、草席做床,以瓦罐做灶,破烂的纸和秃了的笔,杂乱地放在屋中。】检其诗诵之。是时古度虽年少,颇晓其大意,称之。【(林古度)看到他的诗作诵读起来。这时古度虽然年少,还能读懂诗的大意,对陈昂赞叹不已。】每称其一诗,辄反面向壁流涕悲咽,至于失声。【每当赞叹他的一首诗,(白云先生)就转过脸面向墙壁流泪悲伤,以至于失声痛哭。】其后每过门,辄袖饼饵食之,辄喜;复出其诗,泣如前。居数年,竟穷以死。【以后每次经过他家门前时,就带些食物给他吃,白云很高心;又拿出诗作给林氏兄弟读,如先前一样哭泣。】其子仓皇出觅棺衣,舁y,抬之中野。【过了几年,最终因穷困而死。他的儿子急急忙忙出去寻找棺木衣物,将他入殓抬到野外埋了。】

11、古度兄弟疾走索其集,无所得,【古度兄弟急忙赶去求取他的诗集,一无所获。】得先生手书五言今体一帙。【后来得到先生亲笔写的五言今体诗一帙。】其诗予莫能名,其自序略云:“昂壮夫时,尤嗜五言,第家贫无多古书,得王右丞即诵读右丞,得杜工部即诵读工部。【他的诗作我不能为它命名,他在自序中说:“陈昂年轻时,特别爱好五言诗,只是家中贫困没有许多古书,得到王维的就读王维的,得到杜甫的就读杜甫的。】闲取其所中规中矩者,时或一周旋之,又时或一折折旋之,含笔腐毫,研精殚思。”【这中间选取一些中规中矩的诗歌,有时根据作品格式揣摩创作,有时引申其中的一点加以发挥,毛笔都磨烂了,殚精竭虑。”】论曰:明自有诗,而二三君子者自

12、有其明诗,何隘也?【有评论说:人当然可以因为诗而扬名,可只有两三个君子因为诗歌而扬名,(靠诗歌扬名这条路是)多么狭窄啊!】自缙绅士夫,诗非其所交游品目,不使得见于世者,多矣。【自达官贵人以来,诗歌并不是他们交游品鉴所需的,没有流传到世上的诗歌很多,】况老贱晦辱之尤如陈昂者乎!【更何况衰老卑微隐晦像陈昂这样的呢!】近有徐渭、宋登春,皆以穷而显,晦于诗,诗皆逊昂,然未有如昂之穷者也。【近有徐渭、宋登春,都是因为贫困而得到传扬,在诗歌方面却很无名,他们的诗歌都不如陈昂,然而,他们没有陈昂贫困。】予尝默思公织屡卖卜佣爨【cun,灶】佣书时,胸中皆作何想?【我曾默默思考白云先生在织草鞋、占卜、受雇于人烧

13、火做饭、为人写作的时候,心中都在想什么呢?】其视世人纷纷藉藉【fn fn j j】过乎其前者,眼中皆以为何物?【他看到纷纷攘攘从面前经过的世人,眼中都把他们看成什么东西呢?】求其意象所在而不得。【探求他的内心所思却不能知晓。】吾友张慎言曰:“自今入市门,见卖菜佣,皆宜物色之,恐有如白云先生其人者。”【我的朋友张慎言说:“从今天开始去集市,看见买菜的人,都应该好好观察,恐怕就有像白云先生这样的人。”】甚矣,有激乎其言之也。【太对了,我从他的话中受到了启发。】(选自明清名家小品精华,有删节)【注】:殚精竭虑【拼音】:dn jng ji l【解释】: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4对下列句子中加

14、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人皆不知其何许人 许:地方B或自榜片纸于扉 榜:张贴C居数年,竟穷以死 竟:竟然D第家贫无多古书 第:只是【解析】竟:最终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C)A不给,继之以卜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B久之,姚太守亦死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C每过门,则袖饼饵食之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求其意象所在而不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解析】A项中两个“以”均为介词。第一个“以”,译为“凭借”;第二个“以”译为“因为”。B项两个“之”均为助词,第一个“之”用在时间词后凑足音节,不译。第二个“之”为结构助词“的”。D项中的两个“

