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89355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福州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福州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福州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福州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福州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福州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福州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3年福建福州中考思想品德考试说明思想品德科考试说明一、命题依据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13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思想品德),并结合我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际进行命题。二、命题原则1.思想性: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反映学科的德育功能。2.基础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性质,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反映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3.科学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

2、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有效,试题难易适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4.人文性: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在考试内容选择、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努力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5.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注意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综合性和教育性,引导学校加强教学、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三、考试范围1.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内容。具体范围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

3、全一册)。2. 2012-2013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四、内容目标(一)目标要求思想品德学科考试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高一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各层次目标主要通过一些动词来呈现,这些动词指向学生学习的不同水平。其中认知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维度,具体要求如下:1.记忆:再认或再现教材或时事的相关概念、原理、观点或事实。2.理解:运用不同的词句或形式转换表述概念、观点或信息;解释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的内涵与外延;将具体事例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3.比较:辨别不同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的异同,判断事物的真伪、善恶、美丑。4.分析:将一个综合性信息分解成若干组成要素或部分,明

4、确有关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的层次,把握其中涉及的构成要素、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5.应用:将抽象的概念、原理、观点应用于新情境,正确调动某个知识描述和阐释有关事物和现象,说明事物的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6.综合:通过各种要素和各个局部构成一个整体,组成过去没有清楚呈现的结构;掌握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和联系,调动和运用多个知识综合阐释问题。7.论证:运用相关知识,通过分析与综合,有条理地论述、证明事物存在的价值、依据或发展的条件、过程和结果。8.评价:对有关认识问题或行为问题进行全面、客观、辩证地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估,符合逻辑地证明自己判断的依据,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9.探究:根据已知的条件推断

5、结果、根据结果推断需要的相关条件、根据已有事实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态;在一定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二)内容范围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考生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依据,包括其中七、八、九年级的部分内容。内容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要求,高一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各层次目标主要通过一些动词来呈现,这些动词指向学生学习的不同水平,并且内在地包含了知识内容维度。具体内容如下:知识板块学习领域(内容呈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成长中的我心理健康(认识自我)1认识情绪的多样性;2理解情绪对人的作

6、用。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2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3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4.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1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2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3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道德(自尊自强)1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2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的关系。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1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2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法律(学法用法)1知道法律的显著特征和作用;2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其意义;3知道什么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4掌握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7、1列举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能够自觉抵制“黄、赌、毒”等不良诱惑;2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3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树立自我保护意识;2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与他人的关系心理健康(交往与沟通)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2学会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3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4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合作与竞争。1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2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道德(交往的品德)1理解孝敬父母的原因;2知道诚信的基本要求;3理解共同生活需要关心、尊重、宽容和相互理解与帮助;4理解公民

8、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5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1学会孝敬父母长辈;2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3学会尊重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与习俗。努力做诚实的人。法律(权利与义务)1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2理解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3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2学会运用法律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人格尊严、个人隐私;3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4学会运用法律维护经济权利;5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树立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心理健康(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自觉维

9、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1关心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2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道德(承担社会责任)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3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1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2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的行为;3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1树立公平意识;2培养正义感;3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法律(法律与社会秩序)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其作用;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含义。学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利。1树立宪法意识;2树

10、立法制观念,自觉守法。国情(认识国情爱我中华)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就和取得的经验;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4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5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6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7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和要求;8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9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0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懂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1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2知道民族精神的含义和体现;13了解先进文化的内涵;14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1、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15知道共同理想,认识其实现途径。1针对当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2学会自觉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3学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4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1感受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关心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增强使命感;2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4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体会理想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2时事政治的内容识记和理解重大时事,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和评析重大时事政策。纯时事考试内容包括当前党和

12、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含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精神)。五、考试形式、时间考试形式采用开卷笔试,考试时考生可携带课本和相关时事资料进入考场供作答时参考。考试时间90分钟。六、试题难度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档题和较难题。难度值为0.70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值为0.500.70之间的试题为中档题,难度值为0.300.50之间的试题为较难题。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容易题、中档题和稍难题的比例约为8:1:1。考试合格率达80%。七、试卷结构试卷满分100分。题型结构: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部分约占48%,非选择题部分约占52%。内容结构:“成长中的我”约占15%;“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25%;“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40%;“时事”约占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