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期终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894495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期终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期终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期终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期终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期终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期终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期终复习提纲.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5年经济生活期终复习提纲考点内容1.商品的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商品交换发展四阶段第一阶段:偶然物物交换。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第三阶段:一般等价物阶段。第四阶段: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两个基本职

2、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价值尺度(1)含义: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2)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3)特点: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流通手段(1)含义: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又称购买手段职能。(2)原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3)特点: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4)公式:货币充当流通手段职能后,原来的商品交换(商品商品)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货币除了基本职能外还充当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4.金属货币与纸币金属货币指有一定形状、重量

3、、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无权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小于这个限度就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纸币的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 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待售商品总量单价货币流通次数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5.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

4、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从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2)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6.信用工具信用卡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一种,其本质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是与纸币一样,是一种价值符号,自身没有价值。(2)功能:信用卡具有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等功能。(注意与银行的业务相联系)(3)优点:使用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7.外汇和汇率(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

5、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币本币外币币值本币币值外汇汇率本币汇率不变更多升值贬值升高跌落不变更少贬值升值跌落升高更多不变贬值升值跌落升高更少不变升值贬值升高跌落(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的人民币更少,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降低,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供求关系与价格影响因素:气候

6、、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但这些因素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供过于求,卖者和卖者竞争,降价销售,导致价格下降,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供不应求,买者和买者竞争,提价销售,导致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9.价格与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10.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

7、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的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1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规律)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交换规律)(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需求定理)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8、;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需求弹性):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的影响互为替代品:可以满足人们同一种需要的商品。互补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使用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A价格A需求B需求变化方向替代商品升(降)减(增)增(减)正向互补商品升(降)减(增)减(增)反向互为替代品价格的变动,与对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的需求量成正比;互补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其自身商品及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均成反比。考点1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

9、量。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调节生产要素分配。进行生产需要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如果生产要素可以替代,当某一种要素价格变化,就会引起该种生产要素的增减。如劳动力价格上涨,企业会引进机器设备,减少劳动力的使用量。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归根到底都是价值规律起作用。14.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生产决定消费。(2)居民的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基础和前

10、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3)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2.拓展:如何提高消费水平?(1)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提高消费水平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未来预期收入。(2)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提高消费水平要完善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3)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11、因此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4)消费水平还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因此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科学、合理消费。15.消费类型(1)按交易方式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2)按消费目的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16.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17.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消费心理(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3)攀

12、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18.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理性消费的三个要求:避免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1)原因: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2)含义: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3)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4)具体要求:“5R”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19.20生产与消

13、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再生产及四个环节: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

14、、消费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21.大力发展生产力(1)理论依据(根本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现实意义(现实原因):解放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3)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

15、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4)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4)必须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全

16、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2.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现阶段我国经济的主体。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3.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

17、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发展国有经济的意义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24,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地位: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增加税收方等面发挥重要作

18、用。国家政策: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25.企业企业是是以营利为

19、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26.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资本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出资转让较困难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发起人数量由50人以下股东出资设立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股东对公司承担的责任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东表决权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一股一票原则公司财务不必向全社会公开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注册资本限制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3万元人民币注册资本额比较高,最低限额为

20、人民币500万元(1)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2)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法定的两种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比(3)公司经营的目的就是利润。利润表现为企业的经营收入与生产经营成本之间的差额。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原为:公司)企业经营成败取决于哪些因素:第一,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第二,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价格、质量、服务、品牌)第三,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第四,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积

21、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可根据材料另行拓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1)原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2)意义:企业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企业破产: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27.劳动光荣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28.就业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

22、和精神财富 。就业使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就业使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就业的措施:解决就业的措施:党和政府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 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根据材料拓展:从根本上来说,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

23、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型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完善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等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就业能力等等)企业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从劳动者个人角度:发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加强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和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平等就业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29.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1)权利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

24、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2)重要性(原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就业平等、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3)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措施:劳动者方面:第一,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第二,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第三,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必须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国家方面:党和政府要加强有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建设,

25、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企业方面: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遵守劳动法和职业道德,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30.我国的商业银行及其主要业务(1)存款业务。这项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2)贷款业务。它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3)结算业务。除了上面的三大主要业务之外,商业银行还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其他服务。储蓄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存款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计算公式为:存款利息=

26、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3134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四种投资理财方式比较储蓄债券股票保险区别性质信用行为1活期储蓄。2定期储蓄。债务凭证、限期偿还。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股份凭证风险保障1)人身保险(2)财产保险:(3)分红保险受益权取款获息,安全性最大定期收取利息,安全性比股票大取得股息、分享红利,经营好坏决定收益按保险条款,从保险公司获得相应经济补偿偿还方式按存款方式获得本金和利息有明确的付息期限,必须偿还本金股金不能退,只能出售股票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可获得赔偿或保险金投资效益利率较低,风险较低信用度高,收益高,代用率高,流通性强,时间长,风险较储蓄大收益高,风险大有

27、回报,时间长联系都是个人投资行为,对国家建设和公民生活有利,都能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的收益35,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1)不同的投资方式,风险不同,收益也不同。一般来说,投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即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2)树立理财观念:1、要分散风险,注意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2、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经济能力,量力而行;4、投资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36.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28、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7.按劳分配为主体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9、。38.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金、技术、管理、等。意义:其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其二,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第三:这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39.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

30、有着根本的区别。收入公平既不是平均分配也不是消除差距。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31、,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40.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

32、和先富帮后富。41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来源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就是财政收入。来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4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只有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2)分配政策:在社会财富总量一定前提下,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

33、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3.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1)财政支出是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2)按照具体的用途,财政支出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首位,经济建设支出中,基本建设和支持农业的支出占了绝大部分。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包括:设备购置、维护费,人员经费,公务费用。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包括:政府、司法、驻外机构支出,军队、国防建设、国防科研的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34、国家财政为公民提供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优抚的各种费用。债务支出。包括偿还内债和外债。44.财政收支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不外三种情形: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财政收支平衡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收入和支出相等是财政收支的理想状态,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盈余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45.我国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

35、置的作用。(3)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经济平衡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要,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46.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采取法律形式的分配。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

36、:(2)无偿性:(3)固定性:税收在征收前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4)三者的关系: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违反税法的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47.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特点: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种。48.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自觉纳税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依法纳税?)(1)由于我国是人民

37、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而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3)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民享受了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树立纳税人意识(1)公民要依法纳税、自觉纳税、诚信纳税。(2)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49.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

38、场经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50.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其局限性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调节的作用1)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进行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即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市场能够及时、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调节的作用的局限性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51.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1)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 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

39、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决定作用的基础。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国家:1)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健全信用体系、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2)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及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经济活动参与者:1)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规范,又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2)应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5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基本特征

40、: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也叫“根本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第二,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第三,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53.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必要性: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首要目标),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

41、收支平衡。手段:第一,经济手段。第二,法律手段。第三,行政手段。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5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新要求总体小康: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了总体小康(1)微观: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宏观: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3)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人民生活水

42、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2.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3.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4.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5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

43、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

44、远大计。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57.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影响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58.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

45、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消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2)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说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 “风险全球化”。3.我们的政策: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1)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2)正确的态度应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59.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作用(1)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46、: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2)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60.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对外开放的必然性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2)对外开放地位:是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3)当前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4)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我们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