15、而”均为连词,第一个“而”表转折关系,译为“却,然而”,第二个“而”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D )A陈昂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但他热爱诗歌,诵读能得到的有限的古人诗集,并且挑选其中的好诗加以研究揣摩,自己进行创作。B陈昂一度靠为僧人烧饭得以游历三峡、剑门等地,后又在金陵靠卖鞋、给人占卜、为人写诗文度日,一生穷困,但不放弃写诗。C林古度兄弟不仅同情陈昂的处境,经常接济他的生活,也很赞赏陈昂的诗,在陈昂死后还用心搜集陈昂的诗作,是陈昂的知音。D这篇小品文的主旨,不仅在于表达对陈昂的同情和赞赏,更在于强调诗歌创作离不开诗人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艰难痛

16、苦的人生磨砺。【解析】D项“更在于强调诗歌创作离不开诗人丰富的生活经历和艰难痛苦的人生磨砺”不正确,本文主旨应是揭露和批判封建社会摧残贫穷知识分子的现象,针砭明代文坛上泥古不化、虚伪矫饰的诗歌创作风气。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隐于诗,性命以之。独与马公子善。(3分)(1)(3分)他自己隐居在诗歌中,把赞歌当做自己的生命,只和马公子交好。(隐:隐居。译为“沉溺”也可。善:交好。)(2)至金陵,姚太守稍客之,给居食。(3分)(2)(3分)到了金陵,姚太守渐渐把当做家宾客对待,供给他住处和食物。(客:把当做客人对待。居:住处。)(3)其视世人纷纷藉藉过乎其前者,眼中皆以

17、为何物?(4分)(3)(4分)他看到纷纷攘攘从面前经过的世人,眼里都把他们看成什么东西呢?(纷纷籍籍:纷纷攘攘。过:经过。物:东西。)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燕子矶施闰章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注:【1】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滨临长江,形似燕子展翅欲飞。2孤亭:指燕子磯觀音閣。 【3】流水急:比喻六朝改朝換代的迅速。 4白鷗閑:以白鷗的悠閒自在襯托世事紛擾。 5江城:指南京。 6向夕:傍晚。作者简介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也称施侍读

18、,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其诗远承其乡人宋梅尧臣的传统而又有变化,风格高雅淡素。论诗主张言之有物,反对虚华空泛,作诗须有学力,注重修养。他的不少作品,对清初社会的黑暗,人民的苦难,有真实的反映。8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4分)(1)比喻(或象征),以流水喻时代更替,以白鸥喻心志之悠闲,使单纯的画面有

19、了深邃的意蕴。(2)对比,如“流水急”与“白鸥闲”鲜明对照,为暗喻世事、抒发感慨奠定了基础。(3)对偶,如“六朝”对“终古”,“流水”对“白鸥”,“急”对“闲”,使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表意更为凝练生动。(答出2点即得4分)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钓者的形象及其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9.(5分)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悠闲垂钓的隐士形象:他孤身独坐燕子矶头,仿佛已经许久了;夕阳落山,暮霭渐渐笼罩,他却浑然不知。(2分)诗人借钓者形象,抒发了对朝代更替、世事浮沉的沧桑之感,表达了对恬淡宁静、高洁自守的生活的向往之情。(2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

20、,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贾谊过秦论)(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杜甫阁夜)(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7)会晚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8)乌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周邦彦苏幕遮)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庹【tu】其五石 鸣庹其五是个茶客。或者说,退休前,庹其五是个老师,退休后,庹其五是个茶客。退休前,庹其五每周六天去学校上课;退休后,

21、庹其五每周六天到巷子尽头老孙家的茶铺子里坐着喝茶。老孙家的茶铺子很小,茶几椅子就摆在院子里。院里的照壁是早就毁了,站在院外的路上往里看,一眼就能看个通透。庹其五就坐在通透处的一棵银杏树下。银杏高四五丈,郁郁苍苍,总有上百的年岁了吧?庹其五有时抬眼望着银杏树,不免感叹一声:“银杏自然是好,要是有这么粗大的一棵茶树立着,不是更佳?”听见的人就把老孙叫过来,对老孙说:“老孙,改天你将这银杏刨了,庹老师说,种棵茶树才更好呢。”老孙听了,也抬眼看看银杏,对庹其五说:“庹老师,这银杏可算得上是我爷爷辈的了呢。”庹其五和喝茶的人就笑起来,庹其五对老孙说:“老孙,他们说玩笑话呢。这么好一棵树,谁舍得刨?”在老

22、孙家茶铺子喝茶的,多是熟客,认得庹其五的,都叫他“庹老师”,不认得的,互相谈起来,问起姓名,庹其五就会蘸着茶水在茶几上写一个“庹”字,指点着说:“很多人开口就念度,那不对。这个字念庹,同稳妥的妥一样的音。”同他的姓难念一样,有时他说的话也让人觉得突兀。比如,有时侯庹其五将装茶叶的小瓶子从口袋里掏出来,将茶叶仔细放进茶碗,看着老孙一柱滚鲜鲜的开水注进去,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的是陆羽茶经开首一句,但和庹其五一道坐着喝茶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接着话往下说的人很少。一道喝茶的人听不懂庹其五说的那些话,庹其五却并不觉得孤单,并没有知音不遇的失落。自己的心绪能懂自己的话,就够了,所以别人听不太懂的

23、话,庹其五常常是说几句就止住了。庹其五来老孙的茶铺子喝茶,是喜欢自己带茶来。老孙的茶太普通,没有他自己的茶好。庹其五无儿无女,老伴也走了,生活清淡,钱能做的用途不多,说来算去也就是个喝茶。庹其五也是有个儿子的,上山下乡的时候,儿子到山区插队,一年夏天放牛,走在山沟里,遇上山洪,儿子忙着赶牛,却将自己留在了山洪里。庹其五和妻子赶到儿子插队的村,站在山沟边一阵痛哭,又一阵痛哭,才移动步子,山坡上种下一株远道带来的茶树,又沿山沟向下一路洒了五斤茶叶。乡里人都奇怪,只以为是城里人在破旧,却不知庹其五是在给儿子安魂。儿子喜欢茶,若不是来了上山下乡的运动,本是该去农业大学学习,然后去培育他愿望中的优质茶树

24、的。天不假人以时日,庹其五只能让一株茶树在山坡上让儿子凝望。茶树是儿子未下乡前在花盆里试种的,树干树枝上都有他抚摸的痕迹,如今人茶两相望,也算是互为慰藉。有一段时间,庹其五外出走了一圈回来后,突然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了。这情况以前少见,一同喝茶的人就奇怪。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庹其五说:“喝茶,喝的是心绪,在乎茶的好坏?”这就让大家不好说了。谁说喝茶不是喝心绪呢?可是细想,又似乎不是庹其五喝茶的习惯。当然,似乎而已,也就是个感觉,所以虽存疑惑,也不再罗嗦刨问。老孙的茶庹其五一喝竟持续了一年,让人渐渐忘了他有自己带茶的习惯。大伙儿想起来他有这习惯,是第二年的清明后。庹其五又自己带茶叶来了,而且给相

25、熟的人每人都送一小包。茶是新茶,雀舌,一看就是明前的新芽。问,才知道是庹其五儿子以前插队的那个村寄来的。再问,才知道庹其五去年到山里看儿子,发现当年载的那株茶树长得竟好。村里人依旧穷,庹其五就想着让他们种茶,于是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专家说气候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长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了请人的费用,告诉村长茶叶赚了钱再补给他。一年过去,果然就出了茶来。茶还是打顶采的,量少,制得也不算好,但庹其五喝着,也是觉得浓郁清爽。此后每年村里都寄上新茶来。三年后茶叶开始正常开采,竟是越制越好,渐入佳境。庹其五带上新茶,看着老孙将一柱水冲进茶碗,就说:

26、“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话,一道喝茶的人都已经听熟了,他们偶尔也重复一下,都以为是庹其五写的诗句。11庹其五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11.(6分)庹其五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老教师。淡泊随和,与世无争,喜欢喝茶,有清雅的生活情趣;有学问,喜欢吟咏诗句,令人钦佩,值得尊敬;书生气很浓,清高奇特,与众不同,说话有时让人难以理解;有独到的眼光,有热心肠,乐于帮助穷困山村发展茶树种植业;(写出其中3点即可,每2分)12第段描写老孙家茶铺子里的银杏树,有什么作用?(6分)12.(6分)突出茶铺的环境特点;(2分)引出庹其五种茶的议论;(2分)侧面烘托他对茶的深情,为下文帮助山村发展茶业埋下

27、伏笔(或“作铺垫”)。(2分)13第段庹其五反复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包含怎样不同的情感?(5分)(1)第一次表达了对茶的赞叹,以及对清雅生活的向往。(2分)(2)第二次还饱含对儿子的怀念,对山村茶树种植业发展的欣慰。(3分)14“喝茶”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14.(8分)示例一: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通过庹其五喝茶的细节描写,如使用的茶叶、难懂的语言等,刻画了人物与众不同、清高的性格。通过庹其五喝茶使用茶叶的不同,含蓄地表现了人物心境的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富于变化。通

28、过对茶客喝茶的描写,刻画了他们共有的淡泊、随和、宽仁等特点。示例二:使情节结构紧凑精巧。小说以介绍庹其五茶客身份和喝茶的习惯开篇,以庹其五在茶馆冲饮远方寄来的新茶结束,中间多次描写他与茶客喝茶,喝茶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结构线索。庹其五的心境、人生态度的变化是小说的暗线,这条暗线也借人物有关喝茶的话语和心理而得以呈现的。小说多次由喝茶引出其它内容,如人物的身世经历、帮助农村种茶等。喝茶在小说中起到了勾连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示例三: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取材于“喝茶”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了当代人豁达开朗的心胸和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透过“喝茶”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我们应当将个

29、人的情感投放到更广阔的社会、更有意义的事情中去。小说中的“喝茶”还体现了中国茶文化丰厚的积淀,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追求:淡泊、宁静、和谐。(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第卷 (表达题 共84分)四、(24分)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B)A今年将迎来京剧鼻祖程长庚诞辰200周年,让我们去回顾、体味徽班进京的梨园胜景,重赴传统戏曲凤凰涅磐的精神旅程。B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一座古朴雄浑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他长髯垂胸,衣袂飘飞,目视远方。C腊梅含雪、桃坞春色、粉樱红浣、薇缀霓裳、

30、芙蓉唱秋这座5.5平方公里的塘西河公园,将成为合肥最大的低炭休闲公园。D,淮南子与法名信片,用动漫这种生动活泼、形式新颖的视觉艺术来阐释,图文并茂,寓教于乐,普法实效真似春风化雨。【解析】A项“凤凰涅磐”的应该是“凤凰涅槃”;C项“低炭”应为“低碳”;D项“名信片”应为“明信片”。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C )A抢抓机遇谋发展,各地干部普遍有一种计日以待的紧迫感,许多人用“五加二、白加黑”的连轴转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B曹魏文化是安徽历史文化的重要章节,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挖掘传承其思想精华,是我们义无反顾的责任,责无旁贷。C李可染的山水画能够在当代山水画坛别

31、开生面,在于他始终奉行不断深入传统与不断感受自然并行不悖的山水面创作之路。D与漫长而久远的“后世博时代”相比,184天的“世博时刻”如浮光掠影,但是它注定将给中国留下更为深远的历史影响。【解析】A项“计日以待”指可以数着日子等待,表示为期不远,也做“计日而俟”“计日而待”。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以改为“时不我待”。B项“义无反顾”指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决不能退缩回头。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以改为“义不容辞”。D项中“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用在此处语义矛盾。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C)农民工版春天里传递的情感与

32、价值,完全是来自于一种自觉的意识,_, 。 , , , 。从而引起人们普遍的艺术共鸣恰恰就是这种完全自发与自然的态度反而产生超越原唱者的力量感它是完全尊重社会现实自发的本真表达不但让人不会嫌弃他们的粗陋彻底摆脱了一切约定俗成的文化框架与艺术习惯A BC D【解析】解答技巧(1)看话题是否一致。话题统一是语言连贯的必要条件。(2)看句式是否一致。在语言表达中,尽量使句式一致,或主谓、或动宾、或偏正、或并列,同样的结构的句子或者短语连在一起,使语脉一致,语气顺畅,语言表达效果更好。(3)看语境是否相符。尤其是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着重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特点。(4)看前后是否照应。(5

33、)看语序是否合理。18找出下面文字中的五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5分)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滨湖新区,用地约22万平方米左右。摊开布展方案册,首先看到的是整体效果图。船形纪念馆静立水中,夕阳的余晖沐浴着暗黄色的船身上。纪念馆从领导人群雕为起点,胜利之师雕塑、五角星胜利塔等依次展开。入口处的栈道可以从水底升起,再现当年的艰难险阻。大厅的一组浮雕,展现着当年百万堆师过大江。在互动厅,人们还可以借助4D效果亲身感受战士们的艰辛。这里将成为青少年继承传统、陶冶情操、了解历史的重要课堂。18.(5分)删去“约”或“左右”。(语意重复)删去“上”。(与“沐浴着”搭配不当)将“从”改为“

34、以”。(与“为起点”搭配不当)在句尾加上“的场景”。(缺少谓语动词“展现”的宾语)将“了解历史”调至“继承传统”前面。(语序不当)19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柏拉图说:“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卢梭则谈到:“人要是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死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的。”鲁迅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上面三句话,既有共丽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同答。(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2)柏拉图侧重的是 。卢梭侧重的是 。鲁迅侧重的是 。19.(5分)

35、(1)人要有勇气。(2分)(2)人要有勇气战胜自己; 没有勇气的后果; 人要有勇气面对不幸。(各1分)20“微博”,即微博客的筒称。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抒发感慨,还可以迅速更新信息,实现即时分享。请以宣传“爱心”为主旨,写一条“微博”发给你的朋友。要求主旨鲜明,句式整齐,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5分)20.(5分)示例:(1)播种一颗爱心的种子,就会生出善良的根民,抽出希望的芽,开出真情的花,收获幸福的果!奉献爱心从我做起!(2)社会是互联网,公德是显示屏,文明是处理器。当你轻点鼠标时,请记住通行密码:爱心。(注意:紧扣“爱心”这一话题。)五、(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

36、作文。(60分)漫画天师丰子恺曾挥毫画了幅卖羊图:一个农人牵着两只羊,到羊肉馆卖给老板。一位农民看了却连连摇头,笑着说:“多画了一条绳子。”丰子恺仔细看看自己的画:两条绳子牵两只羊,哪里多了绳子?这时,那个农民告诉他:“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绳子就够了!”丰子恺叹服。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9分)1.D2.B3.A二、(32分)4.C5.C6.D7.(10分)(1)(3分)他自己

37、隐居在诗歌中,把赞歌当做自己的生命,只和马公子交好。(隐:隐居。译为“沉溺”也可。善:交好。)(2)(3分)到了金陵,姚太守渐渐把当做家宾客对待,供给他住处和食物。(客:把当做客人对待。居:住处。)(3)(4分)他看到纷纷攘攘八面前经过的世人,眼是都把他们看成什么东西呢?(纷纷籍籍:纷纷攘攘。过:经过。物:东西。)8.(4分)(1)比喻(或象征),以流水喻时代更替,以白鸥哈心志之悠闲,使单纯的画面有了深邃的意蕴。(2)对比,如“流水急”与“白鸥闲”鲜明对照,为暗喻世事、抒发感慨奠定了基础。(3)对偶,如“六朝”对“终古”,“流水”对“白鸥”,“急”对“闲”,使语句整齐,节奏鲜明,表意更为凝练生

38、动。(答出2点即得4分)9.(5分)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悠闲垂钓的隐士形象:他孤身独坐燕子矶头,仿佛已经许久了;夕阳落山,暮霭渐渐笼罩,他却浑然不知。(2分)诗人借钓者形象,抒发了对朝代更替、世事浮沉的沧桑之感,表达了对恬淡宁静、高洁身守的生活和向往之情。(2分)10.(5分)虽九死一其犹未悔揭竿为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三峡星河影动摇亦使后人而复哀人也处江湖之远忧其君会晚雕弓如满月侵晓窥檐语三、(25分)11.(6分)庹其五是一位普通的退休老教师。淡泊随和,与世无争,喜欢喝茶,有清雅的生活情趣;有学问,喜欢吟咏诗句,令人钦佩,值得尊敬;书生气很浓,清高奇特,与众不同,说话有时让人难以理解;有独到

39、的眼光,有热心肠,乐于帮助穷困山村发展茶树种植业;(写出其中3点即可,每2分)12.(6分)突出茶铺的环境特点;(2分)引出庹其五种茶的议论;(2分)侧面烘托他对茶的深情,为下文帮助山村发展茶业埋下伏笔(或“作铺垫”)。(2分)13.(5分)(1)第一次表达了对茶的赞叹,以及对清雅生活的向往。(2分)(2)第二次还饱含对儿子的怀念,对山村茶树种植业发展的欣慰。(3分)14.(8分)示例一: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通过庹其五喝茶的细节描写,如使用的茶叶、难懂的语言等,刻画了人物与众不同、清高的性格。通过庹其五喝茶使用茶叶的不同,含蓄地表现了人物心境的变化,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富于变化。通过对

40、茶客喝茶的描写,刻画了他们共有的淡泊、随和、宽仁等特点。示例二:使情节结构紧凑精巧。小说以介绍庹其五茶客身份和喝茶的习惯开篇,以庹其五在茶馆冲饮远方寄来的新茶结束,中间多次描写他与茶客喝茶,喝茶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结构线索。庹其五的心境、人生态度的变化是小说的暗线,这条暗线也借人物有关喝茶的话语和心理而得以呈现的。小说多次由喝茶引出其它内容,如人物的身世经历、帮助农村种茶等。喝茶在小说中起到了勾连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示例三: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深刻、丰厚。取材于“喝茶”这样的日常小事,表现了当代人豁达开朗的心胸和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透过“喝茶”引发的故事,体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我们应当将个人的

41、情感投放到更广阔的社会、更有意义的事情中去。小说中的“喝茶”还体现了中国茶文化丰厚的积淀,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追求:淡泊、宁静、和谐。(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够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酌情。)四、(24分)15.B16.C17.C18.(5分)删去“约”或“左右”。(语意重复)删去“上”。(与“沐浴着”搭配不当)将“从”改为“以”。(与“为起点”搭配不当)在句尾加上“的场景”。(缺少谓语动词“展现”的宾语)将“了解历史”调至“继承传统”前面。(语序不当)19.(5分)(1)人要有勇气。(2分)(2)人要有勇气战胜自己;没有勇气的后果;人要有勇气面对不幸。(各1分)20.(5分)示例:(1)播种一颗爱心的种子,就会生出善良的根民,抽出希望的芽,开出真情的花,收获幸福的果!奉献爱心从我做起!(2)社会是互联网,公德是显示屏,文明是处理器。当你轻点鼠标时,请记住通行密码:爱心。(注意:紧扣“爱心”这一话题。)五、(60分)21.(60分)参照2010年高考安徽卷作文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